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作者于1981-1986年,先后在新乡、武汉、北京、廊坊等地监测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对菊酯类农药的情况,经室内点滴法和大田防治试验,得知该虫5年中对溴氰菊酯和杀灭菊酯的LD50分别提高36.36倍和16.25倍;不同地区间的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新乡、武汉为主要棉区,其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敏感性较北京、廊坊为差,LD50达2.5638微克和2.0972微克/克虫重,较后者高出2.28—78.64倍。抗溴氰菊酯的新乡棉铃虫,对新菊酯农药PP321表现正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2.
拟除虫菊酯是一组杀虫剂,介绍的应用范围很广。可是,已存在一个潜在的严重危机,因为已报道对拟除虫菊酯产生抗药性的节肢动物种数从1967年的几种上升到了70多种,包括已经对其它化学杀虫剂产生极强抗药性的主要害虫,且这种情况将会由于过度施药而加重。因此,有必要寻找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的策略。节肢动物抗拟除虫菊酯的报道数量比经济上防治失败的事例要多。因为:(a)在极 相似文献
3.
生物化学法监测瓜-棉蚜田间种群的抗药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出,瓜-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种群中大多数个体都具有6条基本的酯酶活性带(E_2—E_7),但是,在东北旺抗性种群中发现了具有9条带的个体,其中E_1染色最浅,E_8、E_9染色较深。由于该蚜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水平与其酯酶活性密切相关,确定每毫克蛋白质15分钟水解α-乙酸萘酯大于40微摩尔的蚜虫个体频率在种群中大于0.11(11%)时为抗性种群。由于AChE变构是瓜-棉蚜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的主要抗性机制之一,作者提出一种检测具有AChE变构抗性基因个体的方法,如果这类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大于1%,即为抗性种群。 相似文献
4.
自从70年代初二氯苯醚菊酯出现以来,在短短的几年中,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溴氰菊酯的商品化,使这类药剂开始广泛地在农业上使用;1976年日本住久公司速灭菊酯的出现,更进一步给这类药剂的合成打开了新的领域。目前各种各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对溴氰菊酯高抗(136.73倍)、对三氟氯氰菊酯(9.50倍)和凯明二号(3.40倍)低抗的3个种群的抗性稳定性。结果发现,无论棉铃虫的抗药性是高或低,在连续几代不接触药剂的情况下,都表现为抗性不断下降;第8代后3个种群都表现为抗性基本稳定,变化不大。停药后第8代分出部分种群作抗性再恢复试验,经6代连续点滴筛选后,3个种群抗性都有所回升。而且,棉铃虫对单剂抗药性衰退明显,但再恢复较快;对混剂的抗性衰退慢,再恢复也慢。 相似文献
6.
瓜-棉蚜对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抗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从1983年开始就北京及河北省廊坊、香河和涿鹿县四个地区瓜-棉蚜(Aphis gossypiiGlov.)对18种有机磷及2种氨基甲酸酯杀虫药剂进行了抗性系统监测,与苏联瓜蚜(A.gos-sypii Glov.)敏感系毒力值(LC_(50))进行比较,抗蚜威最高达7887.7倍,马拉硫磷357.8倍,乐果128.6倍,敌敌畏83.5倍,乙酰甲胺磷72.1倍;而对喹硫磷、甲基辛硫磷、呋喃丹及溴氯磷则相当敏感,LC_(50)值在45.2—186.0 ppm之间。其抗性谱大致呈交叉型交互抗性。酶系测定结果表明,瓜-棉蚜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敏感性降低与抗药性关系最为密切,氧化乐果和抗蚜威对AChE的I_(50)值与其Log LC_(50)(ppm)呈显著相关(P<0.05)。四个地区的瓜-棉蚜AChE对底物(乙酰硫代胆碱ATCh)的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度(Vmax)值均无明显差异,但ATCh浓度超过10~(-2)mol/L时,对AChE还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瓜-棉蚜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与对久效磷的抗性呈正相关,面与抗性较高的乐果则无相关性。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高低与抗药性水平有关,乐果加PB(1:1)也有一定增效作用。GSH-S-转移酶活性与瓜-棉蚜抗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解毒酶活性测定与钠离子通道基因片段的克隆、测序,研究了南京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产生高水平抗性的生化和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南京抗性种群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分别是敏感种群的1.06和1.16倍,无显著差异;以2,4二硝基氯苯(CDNB)和1,2-二氯-4-硝基苯(DCNB)为底物,南京抗性种群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分别是敏感种群的0.68倍和1.03倍;进一步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从敏感和抗性小菜蛾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了位于钠离子通道结构域IIS6的232bp和248bp的DNA片段;与敏感种群相比,南京抗性种群钠离子通道基因存在一个保守性点突变,即C突变为T,并导致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表明神经不敏感性是南京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产生高水平抗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导言以天然除虫菊、丙烯菊酯和一些新合成的拟除虫菊酯为主要原料的杀虫剂正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和公共卫生方面。这些化合物有共性,但在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意地用一种菊酯代替另一种菊酯可能会造成危害。对这几种菊酯分别进行分析的方法已有报道。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能够同时对制剂中的天然除虫菊酯的六个主要活性组份和主要合成拟除虫菊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1990年《农药登记公告》统计,已登记用于农业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国外产品有19个(不包括多来宝:etofenprox),国内的单剂和混剂产品有46个。