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报道了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试验.方斑东风螺亲螺日摄食率5—8%,亲螺夜间产卵,具卵囊,每个卵囊含卵约1千粒,以卵囊柄粘附于池底,呈悬浮状态。在水温28.0—29.0℃,盐度29的条件下,受精卵孵出卵囊的时间5—7d。浮游幼虫投喂角毛藻,孵化第13d开始出现变态的稚螺。浮游期壳长日均生长67.5um。池底铺沙培育稚螺,变态15d的稚螺,壳长可达3mm。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纵肋织纹螺苗种繁育技术,2016年利用25 kg亲螺进行了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并对纵肋织纹螺的繁殖习性、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纵肋织纹螺为雌雄同体,受精卵产于卵囊内,卵囊黏附于固着物表面。纵肋织纹螺的卵囊呈圆片形状,直径2~4 mm,每个卵囊内有受精卵8~40粒,在水温20~25℃条件下,受精卵约经6~8 d发育成为面盘幼虫。面盘幼虫经18~24 d培育,变态成稚螺。试验共培育出平均壳高4.6 mm的纵肋织纹螺苗种1 060万粒。  相似文献   

3.
2012年06月—2014年09月期间,收集野生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5 775粒,经培育成活5 246粒,存活率90.8%。亲螺的繁殖期为6—9月,水温在26℃~30℃时为产卵高峰;卵囊呈梯形、马鞍状、透明,单个卵囊卵粒数量309~472粒,平均381粒。在日常饵料中补充金藻、角毛藻等高不饱和脂肪酸(High unsaturated fatty acid,HUFA)含量较高的单胞藻,可提高存活率。3年来浮游幼体的变态率逐年提高,并培育出壳高3.08~15.91 mm的泥东风螺苗1 733.85×104粒,同时对泥东风螺从受精卵到变态为稚螺的整个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共分16期。  相似文献   

4.
5.受精卵清洗和上浮幼虫优选通过人工诱导获得的受精卵要经过清洗,去除多余的精液和发育不良的胚胎,选留发育较好的受精卵进行孵化。洗卵通常采用两种方式:(1)静水法:在亲贝排放精卵后,移走亲贝,关掉气泵,使池水呈静止状态。利用正常的受精卵比重较大、下沉较快的特点,待其基本下沉到池底后,在不搅动池底的情况下,排除池内上中层的池水,使多余的精液和发育不良的受精卵随水排出。再向池中加入干净的海水,静待受精卵沉降后,再排出上中层池水。如此重复3次以上。(2)充气法:在移走亲贝后,加大充气量,使池水呈沸腾状态。亲贝的生殖排泄物含有较…  相似文献   

5.
柳学周 《科学养鱼》2006,(11):14-15
3.采卵、孵化半滑舌鳎属分批成熟多次产卵型鱼类,浮性卵,多油球,产卵期在亲鱼池的溢水口处设置集卵水槽和集卵网,用溢水法采集受精卵。每日采卵1~2次,统计每批产卵量(沉卵量、浮卵量)、受精率、孵化率等数据。受精卵收集后经分离去除沉卵和杂质后在1米3玻璃缸内微充气、流水孵  相似文献   

