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旨在通过对非长绒期阿尔巴斯型绒山羊进行褪黑激素埋植,研究褪黑激素对羊绒周期性生长的调控,以期借此延长绒山羊毛囊的兴盛期,提高羊绒产量。将试验羊随机分成两组:埋植褪黑激素的试验组(T)和对照组(C),每组3只(试验组(TI、T2和T3)和对照组(C1、C2和C3)),采集绒山羊的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埋植褪黑激素对毛囊生长诱导作用。分别抽提两组样本总RNA,逆转录合成相应被标记的cDNA探针,采用Agilent绵羊的8×15K规格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从组织学分析可观察到埋植褪黑激素对毛囊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芯片数据显示,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95个,其中61个表达上调、34个下调。GO分析基因数量分布情况:参与分子功能的基因占47.78%,参与生物学过程的基因占33.89%,组成细胞成分的基因占18.33%。与对照组的样本相比,埋植褪黑激素后相关基因的差异性表达涉及毛囊生长及周围皮肤附属物形态发生等生物学过程。这些差异性表达的基因为绒山羊毛囊生长及周期性调控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发育一个完整周期内的表达规律及体内埋植褪黑激素(Melatonin,MT)后对其表达的影响。选取背景相同的内蒙古绒山羊成年母羊8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1~3组为埋植MT的试验组,第4组为不埋植MT的对照组,采集12个月的体侧部皮肤样品,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MP2基因在发育毛囊周期内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毛囊发育兴盛期和休止期,BMP2基因的表达量呈缓慢增加。且休止期的表达量高于生长期的表达量;埋植MT后降低了该基因在休止期的表达量,且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中BMP2基因的表达量与毛囊周期性生长密切相关,埋植MT后改变了BMP2基因在毛囊生长周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推测该基因参与调节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绒山羊体内一些激素浓度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化,它们与毛囊活性、绒毛生长和脱落紧密相连.然而,后来研究发现毛囊的活性并不是由体内激素变化直接控制(Villar et al,1999,2000a),并推断激素调控绒毛生长是通过皮肤中其它生理途径来实现的,其有可能是通过调控皮肤组织中某些酶的活性,来完成其对绒毛生长生理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褪黑激素是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小分子吲哚类激素,是基于光周期、季节性及生殖节律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它对绒山羊的皮肤毛囊发育和绒毛生长等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综述了褪黑激素对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了褪黑激素对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提高绒山羊绒毛产量和质量提出可靠高...  相似文献   

5.
皮下埋植褪黑激素对陇东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绒期及绒生长期对陇东绒山羊母羊皮下埋植褪黑激素(MT)颗粒埋植剂,分别在缓释期内的每月中旬切取皮肤样品,实验室制作切片、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毛囊直径、毛囊深度、毛囊密度、S/P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毛囊活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高水平MT组略高于低水平组(P〉0.05)。外源MT可提高绒山羊产绒量是因为提前并持续激活次级毛囊生长发育,延长了绒生长期,增加了羊绒长度与数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绒山羊皮肤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之间的表达基因模式的差异,筛选影响毛囊发育的重要基因,对6只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个体进行RNA-seq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在测序结果质量控制后的基础上,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共筛选到617个在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297个,下调表达基因320个。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上调表达基因主要行使电子传递链、呼吸链电子传递、线粒体电子传递、基因表达等生物学功能;下调表达基因主要行使细胞吞噬、蛋白质复性、中性粒细胞聚集、细菌真菌防御反应等生物学功能。利用KEGG数据库作为参考,这些基因主要参与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RNA聚合、RNA可变剪切、底物磷酸化等通路。PPP2R2A和CDK2AP1基因可能在皮肤毛囊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上结果为今后深入研究皮肤毛囊发育相关基因及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在内蒙古绒山羊成纤维细胞中添加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β-catenin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在绒山羊成纤维细胞中添加褪黑激素对β-catenin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褪黑激素组中,β-catenin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褪黑激素能够促进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对β-catenin基因存在显著的正调控。