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高压共轨喷油器喷射特性实验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不同控制参数:共轨压力、喷油脉宽条件下高压共轨喷油器的喷射特性研究。通过实验数据总结了电磁式喷油器喷油量、喷油率、针阀开启延迟与关闭延迟、喷油持续期等喷射特性。利用AMESim软件建立的高压共轨燃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与实测喷油器喷油率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了共轨系统喷射过程中喷油器内液力过程和针阀运动特性,得到了高压共轨喷油器喷射特性随共轨压力和喷油脉宽的变化机理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利用CFD分析软件AVL FIRE对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柴油乙醇混合燃料的燃烧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建立三维仿真模型研究发动机燃用不同掺比燃料的燃烧特性,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计算了乙醇掺比对发动机燃烧过程中缸内压力、累积放热量及放热率等的影响;模拟出了不同配比混合燃料下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各方面的性能。模拟结果得出:在中高负荷下,乙醇的低十六烷值、高汽化潜热值和含氧对发动机燃烧过程中的缸内压力和放热率的影响较大,发动机燃用E10具有最佳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柴油机技术中,共轨式电控柴油机在降低排放、提高汽车发动机性能方面是最有效的。燃油供给系统的喷油规律会对发动机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而共轨喷射系统中的动态压力波动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喷油规律。本文以AVL公司的HYDSIM软件为仿真工具,建立了高压共轨系统模型,分析了共轨系统各种因素对轨内压力波动产生的影响,引入了设定参数以分析结构因素对压力波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德国博世公司生产的高压共轨燃油系统为例,基于其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利用AMESim软件建立了喷油器和高压油泵的仿真模型,并经实验验证了模型建立的准确性。通过建立的仿真模型,改变高压油泵的结构参数和喷油器的喷油脉宽,分析了喷油器的喷油特性,为共轨高压油泵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泵-管-嘴式喷油系统中喷油嘴与高压油管的结构参数决定燃油的喷雾质量,从而影响整个柴油机的燃烧状况。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理论,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建立了某385型高速直喷柴油机喷油系统的计算模型,对高压油管和喷油器油道的液力过程进行了流固耦合仿真,较为准确地模拟了燃油在油道内的流动过程,分析了油管长度对喷雾特性的影响,进而确定了合适的高压油管几何尺寸,为后期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Simulink的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Simulink建立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模型,模型主要包括共轨管压力计算、高压油泵供油特性和电控喷油器喷油特性研究。通过仿真测试,检验了该共轨系统模型各项功能的完整性。该模型为轨压控制策略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7.
Bosch公司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osch公司作为世界领先的柴油机燃油喷射装置制造厂家,开发并向市场提供了一系列高压共轨喷油系统。本文介绍了Bosch公司第一、第二及第三代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特点,并对Bosch公司下一代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高压双电磁阀燃油系统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控单体泵和电控共轨喷油器构建双电磁阀燃油系统,实现供油和喷油的独立控制;进行了双电磁阀燃油系统的实验;采用AMESim软件建立了双阀燃油系统仿真模型.对双电磁阀燃油系统特性进行的仿真分析表明:通过改变供油和喷油的时间间隔,在保持喷射提前角下可实现不同的喷油规律;在供油过程中通过2次喷油控制可以实现预喷射;通过加长供油时间,可以在低转速下实现高压喷射.该双电磁阀方案实现了供油和喷油的独立控制,具有获得理想燃油喷射规律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高压电控共轨喷油系统的高压容积大、油路长,高压泵增压的容积效率低,同时在增压和回油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较大,系统的安全性也较差,而蓄压式共轨喷油系统能够克服以上缺点。为此,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蓄压式共轨喷油器进行研究,探讨了喷油器主要结构参数对喷射过程的影响,所得结果对蓄压式共轨喷油器的确定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维软件AVL-fire建立EA888发动机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在单次喷油策略下模拟均质燃烧,然后在2次喷油策略下,燃油比例为1∶4来模拟分层燃烧,然后在-20℃的环境温度下,分析分层燃烧模式在不同喷油策略下对CA50、平均指示压力(IMEP)、NO_X的变化。