6.
人工养殖条件下真蛸的生物学特性及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真蛸(Octopus vulgaris)的生物学特性和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真蛸喜栖息于阴暗的场所,隐居,主要捕食一些活体甲壳类和贝类,也能很好的适应死鱼、蟹和贝类等饵料,夜间或傍晚摄食较为活跃.繁殖季节,雌、雄个体间存在交配行为,临产时亲蛸(♀)藏入巢穴,受精卵分批产出,呈穗状悬挂于巢穴顶部或四壁,亲蛸(♀)具有护卵行为.人工养殖条件下亲蛸不能全部产出其所怀的卵,产卵量为7×104~20×104粒,单位体重产卵量为42~71粒·g-1.受精卵为盘状卵裂,经过肉眼可见的红珠期、黑珠期、胚胎的逆转,水温18.2~22.1℃时,真蛸幼体经过35~42 d孵化出膜;22.3~26.9℃时,真蛸幼体经过24~37 d孵化出膜;24.6~28.3℃时,真蛸幼体经过23~33 d孵化出膜.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的性腺发育、交配、产卵和受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池养南美白对虾 (Penaeusvannamei)亲虾进行人工促熟 ,并使之交尾、产卵、受精。实验在上海金山区杭州湾河口低盐地区一套自行设计的水循环系统中进行 ,育苗用水通过兑配使盐度为 2 7~ 2 8。育苗期间基本不换水和移动亲虾。亲虾 2 0 5尾 ,雌雄比约 1∶1。雌虾切除眼柄后 3~ 4d ,性腺即开始发育 ,6~ 7d产卵 ,但未受精。手术后约 30d ,亲虾出现追尾现象、随之发生交配并出现受精卵。实验进行了约 6 0d ,共收集虾卵 4 5 6 .7万粒 ,其中受精卵出现后所产卵为 137万粒 ,通过设置在水循环系统内的集卵网袋 ,可收集到 95 %以上的卵 ,共获受精卵 6 1万粒 ,平均日受精率为 4 4 .5 % ,无节幼体 2 5 .1万尾 ,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为 4 1.2 % ,最高达 87.5 %。文中还重点讨论了雌雄亲虾性腺发育的特点 ,产卵交配规律 ,以及亲虾规格大小、饵料种类、水质状况对南美白对虾交配和受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青虾的苗种繁育2.1抱卵青虾的选择用于人工繁殖的抱卵青虾,可以从湖区捕捞的大虾中挑选,也可以在人工养殖的池塘中选择。抱卵青虾要求规格在4~6cm的越冬亲虾,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选好的亲虾要专池蓄养,虾池面积667~2000m2,水深1m左右,每667m2水面蓄养亲虾5~10kg。亲虾入池后,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一般每隔2d投喂1次精料,使亲虾大量积累营养物质,为保证繁殖顺利进行打好基础。2.2产卵与孵化青虾产卵和孵化可在网箱内进行,网箱材料选用聚乙烯网布,网目为196目/cm’,箱成长方形,规格10m×6.67m×1.7m,安…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的性腺发育、交配、交卵和受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池养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亲虾进行人工促熟,并使之交尾、产卵、受精。实验在上海金山区抗州湾河口低盐地区一套自行设计的水循环系统中进行,育苗用水通过兑配使盐度为27-28。育苗期间基本不换水和移动亲虾。亲虾205尾,雌雄比约1:1。雌虾切除眼柄后3-4d,性腺即开始发育,6-7d产卵,但未受精。手术后约30d,亲虾出现追尾现象、随之发生交配并出现受精卵。实验进行了约60d,共收集虾卵456.7万粒,其中受精卵出现后所产卵为137万粒,通过设置在水循环系统内的集卵网袋,可收集到95%以上的卵,共获受精卵61万粒,平均日受精率为44.5%,无节幼体25.1万尾,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为41.2%,最高达87.5%。文中还重点讨论了雌雄亲虾性腺发育的特点,产卵交配规律,以及亲虾规格大小、饵料种类、水质状况对南美白对虾交配和受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水族箱中生长的囊螺为材料,通过连续观察的方法,对囊螺的繁殖习性和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囊螺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种类,但也可以自体受精.囊螺膜内胚胎发育经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和匍匐幼虫等7个阶段,孵化后变成稚螺.  相似文献   

11.
1.4.1受精卵的孵化:经洗卵后的受精卵,既可在原水槽中进行小水体孵化,也可移至培育水池中进行大水体孵化。在生产性育苗中,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一般控制在10~20个/ml左右,水温高则孵化密度应适当减少。另外,海胆的卵为沉性卵,孵化时受精卵都沉积于孵化容器的底部,因此,受精卵的孵化密度还与孵化容器的形状及其底面积大小相关,若孵化容器深且底面积小,  相似文献   

12.
墨西哥湾扇贝亲代选择对自交子一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刚 《水产学报》2007,31(4):443-451
试验从来自同一养殖群体的1000个随机个体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Say)中选取规格最大(壳长58.3~61.9 mm)、中等(壳长49.5~50.8 mm)、最小(壳长38.9~41.1 mm)的性成熟个体各3个作为亲贝,按规格分成大、中、小3组,利用该贝雌雄同体的特性分别进行各组内亲本个体自交。在相同环境及试验条件下通过比较各自交组受精率、孵化率、稚贝育成率、海上暂养及标粗期存活率、养成期存活率、壳长壳高体重日增长率和选择反应等指标的差异,分析亲本选择对自交子代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上述各指标看,大规格亲贝优于中规格亲贝(P<0.01);中规格亲贝优于小规格亲贝(P<0.01)。大规格亲贝壳高、壳长和体重的选择反应分别为6.0 mm、5.4 mm和6.3 g,中规格亲贝分别为-0.4 mm、-0.1mm和-0.7 g,小规格亲贝分别为-4.7 mm-、5.3 mm和-7.6 g。大规格亲贝壳高、壳长和体重的实现遗传力分别为0.52、0.49和0.40。研究证明,墨西哥湾扇贝亲代选择对自交子一代生产性能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大规格亲贝自交后代表现出明显生长优势,截断选择策略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杨凤东 《河北渔业》2001,(2):24-24,37
<正>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的河蟹育苗生产中,大多利用亲蟹的多次抱卵习性,进行第二批及第三批的幼体孵化,以提高亲蟹及水体的利用率,达到高产的目的。但有时也会导致二次抱卵率低,抱卵量少,卵的质量差,孵出的Z1个体小,变态困难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于1998年春对前一年的越冬抱卵亲蟹通过用低温贮存、控制受精卵发育的方法,将亲蟹贮存到5月初,在第一批蟹苗出池后(5月初),再利用低温控制的亲蟹进行布苗、孵化,取得了成功,从而摆脱了以往的困境。现将这一贮存技术要点及操作规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名贵的水产品。随着河蟹增养殖的蓬勃兴起,河蟹人工繁殖是今后的必由之路。 1.亲蟹的选留和运输人工繁殖蟹苗,首先必须具备足够的亲蟹。在10月上旬就要开始收购,一是从海边收购天然抱卵蟹,二是把内陆水域中已达性成熟的亲蟹购回,笼养或散养越冬。亲蟹要选留绿蟹,要求体质健壮、活动力强、附肢齐全、无损伤、个体大,雄蟹在150  相似文献   