由此推测,β-catenin基因可能参与褪黑激素促进绒毛生长发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分析外源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绒山羊绒毛生长特性与皮肤毛囊组织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影响。选择10只体重和产绒量相当的罕山白绒山羊周岁母羊为试验动物,分为两组,每隔1个月按照2 mg·kg~(-1) BW的剂量在埋植组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MT。连续采集13个月(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的肩胛部皮肤和绒毛样品,每月测定其绒毛长度,并制作皮肤毛囊组织切片。结果表明,埋植MT使绒山羊体表常年有绒毛覆盖,春季和秋季出现脱绒现象,之后快速长出新绒毛,绒毛脱落时次级毛囊活性降低。表皮的角质层厚度在毛囊生长前期随着绒毛的生长逐渐变薄,而在毛囊生长后期逐渐变厚,毛囊进入休止期时其厚度达最高点;与表皮其它三层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研究结果提示,12月开始持续埋植MT将缩短绒毛生长周期,其表皮及次级毛囊活性也会随之出现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筛选罕山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脱落相关的关键基因,并揭示外源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罕山白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选择10只体重平均为33.3 kg、年龄为20月龄的罕山白绒山为实验动物,分为2组,从2014年12月开始每隔1个月按照2 mg/(kg·BW)的剂量在埋植组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MT,于2015年9月采集2组罕山白绒山羊皮肤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共筛选获得了475个在埋植组与对照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92个,下调表达基因83个。KEGG富集性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白细胞经内皮迁移、趋化因子信号通路、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吞噬体、造血细胞谱系、补体级联和混凝级联、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NF-kappa 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褪黑激素调控皮肤毛囊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T影响皮肤毛囊生长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索褪黑激素(melatonin, MT)对let-7家族成员及其靶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周期性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内蒙古绒山羊罕山型个体6只,分为埋植组(皮下埋植MT,n=3)和对照组(不埋植MT,n=3),连续12个月采集绒山羊个体皮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qRT-PCR技术检测皮肤组织中11个let-7家族成员的表达变化,结合RNA-Seq技术分析let-7家族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在整个皮肤毛囊周期内,MT上调let-7b、let-7e、let-7a-3p的表达,下调let-7f、let-7g、let-7c、let-7a-5p、let-7d、miR-98的表达。2)在4月份,MT上调let-7g、let-7i、miR-98的表达,下调PTGS2、PLCG1等靶基因的表达;下调let-7a-5p、let-7b、let-7c的表达,上调TGIF2、RBL1等靶基因的表达。3)在6月份,MT下调let-7g、let-7i、miR-98的表达,上调PTGS2、PLCG1、SRC等靶基因的表达;上调let-7a-5p、let-7b、let-7c的表达,下调GDF5、TGIF2、RBL1等靶基因的表达。4)let-7家族成员的靶基因主要参与VEGF、TGF-β、Oxytocin和NF-kappa B信号通路,在细胞过程、激素调节和转录因子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上表明,MT可能通过改变let-7家族重要成员的表达水平,影响相应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在皮肤毛囊的周期性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MT介导miRNAs影响羊绒生长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研究绒山羊皮肤生物钟基因clock、tim、per1和cry1的表达模式,进而分析其在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生物钟基因形成一个转录-翻译反馈环,通过钟基因在绒山羊皮肤生长周期进行高表达,激活per1和cry1基因的转录-转化过程,从而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调控下进行有节律的表达。结果表明,这些生物钟基因在绒山羊皮肤中的表达量依次为:clocktimper1cry1;皮肤次级毛囊兴盛期,高振幅clock、per1、tim、cry1的节律表达分别出现在一天中的04∶00、08∶00、08∶00、16∶00;皮肤次级毛囊休止期,这些基因的高振幅节律表达分别出现在一天中的08∶00、04∶00、04∶00、16∶00。另外,cry1、per1基因的表达在生物钟基因正反馈循环中被激活,tim基因的表达在生物钟基因的负反馈循环中被激活。因此,clock、tim、per1和cry1调控下运行的钟基因反馈环是绒毛生长呈周期性现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成年绒山羊皮肤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构建了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兴盛期皮肤组织cDNA文库。在GenBank数据库注册非冗余ESTs 392条。序列号为CD051766~CD052157。共有319个已知功能基因。未分类的基因108个;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类70个;代谢类43个;细胞结构类45个;细胞信号和传导类30个;细胞和机体防御的基因15个;参与细胞分裂的基因8个。