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培育高质量薄壳山核桃嫁接苗过程中,为探明切根对薄壳山核桃砧木质量的影响,以薄壳山核桃幼苗为材料,分别保留不同长度8、6、4、2 cm和对照(不切根)进行切根苗木培育试验,比较各试验处理间砧木生长性状、生物量及根系性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值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幼苗切根留存不同长度对苗木地径、高度、生物量等生长性状和根系性状指标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以留存8 cm和6 cm根长更有利于其幼苗高生长、径增粗、生物量增长、苗木质量指数提高,根长和根直径增加。相比对照,留存根长8 cm的处理苗木地径增加了8.87%、高度增加了16.29%、总干质量增加了45.09%、苗木质量指数增加了35.56%,根长增加58.69%、根直径增加38.54%。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切根留存根长8 cm和6 cm的砧木质量最优,并建立了以总干质量为自变量的苗木质量评价最优回归方程Y=-0.863+0.052X。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对沙棘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热值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栽植密度下,沙棘幼苗的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热值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在栽植密度为75 cm×100 cm及100 cm×100 cm时沙棘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都高于其他密度;在密度为30 cm×30 cm时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生物量最低。苗高最高达95.8 cm,最低为61.4 cm。地径最高达13.79 mm,最低为11.63 mm。生物量最高达163.36 g,最低为105.85 g;不同密度下,各器官热值大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大小顺序为叶〉干〉枝。同一密度不同器官间的热值差异显著,不同密度之间相同器官热值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
选用30 cm×30 cm,50 cm×50 cm,80 cm×80 cm,100 cm×100 cm,150 cm×150 cm和200 cm×200 cm 6种不同株行距进行栽培试验,研究株行距对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幼林生长和叶片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后第1至第2年,株行距大的苗高大于株行距小的苗高,但从种植第3年开始,株行距小的苗高逐渐大于株行距大的苗高;种植第3年,苗木地径最大的为株行距100 cm×100 cm,与株行距30 cm×30 cm,50 cm×50 cm和80 cm×80 cm的苗木地径均差异显著(P0.05),但与株行距150 cm×150 cm和200 cm×200 cm的苗木地径无显著差异;苗木的冠幅生长随着株行距的增大而增大,但株行距(100 cm×100 cm)~(200 cm×200 cm)之间变化幅度已不明显;单株叶片生物量最大的为株行距100 cm×100 cm,株行距越小,单株叶片生物量越小,而林地单位面积生物量越大。青钱柳的株行距以100 cm×100 cm的综合指标较好,是以叶用为栽培目标的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4.
藏东南巨柏根系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巨柏的主要天然分布区,按照不同的地类,采用挖掘和典型取样调查的方法,按照地径(D_0≤5cm、5cmD_0≤10cm、10cmD_0≤30cm、30cmD_0≤50cm、50cmD_0≤100cm),根系直径(d10cm、5cmd≤10cm、3cmd≤5cm、1cmd≤3cm、d1cm),分5个等级开展巨柏的根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巨柏根系的侧根数量随地径的增大,巨柏细根(d1cm)发达,数量占总根量的95%以上,主要分布在距离树干1~1.5m的直径范围,不同地类巨柏细根数量差异显著。不同地类巨柏根系垂直分布有较大差别,河岸阶地、坡麓地的巨柏根系分布较浅,其平均深度为37.31cm;裸露岩石及水线岸边主根沿石缝无规律延伸。根系延伸范围与根系的直径成对数关系,水平分布范围是垂直分布范围的31.1倍,根幅与冠幅比为7.76,根长与株高的比为0.04。