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有效解决湛江地区甘薯病毒病影响甘薯品质与产量的问题,采用快速催芽与植物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结合的方式快速繁殖甘薯;运用微茎尖分生组织技术获得甘薯无病毒植株并扩繁;利用试管内靠接、研磨液浸染、无糖培养嫁接、水培嫁接、分子生物学检测等5种方式进行病毒检测,获得无病毒植株和有效的甘薯病毒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热处理结合微茎尖分生组织技术可有效减少甘薯携带病毒种类,实现甘薯种苗脱毒;试管内靠接、无糖培养嫁接、水培嫁接等3种嫁接方式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可有效检测甘薯病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我省甘薯病毒病危害相当严重 ,一般田块发病率和品种发病率均达 1 0 0 % ,减产 2 0 %~ 40 % ,病毒病还导致甘薯薯皮粗糙、薯块变小、出干率和淀粉含量下降 ,已成为我省甘薯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甘薯病毒病不同于其它真菌和细菌病害 ,目前尚无高效防治药剂。要从根本上克服病毒病对甘薯生产造成的危害 ,关键是要获得无病毒种苗。目前 ,植物茎尖脱毒是获得无毒苗的首选方法。甘薯茎尖脱毒是根据植物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 ,愈靠近茎尖病毒含量越低 ,顶端分生组织不带病毒或仅有少量病毒的原理 ,将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在培养基上…  相似文献   

3.
甘薯病毒病已成为甘薯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目前在对该病尚无有效化防药剂及高抗品种的情况下,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生产甘薯脱毒苗,则是目前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为加速脱毒薯苗的生产和推广应用,现将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甘薯种苗的几项...  相似文献   

4.
刘钟河 《世界农业》1997,(11):32-32,26
甘薯病毒病的脱毒及检测河北大城县职教中心刘钟河由于世界各地甘薯病毒的广泛存在,严重影响了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因而引起了国内外甘薯专家的高度重视。自1960年Niclscn首次报道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育无病植株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甘薯的组织培...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甘薯常年种植面积50万亩,由于甘薯病毒病危害,鲜薯亩产仅1400kg左右,严重地块甚至丧失结薯能力。目前,在既无高抗病毒病的实用型甘薯品种,又无防病毒病的高效药剂的情况下,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甘薯是防治甘薯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首选方...  相似文献   

6.
脱毒夏甘薯高产低耗栽培技术周文富目前,生产上种植的夏甘薯品种,普遍发生病毒病,造成品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低,而采取茎尖分生组织试管培养出来的脱毒薯,是当今世界防治甘薯病毒病、脱除病毒、恢复品种优良种性唯一有效的方法。据江苏省甘薯脱毒技术协作组199...  相似文献   

7.
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整个生育期均易感染病毒,甘薯病毒病已成为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一大制约因素。据调查,南阳市一般田块发病率100%,一般减产30%左右,2010~2013年共检测病害样品2 214个。结果表明,南阳市甘薯病毒的病原至少有6种,即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褪绿斑病毒(SPCFV)、C-6、C-8和甘薯轻驳病毒(SPMMV),其中以SPFMV的检出率最高,阳性率达72.12%,其次是SPLV达60.22%。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甘薯种苗,生产脱毒甘薯成为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首选方法。最后概括了脱毒种薯的生产程序,即1选用优良品种,2茎尖分生组织,3病毒检测,4优良株系评选,5脱毒试管苗快繁,6网室内生产脱毒原原种,7隔离区生产脱毒原种,8大田生产脱毒良种。  相似文献   

8.
甘薯脱毒苗检测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甘薯病毒病是甘薯上的重要病害,由于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一旦感染病毒,就会通过薯块或薯苗在甘薯体内不断增殖、积累、代代相传,使病害逐代加重,造成甘薯严重减产。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是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质量的首选方法。目前,脱毒甘薯已开...  相似文献   

