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役牛必须向乳、肉型改良。永吉县从1978年开始用西门塔尔种牛和夏洛来种牛的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根据1981年测定,永吉县的黄牛用兼用型西门塔尔种牛改良效果比较明显。虽然改良牛的生长曲线明显高于本地牛,但是随着月龄的增长而降低。其原因是:由于改良犊牛初生重大于本地犊牛,而且对饲养条件及饲料的要求也高于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黄牛改良工作在全国普遍展开。陕西省自1985年开始全面开展黄牛改良以来,主要采用了黑白花、丹麦红牛将秦川牛向乳用方向改良,还采用了兼用的西门塔尔或肉乳兼用短角牛将秦川牛向以肉用为主的肉乳兼用方向发展。目前,已获得了各种杂交后代。一些乳用改良牛已开始投入生产. 陕西省富平县位于渭北旱源,曾是秦川牛的良种产区之一,1987年该县引进丹麦红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县秦川牛,目前已获得各代改良牛3125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门塔尔牛是我国育成的肉役奶兼用品种,被农业部列入黄牛改良区域规划中的主推品种.青海省民和县2006年起开展了中国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采用人工授精方式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工作.本研究于2007-2009年对中国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后代进行了不同年龄阶段体尺、体重测定,以研究中国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后代的生长发育情况,为中国西门塔尔牛在高原地区品种改良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良本地黄牛,从单一役用转向综合的肉乳兼用,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国外良种公牛,生产冻精,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充分发挥种公牛的生产性能,加速黄牛改良的步伐。1975年,徐州地区建立种公牛站(现名徐州市家畜良种站)。现将建站以来种公牛的利用和黄牛改良效果情况简报如下。(一)牛冻精生产情况:1975年开始筹建种公牛站,1977年正式投产,至1987年底,生产牛冷冻精液颗粒157万粒。按种牛品种划分,其中西门塔尔牛占30.1%;抗旱王占  相似文献   

5.
<正> 我区是全省耕牛主产区,农民素有养牛习惯,历年有大批耕牛调出区外、省外。为了尽快提高本地牛质量,1978年以来,用由国外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来、短角、利木赞、安格斯等世界著名的乳肉兼用和肉用品种牛冷冻精液,对我区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1983年,小麦收割后,地区组织巴中、通江、宣汉、万源、南江等五个全国商品牛基地县畜牧科技人员对达县地区的本地黄牛和不同组合杂交1代黄牛的役用性能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西门塔尔是世界著名的乳肉兼用品种,原产于瑞士。巴中县自1978年以来,一直坚持引进西门塔尔的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观存栏西本一代杂交牛6500余头。为摸清改良效果,1981~1985年我站组织县、区、乡业务技术人员,对西本一代杂交牛的适应性、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进行了调查、测定,现将  相似文献   

7.
<正> 我局所属21个农场从1974年起,用夏洛来、西门塔尔、海福特、安格斯、利木赞、古巴、沙希沃等肉用和乳肉兼用品种牛的常温和冷冻精液,杂交改良本地黄牛,已生下一、二代杂交牛两万多头。但因近年饲草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8.
西门塔尔牛由于具有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管理条件适应性强、乳肉兼用、母性好等优点,所以已成为世界上目前最热门的牛种。我国一些家畜育种专家也认为西门塔尔牛较为适应我国北方地区,可用以改良我国牛种。甘肃省正计划从国外进口种牛,采取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在全省进行推广试验。特搜集欧美有关该牛种的部分资料,编辑成文,以供参加此项工作的畜牧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县从1977年开始引进纯种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随着冷配技术的普及,全县西本杂种牛数量逐年增多,到1988年,全县已存栏38434头,占牛总数的38.%。现将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黄牛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家畜冷冻精液站为我省主要种牛冷冻精液中心站,担负全省耕牛改良种牛冷冻精液任务,曾先后引进摩拉、尼里、辛地红、关岭黄牛等良种牛。为保护种牛的健康,提高精液质量,1984年6—7月我们对该站的摩拉、尼里、辛地红、关岭黄牛、杂交黄牛共33头进行粪便蠕虫学检查,有32头种牛感染肝片吸虫,感染率为97%,应用丙硫咪唑驱虫试验的情况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新品系引入我国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已在北京签字,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引进并试验推广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新品系。项目执行单位全国畜牧总站与德国宝牛育种中心选择在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山东、河南、新疆等7个省区实施该项目。德系西门塔尔牛是世界著名的乳肉兼用牛品种之一,具有较高产奶和产肉性能,淘汰母牛的残值较高,生产成本低,综合养殖效益明显。一般情况下,母犊用作产奶,公犊增重快,适宜做育肥牛。根据方案,全国畜牧总站负责组织实施区域改良试验;德国宝牛育种中心负责提供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优质冷冻精液,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项目专家负责规模牛场集中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区黄牛改良工作从1976年开始,先后引进了西门塔尔、夏洛来和秦川等品种的冷冻精液,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处理好方向与对策、改良与利用的关系,致使改良步伐缓慢,限制了黄牛对人的贡献。为了探索向乳肉兼用发展的改良方向,尽快确定适应我区自然条件、生长发育快、经济效益高的杂交组合。在地区畜牧局、站领导的重视支持下,1987年由西北农业大学引进了丹麦红牛的冷冻精液,选  相似文献   

