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庆明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8,(3):101-104
文章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研究区域,对其森林生态状况中的森林健康状况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数据表明林区森林健康状况不断改善,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16,(2):1-7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和林产品生产基地。由于林区长期集中过量采伐,采伐方式不合理;加之森林更新、森林抚育严重滞后,使林区陷入了两危处境。为恢复林区资源,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但工程重点没有放在森林培育上。当前实施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对林区资源恢复可能有一定好处,但从长远考虑必须积极加强森林经营,因为合理的森林采伐是森林培育的重要手段,科学利用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必然。保障国家木材安全是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对天然林应当进行分类管理。要走出困境深化改革是前提,加强森林培育是基础,发展林业产业是关键,国家政策扶持是保障。 相似文献
3.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探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最大的重点林区。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企资不分已成为制约林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研究森工林区管理体制问题对于重点国有林区定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林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指出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森森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种职能”履行不到位。通过改革环境分析,提出了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认为改革的方向是在重点国有林区建立“三权分治”和“专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打破林区目前森林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三权合一”的管理体制,构建森林资源、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个主体”,强化森林资源、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种职能”,促进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双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8,(2):94-95
我国森林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刚性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有效利用国土资源,大力发展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已成为当今林业发展的重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材生产基地,由于对森林资源长期过量采伐,可采资源处于枯竭状态。开展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6.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指出了历史上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对森工企业而言是无效率的;现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产权仍然是行政权利的附属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权交易中的“市场失灵”和管理中的“政府失灵”问题,还分析了森林资源资产的高专用性和产权要素的复杂多样性带来的产权流转困难。最后,提出了以价值管理为核心,具有市场交易性质的、新的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委托代理模式是改革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重点国有林区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重点国有林区各项改革对林区就业的影响,为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政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重点国有林区劳动力就业行业、部门以及区域的变化,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考察各项改革对林区就业的影响。【结果】重点国有林区各项改革对林区就业产生了显著影响,林区内劳动力对林业和国有部门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就业区域也不断向外扩展。其中,森林资源承包管护责任制,通过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了劳动力在林业行业和国有部门就业比重的上升;市场化手段组织林业生产,对劳动力在林业行业就业有促进作用;加工企业转制,明显推动劳动力从国有部门流向非国有部门;一次性安置富余职工,促使劳动力逐渐流向非林业行业,就业区域也不断向林业局外扩展。【结论】重点国有林区各项改革使林区就业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活跃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初步建立,发挥市场在林区就业中的作用是未来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企资不分,已成为制约林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通过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现状、问题与改革环境的分析认为,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森林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政府行政管理”三种职能”不到位;改革的方向是打破林区目前资源管理、企业经营、政府职能”三权合一”的管理体制,构建国有森林资源、企业经营、林区政府行政管理“三个主体”,强化森林资源、企业经营、林区政府行政管理”三种职能”,以促进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孙克明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33(5):3-4,6
由于全球环境的恶化和林区森林资源的枯竭,在新时期里,党和国家制订了逐年削减木材的产量和实施"天保工程"等一系列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文章通过对林区经济发展过程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在林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2015年4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天然林停伐后,如何对人工林进行培育、保护、利用,如何对人工林进行集约化经营,是当前森林经营的首要任务。文章通过对人工落叶松龄组的划分进行有益探索,使人工林在经营上更加科学合理,从而达到可持续经营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韩君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9,(1):12-13,31
森林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更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要素,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已成为当今世界林业建设发展的主题。文章从八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促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1):15-20
文章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基础,介绍了林区自然概况和地类现状,对林区土地种类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分析,客观分析地类变化的原因,仅供林区林业经营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建光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8,(2)
文章基于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水量平衡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15 a(1994—2008年)涵养水源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的涵养水源量15 a内逐渐增大;从林种看,水源涵养量总体变化趋势是防护林用材林特用林;在龄组方面,中龄林的涵养水源总量最大,过熟林最小。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功能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4):66-67
2016年1月17日上午10时28分,参与全国野生动物同步调查人员在乌鲁布铁监测到了3只普通秋沙鸭,4只红尾鸫。这些鸟类在此越冬,究竟是对环境适应不走,还是由于体弱有病等原因走不了了,值得继续监测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7,(3)
随着天然林禁伐的不断推进,林下经济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怎么发展林下经济,全国各地区的模式不尽相同,文章在参阅了大量全国各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经营模式和发展模式,充分分析研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具体情况,试着把一些经营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引进来,供决策者和广大林区职工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