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气象局1961—2017年气象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影响该旗畜牧业的主要气候问题。结果表明:鄂温克族自治旗春季天气多变,风大、少雨,常有寒潮暴发,影响畜牧业生产;生长季水热匹配差,年际间变化较大,影响牧草产量;近年牧草生长季干旱严重,畜牧业受灾严重;冬季严寒干冷,对牲畜越冬不利;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加剧,草原退化严重,并在该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草原气候和草地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分析了祁连山草原光能、降水、牧草资源和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干旱、春季的低温风雪等气象灾害 ,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根据该镇区位优势、气候资源条件、草食畜发展现状、人工牧草推广应用及草场资源保护利用情况,对当前牧草种植、草料开发利用及养殖方式转变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提出科学养殖、种养结合的绿色、生态、环保、高效的草食畜养殖模式,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地区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脆弱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用多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分析了祁连山区气候资源概况及气候对牧草生长的脆弱性影响时段和水、热条件的影响敏感度,并建立了水、热综合影响指数,提出降低牧草生长脆弱性,主要从保持牧草结构合理性和多样性入手,减轻牧场人为不利干扰,增强有效干预,根据当地气候规律,增加"草地-气候-畜牧"系统转化驱动力,合理开发气候资源,提高耦合量,为牧草提供良好的生长、恢复环境,取得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贵州天然禾本科牧草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4年,对贵州省天然禾本科牧草资源进行了发掘和整理。将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详细叙述了资源的分布情况、经济性状、营养价值、适口性、开发利用价值及利用方式等,全面反映了贵州省优良天然禾草种质资源的优势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应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气象局2017年与历年平均气象资料,分析了鄂温克族自治旗2017年气候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表明.2017年鄂温克族自治旗年平均气温为-0.2℃,比历年同期高0.7℃;年总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为一33%;日照时数偏多225.0 h;无霜期多6 d;植物生长季(4—9月)平均气温为15.0℃,比历年同期高1.5℃,生长季降水总量为185.2 mm,距平百分率为-36%。7月末测得天然草场地上生物量(鲜重)为164.1 g/mm。比历年同期少61%。总体来看,鄂温克草原2017年牧草产量属于歉年。  相似文献   

7.
黄花鸡足豆是豆科鸡足豆属的一年生牧草,适应于较贫瘠、酸性土壤和干旱地区,营养价值较高。本文对黄花鸡足豆的生长特性、营养价值、抗逆性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在云南生产利用的前景进行了综述,旨在更好地利用黄花鸡足豆种质资源,加快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991~1994年,对贵州省天然禾本科牧草资源进行了发掘和整理,将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详细叙述了资源的分布情况,经济性状,营养价值,适口性,开发利用价值及利用方式等,全面反映了贵州省优良天然禾草种质资源的优势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牧草种质资源丰富多样、适口性好,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简要回顾内蒙古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历史,介绍了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现状,提出了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策略,并针对当前内蒙古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寒地区一年生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动态及光能转化效率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燕麦单播草地、燕麦+箭舌豌豆混播草地牧草组成及地上生物量动态,光能转化效率进行了观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混播草地的两组分在生长发育节律和牧草产量积累过程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箭舌豌豆与燕麦干物质之比随牧草生长发育的进展而逐渐增大。2种草地的干草产量在牧草生长期间差异不显著。8月中旬,单、混播草地干物质分别可达10.19、11.74t/hm2,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18874.69、21204.79kJ/(m2·a),光能转化率分别达0.3502%、0.3922%。  相似文献   

