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发掘辣椒耐涝种质资源,对辣椒苗期耐涝评价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土培模拟涝胁迫的方法,根据涝胁迫过程中辣椒植株表型变化,将涝害指数分为5级。根据叶片脱落性、叶色、叶形态、茎色、茎形态5个外观指标,制定等级得分标准及评价方案,以各指标得分的总和对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耐涝评价方法。对34个辣椒(Capsicum annum L.)品种进行苗期耐涝性鉴定,结果表明,辣椒品种对水涝较为敏感,大部分材料属于不耐涝品种,初步筛选出10份中度耐涝资源和2份耐涝性强的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2.
几个牡丹品种耐涝性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筛选适宜在江南地区栽培的牡丹品种,以8个盆栽牡丹品种为材料,对水涝胁迫下牡丹形态、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8个品种的耐涝能力.结果表明.各品种按耐涝能力由强到弱排列依次为;正午>时雨云>凤丹>玫红>轻罗>四旋>蓝田玉>乌龙捧盛.筛选出适合在江南地区栽培观赏的首选品种有正午、时雨云、凤丹、玫红、轻罗.  相似文献   

3.
辣椒幼苗形态及生理特性对涝害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涝害胁迫下辣椒品种形态和生理变化,在土培条件下采用模拟涝害胁迫方法,研究5个辣椒(Capsicum annum L.)品种在涝害胁迫后的形态特征及胁迫期间和随后恢复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变化。通过分析形态特征,5个辣椒品种分属4个涝害等级,红丰耐涝性较强,长虹362、剑圣3耐涝性中等,川椒香辣妃不耐涝,新一代中华红极不耐涝。基于品种耐涝性差异进行生理分析结果表明,涝害胁迫下,耐涝性强的红丰除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幅低于极不耐涝品种新一代中华红,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幅整体均高于新一代中华红,叶绿素含量降幅低于新一代中华红。恢复生长期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整体表现为耐涝性强的品种较耐涝性弱的品种易恢复到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以西北牡丹品种群三年生嫁接苗冰山藏玉、粉容素妆、金城女郎为供试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和涝害胁迫下3个牡丹品种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3个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则上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细胞膜透性则持续上升。在半水淹环境下,3个品种指标的变化幅度最大,受到的伤害也最大,均不耐半水淹。在半水淹饱和水处理下,冰山藏玉指标的变化幅度最大,金城女郎最小。在35%水淹处理下,金城女郎变化幅度最大,粉容素妆最小。冰山藏玉及粉容素妆在35%水淹处理下指标变化幅度小于饱和水处理,金城女郎则正相反。从上述3个指标的变化幅度规律综合评价3个牡丹品种的耐旱性,依次为粉容素妆冰山藏玉金城女郎,耐水渍性依次为金城女郎粉容素妆冰山藏玉。  相似文献   

5.
几个牡丹品种的抗热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5个不同的牡丹品种材料,通过不同的高温胁迫处理后,测定各品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相对含水量、电导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等抗热的生理指标,并用隶属函数值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定的各项指标与各品种的抗热隶属函数值具有较大的相关性,5个牡丹品种抗热性由大到小为:肉芙蓉>乌龙捧盛>藏娇>脂红>鲁荷红。  相似文献   

6.
以34份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inn.)品种为材料,考查苗期涝渍胁迫及正常供水对照的苗高、主茎红绿比、茎粗、叶片数、叶面积、SPAD值、地上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鲜重、地下部分干重等性状,以耐涝系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进行耐涝性综合评价。利用耐涝度量值进行模糊聚类,将34个供试棉花品种耐涝性划分为3类,聚类结果基本与供试材料的选育和种植区域的特点相符,其中新陆早19相对耐涝,新陆早36和苏棉20相对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淹水胁迫对生姜苗期形态变化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筛选耐涝种质资源,为生姜耐涝机理研究及抗涝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生姜主产区的5个主栽品种山东大姜、罗平小黄姜、竹根姜、贵州小黄姜、凤头姜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水分处理(CK)和淹水处理(TR),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利用隶属函数法对5个品种苗期的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CK相比,淹水胁迫下各生姜品种的株高、茎粗和根系活力均下降;生姜叶片的MDA和H2O2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下同), SOD和POD活性在竹根姜中呈下降趋势,在其他4个品种中均呈上升趋势, CAT活性在山东大姜中呈上升趋势,在其他4个品种中均呈下降趋势, PAL活性在竹根姜和凤头姜中呈下降趋势,在其他3个品种中均呈上升趋势。淹水后5个品种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 (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升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5个品种生姜的耐涝性排序依次为山东大姜>贵州小黄姜>罗平小黄姜>凤头姜>竹根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株高与综合评价值 (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茎粗与D值呈显著正相关,叶片MDA含量与D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生姜通过维持较高的根系活力,提高自身抗氧化能力来抵御氧化损伤。5个品种中山东大姜耐涝性最强,竹根姜耐涝性最差。株高、茎粗和叶片MDA含量可作为生姜耐涝品种筛选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涝害一直是中国的主要灾害之一。概述了水稻受淹涝危害的主要表现、耐淹涝品种的特点和 耐淹涝能力评价,淹涝胁迫对水稻的影响,水稻耐淹涝生理机理及遗传改良,并对进一步开展水稻耐 淹涝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前1-MCP处理对牡丹切花开花衰老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牡丹品种百园红霞为试材,研究了采前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牡丹切花开花衰老进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前1-MCP喷洒和熏蒸处理能降低牡丹切花的呼吸强度,延缓开放进程,延长瓶插寿命,但切花的花径减小。  相似文献   

