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苦瓜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 (MomordicacharantialL .)别名凉瓜、癞瓜 ,为葫芦科苦瓜属中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南北方普遍栽培。苦瓜性寒 ,无毒 ,其根 ,茎 ,叶 ,花 ,果实和种子在世界各地均有药用记载 ,有清火明目 ,解毒 ,降血压 ,滋养 ,益气之功效。苦瓜果肉及种子胎座中的红色素颜色鲜艳 ,能使食品美观而无副作用 ,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植物色素。随着有机食品的大力提倡 ,其天然色素必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旨在选择合理的色素提取方法及工艺参数 ,并对其进行稳定性试验 ,为大量提取成熟苦瓜果肉及胎座中的红色素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原料购于莱阳…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辅助对红曲色素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超声波对红曲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分离分析红曲色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频率、功率的超声波辅助对红曲色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红色组分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频率>时间>功率>液料比,对色调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液料比>频率>时间>功率。综合考虑超声波对红色组分提取效果和色调两个指标的影响,最优条件为频率45、28kHz双频交替3min,功率120W,液料比1.5∶1,时间30min,该条件下提取得率达到92.84%。超声波对红曲混合色素中不同组分有不同的提取效果,其作用于红曲米粉颗粒,比传统浸提法更易于色素的溶出,可节省时间,提高得率。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辅助提取黑豆皮色素工艺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黑豆皮色素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黑豆皮色素提取效果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即超声功率、溶液pH值和液固比进行了优化,建立并分析了各因子与黑豆皮色素提取液吸光值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原料用量0.5 g,在超声功率为80 W、溶液pH值1.5、液固比30 mL/g时,黑豆皮色素提取效果较好,在此条件下色素的提取率达到95.6%。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黄蘑菇色素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本研究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了黄蘑菇色素提取工艺,研究了色素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蘑菇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去离子水作为提取剂,提取温度51℃,提取时间61 min,料液比1∶113 g·mL-1,提取率为90.93%。黄蘑菇色素粗提物对光比较敏感,避光条件下更稳定,耐高温和耐还原性较差,但其具有一定的耐酸碱性和耐氧化性;Zn2+的添加增大了黄蘑菇色素的吸光度,Al3+浓度超过0.25%时,色素吸光度下降;葡萄糖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小;苯甲酸钠和蔗糖的浓度超过1%时,色素吸光度增加,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色素粗提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半抑制率含量(IC50)分别为2.30、0.01和1.00 mg·mL-1,对Fe3+有一定还原能力。DPPH IC50值和ABTS I...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50%乙醇为溶剂,从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剂pH值及不同料液比几个方面对红叶芥色素提取方法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叶芥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H值在3到4的范围内、提取温度60℃、时间0.5 h、料液比l∶30。  相似文献   

6.
板栗壳色素的提取、纯化及稳定性(简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以板栗壳为材料,研究板栗壳色素的提取、纯化工艺及纯化色素的稳定性,为板栗壳色素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板栗壳色素易溶于碱性水溶液,不溶或难溶于非极性溶剂.用1%的NaOH提取色素,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分别笨取3次后获得粗提色素,粗提色素经醇沉、酸沉及霞结晶法三种方法纯化后通过薄层层析证明色素纯度较高.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纯化色素的0.01%水溶液在223 nm和264 nm处有明显吸收峰,0.01%甲醇溶液在218 m和264 nm处有明显吸收峰,推测板栗壳色素含有苯环及酚羟基.纯化色素的稳定性试验表明,色素264.nm处吸光度对pH值较敏感.510 nm处吸光度在pH为2.0至6.0时.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pH为8.0至14.0时变化不大,pH=10.0条件下测定510 nm处吸光度可以作为色素定量的方法;不同金属离子对色素有不同影响;色素对光、热、氧化剂及还原剂的耐受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60Co-γ射线对姜黄的诱变效应,本研究以姜黄种根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剂量(60、70、80、90 Gy)的60Co-γ射线进行辐射处理,分析VM1和VM2材料的田间表现.结果表明,姜黄种根经60Co-γ射线辐射后VM1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植株的出苗率、株高、叶长、叶宽、地上部分干重、根茎鲜重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1犍为县姜黄生产的现状 四川省犍为县种植姜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姜黄(Curcuma longa.L)是姜科作物姜黄的根茎,也是我国药典规定品种。姜黄广泛用于食品调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咖喱粉主要色素)、美容品、健胃剂、  相似文献   

9.