13.
(一)肉牛杂交改良的历史 追溯我国黄牛改良史,早在30年代就引入黑白花牛,短角牛等进行改良,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引进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先后从国外引进乳用黑白花、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肉用的夏洛来、利木赞、海福特、安哥斯等品种,改良我国的黄牛,使黄牛从单一役用向着肉、乳、役兼用方面发展。经多次试验研究,确定以西门塔尔牛、夏洛来、利木赞牛为改良当地黄牛的当家品种,吸收了外来品种的优点,改进了体型结构,提高了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4.
河北黄牛改良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根据杂交组合试验结果和生产条件,制订了河北黄牛改良区域规划;北部承德地区以肉牛为主,用夏洛来牛或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改良,张家口坝上继续搞好草原红牛的培育,山区和广大平原区以肉乳兼用牛为主,用西门塔尔牛改良;城市郊区和工矿区以乳用牛为主,用黑白花牛改良。  相似文献   

15.
正种公牛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的改良效果。河北省的兼用牛主要是西门塔尔乳肉或肉乳兼用牛,是通过德系西门塔尔和法系的西门塔尔兼用牛杂交改良的,纯种兼用牛存栏量很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推广黄牛改良技术工作,引进国外优质的种公牛对我国的基础母牛进行杂交改良,旨在提高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当时曾经引进德国和法国的兼用牛品种。通过30多年来改良工作的开展,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包  相似文献   

16.
<正> 西门塔尔牛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引入我国,但有计划引进西门塔尔牛是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通过国家和地方贸易从苏联引入。1976年以来从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了乳肉兼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1987年又从法国引入西门塔尔牛(蒙贝利亚牛)。这些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于改良我国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5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西门塔尔牛两万余头,各类杂交改良牛250多万头。西门塔尔牛属于乳肉、肉乳兼用种,起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谷,有着良好的宜牧能力和产奶产肉性能。我国自1981年成立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以来,逐步建立和建全了纯繁体系及其杂交改良体系,在纯种繁育上,出现了9600公斤的高产个体,产奶量超过4500公斤的高产群体,平均乳脂率达到4.0%,最高可达7.2%。在杂交改良上,用西门塔尔改良我国黄牛,使其由过去单一的役用逐步转向乳、肉、役  相似文献   

17.
阿克苏地区是典型的绿洲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为发展养牛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农业机械化的普遍运用,促进养牛业由原来单纯的役用逐步向乳肉生产型方向发展。从1979年开始利用世界著名的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种公牛和荷斯坦种公牛的冷冻精液对本地土种牛进行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2008年启动“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区域试验示范推广项目”以来,以德系西门塔尔牛为父本,以本地杂种黄牛或西杂牛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数据表明,杂种优势明显,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产肉性能、产奶性能都得到很大提高.项目证明,乳肉兼用品种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西门塔尔牛属肉乳役兼用品种。蒙城县自1984年以来采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皖北黄牛。目前,西门塔尔杂交牛存栏42351头,占黄牛总存栏31.85万头的13.31%。为  相似文献   

20.
气温对西门塔尔牛精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门塔尔牛为大型兼用品种,体格粗壮,肌肉丰满,生长速度快,毛色多为黄白花或淡红白色。一般成年公牛体重为1000~1300kg,母牛为650~800kg。西门塔尔牛的各项生产性能比较突出,有肉乳和乳肉兼用2个类型,在黄牛改良中西门塔尔牛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