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3,(7):728-731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可侵染烟粉虱的各个虫态,其中,烟粉虱2龄若虫对玫烟色棒束孢最敏感,处理7 d后烟粉虱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83.05%;不同浓度(1.0×107,5.0×106,1.0×106,5.0×105,1.0×105个孢子/mL)的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处理烟粉虱2龄若虫后,随着浓度的增加,烟粉虱的死亡率从60.60%增加到83.05%,致死中时LT50值从5.86 d减小到4.47 d;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致死中浓度LC50值减小,第7天的LC50值为2.61×104个孢子/mL。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可作为防治烟粉虱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2.
对田间分离的死亡烟粉虱虫体进行保湿培养,分离得到1株具有杀虫活性的菌株,通过对该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的观察及对其ITS核酸序列进行扩增与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采用浸渍法测定该菌株对烟粉虱2龄若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孢子浓度为1.0×10~7CFU/m L时,孢子加菌丝悬浮液处理的虫体死亡率最高,其72 h和120 h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9%和62%,其次为单用孢子悬液处理,死亡率分别为35%和52%,但两者无显著差异,单用菌丝处理的死亡率最低,分别为20%和38%,与前2种处理方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菌株QH1可能主要是通过孢子侵染烟粉虱虫体而表现出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3.
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对梨小食心虫杀虫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室内条件下,测定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梨小食心虫的致病力。[方法]使用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处理梨小食心虫的各个虫态,分别记录其孵化率、死亡率及羽化率。[结果]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对梨小食心虫的各个虫态都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且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毒力逐渐增强。梨小食心虫的卵和蛹对玫烟色棒束孢的敏感性较高,经高浓度(1.0×108孢子·mL~(-1))孢子悬浮液处理后,卵的孵化抑制率为79.61%,LC50值为6.10×106孢子·mL~(-1);蛹的羽化抑制率为100%,LC50值为1.15×107孢子·mL~(-1)。梨小食心虫幼虫和成虫对玫烟色棒束孢的敏感性较低,经高浓度(1.0×108孢子·mL~(-1))孢子悬浮液处理后,幼虫的死亡率为58.89%,成虫的死亡率为48.89%。[结论]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可作为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株高致病力菌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菌株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不同虫态的致病力及田间防控效果。【方法】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稀释成1×104、1×105、1×106、1×107、1×108mL~(-1),室内喷施法研究其对木虱低龄、高龄若虫与成虫的侵染致死效果;在笼罩条件下研究其在半田间条件下对柑橘木虱成虫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2种真菌制剂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病力高于高龄若虫。7 d后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对柑橘木虱高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3.6×104和5.2×104mL~(-1),对低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3.5×104和4.2×104mL~(-1),而对柑橘木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1.4×105和1.6×105mL~(-1)。在半田间条件下,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对柑橘木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3.7×105和1.2×106mL~(-1)。同一孢子浓度对柑橘木虱的致死率室内效果优于半田间。2种真菌制剂对柑橘木虱成虫的致死时间与孢子浓度有关,LT50随着真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递减,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为1×105~1×108mL~(-1)时,柑橘木虱成虫的LT50值为5.2~4.4 d;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浓度为1×106~1×108mL~(-1)时,柑橘木虱成虫的LT50值为5.3~4.9 d。【结论】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对柑橘木虱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柑橘木虱各虫态的死亡率与病原真菌的孢子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玫烟色棒束孢对烟粉虱致病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用浸叶法测定了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各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接种该菌株孢子悬浮液后烟粉虱各虫态均可被感染而发病死亡。在供试浓度(1.0×107、5.0×106、1.0×106、5.0×105、1.0×105cfu/m L)处理下,烟粉虱各虫态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2龄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在浓度为1.0×107cfu/m 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7 d后达到83.05%。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物测定数据进行拟合,并估计了该菌株对烟粉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烟粉虱各虫态的致死中浓度(LD50)和死亡率为90%所对应的浓度(LD90)降低,生防菌的剂量效应逐渐增强,2龄若虫在接种后7 d的LD50对数剂量估计值为4.37。生防菌的致死时间与剂量呈负相关,在1.0×105~1.0×107cfu/m L内随生防菌浓度的增加2龄若虫的致死中时(LT50)由5.66 d降到4.47 d。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2龄若虫有较高的致病效果,是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6,(7):1007-1010
对玫烟色棒束孢侵染烟粉虱成虫后其体内的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的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侵染烟粉虱成虫后,烟粉虱成虫体内SOD,POD,CAT,GSTs和CarE活力都受到明显影响;SOD,POD,CAT,GSTs和CarE活力在感病前期均有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在接菌48~60 h时酶活力达到最大,然后酶活力开始下降,至84 h时均显著低于对照。可见,玫烟色棒束孢的侵染严重影响了烟粉虱正常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7.
