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最早对脂滴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 世纪,Richard Altmann 和E.B. Wilson 都描述了细胞 中的脂肪滴,并推测了它们的起源(Altmann, 1890;威尔逊,1896)。早期,脂滴的高衍射特性为其 鉴定提供了便利的光学条件。20 世纪初,由于它们被认为是大多数细胞的组成部分,这种细胞 器被称为脂质体。然而,在20 世纪60 年代末,人造脂质体被发明出来,并很快取代了这个名 字。从那时起,这种细胞器被有过许多名称,包括脂滴、脂体、脂体、脂滴和脂质体。在植物中, 它们通常被称为油体。随着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它似乎已经定名为“脂滴”。几十年来,除了 形态学研究,脂滴的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受到关注。1991 年,脂肪细胞中与脂滴相关的磷酸蛋白 perilipin 的发现,引起人们对这种细胞器的新关注。从那时起,关于脂滴的论文数量急剧增加, 关于脂滴的功能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2.
脂滴是储存中性脂质的细胞器,对能量代谢至关重要,它们广泛存在于存在于动物、植 物、真菌,甚至细菌中。脂滴是油包水乳液在细胞水溶液中的分散相,乳液的基本生物物理原理 对于脂滴生物学的重要性正在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存在于分散油相和水胞质之间的独特结 构,其形成,生长和收缩的具体机制尤为复杂,这种机制使细胞能够在代谢能量或膜合成需求发 生变化时使用乳化油,有利于为细胞新陈代谢提供更有利的途径。此外,脂滴表面的磷脂作为 表面活性剂组成的调控对脂滴的稳态和表面蛋白靶向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回顾脂滴的乳液 结构及其在  相似文献   

3.
为找出准确定量分析细胞脂滴的方法,以猪卵母细胞为模型,利用2种非破坏性的形态学方法——三维重建分析法和平面光密度法,通过荧光染料特异性标记脂滴,对单个细胞内脂滴含量进行准确定量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都能根据荧光图像定量细胞内脂滴,并统计出脂滴大小、密度和分布规律等指标;随机选取100个脂滴含量不等的卵母细胞,三维重建分析法能更准确地反映样本脂滴含量变异情况(变异系数C.V.=0.86),而光密度法的C.V.=0.68;针对同一细胞不同角度的重复观察,三维重建分析法具有更好的重复性(变异系数C.V.=0.07,组内相关系数ICC0.9),而光密度法C.V.=0.37、ICC0.4。因此基于激光共聚焦扫描的三维重建法能够更准确地对细胞内的脂滴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5.
Fsp27是CIDE(Cell-death-inducing DNA-fragmentation-factor-like effector)蛋白家族一员。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脂肪细胞中,Fsp27富集于脂滴表面并聚集在脂滴与脂滴的接触位点(LD-LD contact site,LDCS),促进脂滴之间融合进而形成更大的脂滴。为探究Fsp27对鸡前脂肪细胞中脂滴融合的作用,利用过表达和荧光染色技术,通过比较脂滴大小的4个指标:脂滴大小分布、平均脂滴直径、单细胞内含大脂滴(直径大于2.5μm)数量,含大脂滴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百分比,发现过表达Fsp27组中的脂滴大小、分布等特征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Fsp27对大脂滴形成的影响在鸡前脂肪细胞分化的24和48 h最为显著(P<0.05),说明与哺乳动物类似,鸡Fsp27对前脂肪细胞中大脂滴形成同样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青峰  王燕  姬可平  唐历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62-16963,16975
[目的]制备油酸诱导大鼠肺水肿的动物模型,便于进行肺水肿的发病机制和相关治疗的研究。[方法]将试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纽和油酸组,尾静脉注射油酸0.2ml/kg,观察动物的体征变化及病理切片,确定大鼠肺水肿动物模型。[结果]油酸能引起大鼠肺水肿,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明显。[结论]油酸诱发的肺水肿模型临床症状典型、方法简单、成本低、便于操作且重复性好,能为教学、临床、科研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应用电镜及光镜组织化学技术,对水貂卵巢內各发育阶段卵母细胞中的脂滴进行了研究。在水貂卵母细胞中,脂滴的形成是卵母细胞生长开始的标志之一。在生长早期,卵母细胞中脂滴分散在皮质与核之间的胞质中,且脂滴的染色较深,在晚期阶段,脂滴明显增大,聚集到一起,染色变浅。经油红O和酸性氧化苏木素染色证明,在卵泡腔形成之前,脂滴主要是由中性脂肪和磷脂组成,在卵泡腔形成之后,脂滴成分主要是中性脂肪,磷脂消失。实验结果表明,脂滴可能是来自于相对静止期卵母细胞中分布的黑色嗜锇颗粒(直径约0.38μm),经过脂质的不断蓄积而形成脂滴。脂滴量特别多是水貂成熟卵母细胞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巴马小型猪代谢疾病模型并分析肝脏转录组变化。选取1月龄巴马小型猪2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高脂诱导组,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诱导组饲喂含2.0%胆固醇饲料,定时监测体重、血常规及生化指标,6个月后试验结束,作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器官组织学检测及肝脏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高脂诱导组个体饲喂4个月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诱导期后血液生化指标中甘油三酯显著高于对照组,饲喂6个月时冠状动脉造影及器官组织切片未见显著病变,肝脏转录组分析显示高脂诱导组与对照组相比有2 468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代谢途径相关。为期6个月的高脂饲喂未致巴马小型猪明显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病变,但血液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显著影响肝脏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文章系统探讨高脂诱导模型,结合血液生化、组织学、冠脉造影及肝脏转录组分析,进一步获得代谢通路相关潜在标记基因,为建立理想小型猪代谢疾病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LIN2基因对秦川牛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形成的功能。