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杂交水稻不育系提纯和去杂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管是两系法还是三系法 ,不育系的纯度是决定杂交稻制种纯度的重要因素。为追求不育系的高质量 ,本文探讨了采用遗传提纯法、核心种子技术、花培提纯技术、人工去杂技术、化学杀雄技术、叶色标记技术以及特殊标记的利用等对不育系进行提纯和去杂。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综述了作物化学杂交育种的特点及其在杂种优势利用上的意义,分析了化学杂交育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论述了化学杂交剂诱导作物产生生理雄性不育机理。内容包括: 1.化学杂交育种的主要特点有:亲本选择自由,杂种配制简便,杂种可以多代利用,可弥补其它育种方法的技术缺陷,形成化学杂交育种体系。 2.化学杂交育种经历了三十几年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已筛选出许多具有诱导作物产生生理性雄性不育的药剂,但由于不理想,目前大部分停留在试验阶段,能在生产上应用的为数极少。 3.雄性细胞的发育经历了花粉母细胞形成、减数分裂、小孢子形成、花粉充实成熟、开花散粉、花粉萌发受精等过程。任一过程受到干扰或抑制都会造成不育,不同药剂诱导不育的作用阶段不同。 4.根据化学杂交育种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研究应建立多学科协作;按理想药剂的要求进行化学杂交剂的合成与创新;从生理生化形态相互关系的角度上开展化学杂交剂诱导不育机理研究,为药剂合成、筛选和使用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机理设想及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深入了解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的遗传机理,综述了我国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机理研究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机理新设想,即水稻光温敏不育系中不存在光敏不育基因和温敏不育基因,其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正常水稻品种中存在的不育基因位点(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微效不育基因聚合越多,则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越低;微效不育基因完全纯合,则不育起点温度不会漂变。基于不育机理新设想,提出了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的策略,即不同生态区、不同生态类型的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的光温指标不一样,增压选择是选育低不育起点温度核不育系的技术核心,全面提高综合性状水平和配合力是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作物的生长发育受环境因素和营养水平的影响,同时受体内激素的调控。科学研究的深入,逐步揭示了一系列激素的功能。作物化学调控正在成为一项作物栽培的新技术而悄悄崛起。几年来我们开展了应用“pp333”培育杂交稻多蘖壮秧、再生稻腋芽萌发剂、不育系异交增效剂和水稻化学杂交剂的筛选研究,寄希望于建立水稻化学调控的技术体系,迎接农业高技术时代的到来。现将研究进展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四川将转基因技术与棉花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加强更加简化的核不育杂交棉制种生产方法和规模化生产,是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产业化应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提纯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需要进行提纯繁殖的原因及提纯繁殖的技术可行性,综述了现有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提纯繁殖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提纯和原种生产程序实现工厂化、商业化和专业化生产的技术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四川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的研究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棉花转基因技术与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及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发展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通过连续3年在河南周口地区对核不育系杂交棉川杂棉25号进行高产制种技术研究,形成了成熟的不育系制种技术体系,并就核不育系在河南周口地区制种关键技术提出了制种田及隔离区(带)的选择、制种田块的要求、播种、田间管理、去可育株及授粉、收获方面的规范,为各地开展棉花核不育系制种提供参考,以期对棉花产业化发展能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罩网隔离条件下 ,用 5种化学保持剂 ( CRA)对 2个芝麻雄性核不育材料分 3个生育阶段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 :与空白对照相比 ,雄性不育株花粉不育度从 87.7%下降到 54.8% ,花粉育性恢复率最高可达32 .9% ,平均为 2 2 .9%。不育株自交结蒴率最高达到 1 7.9% ,结实率最高达到 8.0 %。以 D4、D5 、D1 1 、D1 2 、D1 4 、D1 6 6个处理效果较好 ,其单株自交结蒴率最高达 4 1 .4 % ,结实率最高达 2 0 .7% ,不育株单株自交结实能力提高 1 .8~ 1 2 .6倍。所用 5种化学保持剂以 CRA0 2为佳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烈  李婷  唐文邦  王建龙 《作物研究》2011,25(6):610-615
随着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繁殖研究的不断发展,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与繁殖途径在不断改进和创新.总结了目前两用核不育系的主要繁殖技术,简要概述了各种繁殖途径的技术要点与研究进展,并对不同繁殖途径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述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的发展和研究利用的情况,从棉花人工去雄授粉.棱雄性不育系制种,细胞质雄性不育制种和化学杀雄荆制种4个方面时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技术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概述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赤霉素与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赤霉素与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关系,以新型小麦化学杀雄剂SQ-1作为诱导剂,西农1376为材料,构建了西农1376不育和可育生理系,通过扫描电镜、荧光定量PCR、气相质谱等技术,研究了小孢子花粉形态、TaGAMYB和CYP709C1基因表达、硬脂酸和赤霉素含量和花粉育性。结果表明,化学杀雄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粉粒畸形,TaGAMYB和CYP709C1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硬脂酸含量显著上升,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可育系。赤霉素对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有一定逆转效应。  相似文献   

13.