亚洲柑橘木虱2株高致病力病原真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对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具有高致病力的真菌菌株,为其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测定5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A~E)和5株玫烟色棒束孢菌Isaria fumosorosea菌株(菌株A~E)的生长速率、产孢量以及对木虱若虫的侵染致死率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株球孢白僵菌培养10 d后产孢量存在较大差异,A菌株的产孢量最少(7.96×107mL~(-1)),E菌株的产孢量最多(3.78×108mL~(-1)),两者差异显著;在喷施球孢白僵菌孢子1×106mL~(-1)7 d后,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死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以A菌株的致死率最高(78.0%),E菌株次之(77.0%)。5株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培养10 d后,B菌株产孢量最多(6.04×108mL~(-1)),E菌株的最少(6.28×107mL~(-1)),两者差异显著;在喷施玫烟色棒束孢孢子1×106mL~(-1)7 d后,除D菌株外,其他制剂对亚洲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死率均显著大于对照,B菌株的致死率最高(81.0%)。【结论】综合考虑产孢量及致病力等指标,球孢白僵菌E菌株和玫烟色棒束孢B菌株是具有良好研发前景的柑橘木虱生物防治高致病力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紫外线诱变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的最佳条件,本研究以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为对象、紫外线为诱变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选取3个较合适的孢子悬浮液浓度、紫外线诱变时间、紫外线诱变距离进行正交试验,并以菌落直径和产孢量为指标进行条件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的孢子悬浮液浓度、紫外线诱变时间、紫外线诱变距离均可对菌落直径及产孢量产生影响。其中在菌株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106 cfu·mL-1、处理时间为10 min、距离为30 cm的条件下试验结果最佳,在此诱变条件下,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菌落直径为38.08 mm,产孢量1.26×107 cfu·mL-1。综合而言,最适紫外线诱变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106 cfu·mL-1、处理时间为10 min、距离为30 cm。  相似文献   

9.
玫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的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0×107 mL-1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分生孢子悬浮液侵染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1龄、2龄、3龄、4龄若虫和伪蛹,其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1.28%、91.40%、39.26%、24.67%和7.91%,差异显著,其中以烟粉虱的2龄若虫对玫烟色拟青霉最敏感,累计死亡率最高.用1.0×105、5.0×105、1.0×106、5.0×106、1.0×107、5.0×107、1.0×108 mL-1的玫烟色拟青霉孢子悬浮液分别处理烟粉虱2龄若虫,以5.0×107 mL-1的效果最佳,在第10、12、14 d时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高达89.33%、92.58%和92.69%.不同孢子含量的玫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的LC50值差异显著,对烟粉虱的LT50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处理后第2~6 d番茄、节瓜、黄瓜、茄子上玫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差异不显著,在第8~14 d 4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的遗传地理差异,探讨其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致病性。【方法】从广东、福建和青海地区土壤分离得到16株玫烟色棒束孢菌株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供试菌株ITS序列的相似性,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浸渍法测定供试菌株分生孢子对B型烟粉虱2龄若虫的生物活性。【结果】供试菌株与参考菌株(KX057373.1、KX057375.1)ITS序列的相似性高于97.7%;9株广东菌株与6株福建菌株的ITS序列没有地理差异;青海菌株If TS01与参考菌株KX057375.1的ITS序列几乎相同,且与福建菌株If FJ02、If FJ06及广东菌株If GD17的ITS序列高度相似。16株菌株均以孢子剂量10~7 mL~(-1)处理B型烟粉虱2龄若虫,处理后第10天若虫的病死率为47%~86%;其中,菌株If FJ06、If GD02和If TS01处理后的B型烟粉虱2龄若虫病死率达80%以上。【结论】不同地区的玫烟色棒束孢菌株ITS序列没有明显的地理差异,其对烟粉虱的致病力与ITS序列及地理分布没有关系。研究发现3株对烟粉虱致病力较高的菌株,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环境因子对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凹玻片悬滴等方法研究了温度、湿度、光周期、初始pH值、紫外照射、高温胁迫及吐温-80浓度对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6℃左右,适温为23~32℃,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的要求较高,低于85%分生孢子不萌发。