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灰色模型技术对马尾松毛虫灾变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毛虫的猖獗发生可以认为是一个灰色系统过程,为探索松毛虫危害森林资源灾变规律,依据瑞金市2001-2007年大发生面积的时间数据序列,尝试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及其GM(1,1)模型,对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灾变趋势,建立预测模型,进行灾变长期趋势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高,预测趋势与过去情形相符,且1-2年的预测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灾变模型在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幼虫发生量预测预报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  利用灰色灾变预测GM(1, 1)模型预测了安徽省潜山县1989-2016年马尾松毛虫越冬代、1代和2代严重发生的年份。  结果  马尾松毛虫越冬代虫口数的GM(1, 1)灾变预测模型为:${\hat z^{(1)}}(k + 1) = 9.580\;75{{\rm{e}}^{0.269\;33k}} - 8.580\;75$, 其中k为年序号, ${\hat z^{(1)}}(k + 1)$为灾变年序号。1代幼虫虫口数的GM(1, 1)灾变预测模型为:${\hat z^{(1)}}(k + 1) = 18.181\;8{{\rm{e}}^{0.241\;87k}} - 17.181\;8$。2代幼虫虫口数的GM(1, 1)灾变预测模型为:${\hat z^{(1)}}$(k+1)=20.123 7e0.197 58k-19.123 7。根据此模型求得已知年份的拟合值与观察值, 对两者差异进行t检验, 差异均不显著, 即拟合值与观察值间吻合度高, 各灾变年精度值平均为84.40%, 84.85%和84.08%, 总体平均精度依次为96.25%, 92.34%和94.09%, 模型精度高。由此推算未来时刻的预测值得到, 从2011年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灾变年算起, 再过10 a即2021年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大发生年。从2011年马尾松毛虫1代幼虫灾变年算起, 再过11 a即2022年为马尾松毛虫1代幼虫大发生年。从2011年马尾松毛虫2代幼虫灾变年算起, 再过9 a即2020年为马尾松毛虫2代幼虫大发生年。  结论  灾变预测对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量灾变的预报是一种较理想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灰色灾变预测理论对马尾松毛虫大发生进行了超长期预测。所建模型达GOOD级精度,预测可信。经验证,预测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lstperans Butler)周期性大发生,与大发生基地(虫源)林分某些条件有密切关系。这些条件是:①13.3ha以上大面积落叶松纯林;②林龄在15年以上,郁闭度大于0.7;③低山、丘陵中上部,漫岗顶部。 在松毛虫大发生增殖期,大发生基地面积仅占全林面积的7.1%,便于重点控制。所采取的措施是:进行间伐抚育,改善基地林分生境;人工助迁蜘蛛;采用化学防治,把松毛虫虫口控制到最低水平线上;搞好封山育林、混交造林,预防松毛虫大发生基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马尾松毛虫发生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浙江省余杭县长乐林场1966—1978年和缙云县1972—1974年马尾松毛虫一次发生全过程的调查表明,在自然状态下,马尾松毛虫每隔3—4a大发生一次,大约相隔5—9个世代;大发生多在第一代,其次是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危害特点是“蚕食—嵌镶—联片发生。依据马尾松毛虫数量变动特点,把常灾区松林分为四种类型:渐进发生型、爆发发生型、扩散发生型和低密度稳定发生型。根据发生特点和发生类型,可相应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三明市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3-2007年的资料,分析了三明市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变化和时间与树种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三明市主要森林病虫害包括21种虫(螨)害和11种病害,种类呈逐年增多趋势,其中板栗疫病、桉树焦枯病、毛竹枯梢病和萧氏松茎象等属危险性病虫害。1993-2003年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呈波浪式缓慢上升,2004年后则急剧增大,呈现持续大面积发生格局;其成因主要有:(1)马尾松毛虫和刚竹毒蛾暴发周期缩短,发生强度增大;(2)竹蝗再度猖獗;(3)一些次要害虫如松墨天牛和竹舟蛾等上升为主要害虫;(4)萧氏松茎象和桉树焦枯病等新的危险性病虫害不断发生。松树和毛竹是主要受害对象,具有病虫害种类多和发生面积大的特点。笔者利用灰色理论,建立了有效的马尾松毛虫、刚竹毒蛾、竹蝗、毛竹害螨和松针褐斑病的灾变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预测云南松毛虫的发生及危害程度,控制灾害。[方法]分析1983年以来丽水山区云南松毛虫大暴发的周期规律,研究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了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回归方程。[结果]丽水山区云南松毛虫的暴发间隔时间逐年缩短,暴发持续时间为2年,与上年虫口基数大有关系。云南松毛虫的发生与年日照时数、12月最高温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年雨日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1月日照时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12、月的最低气温无显著相关。用建立的回归方程对2001~2006年的受灾等级进行拟报,发现结果与实际比较一致。[结论]云南松毛虫的发生发展与年雨日、年日照及1月日照、12月最高气温有很大的关系,建立的回归方程的预报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对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利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有效性、重要性和安全性,并且说明了应用这种方法的最佳时间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航天遥感技术在落叶松毛虫危害区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航天遥感技术运用于森林病虫害调查区划中。应用松毛虫大发生时的资源卫星照片,开展了外业调查,建立了地面判读特征。用同一地区松毛虫发生前后的资源、气象卫星资料和林相图、地形图等作为区划时参考,并研究和建立了落叶松毛虫发生与立地条件相关的数学模型,在以上基础上对100万hm~2的地域进行了松毛虫不同程度危害面积的区划,精度达到90%。  相似文献   

10.
