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微波干燥技术加工红枣的生产工艺,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和在4000W微波照射下对哈密大枣干燥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哈密大枣经过不同方式处理,在干燥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干燥效果.其中,采用红枣表面扎孔并去核处理、红枣表面温度控制在70℃以下、微波控制方式采用连续加热、辐射时间为190s时,红枣干燥效果最佳.此研究可为工业化加工红枣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磁加热真空干燥技术是目前干燥速度快、干燥过程易于控制且不产生污染的一种干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领域。以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工作原理及技术特性为基础,系统论述了电磁加热干燥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以水稻干燥为研究对象,探究电磁加热真空干燥技术对其干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磁加热谷物干燥技术在进行食品加工干燥时,温度分布均匀,且目前相关装备较为成熟,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研究结果可以为干燥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参考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香葱微波干燥工艺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涛  姚明印  刘木华 《农机化研究》2015,(3):211-214,218
采用微波干燥技术对新鲜香葱进行干燥,以期获得高品质干香葱。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深入分析香葱质量、堆放厚度及微波功率等因素对干香葱感官品质、复水率等品质的影响,以研究出最优干燥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2 000W、香葱堆放厚度25mm、质量130g的条件下,获得干香葱的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4.
苦瓜微波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微波功率、切片厚度、载样量的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苦瓜微波干燥的失水特性,并以苦瓜干燥的失水速率、耗电量和感官评分为指标,利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微波干燥工艺条件并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微波功率、载样量对失水速率有极显著的影响,载样量对耗电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微波功率对苦瓜感官评分有极显著的影响.微波功率480 W、切片厚度0.59 cm、载样量62.86 g时,失水速率为3.08 g/min,耗电量为2.38 kW·h/kg,感官评分为9.33.  相似文献   

5.
微波和热风干燥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采用微波处理干燥枸杞子,初始温度上升较快,枸杞子中生物氧化酶迅速失去活性,有利于稳定枸杞子品质。采用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方式,设定不同微波强度、微波处理时间、热风温度、热风干燥时间,研究了各种干燥参数对枸杞子干燥速度与外型效果的影响,给出了枸杞子干燥的最佳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6.
在保证产品品质的情况下,为了缩短大蒜片干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对新鲜大蒜片进行了微波热风组合干燥。结果表明:干燥过程先用288W微波干燥,在含水50%的时候转换为60℃热风干燥,该工艺能耗低且产品品质最好。微波热风组合干燥可以明显缩短干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微波干燥龙眼的特性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燕  陈羽白 《农机化研究》2004,(4):142-143,147
为将微波干燥技术应用于龙眼干制生产,利用自制的微波干燥试验测试系统进行了龙眼微波干燥试验。测试分析了龙眼微波干燥特性以及工艺条件对干燥过程、干燥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8.
以板椒失水率及板椒干燥品质为评价指标进行板椒微波干燥的正交试验,综合分析了板椒微波干燥工艺参数对板椒干燥品质的影响,得到板椒干燥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为4000W、干燥时间为20min、板椒处理方式为在板椒表面扎孔、微波工作方式为180s/180s间歇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松茸加工储藏品质,在不同的干燥温度(50℃、55℃、60℃、65℃、70℃)、热风速度(2、2.5、3、3.5、4 m/s)和功率密度(2、4、6、8、10 W/g)条件下对松茸进行微波联合热风干燥试验,研究在不同干燥条件下微波热风耦合干燥和微波热风间歇干燥对松茸多糖含量和复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功率密度为10 W/g、风速为2 m/s和4 m/s外,在其他干燥条件下间歇干燥时松茸多糖含量大于耦合干燥时的松茸多糖含量;在不同干燥温度条件下,间歇干燥时松茸复水率高于耦合干燥时松茸多复水率;在不同的干燥功率密度和干燥风速下,间歇干燥时松茸复水率低于耦合干燥时松茸多复水率。本研究能够为后续以松茸干燥品质为核心的储藏加工工艺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优质粳米与高粱等全谷物杂粮按一定比例混合,经清洗、浸泡、蒸煮、干燥、灭菌等工序处理,制成速食全谷物蒸米。采用微波干燥技术,以复水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干燥工艺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速食全谷物蒸米最佳干燥条件为干燥时间25 min、干燥功率450 W,此条件下速食全谷物蒸米的复水率为2.85%。  相似文献   