河岸阶地与坡麓地是巨柏迁地保护的理想地类,研究结果对巨柏的迁地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燕山北部山地典型造林树种幼树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燕山北部山地4个乔木造林树种的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对立地条件相近的7a生油松、樟子松、蒙古栎及华北落叶松的根系空间结构特征(水平分布、垂直分布、不同径级根系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油松的根系水平分布范围及所占土体体积高于其他2个树种,且根长密度及根面积密度较低;华北落叶松根系与其他树种相比分布的土层更浅,所占土体体积较小,但根长密度及根面积密度明显高于其他3个树种,华北落叶松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更为密集;各树种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都远超地上的冠幅,樟子松与蒙古栎的根幅与冠幅比较大,分别达到了3.82和3.09;各树种根系的生物量、根系长度和根系的表面积都随与主干的距离以及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但比根长则相反。由于采用的是裸根苗造林,蒙古栎的根幅、生物量、比根长及比根面积等参数明显低于其它3个树种,蒙古栎建议采用直播造林或容器苗造林。从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来看,油松、樟子松更能适应瘠薄、干旱的土壤,而华北落叶松的根系分布较浅,且更为集中,易受到土壤干旱胁迫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5种不同容器规格(13 cm×18 cm、12 cm×16 cm、10 cm×15 cm、9 cm×13 cm、8 cm×11 cm)对杉木幼苗培育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5种容器规格培育的杉木幼苗生长量和生物量间差异显著。容器规格为13 cm×18 cm培育的杉木幼苗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明显优于其它4个容器规格,提高了苗木质量。相比较容器规格为8 cm×11 cm,苗高、地径、冠幅、主根长、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全株干重分别高出1.53%,33.61%,54.62%,17.56%,63.72%,68.97%和65.23%。容器规格为13 cm×18 cm的育苗成本为0.675元/株。  相似文献   

7.
为发掘榉树良种资源,用优良家系林内的自然下种幼苗,研究不同移植密度、圃地条件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及培育技术。结果表明,1年生苗高101.1cm、地径1.09cm,Ⅰ、Ⅱ级苗出圃率达77%,分别比春季播种育苗增加13.21%和29.76%。苗木质量也优于春播苗,提高11%。育苗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比春播苗增加9.89%和31.52%。地势高、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圃地1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分别比地势低洼、土质较黏重、排水不畅圃地高25.83%和8.33%,Ⅰ、Ⅱ级苗出圃率增加21%。供试3种移植密度的苗高生长排序为:15cm×15cm>10cm×15cm>5cm×10cm。15cm×15cm密度移植自然下种苗能培育较多健壮苗木。试验共移植培育40万株自然下种苗,3年生时(移后2a)平均树高3.36m,地径4.3cm,显示出可观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为榉树优良家系良种壮苗扩繁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喜树播种苗采用6种移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10 cm×10 cm、10 cm×15 cm、15 cm×15 cm、15 cm×20 cm、20 cm×20 cm、20 cm×25 cm)进行幼苗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喜树播种苗移植密度以株行距15 cm×15 cm最适宜,1年生幼苗平均地径达1.14 cm,平均苗高达109.5 cm,主根平均长度达30.1 cm,5 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达28.7条,合格苗率达33.4%,合格苗产量8.91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栽培密度对多穗柯生长特性的影响情况,以确定其适宜的种植密度,设置6种不同的种植密度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种植1年后,各密度试验林植株各生长指标值都有一定的差异,其地径、冠幅、新梢数、单株鲜叶产量、比叶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其株高、分枝数、叶面积及叶片SPAD值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密度为100 cm×100 cm的试验林其综合生长指标最好,植株平均径粗达13.42 mm,新梢数平均为51.07条,冠幅平均为64.89 cm×63.67 cm,单株鲜叶产量均值为200 g,比叶重均值达(109.18±0.19)g/m2。  相似文献   

10.
