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学中反映流动性最重要的指标。粘度过高或过低的异常变化是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1,2]。研究证明针灸对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及血糖含量等有双向调整作用[3],对血液粘度也应具有双向调整作用,但是目前尚未见到有关报道。兽医界关于针灸...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驴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3.
乳房炎奶牛正常奶牛的血液变学性质及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电针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对血瘀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对中医血瘀证的研究表明,血瘀证的本质是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电针前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对电针活血化瘀的机理进行研究。为此,我们设计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5.
针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早已为临床实践所证实,但有关针灸活血化瘀作用的机理目前仍不清楚。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方法在中医血瘀证研究中应用的广泛和深入,通过改变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建立血瘀证模型的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中药活血化瘀作用机理的研究中。鉴于此,我们设计了本试验,旨在通过观察电针前后血瘀证模型绵羊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对电针活血化瘀的作用及其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7.
奶牛产后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产后健康奶牛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对18例奶牛产后期(产后1-30d)血液流变学的全血比粘度(ηb)、血浆比粘度(ηp)、红细胞压积(pcv)、全血还原比粘度(ηr)、红细胞聚集指数(AI)、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G)等6项指标进行系统检测。结果表明,整个检测期ηb、pcv呈逐渐降低趋势;ηp、ηr80s^-1呈逐渐上升趋势;AI、ηr20s^-2在一定范围内波动;FG呈速升、速降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奶牛围产期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了解健康奶牛围产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对15头围产期(产前90d至产后30d)奶牛血液流变学的全血高、低切变率粘度,全血高、低切变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红细胞压积(PCV),血浆粘度等5项指标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表明,在产前90~5d,上述5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分别于分娩前10、8、5、3、1d降至最低水平;产后1~3d内,除PCV外,上述4项指标迅速升高达最高值,产后1周以后,随着泌乳量的逐日增加而逐渐恢复到常态。  相似文献   

9.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9头怀孕后期的肥胖奶牛和7头中等营养状况的奶牛进行了血浆孕酮,17β-雌二醇和睾酮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分别在分娩前7-1周和10—3周,肥胖奶牛血浆孕酮和睾酮含量显著高于中等营养状况奶牛(p<0.05—p<0.01),而在分娩前10—4周,肥胖奶牛血浆17β-雌二醇含量显著低于中等营养状况牛(p<0.05—p<0.01)。说明奶牛在怀孕后期过肥对血中性激素水平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奶牛疼痛病患时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奶牛胎衣不下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实验对9 头胎衣不下病牛和12 头产后健康奶牛产后30d 内的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在产后7 ~10d 内,病牛全血比粘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产后健康牛(P< 0-05或0-01) ;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粘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亦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 0-05 或0-01) ;红细胞压积呈降低趋势。病牛恶露排尽时间、产后首次发情时间显著延长,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显著升高,可能与体内血粘度持续升高、血液微循环障碍、子宫内分泌物排出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奶牛产后血液流变学及生化主要指标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产后健康奶牛血液流变学及生化主要指标的变化规律,探求母体产后发生胎衣不下的生理基础及发病机制,对9例2~4胎龄产后健康奶牛产后0、4、8、12、16h的血液流变学及主要生化主要指标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表明,产后健康奶牛其血液流变学大多指标呈逐渐降低趋势,存在“气虚血瘀”现象,表明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的异常变化可能是胎衣不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刺五加冻干粉针剂对血液粘度的作用。方法使用R-20全自动椎板式血粘度仪测试整体动物全血及血浆粘度。结果给大鼠注射刺五加冻干粉针剂,对正常大鼠血流变学影响不大。大剂量组有一定降低粘度的趋势,能明显降低局部缺血大鼠的全血粘度。结论刺五加冻干粉针剂对局部脑缺血大鼠,具有能明显降低大鼠的全血及血浆粘度。  相似文献   