光镜与电镜的镜检结果表明:芝麻化学诱导的雄性不育机制是由于花药内绒毡层细胞畸形肥大而将花粉母细胞挤压破坏,使之不能产生花粉粒。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波动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性受温度影响而波动是困扰两系法杂交水稻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看法,从育种途径上来看,可以采用选育低不育临界温度的光敏核不育系,选育抗除草剂的恢复系、选育对除草剂敏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和选育四环素诱导不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来保证杂种纯度,从制种技术措施上来看,必须严格遵守光温敏核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程序,选择适宜的制种地区和季节、在盛夏低温来临时采取灌水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5.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廖雪  朱东生 《江西棉花》2009,31(5):7-10
回顾了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历程与杂交棉优势表现,阐述了棉花人工去雄授粉、化学杀雄、雄性不育系等杂种优势的利用现状与途径,提出了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并建议在我国现有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棉花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广泛利用需将棉花杂交种与种植方式改革紧密结合,尽量选择F2仍有较高优势的杂交组合,建立相应的杂交棉种生产体系,进一步加强转基因抗病虫杂交棉育种研究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化学杀雄剂CH1诱导雄性不育的作用机理,以小麦品种普冰151为试验材料,利用测序技术对化杀不育系(FHS)和正常可育系(FZC,对照)的花药RNA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FHS和FZC之间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共3 895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 334个,下调表达基因2 561个,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多糖代谢、外部结构组织、细胞壁组织等;经KEGG分析,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戊糖和葡萄糖醛酸转化、淀粉和蔗糖代谢利用等通路中。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转录组数据中所筛选出的5个表达差异较大的基因进行验证,在花药发育的单核期,处理与对照相比,这5个基因表现出不同的上下调趋势;而在二核期和三核期,这5个基因都表现出明显的下调趋势,推测这5个基因的下调表达有可能与化杀不育系花粉的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具有遗传基础简单,不育和恢复性好、易选配强优势组合等优点,是目前杂交小麦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不育系类型.本文重点介绍了先温敏雄性不育的先温反应特性、形态发生类型、遗传和分子机制,以及不育系选育和杂交小麦品种应用状况,并探讨了该不育类型的可能基因调控特点和杂交小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之5038S是以广占63S为母本、矮3S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配合力较强、异交结实率高等特点。于2020年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为配制筛选山西省晋南麦区化杀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选用20个小麦品种(系),分为A、B两组,A组为山西省晋南麦区大面积推广品种10个,B组为自育且含异种属血统的品系10个,用化学杂交剂SQ1进行化杀。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系)生育时期处于Feeks 8.0~9.0时,喷施5.0 kg/hm的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率达到98.76%以上;A组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和自然授粉结实率分别平均为70.87%和41.68%,B组分别为72.10%和57.31%,各材料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化学杂交剂 SQ1与参试小麦品种基因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t检验结果表明,B组小区产量、穗粒数和公顷穗数的杂种优势与A组差异显著,杂种优势明显高于A组。评选出4个强优势组合,均含有异种属血统,其超标优势幅度达17.56%~43.13%,说明在利用化杀法时,选用较远缘的中间材料做化杀杂交亲本来提高杂种优势幅度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小麦花药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小麦花药培养技术是小麦产生单倍体的主要途径,该技术具有稳定杂种性状、缩短育种年限、提高选择效率、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和分离等优点。大量研究表明,单核中晚期花药接种在C17培养基上花药培养效果比较好。小麦花药培养力的高低受到基因型的显著影响;小麦花药培养过程中雄核发育受到基因型的影响;白化苗的产生机理主要是由于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突变产生的。花药培养技术在育种和分子遗传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