为发掘榉树良种资源,用优良家系林内的自然下种幼苗,研究不同移植密度、圃地条件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及培育技术。结果表明,1年生苗高101.1cm、地径1.09cm,Ⅰ、Ⅱ级苗出圃率达77%,分别比春季播种育苗增加13.21%和29.76%。苗木质量也优于春播苗,提高11%。育苗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比春播苗增加9.89%和31.52%。地势高、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圃地1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分别比地势低洼、土质较黏重、排水不畅圃地高25.83%和8.33%,Ⅰ、Ⅱ级苗出圃率增加21%。供试3种移植密度的苗高生长排序为:15cm×15cm10cm×15cm5cm×10cm。15cm×15cm密度移植自然下种苗能培育较多健壮苗木。试验共移植培育40万株自然下种苗,3年生时(移后2a)平均树高3.36m,地径4.3cm,显示出可观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为榉树优良家系良种壮苗扩繁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播种密度及遮荫度对草珊瑚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三明市岩前林业站苗圃开展不同种植密度、不同遮荫度条件下的草珊瑚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不同遮荫度对草珊瑚幼苗的苗高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对地径、根系长度、根系数量影响均达显著水平(P<0.05)。以播种密度120株.m-2、遮荫度75%条件下,草珊瑚平均苗高、地径、根长以及根数均为最优。  相似文献   

12.
华北低丘山区核桃-决明子复合模式的根系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层挖掘法,对株行距为3 m×8 m的核桃-决明子复合模式中的根生物量、总根长密度、吸收根的根长密度和根系直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核桃单作的总根长密度比核桃间作的高7%左右,且在各个土层中吸收根的根长密度都高于核桃间作,而二者的总根生物量和根系直径则差异较小。决明子单作的根系直径比间作决明子的大27.73%,但二者的根长密度和根生物量则差异不大。在核桃-决明子复合模式中,核桃总根生物量和吸收根长均占复合模式总根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在水平方向上,决明子在树行南侧2.5、4.0 m位置根系分布最多,而树行南北1.5 m范围内则较少;核桃根系则主要分布在树行两侧1.5 m范围内。垂直方向上,核桃在30~80 cm土层中的根生物量和吸收根长分别占其总量的64.79%和61.17%,而59.54%的决明子根系分布在0~20 cm土壤中。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红花尔基20a生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研究了樟子松人工林林分因子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20a生樟子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平均胸径具有显著的影响;阳坡树高与密度无显著的相关性,而阴坡树高与林分密度呈幂函数负相关;阳坡的枝下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而阴坡的枝下高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阳坡冠幅与密度呈幂函数负相关,阴坡冠幅与密度无显著的相关性;林分密度对冠长具有较显著的影响,二者呈负相关关系;阳坡高径比与林分密度呈幂函数正相关;阴坡高径比与密度无显著的相关性;单株材积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林分蓄积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质与施肥对樟子松幼苗培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樟子松幼苗在温室条件下的培养,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与培养基质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樟子松幼苗的苗高、地径、侧枝数、生物量从高到低依次为6>5>4>3>2>1>CK;成活率受施肥水平影响不大,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根冠比值基本呈上升趋势;当施肥水平为6时,樟子松的苗高、地径、侧枝数、生物量、根冠比在不同培养基质中从高到低依次为轻基质营养袋>进口营养土>进口营养土+蛭石>=国产营养土+蛭石>土。较高的施肥水平能更好地促进樟子松幼苗的生长;轻基质营养袋最适宜作为温室条件下樟子松幼苗的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15.
2009~ 2010年在温棚采用距地表70 cm处黄壤土、腐殖土、复合肥的不同配比进行香椿育苗试验,通过对各组试验的苗高、地径、根系数量、病虫害测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处理A5(新土50%+腐殖土50%+复合肥150 9)配方最宜于香椿苗木的高、径、根生长,幼苗出圃时平均高达56.52 cm,地径为1.04 cm,根的...  相似文献   

16.