14.
将已被诊断为由于卵巢静止而致不孕地57头奶牛分为4组;电针组,水针组,激素组和对照组。输精后,电针组受胎率为80%,水针组为46.7%,激素组为73.3%,而对照组为16.7%。4头对激素治疗无反应的奶牛经电针治疗后受孕。各各组奶牛乳中孕酮水平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15.
补铜对奶牛血浆铜含量和铜蓝蛋白活性及其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选取了大庆地区某奶牛群11头泌乳奶牛,检测补铜前后奶牛血浆铜含量和铜蓝蛋白(CP)活性的变化,同时分析了两者相关性。结果表明:补铜前血浆铜在10.93 μmol/L以下者占被检牛数的54.55%(6/11),其血浆CP活性降低,两者呈现中度相关性(R2=0.53);补铜后血浆铜含量与CP活性均极显著增高(P<0.01),血浆铜含量达到正常范围,两者呈现低相关性(R2=0.12)。〖JP〗结论:该奶牛场泌乳奶牛群中存在低铜血症病牛,血浆铜蓝蛋白可以作为奶牛低铜血症的一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中药产复康对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产复康的活血化瘀作用,将58头产后奶牛分为气虚血瘀证组和临床健康组,并进一步将这两组奶牛分别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气虚血瘀证治疗组和临床健康组的奶牛,分别以0.5g/kg体重、0.4g/kg体重口服产复康,连续5d。结果表明与产前相比,奶牛产后全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而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而当奶牛产后出现气虚血瘀症状后,全血液粘度、血浆粘度更加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进一步降低;服用产复康后,气虚血瘀证奶牛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已接近非血瘀证奶牛水平,而血瘀证对照组奶牛的上述指标仍高于健康奶牛。这一结果说明,产复康可以纠正气虚血瘀证奶牛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促进奶牛产后恢复机能。  相似文献   

17.
蹄叶炎奶牛血浆蛋白质组学2-DE图谱的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患病牛和健康牛血浆,用人白蛋白和IgG抗体去除其高丰度蛋白后,通过双向凝脉电泳(Two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和PDQuest分析软件比较2组间血浆蛋白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蹄叶炎奶牛血浆2-DE图谱中有39个蛋白斑点表达上调,23个蛋白斑点表达下调,共检测到62个差异蛋白点.结果表明,奶牛发生蹄叶炎时,其血浆蛋白组表达模式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蹄叶炎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离益母草的不同成分,研究了益母草不同提取物对血液粘度的影响.家兔随机分为益母草浸膏组、益母草总生物碱组和益母草其他成分组,以复方丹参片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采用灌胃方式给药一周.测试家兔的体外血液粘度值,进行组间对比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益母草总生物碱能够显著降低家兔的血液粘度(P<0.01),因此益母草降低血液粘度的有效成分是益母草总生物碱.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奶牛血浆蛋白质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合理选择牛血浆蛋白质组研究中试验奶牛的样本数。试验采集了临床健康的泌乳早期的初产中国荷斯坦奶牛的血液,分离血浆蛋白后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离,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后,对分离形态好的56个蛋白点的表达丰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蛋白点的变异系数在8.7%~59.6%之间,且有5个蛋白点的丰度变异系数较大(35%~59.6%),用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分析后,3个蛋白点获得有效鉴定,为转甲状腺素蛋白、载脂蛋白A1和α1酸性糖蛋白。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当样本数≥4时可有效降低组内样本间的个体差异。因此,奶牛血浆蛋白的表达存在个体差异,本试验为奶牛血浆蛋白质组研究中合理选择样本数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胎衣不下奶牛围产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胎衣不下(RFM)奶牛围产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对25头胎衣不下奶牛和30头正常奶牛,使用锥/板法测定不同切变率的全血粘度,使用全自动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对照组全血粘度随妊娠时间推移,在妊娠后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RFM组在切变率为150/s时未见显著降低变化,切变率为38/s、10/s、5/s有降低表现,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妊娠275d),分娩后10 d显著高于产后第1天。PCV随妊娠时间推移呈降低变化,妊娠275 d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产后第1天两组均呈升高变化,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随后两组各时间点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产后呈降低变化,其中RFM组产后第1天显著低于产前,第30天显著低于产后第1天。积分面积在妊娠第275天对照组极显著增加,两组产后第1天均显著低于产前,RFM组产后第10天极显著低于第1天(P<0.01)。以上结果提示产前和产后血液粘度处于较高水平和产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持续低下是RFM奶牛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降低分娩前后的血液粘度和提高产后红细胞变形能力可能有效减少RFM和其他围产期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