黑暗促进孢子萌发,光照抑制孢子萌发,但光暗交替时,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孢子萌发率升高。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5~7,用0.05%~1%的吐温-80配制孢子悬浮液。经过48℃高温和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的萌发都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因此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条件为温度26℃,相对湿度95%以上,初始pH值为6,全黑暗培养。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当孢子浓度较高时(>1×107个孢子/mL),小菜蛾第2天便出现死亡高峰,第3天左右试虫基本全部死亡。此外,孢子浓度和温度越高,玫烟色棒束孢的毒力越强,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大于3龄幼虫,这说明玫烟色棒束孢具有防治小菜蛾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对2种果树蚜虫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生测法,以4个浓度供试菌株孢子悬浮液处理梨黄粉蚜和桃粉蚜成蚜,测定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对梨黄粉蚜与桃粉蚜的致病力,旨在明确该菌株作为生防资源防治以上2种蚜虫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梨黄粉蚜、桃粉蚜2种蚜虫死亡率与孢子悬浮液浓度有关,随着浓度的提高,蚜虫死亡率随之增加,即死亡速度加快,同时2种蚜虫的时间-死亡率曲线均符合Logistic方程,侵染死亡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96。经1.0×108个/m 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梨黄粉蚜成蚜,LT50为2.55 d,LT90为4.50 d,7 d校正死亡率为97.24%;处理桃粉蚜成蚜,LT50为1.36 d,LT90为2.83 d,7 d校正死亡率为100%。在室内条件下,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梨黄粉蚜和桃粉蚜具有较高的致病能力,具有作为防治以上2种蚜虫生防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对玫烟色棒束孢QH4的营养物质、温度、pH与菌落生长和产孢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QH4菌株在培养基Czapek上的菌丝生长状况最好,培养基SMA次之,适合孢子产生的营养条件和适合菌丝生长的并不完全一致,产孢量最大的培养基是SMA,而其他4种培养基的产孢量无显著差异;QH4在10~35℃都能够产孢子,低温和高温对其生殖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落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为25℃;QH4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菌落生长直径存在差异,24L时菌株生长速率最大,随光照时间的缩短,菌落生长减慢且产孢量降低,未经光照处理(24N)的菌落生长最慢且产孢量最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3种丝孢类虫生真菌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成虫的毒力,为筛选出对西花蓟马成虫高毒力的虫生真菌及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3种丝孢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黄绿绿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共14株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侵染致死率;从3种丝孢虫生真菌中选取对西花蓟马成虫相对致病力较好的高毒力菌株各1株,测定其在不同浓度(浓度梯度分别为1.0×104、1.0×105、1.0×106、1.0×107和1.0×108孢子/mL)下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毒力.[结果]用1.0×107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菌株(WSWM81832、WSWL21831、WSWM1018315、WSWH21833和WSWL21836)、黄绿绿僵菌菌株(HLT17103、NGS21751、YKZ51712和WSWL51721)和玫烟色棒束孢菌株(WSWH31836、WSWL51831、WTS101822、NGS118310和WSWL21837)接种西花蓟马成虫10 d后,西花蓟马成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8.45%~75.60%、67.35%~82.65%和61.45%~70.67%.球孢白僵菌WSWL21836、黄绿绿僵菌WSWL51721和玫烟色棒束孢WSWL21837菌株以1.0×104~1.0×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西花蓟马成虫后,第10 d时西花蓟马成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6.67%~82.33%、56.67%~89.67%和48.33%~76.67%;各菌株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3.2543+0.3332X(r=0.9167)、Y=3.5878+0.2874X(r=0.9656)和Y=3.8188+0.2082X(r=0.9925),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63×104、4.17×104和7.85×105孢子/mL,在1.0×108孢子/mL浓度下对西花蓟马成虫侵染致病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5.67、4.91和6.12 d.[结论]黄绿绿僵菌菌株WSWL51721和球孢白僵菌菌株WSWL21836对西花蓟马成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可作为西花蓟马生防制剂开发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16.
