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活化率指示苏南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冲击初探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分析了采自苏南吴县市密集乡镇工业区和生态保护区的3种代表性水稻土的Pb、Cu、Zn等重金属元素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存在显著的重金属元素积累,且工业环境中明显强于农业环境中。提出用活化率结合全量指示重金属环境污染冲击。  相似文献   

2.
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研究广东省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重金属污染对农田土壤的风险,测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Zn、Cu、Cr、Cd、Ni和As的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3种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蔬菜地土壤,部分土壤样品中的Pb、Zn、Cu、Cd、Ni、As含量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Cr含量均未超标,重金属超标率顺序为:CdZnAsPbNiCu。相关性分析表明农田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之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Pb、Zn、Cu、Cd、As是当地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差异,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显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重度污染程度;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认为农田土壤受到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重金属对农田存在某种程度的风险,评价方法各有其侧重点,人们在评价重金属污染土壤时要根据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贵州山地柑橘园土壤与柑橘果实重金属含量特征,为柑橘安全生产提供依据。对贵州省南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和清水江等沿岸的柑橘园进行实地调查取样,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柑橘果实重金属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柑橘园土壤重金属含量依次为ZnCrPbCuNiAsCdHg;柑橘果实重金属富集量依次为ZnCuNiCrPbAsCdHg。柑橘果肉中Zn、Cu、Ni和Pb富集量与土壤中含量呈正相关;柑橘果肉中Cr、Cd、As、Hg富集量与土壤中的含量呈负相关。不同果园和不同土壤质地其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柑橘果肉对重金属的富集量差异较大,且来源不同。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样品进行评价,样品均为清洁,试验区适宜发展无公害柑橘果品生产。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集和分析北京市崇文区公园绿地、街旁绿地、居住绿地和行道树绿带土壤样品,比较了不同绿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脲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差异,分析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并讨论了城市绿地土壤质量酶学评价的指标选取问题等。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壤酶之间,以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和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②总体上,公园绿地土壤酶活性最高,行道树绿带土壤酶活性最低,街旁和居住绿地的土壤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污染水平可分别反映出不同类型绿地间土壤质量的差异,且结果一致。③5种土壤酶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比较适于作为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的酶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土壤中重金属变化趋势,为土壤环境监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1、2012和2013连续三年通过对三江平原东部地区主要产粮区旱田和水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持续监测,分析了该地区农田土壤中As、Hg、Cu、Cd、Cr和Pb等重金属变化趋势。结果 2011年至2013年间,As、Hg、Cu、Cd、Cr和Pb等重金属中,Hg含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As、Cd、Cr含量呈波动上升趋势,连续两年之间的含量有升有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Cu含量无上升或下降变化趋势,Pb含量逐年下降,但下降量较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旱田和水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该调查区域农田土壤中整体环境质量较好,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呈上升趋势,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风险。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城市工业、交通污染的大气扩散和农业活动中肥料的过量使用。  相似文献   

6.
贵定县茶园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凯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01-103
为贵定茶园区的优选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贵定县5个乡镇茶园土壤pH值及铅、镉、铬、铜、汞、砷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及统计分析,以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中土壤环境要求为背景值作为标准对其单项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且部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重金属污染因子中,Hg是主要污染因子,其次是Cd。  相似文献   

7.