10.
烤烟品种需水量大,但不能长时间淹水。以主栽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套盆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和淹水处理,分析不同淹水时间对各品种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POD活性、MDA含量及SPAD等的影响,采用耐涝指数法综合评价新品种的耐涝性,旨在为新品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淹水条件下,均表现为SPAD值减少,光合速率降低,根系和地上部鲜质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减少,MDA含量和POD活性增加,且随淹水时间延长,各指标受影响程度增加。从耐涝指数来看,轻度淹水胁迫条件下,耐涝指数在0.75~0.82,中烟100和豫浓香201耐涝性最强,云烟87耐涝性最差;中度淹水胁迫条件下,耐涝指数在0.61~0.63,各品种差异较小,以NC89耐涝性最强;重度淹水胁迫条件下,耐涝指数在0.50~0.58,NC89耐涝性最强,其次是豫浓香201,河洛1号和中烟100耐涝性相当,渠首1号和云烟87耐涝性相当。综合轻度、中度和重度淹水表现,NC89耐涝性最强,其次依次是豫浓香201、中烟100、河洛1号和渠首1号,云烟87耐涝性最差。  相似文献   

11.
以27个基因型不同的棉花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经设置没顶水淹处理,并对不同基因型棉花苗期耐涝性与养分吸收利用差异分析,研究棉花苗期耐涝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棉花苗期耐涝性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苏棉13号等8个品种/系对水淹处理高度敏感,死苗率均为100%,为敏感型品种/系;苏棉12号等10个品种/系对水淹处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性,死苗率在10%~80%之间,为中间型品种/系;徐州184等9个品种/系对水淹处理表现出较强的耐性,死苗率均为0,为耐涝型品种/系。进一步分析发现,耐涝型和中间型品种/系在正常和水淹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矿质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利用指数等方面均高于敏感型品种/系。  相似文献   

12.
选取西北地区7种常见灌木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对象,用人工水池法进行水淹胁迫,通过观察植物在水淹胁迫期间的表现,测定叶片的含水量、细胞膜透性变化、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运用隶属函数法对7种灌木耐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7种灌木外部形态存在明显差异。十大功劳胁迫前后形态变化最大,1/2以上叶片干枯脱落,耐淹性最弱;大叶黄杨和金森女贞形态变化很小,耐淹性较强。7种灌木在水淹30 d后均存活,恢复30 d后生长良好。综合评价7种灌木耐淹性强弱为:红花檵木>红叶石楠>卫矛>大叶黄杨>金森女贞>小叶女贞>十大功劳。  相似文献   

13.
夏加发  李泽福  马廷臣  王元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77-22279,22282
[目的]对安徽一季中籼稻的耐淹能力进行评价。[方法]以安徽省生产上推广的21个中籼稻品种为材料,在分蘖期采用人工灌没顶深水进行淹涝胁迫7d,根据产量损失的大小评价其耐淹涝能力。[结果]根据产量损失率,将水稻品种的分蘖期耐淹能力分为3类:耐淹品种的产量损失率小于20%,中性品种的产量损失率在20%~35%,敏感品种的产量损失率大于35%。耐淹品种受淹涝胁迫后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敏感品种。[结论]筛选出协优335、丰两优香1号、徽两优6号和Ⅱ优0128等一批耐淹涝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可应用于珠三角地区湿地的树种,采用人工模拟水淹的试验方法,研究了57个树种的受水淹胁迫后的耐水淹能力。在水淹90 d后,有27个树种死亡,其中40~59 d为死亡峰值。有9个种在试验结束后未出现明显水淹伤害,且耐水淹适应形态明显。57个树种在受水淹伤害程度、耐水淹形态变化、水淹死亡极限天数和综合评价得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树种水淹极限死亡天数以及其耐水淹形态特征变化对57个树种进行耐水淹能力评分,可分为耐水淹能力最强、耐水淹能力较强、耐水淹能力一般等6个耐水淹等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香榧幼苗耐水淹胁迫的途径和方法,筛选和培育拥有耐涝性的品种,以两年生香榧幼苗为试验材料,使用盆栽模拟水淹环境,设置 0、2、4、6、8、10d 共6个水淹时间梯度,探究水淹因子对香榧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测定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析其响应水淹胁迫的生理反应过程。结果表明:香榧幼苗随着水淹胁迫时间的逐渐延长,MDA与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在第10d达到最大值;可溶性糖则是先持续上升,然后在第8d达到顶峰,随后逐渐降低;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均出现先持续升高的趋势,而后三种酶活性在第6天时均达到最大值,随后大幅度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总体来看,香榧幼苗在水淹胁迫第10d时,MDA与脯氨酸(Pro)变化的加剧与3种酶活性的大幅度降低都说明,此时香榧幼苗已产生不可逆的伤害。所以,两年生的香榧幼苗大约可以耐受6d左右的水淹逆境,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耐涝性。  相似文献   