发现了一些可能和绒毛生长有关的基因:TGFβbinding protein,EDRK enriched factor,growth factor receptor,G protein associated receptor,dermal papilla derived protein 2,homeobox gene otx2,kallikrein7,jagged-1,thrombos pondin-1 and p53 inducible protein。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VEGF基因对山羊皮肤发育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分别对45、60、75、90、105、120和135 d的辽宁绒山羊胚胎皮肤组织中VEGF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VEGF基因mRNA在45-135 d辽宁绒山羊胚胎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随日龄增长表达量逐渐上升,在135 d时达到高峰。75、90、105、120和135 d胚胎皮肤组织表达量均显著高于45 d和60 d(P<0.05);但相邻日龄间表达量变化不同,60 d与75 d、105 d与120 d间差异极显著(P<0.01),120 d与135 d间差异显著(P<0.05),45 d与60 d间、75 d与90 d间、90 d与105 d间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VEGF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可能与辽宁绒山羊胚胎皮肤组织发育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从阿尔巴斯绒山羊及蒙古绵羊血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绒山羊及蒙古绵羊的BMP2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DNA测序,和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山羊与蒙古绵羊BMP2基因片段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达99%,与人、小鼠、牛的同源性分别为87%、85%、99%。将克隆得到的山羊及蒙古绵羊BMP2基因片段体外转录成用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利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BMP2基因片段在绒山羊75d胎儿皮肤和成年羊10月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75d胎儿皮肤的毛球部位有表达信号,成年羊在10月皮肤毛囊中没有表达信号,说明BMP2基因和绒山羊毛囊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5.
褪黑激素能缩短绒山羊绒毛生长周期,促进绒毛生长,提高绒毛产量。绒山羊绒毛呈现生长、休眠、脱落的周期性变化,与褪黑激素的分泌息息相关。作者综述了褪黑激素的分泌、功能,绒毛的周期性变化,讨论了褪黑激素促进绒毛生长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在分子水平阐述褪黑激素对绒毛生长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为将褪黑激素更好地应用于绒毛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组织中提取mRNA,经RT-PCR扩增RORα、RORβ、RORγ片段,比较研究ROR基因在内蒙古白绒山羊不同时期1月(退行期)、3月(休止期)、5月(兴盛前期)、9月(兴盛期)份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RORα、RORβ、RORγ在1、5、9月绒山羊皮肤中表达,在3月份当绒毛生长处于休止期时,该基因的3个亚型均未见表达,且不同的亚型在绒毛生长的不同时期表达规律类同。因此,推测ROR家族的不同亚型均与绒毛的周期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陇东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DNA测序技术,序列分析,最小二乘方差分析,研究了陇东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候选基因的SNPS与经济性能的关系,寻找可用于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筛选确定了影响陇东绒山羊生长发育、产绒量、绒细度和产羔率的优势基因型;制定了陇东绒山羊分子育种技术流程;项目的实施,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脂肪沉积关键基因在内蒙古白绒山羊的表达规律,以期深入分析绒山羊肌内脂肪沉积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FTOLipinLPLHSLA-FABPPerilipin7个基因在绒山羊10个不同肌肉组织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3个时期(早期(D3)、中期(D7)、末期(D11))、诱导分化关键时间点(24、48、72和96 h)的变化,分别从组织和细胞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研究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FTO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基因;Lipin基因的表达量最低;LPL和HSL是脂肪合成和分解的关键酶类,其表达趋势大致相同,仅仅在腰大肌和斜方肌这两个部位的表达模式相反.A-FABPPerilipin基因表达模式也较为特殊,整体表达量较低,前者仅仅在胸下矩肌中有较高表达,后者在股二头肌中有较高表达.从细胞水平分析发现Lipin、PPARγ、A-FABP和Perilipin的表达模式相似,随着前体脂肪细胞培养日龄的增加和甘油三酯的积聚,其表达量逐渐升高;Lipin基因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丰度极低;HSL基因的表达量随分化程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Perilipin基因仅仅在诱导分化的后期有较高表达.相关性统计分析发现,PPARγ基因mRNA与肌内脂肪多呈负相关;而其他成脂基因HSLLPLFTOLipinPerilipinA-FABP mRNA与肌内脂肪含量多呈正相关.因此,脂肪沉积关键基因的表达具有特异性,总体上看基因表达量为FTO> PPARγ> LPL >HSL> A-FABP >Perilipin >Lipin,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脂肪沉积机制及优化山羊肉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