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多房型棘球蚴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鑫 《中国畜牧兽医》2010,37(6):198-198
多房型棘球蚴病是由多房型棘球绦虫的幼虫在羊、牛、猪等哺乳动物及人脏器中寄生所引起的疾病.多房型棘球蚴又称泡球蚴,由许多2~5 mm的囊泡聚集而成.囊内多为胶质物,内含原头蚴.寄生于人、牛、绵羊和猪时,囊内不生出原头蚴.该病在黑龙江省尚未见报道,现将2009年4月笔者于宁安市江南乡一个猪场发现的多房型棘球蚴病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棘球蚴病(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在牛、羊、猪、人及其他动物的肝肺及其他器官中引起的。家畜被棘球蚴侵袭后,幼畜发育迟缓,成畜生产性能急剧减低,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3.
于2011年9~11月初对湟中县六个乡镇的各乡镇屠宰点对屠宰的家畜采用内脏用肉眼观察结合手触摸方法进行棘球蚴调查,共检查222头牛、477只羊和148头猪,对调查得到的数据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湟中县牛棘球蚴感染率为3.2%,肝、肺包囊数在1~12个之间;羊棘球蚴感染率为6.7%,肝、肺包囊数在1~8个之间;猪棘球蚴感染率为3.3%,肝、肺表面包囊数在1~6个之间;各地区之间家畜棘球蚴感染率和包囊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且不同家畜之间棘球蚴感染率差和包囊指数查异也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正>青海省互助县北山地区是白牦牛的主产区,白牦牛是牦牛中的一个经济类型。棘球蚴病(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在牛、羊、猪、人及其他动物的肝脏、肺脏及其他器官中引起的。家畜被棘球蚴侵袭后,幼畜发育迟缓,成畜生产  相似文献   

5.
<正>青海省互助县北山地区是白牦牛的主产区,白牦牛是牦牛中的一个经济类型。棘球蚴病(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在牛、羊、猪、人及其他动物的肝脏、肺脏及其他器官中引起的。家畜被棘球蚴侵袭后,幼畜发育迟缓,成畜生产  相似文献   

6.
棘球蚴病的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球蚴病是带科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牛、羊、猪及人等多种哺乳动物的肝、肺及其他内脏器官内所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对棘球蚴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治及预防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棘球蚴病是带科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牛、羊、猪及人等多种哺乳动物的肝、肺及其他内脏器官内所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对棘球蚴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治及预防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寄生于人和猪、牛、羊等哺乳动物内脏及肌肉内所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在我国引起动物和人棘球蚴病的病原为棘球蚴。它不仅压迫组织器官造成其严重变形.而且由于囊泡破裂.囊液可导致再感染或过敏性疾患。对人畜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9.
棘球蚴病,也为包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不但危害人类健康,而且阻碍畜牧业发展.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棘球蚴成虫在食肉动物(终末宿主,如狗、狼等)的小肠内寄生,其幼虫在人、草食动物(中间宿主人、羊、牛、猪等)等脏器内寄生所引起的.随着当今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对棘球蚴病进诊断与防控,并对全民进行预防知识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猪多房型棘球蚴病的病原、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防治技术,以期为有效防治棘球蚴病,保护人与畜牧业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正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期寄生在各种牲畜的肝、肺所引起的,其中以绵羊、牛受害最严重。骆驼、马、驴、骡、猪等动物也可得此病。西北牧区人体患此病者也较为常见。棘球蚴呈囊状,大小不一,没有一定的形状,囊内充满液体,囊内具有很多头节,有的囊内则无头节,这种无头节的棘球蚴在流行病学上不起传播作用。细粒棘球绦虫寄生在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虫体长2—8mm,由一个头节和3—4  相似文献   

11.
<正>棘球蚴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哺乳动物脏器所引起的疾病。家畜被棘球蚴侵袭后,幼畜发育迟缓,成畜生产性能急剧降低,严重时可引起死亡,此病又为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为了掌握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地区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2011年4—11月份笔者对该地区牛羊棘球蚴和犬细粒棘球蚴虫感染及人患棘球蚴病(包虫病)的危害程度和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为今后开展棘球蚴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数据,现将调查情况报道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不同地区棘球蚴感染率的差异较大,从1989—2003年的资料分析,都兰县羊棘球蚴感染率98.53%,门源县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29.42%,达日县牦牛的的感染率86.80%,某军牧场4岁以上牛感染率100%。天峻县牦牛棘球蚴感染率为37.8%,玉树州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78.13%,海南州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为19.30%。青海人群本病的平均患病率为2%,少数牧区高达7%~10%。海北州从1991—2003年间开展棘球蚴病综合防治,牛棘球蚴平均感染率降至5.23%。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降至8.50%。犬细粒棘球蚴绦虫感染率由综防前的63.64%下降为零,防治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细粒棘球蚴(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危害甚大,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来治疗和控制。根据丙硫苯咪唑对细粒棘球蚴及猪囊虫都有杀死效果的报道,我们在1986年初步试验的基础上,又于1987年7—10月,用该药对我省藏羊体内细粒棘球蚴病进行了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14.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一种全球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国,广泛流行于亚洲、南欧、拉丁美洲、大洋洲及冰岛等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棘球蚴是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绦虫属于圆叶目、带科、棘球属,其成虫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包括犬、狼、狐等20余种肉食动物,中间宿主包括绵羊、山羊、牛、猪、驼等家畜、野生草食兽及啮齿类约60余种动物和人.  相似文献   

15.
棘球蚴是犬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牛、绵羊、山羊和猪的肝、肺等器官上。被寄生的动物生长发育缓慢,乳、肉、毛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甚至死亡,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棘球蚴也可寄生于人的肝、肺等器官,形成包虫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据甘南州人民医院统计资料,1965—1983年,因感染棘球  相似文献   

16.
棘球蚴病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朵红 《中国畜牧兽医》2011,38(5):244-246
作者从棘球蚴感染动物机体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的主要抗原,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和棘球蚴的免疫逃避等三方面对棘球蚴病的免疫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猪的棘球蚴病又称包囊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内脏各器官所引起的疾病。成虫寄生在犬、狼小肠内,猪、牛、羊和人为其中间宿主。本病在我国分布广泛。由于本病对人和牛羊的危害很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经调查海晏地区绵羊棘球蚴病的感染率为46.13%,牦牛棘球蚴病的感染率为16.85%,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为33.33%,人的棘球蚴患病率为0.69%。这与1991年的调查数相比感染率有所下降,而与综防后的1994年相比,感染率大幅度回升,说明海晏地区棘球蚴病的危害依然严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防治,促使棘球蚴病达到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剖检法对牛羊进行细粒棘球蚴病的调查,结果显示,牛羊棘球蚴病感染严重,羊棘球蚴病的感染率为74.8%,牛棘球蚴病的感染率为31%;不同地区的牛羊均有感染,涉及全县浅、川、脑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20.
<正>棘球蚴病又名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犬、狼、狐狸等动物小肠内的棘球绦虫中绦期幼虫—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棘球蚴寄生于牛、羊、猪、马、骆驼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内,对人畜危害严重,甚至能引起死亡。在各种动物中,对绵羊的危害最为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农业部十分关注包虫病的防治,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将包虫病列入丙类传染病,2009年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