最后进行EA888发动机台架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在低温冷启动通过对比分析2种燃烧模式随着循环数的增加,燃烧特征参数CA10,CA50,CA90,放热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总体上分层燃烧模式优于均质燃烧,有利于提高GDI发动机低温冷启动性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研制出一种全新的燃油喷射系统一电控共轨燃油系统。该系统正式问世时间不长,但已显示出它的巨大的优越性和发展潜力,现在广泛应用于进口农业机械等柴油机上。电控共轨系统的特点是:通过各种传感器和开关检测出发动机的实际运行状态,通过计算机计算和处理后,对喷油量、喷油时间、喷油压力和喷油率等进行最佳控制。高压电控共轨燃油系统是新一代绿色柴油机的燃油系统。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高压共轨柴油机轨道压力控制和匹配研究。通过试验优化调压阀控制信号频率,压力控制的周期和轨道压力的采样、滤波、控制方法,采用定相位采样、中位置滤波、定周期调节控制的方案,能够将压力迅速控制到目标压力,适应发动机因工况变化而引起的轨压的快速变化。同时,设计了发动机轨压匹配和修正策略。在共轨柴油机上验证了轨压采样、控制方法和轨压的发动机匹配及修正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喷油器的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压共轨电控喷油器是共轨系统的核心部件,改善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性能是提高柴油机整体性能和降低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介绍了共轨喷油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运用仿真软件对喷油器的电磁阀和喷油器体进行模块化建模.通过模型仿真分析结果,探讨喷油器主要结构参数对共轨喷油系统的影响,为高压共轨喷油器的设计和研发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柴油机可以准确控制燃油的喷射量,精确控制燃油喷射过程。采用AMESim搭建仿真模型,仿真模拟了不同的燃油和工作种类对喷油器压力波动和喷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RME燃油会降低喷油量;管道直径越小压力波动越大,喷油量越少;喷油脉宽越小,压力波动越小,喷油量越少。研究结果对燃油的选择和喷油器的关键部位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喷油系统、进气系统和燃烧系统等相关局部参数对燃烧与排放影响的规律,依据低微粒排放的控制目标提出了参数优化评价准则,得出了参数优化设计的趋势是燃烧室凹坑适当变浅、喷油提前角适当推迟、喷油压力适当提高以及涡流比适当减小。由此形成了柴油机局部优化方案,通过与原机对比,优化方案可以获得更好的综合排放性能,尤其是较低的微粒排放。推荐的设计参数为柴油机燃烧和低微粒排放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喷油压力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油压力是影响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虚拟技术已经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一台高压共轨直喷国Ⅳ柴油机上,研究了喷油压力变化对柴油机燃烧、排放性能、经济性及动力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柴油机缸内压力实测值验证了虚拟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及仿真分析流程的合理性;喷油压力越大,油滴直径越小,燃油雾化效果越好,利于缸内燃烧,缸内压力和温度越高,同时加速了NOX的生成,排量增高,Soot量相应减小;脉宽增加使燃油消耗率先减小后增大,扭矩先增大后减小,喷油脉宽过大或过小对动力性和经济性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已广泛配备于汽车发动机而技术又被国外垄断的现状,立足于自主开发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研发了高压共轨燃油喷射试验台并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此试验台具有工作稳定、可拓展空间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多采用高压共轨电喷发动机,那么高压共轨发动机与传统机械发动机相比有哪些优越性能呢?现就这一问题作如下对比和探讨,系统参数调节部件见附表。一、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1.机械柴油供给系统传统机械式柴油供给系统主要包括:油箱、输油泵、燃油滤清器、高压燃油泵、喷油器以及油管等。现以4125A型柴油机为例,介绍其工作过程:燃油从油箱到喷油泵入口是依靠输油泵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1.高压共轨喷射 我国进口的约翰·迪尔7820型拖拉机的燃油系统采用了高压共轨柴油喷射技术.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由高压油泵、带调压阀的共轨管、带电磁阀的喷油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各种传感器等组成.  相似文献   

20.
喷油器是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关键部件.喷油器关键部位参数和燃油选择会影响柴油机的喷油过程,从而影响柴油机工作特性.通过建立一维仿真模型,研究不同的结构参数和不同燃油的粘度、密度对针阀运动规律、喷油速率、喷油量等影响,研究结果对燃油的选择和喷油器的关键部位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