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两年来,我省棉花生产发展很快,1984年全省植棉808.81万亩,平均亩产皮棉75公斤;1985年植棉697万亩,亩产皮棉70.5公斤。两年平均植棉749万亩,亩产皮  相似文献   

2.
新喻市渝水区植棉历史悠久,解放前就有种植土棉的习惯,1952年在水西、罗坊、珠珊、沙土等地开始种植改良棉,以后逐渐发展到丘陵地区。1949年全区植棉1.5万亩,亩产皮棉18斤;五十年代平均每年面积23743亩,亩产32.2斤;六十年代平均面积91234亩,亩产56.9斤;七十年代平均120879亩,亩产52.6斤;1982年亩产提高到70斤;1983年收获面积85591亩,亩产121斤,首次突破百斤关;1984年秋雨烂桃严重,全区85500亩棉田,仍然获得了亩产皮棉118斤的好收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棉花生产有了很大发展,1980年在以往亩产三、四十斤的基础上,上升到59.5斤。1983年全省植棉1239万亩,亩产达120斤。1984年全省植棉1584万亩,亩产可达123斤,再创历  相似文献   

4.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建立,科学植棉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区棉花生产的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一九八二年全区植棉63.4万亩,总产量81万担平均亩产皮棉127.7斤,亩产200斤以上的农户成批涌现。为了满足千家万户普及高产植棉技术的迫切需要,开创一九八三年棉花生产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星子县蓼南公社在大灾的1983年,棉花大丰收。全社植棉4300亩,除因灾120亩无收外,收获面积4280亩,总产皮棉5590担,平均亩产皮棉130.6斤。比去年总产增长13%,单产提高13.6%,并涌现出了一大批高产典型。亩产皮棉150斤以上的大队2个,面积1104亩,亩产200斤以上的生产队3个,面积250亩;亩产250斤以上的户7户,面积19.49亩。光辉大队九队社员万水平4.47亩棉花,总产皮棉1200斤,平均亩产268.5斤,他的一块试验地,亩产达300斤。蓼南公社位于我县南部滨湖黄壤丘陵地带,全社4300亩棉地,都是黄壤丘陵坡地。植棉30多年来,去年第一次闯过了亩产皮棉百斤关。比历史最高的1972年,总产、单产均  相似文献   

6.
上海是全国棉花亩产最早过百斤的高产省、市之一。自1964年亩产过百斤以来,全市140多万亩棉田,17年平均亩产皮棉119±21斤。但产量高而不稳,且很不平衡。产量最高的1978年亩产皮棉169斤,产量最低的1977年仅91斤,前后两年产量竞相差78斤。同一年份,十个郊县之间的产量相差也颇悬殊。如1978年,产量高的县亩产皮棉高达  相似文献   

7.
我市是个植棉22万亩的老棉区。1964年亩产皮棉139.4斤.居全国第二位,1968年亩产皮棉148.9斤,创历史最高产量。自七十年代因枯萎病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市棉花生产发展迅速。全市22万亩棉田,1982年平均亩产皮棉145.3斤,接近历史最高水平;1983年皮棉亩产为170斤,较历史最高产量143.9斤,增长14.2%;1984年亩产皮棉已超过190斤(亩售皮棉  相似文献   

9.
世界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洲:亚洲1975年种植16,812万亩;世界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1975年种植11,064万亩;世界花生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国家:以色列全国四千亩花生,1967—1969年平均亩产514.4斤,美国1975年全国900万亩花生,平均单产383.34斤;世界花生最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0.
正定县的棉花,一是产量不高,二是产量不稳。从1970年到1981年,只有6年过百斤,12年的平均产量也不过只有89.5斤。最高的1980年亩产137斤,最低的1978年仅35斤。1981年12万亩棉田亩产125斤。棉花产量不稳的现状,教育了我们,得出棉花生产必须按照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办事,掌握科学植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我县是集中产棉区,近几年来不少社队闯出了一条棉、油双丰收的新路子,出现很多棉地种油菜的高产典型。棉船公社江心大队第二生产队140亩油菜,收菜籽27,000斤,平均亩产菜籽192.8斤。社员钱友明种九分地甘兰型“浔油2号”,收菜籽387斤,亩产430斤。据芙蓉公社五联大队的六个生产队的调查,棉地1,080亩,种油菜900亩,占棉地面积83%,其中片油菜170亩,平均亩产菜籽150斤。浪溪公社79年种油菜2,500亩,80年扩大到3500亩,实收菜籽40万斤,平均亩产114斤。据调查,他们的经验是:一、认识种油菜的四大好处,提高多种油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茶叶》1981,(4)
我县大抓科学种茶,取得了可喜成绩,连续六年全县茶叶亩产上百斤,居全省首位。80年我县茶园面积41030亩,其中可采茶园22000亩,产茶25000担,比79年增21%,平均亩产114斤,茶叶产值500万元,平均每户227元,人均44元,全县八个公社,一个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们对丘陵红壤棉花生产与栽培技术进行了考查,现分三个问题报告如下: 一、丘陵红壤植棉大有可为。丰城县10万亩棉田,丘陵红壤棉地就有6万余亩。无论是旱年、水年,丘陵红壤棉区都涌现了亩产皮棉超百斤的高产单位和田块。一九八一年是高温干旱年,高产单位和田块仍然不少;据荣塘公社考查,店里大队中湖生产队53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21.5斤,全队36户,有18户亩产超过130斤;荣塘公社棉种场0.77亩移栽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74.4斤。外地丘陵红壤棉花高产典型更多,有的亩产已经超过250斤皮棉。实践证明,丘陵红壤不但可以种棉花,而且能够创高产。丘陵红壤种棉与平原圩区种棉相比有许  相似文献   