这个数字可以说明,我国在大量地使用着拟除虫菊酯。所以本期发表这篇摘译文章,除为了介绍国外农药管理动态外,更希望引起我国农药管理、环境保护、植物保护和经营农药销售工作者以及使用农药的广大人员共同重视对我国水生资源的保护问题。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大多数品种对水生动物高毒。据试验,其制剂对鱼的毒性有的此原药还高。氨基甲酸酯类对鱼毒性高的品种也较多。值得提出,水生动物鱼虾类也同样有几丁质的生物合成,因而对水生动物高毒的昆虫脱皮激素如盖虫散(hexafluron)以及其它对鱼高毒农药的使用也应谨慎。总之,应该把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作为科学、经济、安全用药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刊欢迎有关保障水生生物安全的农药应用技术文章以及对这方面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抗性治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作者在河北省定州市600hm~2棉田设立了棉铃虫抗药性治理示范区,采取以降低农药的选择压和利用敏感个体的稀释作用为出发点的一系列措施,实施了抗性治理。为评价治理效果,1991~1995年连续监测了河北省3个地区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在非治理区,固安县种群的抗性指数(RR)由1991年的9.8~15.5倍,上升到1995年的26.1~85.3倍;故城县种群由31.1~57.7倍,上升到90.7~155.4倍;而抗性治理区定州市种群的抗性发展却较缓慢,稳定保持在18.0~25.0倍之间的中抗水平,证明抗性发展得到了有效控制。与非抗性治理区比较,定州棉田棉铃虫的虫口数下降4~8倍、防治费用降低23.7%~50%、纯收入增加约40%,说明抗性综合治理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杀虫剂混用或加增效剂对瓜-棉蚜增效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87年,根据瓜-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对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机制,研究了一些有机磷化合物或增效剂,对这两类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及增效机制。在试验的化合物中,马拉氧磷和虫螨磷对氰戊菊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814.4和1067.2。有机磷杀虫剂对氰戊菊酯的增效程度与其对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α-酯酶)的抑制能力呈极显著相关。异稻瘟净对马拉氧磷,TPP对久效磷也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异稻瘟净对乐果,TPP对氧化乐果则没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温度和光周期对棉蚜性蚜产生的诱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一定的光温处理,成功地诱导了棉蚜性蚜(性雌蚜和雄蚜)的产生,并使其成功交配、产卵。结果表明:(1)棉蚜性蚜产生的条件一般为≤18℃,8-12h光照。而当温度22℃时,任何光照条件下均不产生性蚜。在温度14-18℃下,光周期越短,性蚜产生的效率越高;14℃下,处理代数增加,性蚜诱导效率明显增加。(2)不同的光温处理,诱导棉蚜性蚜产生的效率不同,雄蚜诱导效率最高(13.2%)的诱导条件为18℃-10L(18℃,10h光照)处理1代,性雌蚜诱导效率较高(86.7%)的诱导条件为18℃-8L处理1代。(3)在18℃-10L条件下,处理代数增加,性蚜产生的日龄可提前,性蚜人工诱导的实现对进行棉蚜生活史和种群遗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4种棉蚜抗药性种群的生命力及繁殖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种杀虫剂以浸渍法分别累代处理敏感棉蚜,以选育抗药性。每选育4代进行1次毒力测定及生命力和繁殖力的观察。选育至12代,棉蚜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达4031.4倍,对久效磷、灭多威及硫丹的抗性倍数分别仅为6.3、6.1及4.0倍。棉蚜对溴氰菊酯抗性水平较低时,其生命力及繁殖力略低于敏感品系,随着抗性水平的提高,其生命力和繁殖力也随之增强,RF_(8)接近敏感品系的水平,RF_(12)及RF_(16)则明显超过。灭多威及硫丹抗性种群随抗性水平的提高,其生命力及繁殖力表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久效磷抗性种群,各抗性水平下其生命力和繁殖力与敏感品系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京郊保护地黄瓜枯萎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郊黄瓜枯萎病致病菌经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该病发病最适合温度25~28℃,低于20℃或高于35℃时,发病减轻。相对湿度在80%以上,发病严重。病害消长与黄瓜生育期亦有关系,结瓜期开始显症状,结瓜盛期受害最重。另外,在有根结线虫时,发病也加重。防治试验,是在夏天进行土壤消毒。措施有:(1)清洁田园;(2)每亩施石灰100公斤、碎稻草500公斤;(3)深翻土壤66厘米;(4)起高垅33厘米;(5)灌水,使沟里的水始终呈饱和状态;(6)铺盖地膜、密闭大棚20天。经测定20厘米以上土温平均40℃以上,防治黄瓜枯萎病效果达89.11—91.49%,每亩增产10%左右,还可兼治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品种中糖及氨基酸含量与抗麦长管蚜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有为害加重趋势。在小麦各个生育阶段,以扬花一灌浆期蚜量最大,约占总蚜量的84%,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的关键时期(杨奇华等,1982)。迄今为止,化学防治仍是防治麦蚜的主要方法,这对麦田主要天敌杀伤甚大,也不利于粮棉混作区棉花害虫、粘虫等害虫的综合防治。为了减少用药,必须考虑与其他防治方法协调应用。据本室1978—1981年对3516份品种(系)材料进行抗蚜性筛选的结果,不同冬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的抗性存在 相似文献
19.
瑞香素对蚜虫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瑞香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L.)的天然产物瑞香素对农业上重要的几类蚜虫具有很高的触杀作用和较好的拒食作用.24h瑞香素对棉蚜、桔蚜和烟蚜毒杀作用的LD50分别为29.48±1.55、30.75±1.50和95.88±2.06μg/g,拒食作用的AFC50分别为0.4664±0.0137、0.4219±0.0213和0.5847±0.0172g/L.经回归和相关分析,处理浓度与作用效果(毒杀与拒食)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瑞香素在田间防治棉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