9.
甘薯病毒病脱毒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技术是目前防治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阐述了我国甘薯病的田间症状及病原种类,并综述了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及检测甘薯病毒常用的生物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甘薯病毒病广泛见于福建省各甘薯主产区,甘薯病毒种类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是最主要的种类。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甘薯品种田间带毒率为100%。通过对甘薯脱毒技术、指示植物法甘薯茎尖苗带毒检测技术、脱毒苗的增产效果和增产机理及脱毒苗繁殖和利用等进行研究,建立了福建的甘薯脱毒薯(苗)生产技术体系,为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 甘薯既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和轻工业原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优质鲜食甘薯已成为山东省部分干旱和贫困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于甘薯是无性繁殖,极易受病毒感染,导致品种退化,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据调查统计,甘薯病毒大田发病率在60-70%,一般减产30%左右。目前甘薯病毒病已成为发展鲜食甘薯生产的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据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苗,生产脱毒种薯,是防止病毒危害和增产的有效途径,增产幅度一般都在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多年的无性繁殖,使甘薯受到多种病毒病的影响致使种性退化,严重影响着产量及品质。利用甘薯微茎尖进行诱导培育获得脱毒植株。脱毒甘薯由于不携带病毒因而生理习性有所不同,其明显表现在茎叶生长势强、块茎膨大速度快,增产幅度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甘薯是精准扶贫产业脱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选作物之一,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但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病毒病为害逐渐加重,种性退化、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对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不带病毒的试管苗进行快繁推广,是解决当前甘薯生产中病毒病发生严重,产量急剧下降,品质不断变劣的主要途径。经过薯类产业科技创新团队近几年对甘薯组织培养研究与生产实践,集成、创新出适宜当地的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对加快脱毒种苗繁殖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增加薯农经济收入和精准扶贫产业脱贫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甘薯病毒病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危害较大,是造成甘薯品种退化的直接原因,严重时会引起"绝收"。因此,加强甘薯病毒的检测和脱除,建立甘薯快繁技术方法,对保障甘薯的优良性状稳定遗传、预防甘薯病毒的扩大传播,促进甘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以湘薯15号和湘薯19号为研究材料,确定了适宜不同甘薯品种茎尖分生组织生长的脱毒培养方案,并建立了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结果]通过比较茎尖成苗率,确定湘薯15号的MS培养基最优植物激素添加方案为:6-BA 3.0 mg/L+NAA 1.0 mg/L。湘薯19号的MS培养基最优植物激素添加方案为:6-BA2.0 mg/L+NAA 0.67 mg/L。室内甘薯脱毒苗的繁殖系数为49 152,远远超过大田一年繁殖20 000株的速度。[结论]该研究立足于生产实际,结合茎尖分生组织脱毒技术,提出了集病毒检测、预警、脱除和繁育于一体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对进一步提高我国优质甘薯的产量和质量,保证我国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甘薯、马铃薯在我市栽培面积都比较大,但由于连年无性繁殖,病毒积累、危害日趋严重,导致种性退化。我们利用植物脱毒技术对两薯进行了脱毒处理。脱毒处理方法是,利用我市栽培面积大的品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植株的分支或块根、根茎上经热处理的芽的顶部生长点切下,进行组织培养,所获得的茎尖苗即为脱毒苗。茎尖培养之所以能根除病毒,主要是利用了病毒在植物组织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病毒受一定环境条件制约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生长点附近病毒浓度低或不含病毒。高温处理的原理是病毒在35℃左右的高温下活性受抑制,而茎尖分生组织可继续生长,再切取高温处理的植物茎尖后容易获得脱毒苗。经检测,利用脱毒繁育出的种薯,能恢复种性,产量和品质能大幅度提高。通过合理的栽培模式,把良种良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但能提高甘薯、马铃薯的产量,而且还能改善品质,提高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组织培养在甘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培养在甘薯上取得了不少成就。1960年Hielsen用茎尖分生组织培育无病毒植株的成功,开创了甘薯组织培养工作。经过30年的努力,现应用成功的有病毒病的脱除、良种苗的快速繁殖、种质资源的交换和保存。  相似文献   

17.
<正> 甘薯(山东省当地俗“地瓜”)脱毒是一项增产显著的高新技术,它是利用甘薯茎尖病毒含量低不带病毒的特性进行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取试管苗后,再经病毒检测,将不带病毒的茎尖苗迅速隔离繁殖,用于生产。该技术是防止甘薯病毒病的有效途径。它有增产效果显著,抗病性明显提高,块膨大快等特点。一般比常规甘薯增产30%以上,每667m~2增鲜薯600kg以上,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甘薯脱毒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 ,对河南省 1 0个主栽甘薯品种进行了脱毒培养 ,经过对脱毒甘薯原原种、原种及良种的三级繁育和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结果表明 :脱毒甘薯比非脱毒甘薯平均增产 6 1 .8%,商品性状明显改善。此外 ,还对河南省甘薯病毒种类进行了鉴定 ,明确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和甘薯G病毒 (SPVG)等为河南省甘薯主要病毒 ,并对甘薯茎尖苗病毒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茎尖大小及病毒钝化剂对甘薯脱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切取的茎尖大小与脱毒效果呈显著负相关(r=-0.9875),表明病毒在茎尖部呈递减分布,越接近茎尖顶端,带病毒越少或不带病毒,分生组织带1~2个叶原基脱毒效果较好。添加适量的病毒钝化剂可提高脱毒率,但同时抑制茎尖生长,成苗率有所降低。选用无病症、生长健壮的薯苗作脱毒材料,可以得到较高脱毒率的组培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3种脱毒方法对‘滁菊’病毒脱除的效果,并对‘滁菊’脱毒苗和非脱毒苗在遗传稳定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采用电镜观察和巢式PCR两种方法检测‘滁菊’8种(类)病毒;比较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及病毒唑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3种脱毒方法的脱毒率,筛选出确定‘滁菊’病毒脱除的最适方法。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脱毒苗和非脱毒苗的遗传稳定性,并以总黄酮、绿原酸以及鲜花产量等为检测指标,比较脱毒苗与非脱毒苗的产量品质。[结果]病毒检测结果表明:侵染‘滁菊’的主要(类)病毒为菊花B病毒(CVB)和菊花矮化类病毒(CSVd)。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病毒唑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效果较单独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效果好且差异显著,当2种(类)病毒CVB和CSVd都脱除时,脱毒率能达到35.21%、36.62%。3种脱毒方式均能保持‘滁菊’的遗传稳定性。采用脱毒‘滁菊’种苗生产,其在单株产量和品质上都显著优于非脱毒苗‘滁菊’,花直径、单株花数、单株产量分别比非脱毒苗高4.5%、21.2%、24.0%。[结论]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结合热处理或病毒唑处理脱除‘滁菊’病毒效果明显,采用脱毒‘滁菊’种苗生产能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