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吉 《草地学报》1999,7(3):222-227
以围栏轮牧方式研究不同放牧率对退化草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及适度放牧四年后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显著提高,有利于退化草原的逐步恢复。与对照区比较,放牧区微生物各类群的数量均呈减少趋势,并与土壤有机磷变化密切相关。九年后,在4羊/ha区的微生物量-C高于对照区,而在1.33和6.67只羊/ha-区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不同放牧率下冷蒿小禾草草原放牧演替规律与数量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汪诗平  李永宏 《草地学报》1998,6(4):299-305
研究不同放牧经的围栏轮牧。结果表明,在冷蒿小禾草退化草原,1.33-2.67羊/hm^2的放牧率将使草原发生逆行演替,导致禾 草的比例增大,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匀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利用式发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54  
王艳芬  汪诗平 《草地学报》1999,7(3):198-203
放牧明显地影响着草原植物地下地上生物量及其比例以及光合产物在地上地下部位的分配。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年份的变动较大,地下地上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地下生物量与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比例则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减小,而降水量的大小可改变其变化趋势。在退化冷蒿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占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干旱条件下光合产物对地上部的分配有所减少。与围栏条件下羊草和大针茅草原比较,退化冷蒿草原的根系有表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祁永  杜丽霞  韩建国 《草地学报》2007,15(2):168-172
重度放牧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有性生殖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严重影响其有性生殖;冷蒿生殖枝分化率、生殖枝花序数、种子产量、种子成熟度和发芽率之间在同一牧压下表现并不一致,在不同牧压下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放牧强度起调节作用是冷蒿对放牧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5.
不同放牧强度对冷蒿和星毛委陵菜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叶(包括花)中全碳含量为41.16%~35.75%,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茎中全碳含量与叶中相似;根中全碳含量为39.16%~33.15%。叶中全氮含量为2.28%~1.60%,根中含量中牧最高(2.40%),无牧最低(1.35%),茎中含量各处理变化不明显,基本保持在1.50%。冷蒿叶中全磷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茎中全磷含量轻度和中度放牧高于对照,而重度放牧显著低于对照,根中全磷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中度放牧增加显著。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星毛委陵菜种群地上、地下部分全碳含量分别为34.34%~38.06%,27.30%~33.99%,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地上部分氮含量分别为1.28%,2.03%,1.94%和1.74%,处理间差异显著;而地下部分含氮量差异不显著,为1.01%~1.06%。地上部分磷含量增加,尤其是中度放牧增加显著,而地下部分磷含量受放牧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冷蒿草原适宜放牧率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不同管理角度进行了内蒙古草地畜牧业生产适宜经营模式和适宜放牧率的探讨,并进行了风险-利润权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地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认为内蒙古典型草原暖季放牧率不宜超过2.0 ̄2.7羊/hm^2,适宜始牧时间为5月底或6月初,当年羔应短期育肥出栏。这样,羊草和大针茅草原就不会退化到冷蒿草原,冷蒿草原能得到利用式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不同管理角度进行了内蒙古草地畜牧业生产适宜经营模式和适宜放牧率的探讨,并进行了风险-利润权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地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认为内蒙古典型草原暖季放牧率不宜超过2.0~2.7羊/hm2,适宜始牧时间为5月底或6月初,当年羔应短期育肥出栏.这样,羊草和大针茅草原就不会退化到冷蒿草原,冷蒿草原能得到利用式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2年的牦牛放牧试验表明:除不同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外,降水和地温是影响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绝对生长率的关键因素。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地上总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1999年在7月份最大;1998年,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绝对生长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的对照组和轻牧组在7月份最大,中牧组和重牧组在8月份最大。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生长率的变化不尽相同。1998年,冷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7月份达到最大,且9月份出现了营养的再次积累;1999年,冷季草场禾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和8月份出现了两个峰值,暖季草场禾草地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7月份达到最大。对杂草类而言,1998年冷季草场的绝对生长率6月份最大,暖季草场重牧组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7月份达到最大;1999年重牧组杂草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杂草在8月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2年的牦牛放牧试验表明除不同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外,降水和地温是影响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绝对生长率的关键因素.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地上总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1999年在7月份最大;1998年,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绝对生长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的对照组和轻牧组在7月份最大,中牧组和重牧组在8月份最大.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生长率的变化不尽相同.1998年,冷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7月份达到最大,且9月份出现了营养的再次积累;1999年,冷季草场禾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和8月份出现了两个峰值,暖季草场禾草地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7月份达到最大.