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4,(2):145-146
一、福州茶桌茶文化概貌福建自古产茶 ,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 ,出售茶叶的商店遍布大街小巷 ,而福州人也自古养成了饮茶的习惯。他们有的喜欢喝早茶 ,有的一天喝好几次 ;有的喜欢在家喝 ,有的喜欢上茶馆喝 ;有的喜欢独自品茗 ,有的则喜欢三五成群围着茶桌 ,边饮茶边谈论家事、国事、天下事 ;有的喜欢单纯喝茶不必茶配 ,有的却喜欢点一二样甚至三五样茶配 ;有的喜欢喝花茶 ,有的喜欢喝红茶。饮茶的习惯各有特色 ,真是五花八门。由于喝茶已成习惯 ,因此 ,福州人无论在学习和工作中 ,还是在休闲和娱乐中 ,都喜欢配以饮茶 ,增添精神与乐趣。二、福…  相似文献   

2.
信阳茶文化节在举办的过程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有关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显得薄弱。应当对信阳茶文化实行拓展性多层次开发,营造"中国生态茶都"的信阳茶文化氛围和特色旅游环境,确立茶文化旅游的产业地位。  相似文献   

3.
项晓静 《农业考古》2015,(2):219-224
近年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倍受欢迎。安康处于秦巴腹地、汉江上游,最大的资源就是自然山水、绿色生态。安康市政府在实施旅游业突破发展中,正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茶文化旅游的大众化群众性、多样化丰富性、人性化传承发展性及休闲体验性等特性,高度契合安康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核心理念。安康拥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良好条件,若能结合安康茶业、茶文化的资源现状,考虑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合理设计并发展茶文化旅游的理想模式,必将推进安康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信阳茶文化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信阳茶文化旅游发展滞后。该研究分析了信阳茶文化旅游的现状,提出信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建议,认为应当:①开发优质茶叶资源,加大品牌宣传力度;②传播信阳茶文化,促茶文化进校园;③深度开发信阳茶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一、马里概况 (一)马里社会简况 马里(Mali)国名全称是马里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ali).马里一词源于曼丁戈语,是"河马"的意思.中世纪时,尼日尔河中栖息着许多河马,故此得名.它象征强大、繁荣、昌盛.面积124.1238万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首都巴马科. 马里约有68%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30.5%信奉传统的拜物教,1.5%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相似文献   

6.
刘凯欣 《农业考古》2000,(2):294-294
在昂首阔步迈入千禧年新纪元的自豪一刻,其实也应紧记我们老祖宗所留下的宝贵遗产。 茶是古老的经济作物之一,更是古老文化遗产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药用、食用,至今的各类形态之饮用,进而在日本更把茶研制成可用可穿的地步,例如把茶叶的提取液或某种化学成份印染衣物或布料;用茶叶制造成信纸信封,还有以茶叶研制成空调内用的过滤层,甚至连畜禽饲料也拌有茶叶,借茶之降脂功能来降低畜禽类的胆固醇含量。 茶叶的种种妙用及它所含的价值,加上近年来茶文化的提升,其实都是取之于生活,如今不但还原于…  相似文献   

7.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5,(4):222-224
《深圳商报》侯军先生是我天津的同乡,他写的《拚命陈郎》中:“在中国茶文化界,你如果说不认识陈文华先生,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文化’,至少说明你对茶文化的认识程度还欠着火候。差不多的意思换到陈文华嘴里,说出来就成了:你说你喜欢茶文化,可是你连我的《中国茶文化》杂志都没读过,那也只能说明你对茶文化的了解很有限。就我个人而言,足以验证他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8.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3,(2):327-328
普遍爱好饮茶伊朗 ,即波斯。位于西南亚伊朗高原 ,同前苏联、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相邻 ,南临波斯湾和阿曼湾。波斯人约占半数 ,余为阿塞拜疆人和库尔德人等。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地处 1 0 0 0~ 1 6 0 0米的高原 ,四周高山环绕 ,中部多干燥盆地和盐湖。伊朗是具有 4 0 0 0~ 50 0 0年历史的古国。公元前 6世纪波斯帝国盛极一时。公元前 2世纪至公元 6世纪 ,中国和波斯 (中国史称“安息”)就有友好往来 ,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伊朗人称茶为“茶依”(Chayi) ,这种与汉语的巧合 ,似乎暗示出古老的“丝绸之路”所维系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茶文化的定义及其精神内涵;分析了旅游业继承、弘扬茶文化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表现;提出了更好地利用旅游业促进我国茶文化发展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阎莉 《农业考古》2001,(2):37-37
“茶文化”近些年来成为一个时髦的词了 ,但却常常被直接理解为茶艺 ,茶道的表演。其实这仅仅是茶文化的一部分。对于“茶文化”的定义 ,许多文献多有论述 ,近些来有许多业内人士著书立说 ,精研详述。择其共识可以概括为 :茶文化是建立在茶叶科学和其它相关科学的基础上 ,人们对其认识创造和应用活动的过程。茶叶科学和文化密不可分 ,融入了经济、文化、艺术、地理、历史等广泛领域的内容 ,在宗教礼仪习俗等方面均有深厚的底蕴和精彩的表现。人们一谈到茶叶 ,就要朔本追源 ,引经据典文山书海 ,一追就是几千年。谈饮茶就要讲茶具 ,金、银、铜…  相似文献   