【方法】以秦川牛原代脂肪细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干扰效率的si-PLIN2及对照组si-NC,超表达PLIN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LIN2及对照pcDNA3.1(+)-empty vector(pcDNA3.1(+)-EV),转染秦川牛脂肪细胞并进行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量验证,并对转录因子C/EBPα是否能结合在PLIN2基因启动子区域进行验证。【结果】si-PLIN2处理组中CREB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变化,C/EBPβC/EBPα基因mRNA水平表达量与si-NC对照组相比分别出现显著或极显著下调。与对照组pcDNA3.1(+)-EV相比,过表达组pcDNA3.1(+)-PLIN2CREB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C/EBPαC/EBPβ基因相对表达量上调,但差异不显著。Western blot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发现,si-PLIN2中磷酸化水平CREB(phospho-CREB,p-CREB)、C/EBPβ、C/EBPα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si-NC,过表达组上述转录因子表达量未出现明显上调。ChIP试验结果表明,转录因子C/EBPα可以结合在PLIN2基因启动子区域,并调控秦川牛PLIN2基因的表达。【结论】下调秦川牛PLIN2基因可反馈抑制上游cAMP-PKA信号通路p-CREB、C/EBPβ、C/EBPα 3个转录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秦川牛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生成。  相似文献   

10.
扈晓佳  董思萱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415-2418
本文通过构建脂多糖(LPS)诱导的斑马鱼炎症模型,研究自然阳光葡萄阿萨伊果混合饮料的抗炎活性。使用卵黄囊注射LPS建立斑马鱼炎症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实验组给予系列浓度(3.9~1 000 μL·mL-1)的自然阳光葡萄阿萨伊果混合饮料,考察斑马鱼的最大耐受剂量。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斑马鱼的表型和死亡率,使用尼康NIS-Elements D3.10高级图像处理软件捕获和分析图像。以斑马鱼炎症中性粒细胞个数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评价葡萄阿萨伊果混合饮料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自然阳光葡萄阿萨伊果混合饮料浓度小于15.6 μL·mL-1时,在斑马鱼模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细胞毒性或异常发育。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斑马鱼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个数显著上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吲哚美辛组(80 μmol·L-1吲哚美辛)和自然阳光葡萄阿萨伊果混合饮料组(15.6 μL·mL-1)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在炎症消退作用方面,葡萄阿萨伊果混合饮料组(44%)略优于吲哚美辛组(38%)。本研究发现,自然阳光葡萄阿萨伊果混合饮料通过降低炎症部位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对LPS诱导的斑马鱼具有明显的抗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及鉴定优异育种资源,为白菜型油菜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利用近红外方法测定84份白菜型油菜的芥酸、油酸和硫苷含量,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芥酸和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芥酸和硫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和硫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对群体材料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提取因子1和因子2进行作图,其中因子1和2分别能解释73.7%和23.2%的表型变异;经聚类分析,有79份材料聚集形成群Ⅰ,另外有5份特殊变异材料偏离群体。白菜型油菜群体的芥酸、油酸和硫苷含量的变异丰富且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5份(32号、45号、46号、50号、59号)优异的白菜型油菜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油酸为酯化剂,在微波条件下合成油酸玉米淀粉酯,着重研究了油酸玉米淀粉酯的透明度、抗凝沉性和乳化性等性质。结果表明:经过油酸酯化后的淀粉改进了原淀粉的性能,透明度较高、抗凝沉性好并具有较好的乳化性。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分析高油酸菜籽油的品质特性及用途的基础上,论述了发展高油酸油菜产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油酸油菜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现状,分析了衡阳发展油菜生产的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发展潜力,认为在衡阳发展高油酸油菜产业有优势,并就衡阳率先发展高油酸油菜产业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光谱法在测定油菜籽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技术非破坏性测定油菜籽的油酸、芥酸和含油量,并建立数学模型.内部交叉验证表明:该方法测定上述3个品质参数的定标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979 2、0.992 4和0.974 9, 均方差依次为1.96、1.56和0.67,与化学测定方法有类似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外部检验结果表明,油酸、芥酸和含油量的近红外测定值与化学测定值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9和0.97,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2.31%、0.29%、0.76%和4.21%、3.40%、1.90%.装样质量对近红外测定值精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装样质量为0.50 g时,对测定值影响较大;当装样质量为1.00~1.50 g时,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小;当装样质量大于1.50 g时,近红外测定值与化学测定值基本一致.