11.
在甘南亚高山草甸牧草生长期,应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地面能量平衡原理,计算具有明确生物学特性并影响牧草生长发育的水分与能量耦合特性参量,并将特性参量和牧草生产力在时间上做同步分析,结果表明:特性参量对牧草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具有双重气候相关特性,可作为牧草生长发育的综合判断指标和模型变量因子,建立实时的牧草生长发育状况动态评价体系和生产力预测系统模型。在年际变化上,特性参量对牧草生长的振荡性影响减弱消失,趋势性影响明显,特性参量失去双重气候相关性。年气候环境资源利用率不等于各生长季气候环境资源利用率之和,说明年际最大产量的形成是双重气候相关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因子综合分析表明,降水量与年际最大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山东省黄泛平原风沙灾害治理及防护林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黄泛平原风沙区防护体系单一,防护能力薄弱,近地表风沙活动强烈;黄泛平原是山东省的畜牧业发展主要区域,但其天然草地资源不足,发展潜力有限;土壤质地差、肥力低,风、沙、薄成为制约黄泛平原风沙区农牧业发展的障碍因子,但黄泛平原光热资源丰富,水分资源充足,适宜于种植牧草.基于牧草的防护能力和黄泛平原风沙区的自然资源特征,探讨了其发展牧草产业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提出引草入田、引草入林,调整种植结构,构建以草为核心的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途径,并提出了发展牧草产业的几种较为典型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天然草地植物种质资源潜势分析与保护利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蒙新高原和西秦岭山地的文汇地带,有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气候和草丛、草原、草甸、荒漠等草地类型,天然草地面积大,植物种类组成复杂、数量繁多、种质资源丰富。综合分析甘肃天然草地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潜在优势,针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一现实,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天然草地种质资源和保护利用的措施,以达到维护草地生态平衡和种质资源持续保护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陕西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饲草料及农作物秸秆资源,肉牛产业发展仍不充分,通过对陕西省自然资源、饲草料资源及近年来肉牛养殖的现状调查分析,总结了陕西省肉牛养殖业发展中繁育基础及品种改良滞后、养殖规模发展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等一些问题,提出通过充分发挥资源潜力,科学规划区域肉牛产业,鼓励肉牛繁育场发展,推广肉牛养殖新技术应用,发展秸秆饲草收储加工企业等方法,促进陕西省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旭谦  陆福根  辛有俊 《青海草业》2013,22(2):47-52,56
青海省天然草地分布广、草地类型多样,草地植物以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蓼科、藜科等植物为主,且绝大多数植物家畜可食,是一个丰富的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库。尤其是莎草科的植物其牧草品质良好,营养成分含量高,极具开发利用的潜力。因此,在积极保护天然草地上极具挖掘潜力的牧草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优质牧草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林、草之间和草、畜之间的关系。林草互相竞争,又互相受益。森林影响光照,从而影响草地产草量,但一定密度的森林对含蓄土壤水分,减少牧草蒸发,保持草地气温、土温稳定,对牧草生长有益。而草地的管理、施肥、放牧牲畜的粪尿、牧草的固氮作用等,又促进了森林的生长。草地产草量的季节性变化,可影响放牧牲畜的增重与繁殖。草地的载畜量取决于草地的产草量,草地负荷过重,可导致草地退化,放牧牲畜的生产性能下降,但适宜的载畜量可提高放牧牲畜的生产性能,保持草地的良性演替,延长草地的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7.
海南中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饲草资源,具有发展肉牛生产优越的气候条件。本文根据草地演变、牧草生长特性以及外来牧草的表现阐明了海南中部地区的饲草资源空间配置特征,概括分析了海南中部地区饲草利用和黄牛养殖的历史与现状,提出在山区建植人工草场以轮牧为主、在农区以割草或制草粉补饲为主的海南中部地区肉牛养殖模式,同时,应推行超数排卵、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技术。  相似文献   

18.
根据榆林地区的自然特点,分析了该区草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提出了持续高效利用的发展对策(1) 应用系统论原理,建立新的农林牧业关系;(2) 建立永久性牧草基地,实行轮封轮牧;(3) 推行补播,恢复植被,提高载畜能力;(4) 建立水草畜平衡系统;(5) 加强草地科学的研究与技术推广;(6) 建立草地畜牧业生产的监测与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9.
转录组测序及其在牧草基因资源发掘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赵斌  魏琳  俞靓  程积民 《草业科学》2011,28(7):1364-1369
本研究概述了基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转录组测序的基本原理、实验流程、数据分析和目前的应用现状,并结合抗旱牧草转录组测序研究思路,展望了转录组测序可能对牧草种质资源基因发掘及其在牧草作物种质创新与品种设计育种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动物性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粮改饲”政策的实施,推进农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草食畜牧业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江淮地区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发展基地,可充分利用其冬闲田的生产潜力,推行粮草兼顾型种植模式,探索出适合当地冬季种植的牧草生产模式。江淮地区冬闲田种草现多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等单播为主,多花黑麦草+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燕麦(Avena sativa)+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金花菜(Medicago hispida)等冬闲田豆禾混播生产模式可以克服禾本科单播施肥较多、土地翻耕难、豆科单播产量较低和营养不全面等方面问题,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生产力,增强土地持久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江淮地区草食畜牧业发展,促进南方农业生态转型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江淮地区饲草种植的发展前景和现状,阐述了在江淮地区施行豆禾牧草混播生产模式的优势,并探讨了优质豆禾牧草混播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以期为江淮地区及类似地区的冬闲田牧草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