15.
细角螺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在惠安进行细角螺(Hemifusus ternatanus)人工育苗实验研究,共培育出壳高2 cm以上的健康苗种57630个。实验结果表明:细角螺属体内受精、多次产卵,前3次产出的受精卵质量较好;每个雌螺平均产出163.2个卵囊、产出6732.0个稚螺。稚螺饵料前期以单胞藻为主、后期以活体双壳类为主。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马氏珠母贝不同亲本规格对后代的影响,以期为育种和苗种生产中的亲贝选择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试验从来自同一养殖群体的2000个随机个体马氏珠母贝中选取规格最大(壳长55.89±1.65mm)、中等(壳长48.55±0.81mm)、最小(壳长42.22±2.51mm)的性成熟个体各50个作为亲贝(♀∶♂=1∶1),按规格分成大、中、小3组,分别进行各组内亲本个体群交,在相同环境及试验条件下分析亲本选择对子代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规格亲贝优于中规格亲贝(P〈0.05);中规格亲贝优于小规格亲贝(P〈0.05);马氏珠母贝亲代选择对子一代生产性能具有显著影响(P〈0.05)。这表明马氏珠母贝大规格亲贝群交后代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截断选择策略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系青虾交配苗种繁育及成虾养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太湖和长江两种不同水系的青虾进行交配,可有效改良青虾种质,增大青虾养成规格。试验分别收购天然青虾幼虾和性成熟天然青虾作亲本,进行2种方式青虾交配的苗种繁育,幼亲虾养成后交配共生产虾苗668万尾,子一代幼虾规格不整齐;性成熟亲本交配共生产虾苗295万尾,抱卵虾受精卵发育基本同步,子一代幼虾规格整齐。成虾对照养殖结果显示, 交配虾上市成虾平均体长为6.4 cm,高出天然抱卵虾子代成虾体长5.7 cm的9%,高出养殖虾仔代成虾体长4.7 cm的36%。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底质和饵料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孵化和稚、幼螺生长的影响.温度试验结果表明,29℃组卵囊平均出稚螺数为15.07 ind ·卵囊-1,显著高于23℃组(13.3 ind ·卵囊-1)和26℃组(12.87 ind ·卵囊-1);29℃组孵化时间为30 d,26℃组为40 d,23℃组为35 d;23℃组最后存活率达到66.7%,29℃组只有36.37%;26℃组初孵稚螺的壳高为6.33±0.34 mm,显著高于23℃和29℃组,但经培养后,23℃和26℃组的幼螺壳高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7.59±2.22和16.66±1.80 mm,综合考虑23℃为较适孵化温度.底质试验结果表明,初孵稚螺无底质培养比泥底质培养佳,幼螺沙底质培养比无底质培养佳;饵料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鲜活饵料优于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9.
毛嵌线螺生殖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周永灿 《水产学报》2000,24(5):393-398
毛嵌线螺雌雄异体。其雄性生殖包括精巢、贮精巢、输精管、前列腺、导精沟和阴茎;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蛋白腺、受精囊、卵囊腺、交合囊和外生殖孔。前列腺、导精沟和阴茎中的精子输送通道均为开放型的管道。毛嵌线螺的精子包括具有“9+2”微管结构的头部和尾部。雄性个体右触角后的阴茎是从形态上区分雌雄个体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正河蟹养殖业是我国淡水产业中第一大产业,年产值超过500亿元。近几年各地开始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模式,做大、做强河蟹产业,在亲蟹培育上出现了一些变化,选取的亲本个体有增大的趋势,由于大规格亲本的越冬技术难度要大一些,越冬成活率和抱卵率不稳定,为此大规格河蟹亲蟹选取、交配及越冬技术成为繁育场关注的重点问题。1亲蟹选取1.1水域选取养殖水域面积尽量要大一些的亲蟹,如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