在大田网室内评价了不同孢子含量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区玫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当代的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802 0、0.673 2、0.641 3、0.538 9和0.418 6,对烟粉虱下一代的IIPC分别为0.482 6、0.346 9、0.330 8、0.134 8和0.101 7.玫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累积效应,连续2代都使用玫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的种群控制效果比只在1代上使用的效果好;同一世代内连续2次使用1.0×106 mL-1的处理区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从3月初至7月中旬调查玻璃温室种植的苏粉8号和金陵秀玉番茄品种烟粉虱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春季玻璃温室种植苏粉8号和金陵秀玉番茄烟粉虱的发生动态基本相似,从3月初至4月中旬,番茄幼苗期的虫量较低,从4月中旬至5月30日,番茄开花期烟粉虱的数量开始逐步上升,6月后进入番茄挂果期,烟粉虱数量急剧上升,第1次采收前后虫量均维持较高;早春温室烟粉虱的基数较低,在番茄苗期用黄板防治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番茄开花期后尤其挂果期后,黄板的诱捕率明显下降;温室番茄在开花期后,烟粉虱虫量开始增加,田间施用25%噻嗪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烟粉虱,苏粉8号和金陵秀玉14 d防效的分别为73.8%、64.2%,并能维持近20 d虫量不明显增加,说明此阶段利用化学防治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温室番茄进入挂果期后,烟粉虱数量激增,田间打叶对2个品种番茄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并不一致,金陵秀玉的虫口数有所减退,苏粉8号虫口数没有明显减退;在番茄采收期后,田间的烟粉虱数量达到高峰,田间喷施孢子浓度为1×10~7个/mL的玫烟色棒束孢防治烟粉虱,2个品种苏粉8号和金陵秀玉的烟粉虱量均略有下降,7 d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8%、29.0%。  相似文献   

18.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学特性、代谢产物、致病力及其致病机理和遗传变异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玫烟色棒束孢的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玫烟色棒束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孢子悬乳剂1000倍液(有效孢子含量为1.0×108孢子/mL)与3%吡虫啉对大棚生菜温室粉虱的综合防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大棚中使用2次玫烟色拟青霉对生菜上温室粉虱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用菌后第5d,生菜植株上粉虱数量开始下降,用菌2次后可明显控制温室粉虱对当季大棚生菜的危害,粉虱虫口密度明显低于3%吡虫啉处理区及对照,虫口减退率和相对防效均达39%和82%以上,第1次用菌剂后第25d(第2次用菌剂后第10d),菌剂处理区粉虱的虫口减退率及相对防效均高于95%。从处理后第10d开始, 玫烟色拟青霉制剂处理后的大棚中生菜植株昆虫群落的多样性高于3%吡虫啉处理后大棚,各处理大棚中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则表现为对照区>生防区>吡虫啉处理区。因此玫烟色拟青霉孢子乳悬剂可用于大棚中温室粉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与8种常用农药相容性的测定结果显示:普力克、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4种农药与玫烟色拟青霉的相容性较好,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孢子的萌发率均在75%以上;随着培养液中三唑酮、百菌清和阿维菌素浓度的增加,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的萌发率下降.在第10 d,农药与玫烟色拟青霉的3种混合物中高效氯氰菊酯对3龄小菜蛾、啶虫脒对3龄蚜虫和吡虫啉对2龄烟粉虱的致死率分别为90.43%、92.34%和93.72%,但阿维菌素与玫烟色拟青霉的混合物对3龄小菜蛾的致死率仅为64.24%,与单独使用玫烟色拟青霉的致死率87.35%相比差异显著.因此,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3种农药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可与玫烟色拟青霉混合使用.在使用玫烟色拟青霉3 d后喷施普力克和百菌清对2龄烟粉虱的防治效果没有影响,但喷施杀毒矾与三唑酮对2龄烟粉虱的致死率分别为39.37%和43.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