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春季是猕猴桃溃疡病集中发病期。由于前期极端低温影响,今年猕猴桃溃疡病呈发病早、来势猛的特点,须抓紧落实以下防治措施,确保猕猴桃全年生产顺利进行。1清除病枝发病小枝以及病斑已形成环剥的大枝(包括主干),在病斑下15~20 cm剪除,剪口涂抹药剂保护。剪除的病枝不落地,带出果园烧毁。春  相似文献   

2.
正汉中是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密集分布区,也是陕西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部署地,发展猕猴桃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目前全市猕猴桃种植面积逾7万亩,挂果面积近2万亩。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通过苗木、接穗和农事操作等途径快速传播,在汉中猕猴桃产区从无到有,呈逐年加重之势。调查发现,该病在汉中猕猴桃产区发病时间主要在早春,其危害程度与冬春时节的低温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灰霉病主要发生在猕猴桃花期、幼果期和贮藏期。从发病情况看,1996年猕猴桃冷藏库灰霉病大发生,贮藏果最高发病率达60%,几乎无一冷库幸免,给猕猴桃贮藏户造成巨大损失。经多年在全国猕猴桃基地县周至县产区调查,幼果期发病率平均为11.2%,贮藏期发病率平均为1.8%,但在严重年份果园发病率和贮藏期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猕猴桃园高低温灾害预测模型,为提升猕猴桃果园防灾减灾能力及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小气候观测系统对陕西关中猕猴桃果园温度进行系统全面的定位观测,分析猕猴桃果实膨大期、休眠期不同垂直高度温度变化,不同天气条件下猕猴桃冠层温度变化;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猕猴桃果园冠层高低温预测模型.[结果]猕猴桃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垂直高度、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度日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单峰曲线.不同阶段一天中冠层温度低于冠层上部,大部时段低于冠层下部.果实膨大期一天中大部分时段最高气温晴天最高,多云次之,阴雨天最低;休眠期阴雨天最低气温最高,多云次之,晴天最低,但午后晴天最高.建立了猕猴桃果实膨大期、休眠期分晴天、多云、阴天的冠层日最高、日最低气温,以及不分时段不分天气类型冠层高低温一元线性预测模型.[结论]猕猴桃果园冠层温度受太阳辐射、树体生长发育等因素影响与冠层上部、冠下温度存在差异.从日尺度来看,高温热害发生时刻集中在15:00-16:00,低温冻害发生时刻集中在7:00;从月尺度来看,高温热害多发时段为7月上旬一8月中旬,低温冻害多发时段为1月.基于气象站气温建立的猕猴桃冠层休眠期低温预测模型、不分时段不分天气类型高低温预测模型都能较好地预测冠层高低温,猕猴桃果实膨大期高温线性模型需进一步订正.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庐山植物园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主要功能是保育保存猕猴桃属优良活体种质资源。庐山冬季时间长,低温自当年11月中旬持续至翌年4月上中旬,因空气湿度大易形成冰冻,低温冰冻天气主要集中在1—4月。2008—2010年对猕猴桃冻害调查,结果显示,冰冻对猕猴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冬芽、主蔓、根部和果实易受冻,并针对庐山的冰冻灾害提出猕猴桃越冬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现代园艺》2020,(3):9-10
猕猴桃溃疡病是猕猴桃常见病害之一,是猕猴桃植株克星,在现实中严重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通过对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特征、影响因素、防治技术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梳理和综述,旨在为猕猴桃溃疡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助力,为指导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由丁香假单孢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可以显著降低猕猴桃的产量以及品质,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其可危害猕猴桃树干、枝条、嫩梢、叶片以及花等器官。主要介绍了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的病症和发病规律、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猕猴桃溃疡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OSCA家族基因在猕猴桃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特征,为猕猴桃OSCA基因功能分析与猕猴桃抗逆性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猕猴桃OSC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综合分析,通过q RT-PCR法分析它们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在中华猕猴桃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6个OSCA基因,它们不均等地分布于13条染色体上,其启动子区域存在大量响应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OSCA3在干旱、盐、高温和低温胁迫下表达量均较显著上调,OSCA8在干旱、盐和低温胁迫下表达量显著上调,OSCA1和OSCA14在低温胁迫处理下表达量显著上调,OSCA7和OSCA15均显著响应干旱胁迫。【结论】鉴定出6个受非生物胁迫显著诱导表达的猕猴桃OSCA基因,为进一步研究OSCA基因在响应猕猴桃非生物胁迫中的分子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毁灭性病害,被列为猕猴桃"癌症"。本文从猕猴桃溃疡病病害症状、发病条件、致病根源、防控措施进行剖析,以控制猕猴桃溃疡病的传播、蔓延,提高猕猴桃产量和品质为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秦岭北麓猕猴桃产业带建设是陕西省重大的果业发展战略,但是,近年来猕猴桃黄化病发病较为严重。为了控制该病的蔓延,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详细介绍了秦岭北麓猕猴桃黄化病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同时也方便果农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病害,近年来在猕猴桃产区有蔓延扩大之势,发病率及病情指数逐年上升。陕西蓝田县个别园1997年春病情指数为0.0002,1998年即上升为0.0005。发病以春秋两季为主春季为烈。低温高湿对其发病有利。远距离以接穗苗木传播,近距离靠风、雨、叶蝉、枝剪传播。病菌从芽眼、皮孔、冻伤口等部位侵入健株扩展蔓延。 其春季病症为:初发病时,从芽眼等裂口流出蛋清样菌脓,后渐变浑浊,土黄色,最终呈铁锈色。气温升至17~18℃以上时停止溢脓。3月下旬起病枝蔓开始枯死。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针对黑龙江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的特点,研究11月的温、湿度日变化对不同地点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软枣猕猴桃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枝条的DAB和NBT染色程度随之加深;MDA(丙二醛)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之后趋于稳定;水势值、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呈现先降低后下降再升高趋势。露地条件下,适当的低温可以增强软枣猕猴桃的抗性锻炼,温室栽培可避免或减轻低温胁迫。露地栽培,为应对11月的低温胁迫,应通过改善营养和水分供应,增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缓解低温对软枣猕猴桃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在陕西主产区均有分布,近年来个别地区发病严重,造成毁园毁树的恶果,给猕猴桃生产带来威胁。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主要为害根部。发病初期,病树地上部无明显异常,随着根系受害逐渐加重,树枝变小变短,树梢变细,并逐渐出现叶片变小、叶色发黄、叶缘卷曲现象,开花多,结果少,且果实小,品质差,最终导致叶片干枯脱落、  相似文献   