11.
何融融 《农业考古》2002,(2):74-75,95
一、中华茶文化释义和研究对象五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 ,茶树原产地在中国 ,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因此 ,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特殊的贡献。但是 ,对于茶文化的研究 ,从 2 0世纪 80年代才刚刚兴起。 1990年在杭州成立“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以后 ,海内外各种茶文化学术团体开始广泛交流 ,各式各样的茶艺馆和茶艺表演队争奇斗艳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茶文化热” ,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文化现象。这是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2.
戴晓云 《农业考古》2003,(2):261-263
任何一种信仰都是由于缺失信仰而产生。佛教的传入也不例外。它约于后汉时由异域印度传入 ,乃因为中国本土战乱频繁 ,世人朝不保夕 ,道德伦理沦丧 ,精神家园失落。而佛教自传入始 ,便和中国本土的茶及茶道结下了不解之缘。茶生于灵山妙峰 ,承甘露之芳泽 ,蕴天地之精气 ,赋清灵、玄幽之禀性 ,因而深得历代帝王、文人、雅士、僧侣的喜爱 ,并品茗会客、吟诗作画 ,怡养性情。至唐宋时期 ,品茗之风渐渐传至社会各阶层。随着岁月的流驶 ,历史的沉淀 ,茶 ,这种原本非常平常的野生植物 ,被赋予了浓重的文化 ,诞生了一个钟灵毓秀的词汇“茶文化”。所…  相似文献   

13.
14.
15.
回族茶文化 盖碗为茶具回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又称“回回”。 7世纪以来少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久居中国 ;13世纪以来 ,一部分中亚细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 ,他们在与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族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回民族。它是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 ,拥有 72 0多万人口。散布全国 ,主要与汉族杂居。使用汉语文 ,多信伊斯兰教。回族人啜饮茶同汉族不同 ,他们时尚啜盖碗茶。盖碗茶综合了汉族通常所用茶具茶壶的壶盖、茶杯的杯(碗 )和茶盘的衬碟 ,亦即 ,啜饮盖碗茶时的茶具 ,只有一个盖碗 ,它的主体是一只茶碗 (茶杯 ) ,上…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媒介,也是海峡两岸和对外传统文化交流的内容。 茶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高雅饮品。苏东坡曾赞美:“从来佳茗似佳人”的绝句。中国人好茶,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送礼,以茶谈心,饮茶保健。总之,人们生活中都离不开茶。 在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中,茶叶饮用量远远高于咖啡和可可,而居于首位。而我国正是茶的故乡。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公。”神农氏是我国古代传说的三皇…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徽州是传统的产茶区,徽州茶文化历史悠久,名茶资源众多,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具备发展茶文化遗产旅游的资源基础、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可以从以保护为前提、制定开发规划、完善产品体系、健全保障机制等方面推动徽州茶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与信阳茶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饮茶习俗的形成入手探究了中国的茶文化 ,并以信阳地方茶歌为例总结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苗族及其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苗族概说 苗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1953年251.1339万人,1990年为739.8035万人,37年增长194.58%.半数以上聚居于贵州与云南,其余的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与其它兄弟民族大杂区或小聚区.在云南省133个县(市)中,有苗族分布的县(市)却高达到132个.即使地处僻远边陲,也常可以见到苗族的身影.苗族比较频繁搬迁,有"桃树开花,苗族搬家"的说法.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多通用汉语汉文.1956年曾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苗族同胞多信仰原始宗教,崇拜自然、祖先和鬼神,相信万物有灵.主要从事农业.妇女长于刺绣和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