《福建林业科技》2022,(1):46-49
于2020年在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杨廷苗圃,对2年生的樟树幼苗进行遮荫试验(遮荫率分别为30%、50%、85%),以全光照处理为对照,研究在遮荫条件下樟树幼苗的生长性状和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樟树幼苗苗高、地径、冠幅、根深和根幅,均以遮荫率50%处理最大,遮荫率85%处理最小,遮荫率30%和50%处理均显著大于全光照处理;樟树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以遮荫率50%处理最高,遮荫率85%处理最低,各处理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基本为叶>根>茎;高径比和冠根比均以遮荫率85%处理最大;苗木质量指数大小顺序为:遮荫率50%>遮荫率30%>全光照>遮荫率8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樟树幼苗质量由高到低为:遮荫率50%>遮荫率30%>全光照>遮荫率85%。综合结果表明,遮荫率50%最有利于樟树幼苗生长,建议在樟树苗期栽培时采用遮荫率50%处理,有助于樟树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以互叶醉鱼草(Buddieja alternifolia)苗木为试材,研究了主根不同断根长度15、30、45cm对苗木地上部分枝条生长、地下部分根系生长和苗木移栽后成活率、株高、冠幅的影响。结果表明:断根处理促进枝条分枝,降低了主梢长度,促进了侧根发生和生长,提高了移栽后成活率、株高和冠幅相对生长量。其中主根断根长度30cm处理的分枝数、地径、根冠比、侧根鲜质量、侧根数、侧根长度、侧根粗度、移栽后成活率、株高相对生长量和冠幅相对生长量最高,分别为8.0个/株、24.2mm、2.8、262.1g、8.9条/株、25.8cm、7.6mm、86.4%、32.0%和26.0%,较对照(CK)分别提高77.78%、26.04%、40.00%、32.37%、134.21%、54.49%、171.43%、122.11%、344.44%和34.72%,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建议互叶醉鱼草主根30cm断根来促进根系生长和提高移栽后成活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18.
以3种造林方式(18 a杉木林下套种闽楠、闽楠纯林、闽楠与杉木混交林)营造的闽楠试验林为对象,分析造林2 a后幼林生长情况,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比较不同造林方式闽楠根系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平均地径、最大冠幅、苗高、枝下高、单株总根长、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深和平均根幅均最大,依次为11.60 mm、61.33 cm、115.56 cm、32.42 cm、1269.13 cm、376.75 cm^2、9.32 cm^3、47.50 cm、48.42 cm;3种造林方式下闽楠单株根总长度均在根系直径0 mm4.5 mm、0.5 mm-2的林下套种方式最适合闽楠生长。  相似文献   

19.
2017年5月10日,将烟台沿海防护林内20~30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母树的种子分为大粒、中粒和小粒播于花盆中,研究枯落物覆盖厚度(1 cm,2 cm,3 cm,4 cm)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阐明沿海黑松防护林幼苗建立的机制。结果表明:种子大小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有着极显著影响(P<0.01),对平均发芽时间、活力指数没有显著影响。大粒种子比中小粒种子有着低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特征上种子大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幼苗高度和地径有显著的影响(P<0.05),都是大粒和中粒种子大于小粒种子。枯落物覆盖厚度对于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随枯落物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平均发芽时间则逐渐降低;但对幼苗生物量、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特征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苗高和地径与发芽指标、幼苗生物量分配相关性不显著,但与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成显著正相关。因此,种子大小和枯落物覆盖厚度是影响沿海黑松防护林天然更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人工针叶纯林成熟林分主伐择伐后,对20株/亩(A)、30株/亩(B)、40株/亩(C)3种不同保存密度林冠下采用赤皮青冈与米槠2年生无纺布营养袋苗造林效果对比,造林2年的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保存密度林下套种的赤皮青冈与米槠造林成活率、地径、高度、冠幅4项指标均以A最高,平均造林成活率达96.4%,赤皮青冈平均地径达2.21 cm,平均高达177.7 cm,平均冠幅达106.0 cm;米槠平均地径达2.07 cm,平均高达224.6 cm,平均冠幅达133.6 cm; 4项指标大小次序为A>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