14.
以探讨不同储存方式对猕猴桃维生素C(Vc)含量的影响为目的,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不同储存方式下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3种储存方式下,猕猴桃Vc含量及保存率随储藏时间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低温储存对猕猴桃Vc含量和保存率的影响最小,干制对猕猴桃Vc含量及保存率的影响最大,猕猴桃应尽量选择鲜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重庆黔江、秀山、开州等5个猕猴桃主产区的50个猕猴桃园开展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特点调查,研究了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与品种、树龄、苗源、海拔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发病较重;负载量大的果园发病严重;用疫区苗木建园发病严重;高海拔地区发病较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几点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猕猴桃溃疡病主要危害主干和枝条,也可危害花蕾和叶片。今年猕猴桃幼果期,陕西周至楼观、司竹马召、哑柏、二曲等产区猕猴桃溃疡病在一些果园的叶片上发生较重,感病叶片受害后呈现褪绿小点,水渍状,后发展成不规则形或多角形、褐色斑点,病斑周围有较宽的黄色晕圈,发病重时叶缘向内卷曲、枯焦易脱落。连续低温阴雨条件下,病斑扩展很快,有时也不产生黄色晕圈。  相似文献   

17.
1 建园技术 1.1 园地选择 在选择猕猴桃栽培地点时,应重点对影响其正常生长结果的限制性因子进行全面考察。①低温。猕猴桃栽培品种绝大多数属于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两个品种。陕西关中渭河沿岸,在正常年份猕猴桃能安全越冬,即使寒冷年份,只要管理技术得当(如控制结果量、维持树势、越冬前进行漫灌等),也不致造成严重危害。在冬季低温显著低于关中的地区,引种猕猴桃必须慎重,必须先试栽后推广。②干旱。猕猴桃根系浅,且叶片大,蒸腾旺盛,因而不耐干旱,即使在年降水量充足的地区建园,也应  相似文献   

18.
电导率法测定猕猴桃的半致死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猕猴桃品种(‘LD133’"红阳")休眠期1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电导率法,研究了枝条低温处理时间以及去离子水浸泡时间对电导率值的影响,通过比较电导率与回归曲线的拟合度,以期获得准确的猕猴桃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猕猴桃休眠期枝条在梯度低温下处理8 h,并在去离子水中浸泡2 h,能够较好的预测猕猴桃枝条的半致死温度。该试验确定的电导法参数对"长江一号""红宝石星"和‘Hort16A’半致死温度的确定是一种可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PBO新型生长促控调节剂在猕猴桃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阴市果树促控研究所提供的PBO为试验药剂,在亚特、海沃德、徐香猕猴桃品种上进行了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猕猴桃生长期间叶施150~300倍液的PBO,可加快猕猴桃叶片的光合同化速率,从而增大果个,改善果实品质,同时,可增强猕猴桃树体的抗逆性,有效缓解近年因低温造成的冻害问题。  相似文献   

20.
6 猕猴桃枝腐病 6.1 发生规律属细菌性病害,1999年首次发现,偏重发生,近几年零星发生,病害多发生在上年结果母枝基部,病斑长10~30 cm,病健部交界不明显,病部表面缢缩,皮离层,发软,无菌脓溢出,症状似苹果腐烂病.抽枝后,整个枝条枯死,对猕猴桃树体危害较大.2月中旬开始发病,2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4月中旬气温升高后停止扩展.发生程度与采收期气候、果树负载量、树势强弱关系密切,采收期低温阴雨、树势弱、负载量过大发生重,反之则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