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提高造林成活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所以成为国策,成为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仅因为它对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深远影响,还因为这项事业关系到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和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从技术角度看,植树造林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提高造林成活率”就是其中之一。树木生长离不开水、温度和阳光三大基本要素。客观条件达到或接近树木的生存条件,才能或可能成活。要提高苗木成活率,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植树地域的自然概况。首先要了解该地区属于哪种气候区、海拔多… 相似文献
5.
6.
7.
我国干旱地区面积很大,三北地区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这一类型.这类地区有林地少,荒山荒地多,干旱、风沙和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因此,这些地区造林更显重要,但又有相当大的困难,造林成活率往往较低.怎样才能提高北方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是大家 相似文献
8.
9.
一、适时早造。进入四月,我区大多数树木经过一冬休眠,逐渐开始恢复生长。在这个时候栽树,幼树就会很快发出新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满足幼树发芽、放叶等需要。如果栽植晚了,苗木在树芽开放前,还没有生根,随着天气逐渐变暖,树叶大量展开,枝叶蒸发水分和根系吸收水分不能达到平衡,苗木就会因缺水而生长不良,甚至干枯死亡。从土壤水分条件来说,春季,土壤水分的变化有一个一高一低的过程。随着气温的回升,天气变暖,土壤表层白天解冻,下层仍然固 相似文献
10.
嫩江地区是黑龙江西部风沙干旱的重点地区。建国三十年来,这个地区林业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有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体的用材林、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四旁绿化林等340万亩,庇护农田7百万亩,有效地防御了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出现了许多大搞植树造林战胜风沙干旱,改变自然面貌,实现粮食高产稳产的好典型。但是,自1958年,特别是十年动乱以来,在林业建设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是:一、盲目引进,忽视乡土树种。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由于对以选 相似文献
11.
秋季是我区主要的造林季节之一。实践证明,秋季栽植大苗,只要技术措施得当,同春季一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区秋季栽植大苗,有着明显的不利因素,这就是苗木地上部分要经过一个冬季,容易失水干枯。但是,秋季造林也有许多有利因素。从气候上来看,这时气温逐渐下降,大气相对湿度较大,大风日数较少,苗木失水和土壤蒸发都较春季缓慢;从树木生理特点上看,由于根系活动要求的温度比地上部分低,所以在苗木落叶后,根系仍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公路绿化美化直接体现了公路形象,然而,占据路网70%左右的县乡公路绿化工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全面加强公路绿化建设势在必行,并切实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区容器育苗工作从60年代就开始了,先是用泥制营养钵,继而用软塑料袋和硬塑料钵,培育的树种有油松、樟子松等。当年乌盟清水河县用容器苗营造的油松林,现已郁闭。后来由于容器育苗的成本较高、资金不足、技术不够完善等原因,曾一度停顿。为了 相似文献
19.
我区深栽造林开始于1982年,1985年对吉木萨尔县深栽造林成果鉴定之后,各地相继进行了试验研究。由于各深栽点的立地类型,条件不尽相同,有些造林技术就出现了问题,所以在推广应用深栽造林技术时必须加以研究,不能生搬硬套关内的深栽造林技术,应总结出适应本地区特点的深栽造林技术,否则会局限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为此将近两年来我们在考察或试验中的体会总结出来,以供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