14.
今年,省下达棉花生产计划,面积六万亩,亩产皮棉六十六点七斤,总产皮棉四万担,其中收购任务三万四千担。据摸底调查,全区实种棉花五万九千亩,收获面积五万三千亩,亩产皮棉八十五斤,总产皮棉四万五千担,交售四万二千担,亩产超历史(六五年五十五斤),总产、收购超计划。植棉史上,第一次有了亩产过百斤的县,一百六十五斤的公社。亩产过二百斤的大队,二百五十斤的生产队,三百斤的户大批涌现。结束了“亩产皮棉八十斤不敢讲,百斤不敢想”的低产历史,开拓  相似文献   

15.
盐城市郊区大冈镇,常年植棉2万亩,以麦后移栽棉为主。1988和1989年平均亩产皮棉分别为97.7公斤和86.3公斤,单产位列前茅。附冈村七组百亩麦后移栽棉连续6年亩产皮棉100公斤以上。但是麦后移栽棉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着棉花进一步增  相似文献   

16.
松溪县西门大队共有茶山362亩,其中可采茶园188亩,几年来该队积极开展科学种茶,茶叶总产、单产与茶叶品质不断提高,获得了高产、稳产、优质。79年该队产干毛茶398担,平均每亩221斤;80年产干毛茶462担,平均亩产246斤;81年产干毛茶482.5担,平均亩产255.7斤,三年平均茶叶售价每担达198.97元,81年平均售价206.52元,比80年每担增加17.22元。茶叶产值12万元,占大队总收入的31.5%平均每户产茶102斤,收入248元。茶叶等经济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大队种麦1768亩,植棉600亩。过去,棉田每年只能种一茬。1972年,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为了充分挖掘土地增产潜力,把棉田休闲期利用起来,我们在0.17亩棉茬地里进行了小麦移栽试验,折合亩产751斤,比晚茬直播的增产近一倍。第二年,又在亩产851斤的麦茬地移栽棉花40亩,平均亩产皮棉138.6斤。这一试验的成功,把“北方棉花地,自古种一茬”的旧框框打破了,为麦棉双高产找到一个新的门路。从1973年开始,我们大面积实行麦棉双移栽。移栽面积由100多亩增加到300亩,最高年移栽小麦平均亩产978斤,移栽棉花平均亩产142斤。  相似文献   

18.
(一) 丰城县自1952年大面积种棉花,由于布局过于分散,棉田建设不过硬,科学种棉水平难提高,棉花生产多年处于“面积少,单产低,经济效益差,多数农民不愿种”的被动局面。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植棉面积在3.6万~5.5万亩左右,单产皮棉徘徊在10~30斤之间,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植棉面积由7.7万亩增加到10万亩,多数年份单产仍在30斤左右徘徊,最高年的1965年,平均单产也只有47斤。1982年,全县10万亩棉花,分布在17个公社,245个植棉大队,3215个植棉生产队,80755植棉户,平均每个生产队植棉31亩,每户植棉1.23亩。其中:有5个分散棉区,816个植棉生产队,每个队只有10亩左右棉花。  相似文献   

19.
我省是全国主要麻纺工业原料基地之一。建国以来,黄麻、红麻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单产不断提高。1949年,全省植麻8.8万亩,亩产只有217斤。五十年代,平均每年种植55.53万亩,亩产364斤;六十年代,每年种植46.27万亩,亩产513.9斤,比五十年代增长40.9%;七十年代每年种植42.73万亩,平均亩产635.6斤,比五十年代增长74.4%,比六十年代增长23.8%。三十年来,单产平均每年递增10斤以上。特别是1978年,单  相似文献   

20.
万户公社地处波阳湖畔,地势起伏,五埂九咀十三汉,土浅地薄,易涝易旱不保收,是一个典型的丘陵红壤棉区。全社20300亩耕地,植棉10500亩,是一个以棉为主,棉粮兼作地区。五十年代开始推广改良棉,亩产在三、四十斤上下徘徊。六十年代亩产在五、六十斤之间。七十年代仍然在七、八十斤上下,最高的一九七二年亩产皮棉九十六点七斤,为历史最高水平。今年在战胜前期阴雨死苗,后期秋雨烂桃的严重威胁,获得了超历史的大丰收。总产皮棉10300担,比丰收的一九七九总产皮棉8719担,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