欧李多酚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李富含钙素和多酚类物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保健功能,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大力发展。欧李多酚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功能,为欧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了欧李多酚超声辅助酶解提取工艺,采用大孔树脂纯化多酚粗提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酚类物质的种类,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欧李多酚类物质总还原力和对自由基·OH、DPPH·、ABTS·的清除作用。试验得出欧李多酚提取最优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105 W、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80 min、液料比30∶1 mL/g,多酚提取量为42.63 mg/g。经大孔树脂纯化后纯化物中欧李总多酚含量为73.42 mg/g,从欧李果实中检测出6种多酚类物质,其含量顺序为绿原酸>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咖啡因>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欧李多酚的总还原力与维生素C相当,对·OH、DPPH·、ABTS·等自由基清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黄芩甙提取分离方法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芩甙是药用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如何提高其得率和含量一直是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该文研究了温浸法、煎煮法、加碱温浸法3种传统的黄芩甙提取方法对黄芩甙得率和含量的影响。根据黄芩甙在碱性条件下易于溶解的特性,首次研究提出了用碱性离子水提取黄芩甙的新方法及该法提取黄芩甙的条件和效果。结果表明,碱性离子水提取法优于传统提取方法。该文还探讨了黄芩甙提取过程中水提液杂质去除、酸沉和沉淀物洗涤等方法对黄芩甙得率和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抗微生物脂肽在水果防腐方面的应用,试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fmbJ产生的脂肽对点青霉AS 3.4356的抑制活性,测定了其抗菌谱,并进行了桃防腐试验.结果表明点青霉对此脂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μg/mL;抗菌谱较广,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均有抑制活性;能够较强地抑制点青霉的的生长繁殖及孢子萌发;对点青霉孢子具有溶解作用;可显著降低点青霉琥珀酸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导致其营养物质吸收受阻或停止.桃防腐试验表明其防腐效率可以达到76.5%,具有良好的桃防腐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boron require either sophisticated and expensive equipment (e.g. ICP-OES or ICP-MS) or a relatively large sample volume (e.g.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s). A modified and miniaturized spectrophotometric curcumin method is presented which allows the determination of boron in sample volumes of 50—150 μ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0.010 mg B l1. The calibration curve is linear up to a concentration of 3 mg B l1. Interferences with other ions are eliminated by extraction of boron with 2-ethyl-1,3-hexanediol in chloroform. Simultaneously, enrichment of boron in the sample can be performed within the same extraction step. Results show good reproducibility with a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15% at B concentrations between 0.05 and 0.40 mg B l—1. In different types of solutions, recovery of added boron was in the range of 98 to 99%. For several plant materials containing from 18 to 58 μg B (g dw)1, an overall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4.5% was established. So far, the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determine boron in waters, nutrient solutions, different plant parts (roots, stems and leaves) as well as in phloem sap and apoplastic washing fluid of several plant species.  相似文献   

13.
杨梅简易低温贮藏中的保鲜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保鲜剂和臭氧冰处理经预冷的杨梅并在简易保温箱内贮藏,研究各处理杨梅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二者均能有效地减少杨梅的腐烂,控制腐败真菌的繁殖,贮藏3 d时好果率分别为76.9%和81.3%,至第6 d时好果率分别为65.7%和59.5%,而直接加冰的对照杨梅好果率在第3 d和第6 d时分别为70.3%和31.9%。与保鲜剂处理相比,臭氧冰加速了果实维生素C的分解和总糖的消耗,但对花色苷的降解影响不大。保鲜剂处理减缓了杨梅的总糖和总酸的消耗速率,维生素C和花色苷含量保持较高,因而品质保持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供一种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载体,该文以玉米醇溶蛋白水解物(zein hydrolyate,ZH)和大豆可溶性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复合物(ZH-SSPS)为原料,通过反溶剂纳米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水溶性姜黄素纳米颗粒(curcumin nanoparticles,Cur-Ps),并考查了SSPS与ZH在制备姜黄素纳米颗粒中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ZH的质量浓度在2.5 mg/m L以下时,SPSS的存在会使姜黄素的水溶性有所提高。当ZH的质量浓度在2.5 mg/m L以上时,姜黄素在水中的溶解量可高达135μg/m L,SSPS的加入无法使姜黄素的水溶性进一步提升。在中性条件(p H值7.0)或低离子强度(50 mmol/L)下,ZH及ZH-SSPS分别制备的姜黄素纳米颗粒(Cur-Ps)都具有良好的胶体稳定性。