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松乳菇人工驯化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3.
松乳菇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该菇人工栽培难度大.笔者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摸索出一套人工驯化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4.
松乳菇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该菇人工栽培难度大。笔者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摸索出一套人工驯化栽培方法。1.形态特征松乳菇菌盖宽4~10厘米,扁半球形,中央脐肚,伸展后往下凹,边缘起初内卷后平展。湿时沾、无毛、虾仁色、胡萝卜黄色。伤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带白色,后变胡萝卜黄色,乳汁桔红至酱红色,后变绿色。味道稍辛辣,气味好闻,菌褶与菌盖同色。菌褶直生或稍延生,较密,近柄外分叉,褶间有横脉相连,伤或老后变绿色。柄长2~5厘米,粗1~2厘米,近圆柱形中空。孢子椭…  相似文献   

5.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是一类乳菇属外生菌根性食用菌,能够与松树形成外生菌根。由于松乳菇独特的共生生长方式,离体人工栽培松乳菇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从松乳菇的生态需求、营养成分及生理活性、菌丝体培养条件、松乳菇的人工栽培现状及栽培难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松乳菇的离体人工栽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松乳菇菌丝深层培养营养因子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松乳菇深层培养所需的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因子,以及发酵的温度和pH值。实验表明:松乳菇在以蔗糖、甘露醇、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启动最快,而在以蔗糖、糊精、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茵丝的生物量高,分别为342mg/100mL,332mg/100mL,324mg/100mL;氮源以牛肉膏最佳,茵丝生物量为332mg/100mL5矿质盐MgS04和NaCl使松乳菇菌丝启动加快,磷酸二氢钾则使菌丝产量最高;VB1、VB6对菌丝的起始生长有促进作用,烟酸对茵丝的后期生长速度加快;菌丝生长较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5-27℃,最适宜的温度是27℃;喜中性的生长环境,pH6—7.5范围内生长较好,最适pH值是7左右。  相似文献   

7.
松乳菇液态发酵工艺及其饮料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新鲜野生松乳菇子实体为菌源,采用真菌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丝体.利用麸皮、米糠、马铃薯等为主料进行液态发酵,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配方与饮料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麸皮汁4%,葡萄糖4%,蔗糖3%,马铃薯汁25%,米糠汁5%,KH2PO40.3%,MgSO4·7H2O0.15%;最佳起始pH值为8.0;最佳发酵温度为26℃.最佳松乳菇发酵饮料配方为柠檬酸0.2%,苹果酸0.08%,白砂糖8%,蛋白糖0.04%,果胶0.1%,CMC Na0.2%.饮料成品的口感、风味、状态等均佳.  相似文献   

8.
松乳菇菌种分离及菌丝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5种培养基配方,对2种不同颜色6个不同来源的松乳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发现分离松乳菇较好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筛选出8株生长较好菌株。对菌株A1进行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菌株A1碳源利用范围广,蔗糖最好,葡萄糖次之,果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有机氮单一氮源优于复合氮源,其中尿素不能利用;无机氮源铵态氮优于硝态氮,以硫酸铵效果最好,亚硝酸盐不能利用;对盐浓度适应能力很强,在盐浓度为14g·L-1条件下也具有生长能力,适宜生长的盐浓度范围为0~6g·L-1。生长温度范围为7~37℃,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30℃,最佳生长温度是27℃。喜中性偏酸性环境,适宜生长的pH值为5~7,最适pH值为6 5。图2表4参7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了以贵州野生松乳菇为原料提取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温度90℃、浸提时间3 h、料液比1∶30、次数3次为提取松乳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提取率选7.55%.  相似文献   

10.
野生杨树菇的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松乳菇菌丝培养最佳培养基配方。[方法]以松乳菇菌种(编号NZ1)为供试菌株,设计2组不同的培养基配方进行菌丝培养的比较试验。[结果]松乳菇菌丝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新西兰进口PDA培养基。[结论]该研究可为更好地进行松乳菇人工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营养因子对松乳菇菌丝的影响。通过观察菌丝密度和计算菌丝生长指数筛选出最适合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松乳菇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与蛋白胨;MgSO4、CuSO4、VB2促进菌丝生长,FeSO4、CoCl2则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正交试验,确定松乳菇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1 g/L,KH2PO40.3 g/L,MgSO40.3 g/L,VB22 mg/L,琼脂20 g/L, pH自然。经过优化以后,在28℃下培养,菌丝生长指数为4055.9。  相似文献   