汕头韩江三角洲南部蔬菜重金属污染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产地采样并用国颁标准方法对经济发达的韩江三角洲南部地区46个蔬菜样品中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并对照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污染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蔬菜中Pb、Cd、Ni 3种元素含量100%超标,Cr元素含量也有95.7%超标.As和Zn两元素未超标.同时,蔬菜重金属污染与养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一定联系,不同蔬菜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研究区6种重金属元素归因3个主因子,分别对应大气污染、土壤环境污染和工业废水污染3种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海南岛东西部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的方法,在海南岛东、西部各取6个土壤剖面,共35个土壤样本,对砖红壤土壤剖面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砖红壤剖面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东、西部表层土壤各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母质的特征;除镍元素外,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在各层中的均值高于中国南方砖红壤平均值,有一部分重金属元素在淀积层积累;另外,人类活动对海南岛砖红壤剖面中的重金属元素可产生一定影响;海南东、西部表层土壤各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铅和铜,铬和镍,铬和锌之间显著相关,这些重金属来自同源的概率更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海南岛砖红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环境污染中污染区域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客观真实地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对于控制环境污染和保障人类健康问题有重大意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典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以期为合理准确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文昌市水稻土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魏志远  郭彬  漆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16-17619
[目的]了解文昌市水稻土的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状况。[方法]通过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罗梅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文昌市水稻土重金属Hg、Cr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全国土壤元素环境背景值。而重金属Cd、Pb、As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全国土壤元素环境背景值。文昌市表层土壤部分重金属的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b和C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而Pb与Hg和Cd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从单项污染指数来看,文昌市水稻土各类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小于1;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文昌市水稻土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29,属于安全级别。[结论]文昌市水稻土重金属含量状况处于较安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商洛茶叶和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测定,为商洛茶叶种植和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利用原子吸收测定商洛主要茶区土壤和茶叶中的砷(As)、铅(Pb)、铜(Cu)、铁(Fe)、铬(Cr)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商洛3大产茶区茶叶和土壤中As、Pb、Cu、Fe、Cr的含量均较低,并且都在相应的质量标准范围内,其中茶叶中As、Pb、Cr的含量与土壤中的含量呈正相关,茶叶中Cu、Fe的含量除了与土壤中的Cu、Fe含量有关外还与加工过程受污染程度有关。商洛地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并未受到重金属污染,茶叶饮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某流域农田土壤-水稻重金属污染状况、空间变异特征及生态健康风险,2017年9—11月期间陆续在该流域采集水稻籽粒样品以及对应水稻田土壤样品各938个,测定其Cd、Hg、As、Pb和Cr 5种重金属含量,并基于ArcGIS和SPSS对土壤和水稻籽粒中不同的重金属生态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研究区土壤和水稻籽粒的重金属空间变异与分布规律来看,Cd、Hg、As和Pb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Cr空间相关性则较弱;水稻籽粒中5种重金属的空间相关性均较弱。流域耕层土壤5种重金属中除Cr外,其余含量均较高,并且在南部中心区域呈现一个明显的大斑块污染区,向四周平缓扩散;水稻籽粒中Cd和As风险较高,主要在流域沿岸地区。从研究区土壤-水稻重金属污染风险分布情况来看,不同区域的重金属风险存在明显差异。耕层土壤重金属风险指数跨度较大,处于轻微风险;水稻籽粒风险指数跨度较小,不同区域的水稻籽粒重金属风险差异不明显,有11个点位属于中等风险级别,其余属于轻微风险级别。  相似文献   

13.
长沙和株洲地区葡萄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样长沙、株洲地区12个观光采摘葡萄园的土壤(0~20 cm和20~40 cm),按照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铅(Pb)、镉(Cd)、汞(Hg)、砷(As)和铬(Cr)污染的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均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除As、Pb达标外,Cd、Hg和Cr有不同程度污染,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依次为CdCrHgAsPb;有17%的果园综合污染指数1,达到无公害果园标准,50%的果园达到轻度污染水平,中度和重度果园污染的达到33%;所有的果园重金属综合污染都达到绿色食品土壤警戒线标准及以上;在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其中Pb与As、Cr显著相关,与Cd、Hg呈极显著相关,表明它们之间同源性很高,可能来自同一污染源;葡萄果实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较少,果品均可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可作为重金属轻度污染农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14.