对杂草类而言,1998年冷季草场的绝对生长率6月份最大,暖季草场重牧组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7月份达到最大;1999年重牧组杂草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杂草在8月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于2020年7-8月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地区测定了放牧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混牧牦牛(Bos grunniens)和藏羊(Ovis aries)34年的灌丛草地的饲草生物量和营养品质,以期为高寒灌丛草地放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马鹿样地的饲用草本总生物量为1 423.78 kg/hm2,灌木总生物量为107 789.72 kg/hm2,灌木总生物量为107 789.72 kg/hm2,而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的饲用草本总生物量为342.63 kg/hm2,而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的饲用草本总生物量为342.63 kg/hm2,灌木的总生物量为176 279.54 kg/hm2,灌木的总生物量为176 279.54 kg/hm2;放牧马鹿样地中饲用草本的可溶性糖、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分别为8.12%、36.70%和52.71%,均显著高于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P<0.05),分别高46.31%、6.53%和10.98%;杯腺柳(Salix cupularis)叶片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e)叶片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叶金露梅枝条和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e)叶片的相对饲喂价值分别为58.96%、51.31%、41.48%和76.94%,均显著高于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P<0.05),但高山绣线菊枝条的粗蛋白、高山绣线菊叶片的中性洗涤纤维、小叶金露梅枝条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以及杯腺柳叶片、小叶金露梅叶片和饲用草本的相对饲喂价值相反;放牧马鹿样地饲用草本的30小时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体外30、48 h干物质的消化率均显著低于牦牛和藏羊样地(P<0.05),分别低12.22%、12.42%和5.20%,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长期放牧马鹿有利于提高草地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内蒙占高原荒漠草原地区不同载畜率对冷蒿构件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蒿生长时期和载畜率是影响冷蒿构件数量的关键因素,相同载畜率水平下,冷蒿的营养枝密度、不定根密度和匍匐茎长度为生长末期>生长盛期>生长初期,生殖枝8月最多,冷蒿生长盛期和末期,轻牧区的营养枝密度、不定根密度和匍匐茎长度显著增加(P<0.05);同一生长季节生殖枝随载畜率的增大显著下降(P<0.05),极度干旱的2005年没有形成生殖枝,说明干旱也是限制冷蒿生殖生长的关键性因子.荒漠草原地区冷蒿的繁殖格局以营养繁殖为主,占到80%以上,随载畜率的增加.冷蒿的营养枝分化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放牧率(1.33,2.67,4.00,5.33和6.67羊/hm^2)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地上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及牧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牧草地下现存量随放牧率的增大而线性下降,但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并非线性下降,因而存在补偿生长的现象,牧草中粗蛋白含量在放牧的中后期随放牧率增大而增加,而较轻放牧率下粗蛋白含量随放牧季节的后称明显下降;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则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随放牧时期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放牧率试验探讨放牧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和地上净初级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放牧率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10cm土壤层;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中度放牧率使净初级生产量和家畜采食量均达到最佳水平,即1.75只羊/hm2是适宜的放牧率.  相似文献   

14.
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草场地上生物量和牦牛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讨论了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草场地上生物量和牦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地上生物量和牦牛生长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放牧强度的减轻,优良牧草(禾草+莎草)比例提高,杂草(可食杂草+毒杂草)比例降低。在2年的试验期内,三个处理牦牛的平均总增重有显著的差异(F=5.03>F0.05=3.68),进一步做新复极差测验,30%和50%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它们和70%之间的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于2010年在本氏针茅温性草原进行不同载畜率植物净生长量的比较研究,主要探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本氏针茅草原不同载畜率对植物补偿性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K、A、B、C、D区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E、F区(P〈0.05),表现为欠补偿性生长;主要植物种群的净生长量在不同放牧处理间存在差异,从而表现不同的补偿性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荒漠草原测定4组不同载畜率的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并用土钻法测定了植物地下累积生物量,埋根袋法测定了根系净生长量。目的是比较不同载畜率对土壤呼吸、植物地下累积生物量和根系净生长量的影响,并探讨生长季土壤呼吸、8月份土壤呼吸对植物地下累积生物量、根系净生长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载畜率增加,植物地下累积生物量减少,根系生长减缓,但对土壤呼吸无显著影响;生长季土壤呼吸与植物地下累积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8月份土壤呼吸值随根系净生长量增大而增大。土壤呼吸受植物地下生物量影响显著,生长季初期,新根刚开始生长,土壤呼吸大部分来自老根,到了生长旺季,新根生物量增多,土壤呼吸速率加快,新根主导了土壤呼吸。  相似文献   

17.
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对处于盛花期的冷蒿进行24h内3维空间花粉传播动态进行监测。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花粉数量总体在减少,花粉水平传播的最大有效距离大于300cm;随着垂直高度的增加,传播花粉粒的数量亦在减少,花粉粒大部分集中在0-40cm高度层面上,其垂直传播的有效高度大于100cm。在11∶00-13∶00左右花粉的捕获量达到了24h中的最大值;冷蒿花粉传播受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