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池塘养殖的1龄舟山褐牙鲆生长特性及肥满度等。结果表明:(1)池塘养殖的1龄牙鲆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L=0.0003W4.1455,R2=0.9753。(2)舟山褐牙鲆1龄鱼7-9月生长速度较慢,10-12月生长速度较快。(3)舟山褐牙鲆的肥满度随着鱼的生长而增太;提出了提高池塘养殖舟山褐牙鲆肥满度的措施。(4)池塘养殖1龄牙鲆成活率为77.5%,2龄牙鲆成活率为58.8%。  相似文献   

2.
以25℃为对照组,设置28℃、30℃、32℃为高温胁迫组,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高温胁迫对2种规格(实验I和实验II)的褐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水温25~30℃时,褐牙鲆几乎不死亡;水温达到32℃时,褐牙鲆的成活率显著下降,2种规格鱼在32℃下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别(P<0.05);(2)两种规格鱼的生长性能受水温影响显著,各温度处理组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饵料转化率和水温的平方呈显著的负相关(One-way ANOVA,P<0.01);(3)相同温度条件下,实验Ⅰ的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高于实验Ⅱ(P<0.05),饵料转化率则实验Ⅰ显著低于实验Ⅱ(P<0.05),表明规格大小对褐牙鲆的生长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32℃可能是褐牙鲆长期生存的上限温度,高温胁迫和规格大小显著影响褐牙鲆的生长性能。研究亮点:采用不同的温度梯度对2种规格褐牙鲆进行高温胁迫,系统比较不同温度下2种规格鱼的存活率、生长率及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的差异,确定褐牙鲆长期生存的临界上限温度,以期为其健康养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1.三倍体鱼的培育和养殖 日本已成功地培育出香鱼、真鲷、黑鲷、平鲷、石鲷等的三倍体鱼类,且三倍体香鱼(淡水鱼)已养殖成功。最近,长崎县水产研究所又成功地养殖了三倍体牙鲆,这是在海  相似文献   