但在酸性(p H值为4.5和2.0)或高离子强度(200 mmol/L)下,ZH-SSPS较单独的ZH制备的Cur-Ps具有更好的胶体稳定性。体外释放研究表明,ZH及ZH-SSPS分别制备的Cur-Ps都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但ZH-SSPS制备的Cur-Ps具有更好的缓释效果,6 h的累积释放率在80%以下。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游离基氧化稳定性试验表明,姜黄素经纳米包埋后其氧化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此外,ZH-SSPS制备的Cur-Ps冻干粉呈现多孔的海绵状结构,其复溶率显著提高(P0.05),可达90%以上。因此,SSPS和ZH在制备Cur-Ps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利用ZH-SSPS制备的Cur-Ps溶液,外观澄清透明,能够为功能性饮料的营养强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采用QuEChERS分散萃取结合气相色谱技术,建立了有机肥料中23种有机磷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检测方法。样品采用含有0.1%冰醋酸的乙腈提取,目标物QuEChERS分散萃取粉净化,除去杂质后,经气相色谱检测,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3种目标物在0.05~0.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0~0.9998。在有机肥料样品基质中,目标化合物在0.01、0.02、0.10 mg/kg 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在80.9%~114.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9.5%(n=6),基质效应因子为0.82~1.36。该方法净化效果好、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有机肥料中多种有机磷类药物残留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姜黄素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功能,但较差的溶解度和稳定性限制了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为筛选出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姜黄素乳液,本研究以亚麻籽油为姜黄素的油相载体,经高压均质法制备出姜黄素乳液中研究卵磷脂、吐温-80、阿拉伯胶和乳清分离蛋白4种食品级乳化剂对姜黄素乳液的理化特性和贮藏稳定性的影响,从包埋率、浊度、粒径、电位等方面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吐温-80稳定的姜黄素乳液中姜黄素包埋率较高(76.98%),浊度和平均粒径最小,分别为848.0 NTR、214.23±1.52 nm;同时在贮藏期内姜黄素乳液的平均粒径变化最小,增长不到1%,贮藏稳定性表现良好。同时,4℃低温条件下姜黄素保留率最高,达到88.02%。结果表明,选用吐温-80作为乳化剂,姜黄素乳液具有最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这为今后姜黄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准确检测粮粒内部早期虫害侵蚀,可提前判断储粮受侵染状况,对及时确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提出基于Micro-CT系统的麦粒内部早期侵染无损检测的方法。试验以显微CT投影数据的振荡幅度和灰度差来确定Micro-CT最佳参数组合。麦粒主要成分厚度1~6 mm变化时,距麦粒茸毛端基准面等距离处的灰度立方体的平均灰度值,会随着厚度的降低而增大。分析麦粒长轴朝向与旋转台面之间的夹角为0、45?、90?的麦粒平均灰度值,得麦粒平均灰度值由0时的80.406上升至90?时的88.544。用FDK算法(Feldkamp,Davis,Kress)重建试验中侵染粒的投影数据,统计得出米象横截面外观由单个圆形变成卵圆形再转变为多个圆形或卵圆形的组合,米象与虫洞之间的空隙逐渐增大,虫洞从表皮侵蚀至麦粒腹沟再扩张至表皮附近。利用Mimics平台绘制的三维可视化数据可得,米象发育过程中米象外观由杆状变为椭球形再发育出各个器官,米象长度由卵期0.37~0.5 mm发育到成虫期2.7~4.3 mm,宽度由卵期0.26~0.3 mm发育到成虫期0.97~1.3mm,米象体积在蛹期达到最大,虫洞由表皮逐渐向麦粒中心延伸扩展并最终贯穿整个麦粒。结果表明,利用Micro-CT系统进行无损检测可准确表达各龄期侵染粒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过程,为麦粒内部害虫的早期自动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method meets the demands for a sensible and quick method for boron analysis in the field. The water sample is extracted with an equal amount of methyl‐isobutylketon (MIBK) containing curcumin and diol. After extraction and phase separation the aqueous phase is discarded and a mixture of sulfuric acid and acetic acid is added to the remaining MIBK. Boron and curcumin react to give the intensely redcoloured product rosocyanin. Water elimination procedures are not necessary. There are practically no interferences apart from the contamination from glass ware.  相似文献   

19.
南五味子提取液复配剂涂膜对鸡蛋常温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延长鸡蛋的常温贮藏期,采用中药材南五味子乙醇提取液复配VC、柠檬酸及蔗糖脂肪酸酯、羧甲基纤维素和黄原胶制成抗菌乳状液,并对鸡蛋进行涂膜保鲜试验。结果表明,在30℃,贮藏5周,添加蔗糖脂肪酸酯的涂膜处理与对照的好蛋率分别为100%和11.23%,失重率分别为5.35%和16.08%,蛋黄指数分别为0.33和0.19,哈夫单位分别为54和43,浓蛋白含量分别为45.14%和23.09%,蛋清pH值分别为8.67和9.29,浓稀蛋白比例分别为0.82和0.26,浓蛋白高度分别为3.4和2.39mm。南五味子乙醇提取液复配物对鸡蛋的常温涂膜保鲜均有良好效果,其中,添加蔗糖脂肪酸酯的涂膜组保鲜效果最好。该文为中药涂抹鸡蛋保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盐效应辅助水相萃取油茶籽油的工艺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克服油脂水相萃取时乳化严重而清油得率低的问题,采取了盐效应辅助水相萃取油茶籽油的新工艺。以碳酸钠溶液为萃取剂,考察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振荡速度对油茶籽油清油得率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利用碳酸钠的盐效应水相萃取油茶籽油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为3.39 mL/g,提取时间1 h,提取温度65℃,震荡速度140 r/min。在该最优条件下,油茶籽油清油得率可达96.33%。由此说明,盐效应可明显防止油茶籽油水相萃取时乳液的形成,显著提高其清油得率,同时也为提高其他油脂水相萃取时的清油得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