整理了 1 963~ 1 999年黑光灯诱集棉铃虫成虫资料 ,结合棉田发生程度调查和相应年份棉花生长期 (4~ 1 0月 )气象资料。经分析认为 :4~ 1 0月份 ,降雨量是影响棉铃虫发生和灾变的主要外部环境条件 ,降雨量50 0mm以下 (旱年 ) ,灾变发生率为 55.6% ,降雨量 50 0~ 82 0mm(正常年 ) ,灾变发生率 1 0 .5% ,降雨量 82 0mm以上 (涝年 ) ,灾变发生率为 0 ,说明气候相对干旱 ,有利于棉铃虫发生灾变 ,但不是只有在干旱年份棉铃虫才发生灾变 ,也不是干旱年份棉铃虫都发生灾变 ,棉铃虫发生灾变还须有其它内在因素伴随发生  相似文献   

11.
对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时利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有效性、重要性和安全性,并且说明了应用这种方法的最佳时间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松毛虫是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昆虫的统称,又名毛虫、火毛虫,古称松蚕。松毛虫属在全世界已知的有28种,除欧洲松毛虫和巴基斯坦松毛虫外,中国产26种,其中发生面积大且经常成灾的有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思茅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等6种。该属成虫呈枯叶色,前翅中外横线双垂,波状或齿状,亚外缘斑列深色,中室端具小白点。雄蛾触角近乎羽状,雌蛾呈短栉状。阳具尖刀状,表面多有小刺,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毛虫以幼虫取食松针,大发生时针叶常被吃光,轻者影响松林生长,重者造成松树枯死。本文通过对马尾松毛虫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详细介绍,总结了该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南平市延平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发生趋势,为当地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参考.[方法]调查近10年延平区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面积与发生程度,总结当地马尾松毛虫的发生特点;采用不同剂型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进行了室内致病力测...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林昆虫群落与松毛虫白僵病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群落学角度出发,应用多样性指数,度和线性回归等指标和方法,对马尾松林中昆虫群落与松毛虫白僵病流行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构表明,昆虫群落愈丰富,分布愈均匀,松毛虫白僵难于流行;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是马尾松毛虫群密度较低时虫口的主要控制因子;松毛虫白僵病主要在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大的情况下流行,并控制其种群密度的继续扩大。开展封山育林,可保持林间昆虫的多样性,从而是可减少松毛虫大发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16.
气温变化对潜山县马尾松毛虫发生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先来 《现代农业科技》2012,(16):167-168,174
通过60年的气象和马尾松毛虫发生数据,分析了气温变化对潜山县马尾松毛虫发生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期提前,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大,尤其是年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气温、冬季最低气温的上升,促进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其线性相关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喀左县自2005年开始,历经12年,应用毒绳进行大区域控制松毛虫灾害,累计防治面积200平方千米,使松毛虫发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真正实现了由过去被动救灾,到主动控灾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喀左县自2005年开始,历经12年,应用毒绳进行大区域控制松毛虫灾害,累计防治面积200平方千米,使松毛虫发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真正实现了由过去被动救灾,到主动控灾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江苏侧隆螽具有个体大,食量大,活动范围广,发生早,捕食作用时间长等特点,是马尾松毛虫的有效天敌之一。1984~1986年,在室内进行了捕食者对不同虫态(龄期),马尾松毛虫的功能反应,测定了捕食者个体间的相互干扰作用及其对功能反应的影响,并建立了参数方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螽斯对马尾松毛虫卵,幼小幼虫及老龄幼虫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进行1.2%苦烟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2%苦烟乳油对马尾松毛虫有较好的防效,其中以1.2%苦烟乳油与柴油按1∶10混匀喷烟和1.2%苦烟乳油1 000倍液喷雾效果最好。并按照马尾松毛虫发生类型,将马尾松毛虫发生区域划分为常灾区、偶灾区和安全区,根据马尾松毛虫不同发生区,因类制宜,分类施策,从而实现马尾松毛虫灾害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