茶园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空间变异性,采集武夷山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的茶园土壤样品,检测其Cu、Zn、 Pb、 Cr、 Cd、 As和Hg元素含量,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不同区域茶园土壤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不同种类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生态条件下同种元素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自然保护区茶园土壤Cd和Hg累积最为显著;生态区茶园土壤的Cu、 Zn、 Pb和Cr有一定累积;景区茶园土壤的Pb、 Cr、 Cd和As含量符合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但Hg略微累积。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的结果表明,保护区污染最为严重,生态区次之,景区尚无污染。各区域污染物的分担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各区域中Hg的分担率都较高(>25%)。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的结果显示, Cu、 Zn、 Pb、 Cr和As在各茶园的风险等级为“低”,属于轻微生态危害; Cd和Hg在保护区的风险等级以“重”为主,在生态区分别以“中”和“较重”为主,在景区则以“低”和“中”为主。各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大小为:保护区>生态区>景区,并应警惕Cd和Hg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金坛市耕地重金属污染状况。在2003年对金坛市4大农业区域土壤中Cr、Cu、Pb、Zn、Cd、Hg、As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并对该地区耕地质量进行了评价。金坛市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幅较大,以Cd和Hg最为明显;不同农业区域土壤Cr、Pb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与1990年江苏土壤元素背景值比较,该市土壤Cr、Hg、As含量超背景值的比例较低,在4.4%~18.9%,Cu、Pb、Zn、Cd含量超背景值的比例较高,达63.3%~97.8%;土壤重金属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存在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可能。该市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受重金属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百里杜鹃景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方法]选取矿区附近的土壤测定其重金属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环境指数法对其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和环境容量分析。[结果]重金属对矿区附近的土壤已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态危害,尤其是Hg和Cd,其中离矿区较近的位置达到了高生态危害水平,土壤环境对重金属的承载力很低,处于警戒水平或无容量状态。[结论]在开采百里杜鹃矿产资源的同时,应尽快着手治理景区内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上海浦东部分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24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4个非污灌的蔬菜园艺场和2个污灌区的蔬菜所含7种重金属进行检测,用国家蔬菜卫生标准计算单项污染指数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个蔬菜园艺场的蔬菜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符合无公害食品要求。不同种类蔬菜对重金属的富集含量差异较大,绿叶菜类较其他蔬菜容易富集Cr、Cd、Hg、As,在实验中测出Cr、Cd、Hg、As的含量明显偏高。非污灌区园艺场的蔬菜重金属含量与污灌区菜地蔬菜重金属相比较,各污染指标差异显著。污灌区所采集的9个蔬菜样的Cu、Zn,Ph、Hg、As不超标,Cd、Cr超标率均为100%,其中8个菜样为轻度污染,1个为重污染,蔬菜污染主要与在污灌区种植有关。因此,农田污水灌溉要严格执行灌溉水质标准,禁止盲目灌溉,防止土壤和蔬菜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典型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水体沉积物是重金属元素的重要载体,其含量高低能够反应水系环境质量状况.本文研究了太湖流域典型湖泊沉积物表层(0~20 cm)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有效量,并利用潜在污染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风险.根据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生态危害临界值(TEL)和国家土壤质量一级标准,湖泊进水口底泥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较严重,其它区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底泥中污染重金属主要为Cu、Cd、Ni、Zn.根据国家土壤质量一级标准计算的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性指数(RI)表明,进水口区域为中等污染风险,而湖泊的围网养殖区处于轻度污染风险.底泥中Cd、As、Cu、Ni之间相关性明显,Pb与其他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湖泊底泥中大多数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相同,主要是工业污染及沿岸排污;而Pb可能易于沉积和被吸附,导致其在湖泊进水口迅速沉降,因此其空间分布与其他重金属不同.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特征。[方法]测定长江三角洲地区150多个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研究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区域和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以及转换和分配特征。[结果]长江三角洲地区受Cd、Pb、Cr、Cu、Zn的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Pb、Cu和Zn次之,Cr最轻,几乎不受Hg和As的污染,内梅罗污染指数为0.880,属于警戒级;水稻果实中Cd、Cr、Cu、Hg和Zn超过其背景值。按区域划分,土壤污染程度依次为:环太湖地区〉浙江南部地区〉沿江地区,城市直辖区〉县级城镇及农村;按迁移转化规律划分,根际土壤〉水稻根茎〉水稻果实;转换系数Cd〉Cu〉Zn〉As〉Hg〉Pb〉Cr,分配系数Zn〉Cr〉Cd〉Cu〉Hg〉Pb〉As。[结论]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元素的数值范围较大,个别样本污染严重,应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与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