16.
茄子品种资源苗期耐涝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耐涝性较强的茄子种质资源.[方法]对20份茄种质资源进行水分胁迫后,通过测定叶绿素损失率、幼苗死亡率及统计恢复指数综合评价其耐涝性.[结果]根据幼苗死亡率、恢复指数结合表型症状综合分析,试验材料的耐涝性可分为3个级别:耐涝性强的品种有苏州牛角、荷包茄、济南六叶茄、墨茄王、许昌紫茄、盐城青长茄、火金刚长茄;中等耐涝品种有铜仁野紫茄、白龙王子、汉红2号、圆茄子、日本茄-1、10-26;不耐涝品种有石东早红茄、绿宝石、墨玉长茄、贵阳紫团茄、早白茄、树型茄.[结论]试验结果为生产中选择耐涝茄子品种及加速茄子耐涝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年生宿根花卉芙蓉葵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芙蓉葵在滨海盐渍地播种育苗和重盐碱地园林绿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分别以芙蓉葵种子、幼苗和1 a生越冬根为试材,在人工模拟盐胁迫强度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 NaCl溶液处理对芙蓉葵种子发芽期和苗期耐盐性,以及越冬根萌生苗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2%盐度胁迫会促进芙蓉葵种子萌发,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延长,发芽率和萌发初期生长均受到抑制,且抑制程度均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盐度>0.6%后会显著抑制种子萌发,但每天给予12 h光照可以显著提高发芽率;盐胁迫会抑制芙蓉葵幼苗生长,且抑制作用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不影响其正常形态性状的最高盐胁迫浓度为0.6%,当盐胁迫浓度超过该阈值后,会使芙蓉葵幼苗的观赏价值明显降低;芙蓉葵越冬根发芽期的耐盐能力较强,盐度>1.2%后成活率显著下降。根据生理指标测定和幼苗外观形态观测结果,推断芙蓉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耐盐阈值是0.6%,越冬根正常萌发的耐盐阈值是1.2%。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品种牡丹粉和醉芙蓉的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盐的方法,研究Na Cl胁迫对两品种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及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其耐盐性及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醉芙蓉幼苗叶片保水能力较牡丹粉强,平均抗氧化酶活性高于牡丹粉,为木芙蓉耐盐性鉴定和园林栽培木芙蓉品种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淹涝胁迫对水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水稻关键生育期形态特征对淹涝胁迫环境的敏感性,以常规稻湘早籼45为供试材料,分别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等4个生育期,设计不同淹水深度及淹水持续时间的淹涝胁迫试验,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淹涝胁迫对湘早籼45的茎、叶等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淹前相比,淹涝处理后0 d时,2/3淹处理在乳熟期的绿叶数减少最明显,3/3淹处理在分蘖期的减少最不明显,4个生育期均是2/3淹处理较3/3淹处理减少明显;淹后2 d时,各生育期绿叶数变化情况存在明显差异。2)除乳熟期外的其余3个生育期均存在高位分蘖情况,在拔节期最明显,其次是在抽穗期,且3/3淹处理的高位分蘖率高于2/3淹处理的。3)除乳熟期外的其余3个生育期均有增茎发生,且在分蘖期增茎最明显。4)根倒伏主要发生在乳熟期,其余3个生育期在淹涝3 d以后均出现根倒伏、茎倒伏或根茎倒伏并存的现象;气生根仅出现在抽穗期;卷叶现象出现在分蘖期和拔节期。5)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淹水处理时间越长,叶鞘越长,且3/3淹处理较2/3淹处理的明显。  相似文献   

20.
缺铁是中国黄土高原作物产区最严重的元素缺乏症,选择耐缺铁品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以3种苹果砧木(楸子、新疆野苹果、山定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法,评价其耐缺铁性。结果表明低铁胁迫下,3种砧木的SOD, POD和CAT活性在根和茎中均降低。与其它2种砧木相比,新疆野苹果降低程度较小,且有更好的根系构型和生长量;地上部生物量、株高、叶绿素含量、总根长和侧根数与耐缺铁胁迫呈显著正相关;低铁胁迫下,3种砧木的抗性从高到低为:新疆野苹果>山定子>楸子。此外,提高苹果根长、地上部生物量、株高和侧根数等形态指标,有助于培育耐缺铁品种。说明3种砧木中,新疆野苹果有较强的耐缺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