重复性分析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法重复性好,达到国标要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完全可以用来快速、简便、非破坏性测定育种材料,是油菜低世代材料品质筛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花生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遗传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F2遗传群体分析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遗传模式,为高油酸种质的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油酸亲本wt08-0932和wt08-0934与普通(低)油酸含量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建立不同杂交组合的遗传模型,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明确控制油酸性状的主基因个数、加性或显性效应值、遗传力等。【结果】获得控制油酸和亚油酸性状遗传的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油酸和亚油酸性状的2对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6%-89%和70%-85%,并存在多基因效应。控制油酸含量的2个主基因显性效应值均为负值,控制亚油酸含量的2个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均为正值。【结论】花生的油酸和亚油酸性状分别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基因互作及多基因效应。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均大于第二对主基因。2对主基因同时变异形成高油酸性状;2对主基因之间的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差异导致在1对主基因变异时形成中低油酸含量和中高油酸含量的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6.
通过高油酸油菜780的不同田间栽培对比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法对油菜的生物学性状、经济学性状以及品质性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最优的栽培方式为复合DP1W机除和有机DP1W机除,即施复合肥80 kg/667m~2,或施有机肥720 kg/667m~2,直播,1万株/667m~2,机械除草方式。以这两种方式栽培油菜,经济性状好,单株产量高,折合产量分别可达130.17和128.83 kg/667m~2。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inheritance of certain characters of rapeseed including erucic acid, glucosinolate and oleic acid contents by using generation mean analysis. The cross of lines Ⅲ...  相似文献   

18.
高油酸油菜籽品种是当前油菜育种方向之一,为开发高效、无损测定油酸含量的方法,提高油菜高油酸种质资源筛选效率,选用3个油菜品种为材料,分别采集其种子光谱成像信息及油酸含量数据,首先对光谱信息进行11种预处理,确定多元散射校正(MSC)最佳预处理方法,然后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连续投影(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最后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极限学习机(ELM)3种定量分析模型,对油菜油酸含量进行无损检测。通过改变训练样本的数量来测试模型,为验证模型的稳定性,用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在所有模型中,多元散射校正+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极限学习机(MSC+CARS+ELM)模型预测效果最好,校正集相关系数(Rc)、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894、1.993 4%,预测集相关系数(Rp)为0.868,均方根误差(RMSEp)为1.069 8%,可更加准确地预测油酸含量,创建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油菜种子油酸含量的方法,为利用高光谱技术进行油菜营养品质无损检测提供理论依...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与候选基因FAD2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对航天诱变的高油酸F2群体进行SSR标记分析,筛选与该高油酸性状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及分析其突变位点。【方法】F2群体母本10L421为黄籽低油酸高亚麻酸自交系,父本10L422为航天诱变的高油酸低亚麻酸的突变株自交系后代。对4条染色体(A05、A01、C05及C01)上的候选基因FAD2上下游100 kb区域设计的148对SSR引物在两亲本、高低油酸混合池及F2群体中进行分析。亲本及群体油酸含量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根据分子标记结果对F2群体油酸含量进行单标记分析。【结果】有36对引物在亲本间表现多态性,多态频率为24%。其中10对SSR引物在2个亲本和高油酸、低油酸极端群体间均具有相同的多态性。显著性检验和单标记分析表明,A05和A01上与FAD2共分离的SSR标记在0.01显著水平上与油酸性状相关,单标记分析分别解释表型变异31.1%和29.4%。【结论】A05和A01染色体上的FAD2是控制该突变体材料高油酸性状变异的主效位点,且该高油酸突变体是由于A05和A01上FAD2的双隐性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8087 × 8108的P1、P2、F1、B1、B2和F2 等6个世代种子油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组合油酸含量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遗传;(2)该杂交组合的B1、B2和F2群体油酸含量主基因遗传力为43.83 %~94.71%,多基因遗传力为0.65 %~30.85 %,表明该组合油酸含量是由两对主基因 多基因共同控制的,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3)油酸含量以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比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