11.
牡丹花护形干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干燥剂包埋、液相替代技术及不同化学溶液后处理的方法,研究了牡丹干花制作过程中的护形问题。结果表明:用干燥剂包埋鲜花时干燥速度及干燥剂颗粒的大小是影响护形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食用精盐是比较理想的包埋用干燥剂;不易挥发的有机液剂A是试验中最理想的液相替代法中的最终替代物;采用逐步替代的方法保持替代物与被替代物的交换平衡是液相替代成功的关键;用“甘油吸入法”处理干花时选取合适的浓度和液温是达到理想软化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微波-气流式干燥技术在菊花干燥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菊花含水率高,且花头、花瓣含水不均的生理特性,应用微波-气流式干燥技术,对菊花的干燥方式、方法、工艺、效果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菊花得到干燥的同时,保持色、香、味、形不变,提高了菊花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花椒热风干燥降速期水分含量低,水分扩散慢,导致热风干燥耗时长。为提高干燥效率,并通过热风与微波组合干燥,分别进行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热风-微波组合干燥实验,探究不同干燥参数对花椒失水特性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干燥转换临界点和最优组合干燥模型,并将傅里叶准则数(F0)引入Fick第二扩散定律方程,求解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研究结果表明:热风和微波单独干燥时,升高风温风速和增加微波功率均有利于缩短干燥时间;热风-微波组合干燥花椒时,热风段转微波段的最佳目标含水率即为热风干燥的临界点含水率(65%(w. b)),且高热风温度和高微波功率均可使微波干燥段获得高失水速率;热风-微波组合干燥花椒热风段和微波段对应的最优模型分别为Wang and Singh模型和Page模型,Deff范围分别为1.908×10-9~3.547×10-9 m2/s和1.883×10-8~3.321×10-8 m2/s...  相似文献   

14.
胡萝卜的真空微波干燥特性研究及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真空微波干燥设备对胡萝卜进行正交回归干燥试验,得出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其干燥曲线,进而得到回归方程,对其进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以及参数综合优化,提出了胡萝卜真空微波干燥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5.
胡萝卜的真空微波干燥特性研究及工艺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真空微波干燥设备对胡萝卜进行正交回归干燥试验,得出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其干燥曲线,进而得到回归方程,对其进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以及参数综合优化,提出了胡萝卜真空微波干燥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6.
利用真空微波干燥设备对胡萝卜进行正交回归干燥试验,得出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其干燥曲线,进而得到回归方程,对其进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以及参数综合优化,提出了胡萝卜真空微波干燥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真空的方式干燥盐渍半干海参,研究了不同干燥方式和不同微波功率密度对盐渍半干海参的干燥速度、收缩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连续微波真空干燥速度快,但存在因干燥速度过快而导致物料感官品质变劣的问题;间歇微波真空干燥速度和缓,可以促进海参体表水分蒸发速度与物料体内水分迁移速度达到动态平衡,明显改善海参感官品质。在保持真空度为90 kPa、间歇比为10 s-on20 s-off、微波功率密度为0.65 Wg时,可取得良好的干燥效果。   相似文献   

18.
微波流态化干燥姜片工艺与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下,微波流态化干燥姜片的工艺和品质。在工艺参数比较适中的0.7 W/g的微波功率下,姜片流态化干燥时间为1.83 h,与75℃热风干燥相比干燥时间缩短了6.67 h,且维生素C保有率优于热风干燥。然而,微波流态化干燥,姜片的微观结构和复水能力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干基含水率降到200%以下,姜片的感官品质变化很快。发挥微波流态化干燥的相对优势,需要控制干燥后期的降水速度,这也是改进工艺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微波干燥黄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20.
荔枝微波干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荔枝微波干燥新技术,利用自制的微波干燥试验测试系统,进行了较系统的荔枝微波干燥试验。测试分析了荔枝微波干燥的失水特性,找出了干燥过程中荔枝果肉内部温度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干燥条件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并确定了荔枝微波薄层干燥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