4.
两种乳杆菌在牙鲆消化道的定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从牙鲆肠道分离的 1株鼠李糖乳杆菌P15和 1株干酪乳杆菌 ,通过试验研究其在牙鲆消化道的定植和演替规律。在投喂含有 1 2× 10 9cfu/ g乳杆菌的饲料 5d后 ,消化道定植的乳酸菌超过 10 6cfu/ g ,其后维持在 10 6~ 10 8cfu/g动态平衡中 ;同时随着乳酸菌的增加 ,2组鱼消化道的弧菌均从 10 7~ 10 8cfu/g降低到 10 5~ 10 7cfu/g。停喂乳杆菌 7d后 ,2个试验组鱼消化道的乳酸菌均从 10 5~ 10 6cfu/ g下降到 10 4~ 10 5cfu/ g ,P15组鱼小肠中弧菌从 10 5cfu/g回升到 10 7cfu/g ;LC组鱼盲囊中弧菌从 10 5cfu/g回升到 10 6cfu/g ,小肠中弧菌数量也有显著的增加。试验结果表明 ,2种乳杆菌均能在牙鲆消化道内定植 ;乳杆菌的投喂和定植 ,使牙鲆消化道中的弧菌数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25 ℃为对照组,设置28 ℃、30 ℃、32 ℃为高温胁迫组,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高温胁迫对2种规格(实验I和实验II)的褐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水温25~30 ℃时,褐牙鲆几乎不死亡;水温达到32℃时,褐牙鲆的成活率显著下降,2种规格鱼在32 ℃下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别(P<0.05);(2)两种规格鱼的生长性能受水温影响显著,各温度处理组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饵料转化率和水温的平方呈显著的负相关(Oneway ANOVA,P<0.01);(3)相同温度条件下,实验Ⅰ的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高于实验Ⅱ(P <0.05),饵料转化率则实验Ⅰ显著低于实验Ⅱ(P< 0.05),表明规格大小对褐牙鲆的生长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32 ℃可能是褐牙鲆长期生存的上限温度,高温胁迫和规格大小显著影响褐牙鲆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保存从福建省长乐市褐牙鲆上分离的刺激隐核虫、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以褐牙鲆为宿主鱼、在水温 22~24益时、对刺激隐核虫进行传代、详细观察其生活史及各阶段的形态结构、比较不同温度处理的包囊孵化率和孵 出幼虫的感染能力、分别采集感染后2 周和4 周的褐牙鲆血清做阻动试验。目前已成功进行了40 个周期的刺激隐 核虫传代保种、每个周期8~10 d、表明褐牙鲆可作为刺激隐核虫的模式宿主鱼。观察包囊的形态结构、发现少数包囊 中存在疑似滋养体并做旋转运动的圆形原生质体。包囊5益冷藏2 个月后刺激隐核虫的孵化率下降至7.6 %、用 1 000 个5益冷藏后孵化的幼虫感染褐牙鲆、未检出滋养体。免疫血清阻动试验表明、感染后2 周和4 周的褐牙鲆血 清对幼虫的阻动效价分别为1颐320 和1颐1 280、说明体液免疫在抵抗刺激隐核虫的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隶属鲇形目、鳞科、黄颡鱼属,长江上游重庆、四川、贵州俗名黄辣丁,长江下游江苏、上海和浙江一带俗称昂刺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是一种自然水体中的经济型鱼类。喜底栖生活,适应性强,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以虾类、水生昆虫等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黄颡鱼因其肉嫩味美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已经能够人工繁殖。池塘人工高效养殖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在我国分布较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底栖杂食性鱼类。这种鱼的营养价值较高,鱼刺较少而味道鲜美,而且有一定的药用滋补作用,具有较大的市场价值。特别是这种鱼能够远销海外,是国内外消费者都非常喜欢的名优水产品种。因此本文以黄颡鱼的养殖集成技术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促进其养殖推广。  相似文献   

9.
溶藻弧菌疫苗对牙鲆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尔马林灭活法制备了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疫苗,腹腔注射接种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在以牙鲆血清为抗原制备兔抗鱼血清多克隆抗体的基础上,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接种疫苗后鱼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此外通过攻毒实验测定了疫苗对牙鲆的保护率。ELISA检测结果表明在接种疫苗后第7d抗体效价为1:64,在免疫后第7~8周达到最高抗体效价1:2048;攻毒实验结果显示受免鱼对溶藻弧菌的免疫保护率为73.3%,且溶藻弧菌疫苗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ium)、副溶血弧菌(Vibrio prarhaemolyticus)也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性,其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6.25%、64.71%。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安全有效的牙鲆益生菌,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肠道分离到94株菌,经溶血性、消化酶活力测试筛选出3株候选菌:Y1、Y5、I66,进行16S r DNA分子鉴定,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idophilus)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经安全性检验后,开展为期4周的投喂试验,分别将3株菌以1×108 CFU·g-1添加到饲料中投喂牙鲆,为3个试验组,同时设对照组(C),定期检测各组鱼血液先天免疫指标。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鱼淋巴细胞吞噬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YZ)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投喂相应饲料4周,腹腔注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攻毒,试验组鱼死亡延迟,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Y1、Y5和I66是牙鲆安全有效的益生菌,能促进先天免疫,提高抗病力,具有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俗称嘎鱼、黄腊丁,是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小型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而无鳞,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欢迎,是近年来市场上热销的一种优质鱼类,常年市场销售价每千克在30~40元。黄颡鱼属杂食性鱼类,底栖群居生活,易饲养,冬夏季不需专门  相似文献   