13.
龚秋红  刘玎  谭彦琦  兰时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45-7949,7953
[目的]对松乳菇固态发酵棉粕脱毒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方法]采用单因素单因子法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含量以及温度、起始pH、料液比、接种量等因素对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评价了发酵温度、起始pH、料液比、接种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用Design-Expert 8.0.5b软件分析试验数据,建立了松乳菇固体发酵棉粕发酵条件的数学模型。[结果]研究表明,适宜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棉粕与麦麸的比例6∶4,(NH4)2SO40.75%,KH2PO40.15%,MgSO4·7H2O 0.05%;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 6.6,料液比1∶1.4 g/ml,接种量10%。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 6.6,固水比1∶1.38 g/ml,接种量10.38%。在此条件下,游离棉酚的降解率达到87.702 3%。[结论]研究可为棉籽饼粕的深度开发和生产棉籽蛋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松乳菇子实体为研究材料,采用de novo测序对松乳菇子实体进行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松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幼菇期(LDG-1)和成熟期(LDG-2)基因表达的差异,并探寻影响松乳菇生长发育相关的主要基因和代谢通路。测序结果显示,共获得7.44G(LDG-1)和7.21G(LDG-2)的分析数据(clean reads)。KOG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松乳菇在幼菇期(LDG-1)和成熟期(LDG-2)具有全面而复杂的基因功能类别。GO富集结果提示,松乳菇在不同生长阶段(LDG-1和LDG-2)的生物代谢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基因表达水平与聚类分析显示,ATP酶、多功能伴侣蛋白等家族基因为LDG-1和LDG-2主要高表达基因,在能量代谢与参与调控细胞周期中起重要作用。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发现,相较于LDG-1期,LDG-2期有16 78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 635个基因上调,9 154个基因下调。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磷酸化途径是松乳菇幼菇期生长发育过程中能量代谢的关键途径。进一步分析显示,MAPK信号通路是影响松乳菇子实体发育的关键信号通路,在促进松乳菇子实体进行有性生殖和调控菌丝体的极性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具有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的良好条件。在全面分析目前云南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短期内获得大量优质覆盆子种苗及大规模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野生覆盆子进行系列组培快繁研究.[结果]利用茎段能诱导出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1.5mg/L BA +0.3 mg/L NAA,诱导率可达96%;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2.0 mg/L KT +0.5 mg/LNAA,芽生长健壮,增殖达到4.2倍;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0.2 mg/L NAA,生根数量质量好,平均每株生根4.5条.炼苗基质以60%腐叶土+30%珍珠岩+10%蛭石为佳;炼苗温度23~27℃,空气相对湿度80%~90%有利于提高炼苗成活率.[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进行掌叶覆盆子的大面积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野生白芨进行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MS+2.5 mg/L 6-BA+0.2 mg/L NAA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可达98%;MS +IAA2.5mg/L+2.5 mg/L 6-BA+2.0 mg/L NAA诱导增殖的效果最好,培养40 d后增殖率可达3.8倍;1/2MS+0.01 mg/L NAA1 +0.01 mg/L IAA有利于生根,且植株长势健壮.炼苗基质以60%腐叶土+30%珍珠岩+10%蛭石为佳;炼苗温度23~28℃,空气相对湿度80%~90%有利于提高炼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香乳菇菌丝生长的营养特性,结果表明:香乳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麦芽糖,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适碳氮比是70∶1~80∶1,最适pH是7.0,最适生长温度是28℃,而且添加维生素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引进双荚槐品种,筛选出对襄樊市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强的单株,进行越冬保护、养护、扦插繁育等驯化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双荚槐可采取修剪后壅土的方法在襄樊市露地越冬,其抗旱、抗渍能力强,耐贫瘠,苗木当年生长,秋季即可开花,成景快,管理简便,扦插繁育成活率较高,繁殖快,适宜在襄樊地区推广,是弥补秋冬季观花植物品种不足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