12.
牙鲆EST资源的SSR信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牙鲆EST-SSRs的分布频率及碱基重复特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5 927条牙鲆非冗余EST序列通过在线搜索共检索出471个SSRs,分布于390条EST中,出现频率为7.95%,平均分布距离为7.9 kb。包括了112种重复基元,其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元占主导地位,占总SSR的59.02%。AC是二核苷酸中的优势基元,占二核苷酸重复类型的16.91%。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四核苷酸重复基元和六核苷酸重复基元分布比较分散,三核苷酸重复基元中GAG数量最多,但仅占三核苷酸重复类型的7.26%。研究结果为牙鲆EST-SSR标记的开发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草药对牙鲆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初始体重为(22.89±12.60)g的牙鲆幼鱼为试验对象,在室内控温循环水槽中进行中草药对牙鲆免疫力影响的试验.向基础饲料中添加的中草药含量分别为1%、3%和5%,经过15、30和45 d后分别取血清进行免疫指标的分析测定,取鱼表皮进行常规组织学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粘液细胞的数量变化.饲喂实验结束时通过背部肌肉...  相似文献   

14.
巨魾为云南省特有的大型底栖肉食性鱼类,分布于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水系。该文观察记录了巨魾的胚胎发育过程,以供该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巨鈣为云南省特有的大型底栖肉食性鱼类,分布于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水系。该文观察记录了巨鈣的胚胎发育过程,以供该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南方鲆     
《中国农业信息》2006,(1):30-30
南方鲆不但适合海水养殖,淡水也可以进行养殖。南方鲆是从美国引进,经过人工驯化的高档养殖新品种。它的体形扁平,两眼在头部的左侧,它身上有很多不规则的斑点,所以又叫它漠班牙鲆。这种鱼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它有非常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首先这种鱼属于广盐性鱼类,可以适于在沿  相似文献   

17.
以2008-2009年东海区渔业资源大面积定点底拖网调查资料和常规渔业资源监测资料为依据,对龙头鱼的渔业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龙头鱼主要分布在江苏外海和长江口外海,较为稳定的盐度水域范围,对水温和水深的适应范围较广;龙头鱼的优势叉长为120~200 mm,占70.55%,平均叉长165.23 mm;优势体重为10~20 g,占28.21%,平均体重34.10 g。龙头鱼的雌雄比例约为1.70:1,7-9月为产卵盛期;除了7月份以外,龙头鱼摄食等级为0级(空胃)所占比例最高;食性分析结果表明,胃含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龙头鱼,其次为七星底灯鱼,再次为中国毛虾。目前,龙头鱼尚属于资源状况较好的鱼种之一,渔获量较为稳定,资源开发尚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8.
正天津滨海新区通过科技创新,扶持做大海鲜养殖业,使新区石斑鱼、鳎目鱼、牙鲆鱼等名优海珍品养殖逐渐形成规模。截至目前,全区工厂化育苗、养殖设施渔业总规模已超过81万平方米,每年有超6000吨的高档海鲜投放市场。据了解,长期以来,由于在我国北方无法大面积养殖海珍品,石斑鱼、舌鳎、鲈鱼、牙鲆等名优海珍品一直从广东和厦门一带空运,所以价格偏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滨海新区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水产工厂化循  相似文献   

19.
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地方名白甲,隶属鲤科,白甲鱼属,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的干流、支流,具有半洄游习性,属于江河流域中的底栖性鱼;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四川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白甲鱼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如今人工繁殖和养殖均取得一定成果,但对于该鱼的疾病研究仍不多。本文就笔者遇到的白甲鱼被小瓜虫感染引起鱼发病死亡的病例进行总结,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牙鲆弹状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首先根据牙鲆弹状病毒的糖蛋白的基因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Explorer V3软件设计了6条引物,并对LAMP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方法的检测限为30fgRNA,比常规RT-PCR灵敏度高100倍,与鲤春血症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海洋双RNA病毒、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以及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等没有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时间短,在1h内即可完成检测。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临床鱼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0尾石鲽鱼样品中有3尾感染HRV,与病毒分离结果一致,说明LAMP方法比较适合牙鲆弹状病毒的早期及现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