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选育无芥酸油菜新品种工作中,需要用半粒法技术分析待栽培的单粒种子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在这方面,我们对原有的常规分析方法作了改进,研究了半粒法测定技术和快速分析方法.采用(氵岛)津GC-RIA型气谱仪进行测定.1.微量分析采用微量分析技术测定种子各部分(a.种皮与胚乳遗迹,b.外子叶,c.内子叶,d.胚芽)的含油量、脂肪酸含量等.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和纸层析法分析单粒油菜籽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油菜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高低受胚基因型控制,而不受母本基因型控制,因此对性状优良的油菜育种材料进行早期低芥酸的单粒选择意义深远.我们通过试剂及试剂浓度等的优化研究,建立了高效实用的分析半粒油菜籽芥酸的纸层析技术.研究表明,单粒油菜籽芥酸与油酸 亚油酸的相关系数高达-0.9693,选择低芥单粒油菜可以达到同时科学有效地选择高的油酸和亚油酸的育种目的.同时,通过对扫描次数、分辨率和光谱数据预处理等的系统研究,对照气相色谱法,建立了单粒油菜籽芥酸品质的NIRS分析技术.单粒油菜籽芥酸(扫描次数128,分辨率4 cm-1)模型是最佳工作曲线,其决定系数R2为0.79,均方差RMSECV为4.81.半粒纸层析技术结果准确,但操作繁琐,又损伤种子,不利于出苗;而NIRS为无损伤检测方法,快速高效,无污染较准确.两者都能科学有效地应用于品质育种中间材料和早世代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菜籽油在烹饪、食品加工及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因此,根据生产需要改善菜籽油脂肪酸组分是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通过对2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定位分析,寻找甘蓝型油菜脂肪酸组分的QTL及影响本群体脂肪酸组分的候选基因。方法以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10D130和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中双11构建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IL)为研究材料,分别于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2个年度在重庆市北碚区2个不同的环境中设置田间试验,收获自交种子,采用气相色谱法3次重复对种子的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利用油菜6K SNP芯片对该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DNA样品预处理及芯片处理严格按照Illumina Inc 公司Infinium HD Assay Ultra操作说明进行。取最小阈值LOD 2.0利用JoinMap4.0软件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通过QTL IciMapping V4.1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定位。结果 2种环境中,两亲本各性状间差异及RIL群体各性状在株系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6种脂肪酸含量在2个环境中均表现为连续分布,适合进行QTL检测。构建用于QTL定位的遗传图谱包含1 897个多态性SNP标记,覆盖甘蓝型油菜基因组3 214.19 cM,平均图距1.69 cM。利用此图谱,在2个环境共检测到位于8条染色体上的23个控制脂肪酸组分QTL位点,与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廿碳烯酸和芥酸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分别为6、3、4、5、2和3个,其中在A05、A08和C03染色体上发现多种脂肪酸含量的QTL“富集区”。在A05染色体上检测到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重叠的主效QTL,亚油酸与亚麻酸表现加性效应相同;在A08和C03上都检测到油酸、廿碳烯酸和芥酸含量重叠的主效QTL,油酸与廿碳烯酸及芥酸表现加性效应相反。与拟南芥脂肪酸代谢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在17个QTL置信区间内筛选到22个候选基因,主要通过编码脂肪酸去饱和酶、全羧化酶合酶、碳链延长酶和参与酰基辅酶A生物合成等途径调控脂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结论 利用甘蓝型油菜6K SNP芯片准确定位了2种环境条件脂肪酸组成的QTL位点,筛选到位于A05、A08和C03染色体上多种脂肪酸QTL的“富集区”,并与拟南芥脂肪酸代谢基因比对出该群体油菜脂肪酸代谢基因,可作为改善油菜籽脂肪酸组成的重要区段及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在恒温培养箱条件下,研究了铜胁迫对油菜不同品种矮脚黄、矮抗青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胁迫浓度的增大,种子电解质外渗率增加,相对渗出率也逐渐增加;较低浓度铜胁迫下油菜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多,之后,随着铜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减少;两种油菜种子的总淀粉酶、a淀粉酶活性均在铜浓度为40 μM时最大,之后,随着铜浓度的升高两种酶活性逐渐降低;油菜种子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随着铜浓度的增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油菜条播机窝眼轮式排种器存在多粒种子同时下落难以监测的问题,设计加装了一种基于线阵CCD传感器的播量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发射端采用点光源,通过一组凸透镜形成由平行光线覆盖的种子监测区域,接收端采用线阵CCD传感器,通过实时监测像素值的连续变化,监测油菜种子播量,从而实现对播量的精确计量。运用室内试验台架,对窝眼轮式油菜排种器进行了单粒排种、排种计数、播量监测以及漏播和堵塞报警试验。结果表明:投种高度小于150 mm时,监测装置对单粒投种的监测准确率达100%;排种轴转速分别为20、30和40r/min时,监测装置对1000粒油菜种子计数的准确率分别为98.98%,98.26%和97.32%,对于5、10和20min连续排种播量计量的准确率均能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6.
NIRS定量分析油菜种子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数学模型的创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近红外光谱 (NIRS)分析油菜品质。采用残余法测试了近 2 116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种子的含油量 ,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 ,选择 12 88份代表性样品 ,建立了数学模型。用该模型测试 96份待测样品 ,其NIRS的测试值与残余法测试的油菜种子含油量实测值相关系数为 0 .950 3 ,相对误差小于 3 .5% ,用凯氏定氮法测试了 63 7份油菜籽饼粕的蛋白质含量 ,选择 168份代表性样品 ,建立数学模型。 3 0份样品检测模型 ,NIRS测试值与凯氏定氮法测试的油菜籽饼粕蛋白质含量的实测值相关系数为 0 .9515,相对误差小于 6%。结果表明 ,这 2个数学模型已经可用来准确、快速、无污染、低消耗的测试油菜种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7.
油菜籽中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气相色谱仪可快速,准确测定油菜籽脂肪酸组分和含量,可更快的得到精确度很高的各脂肪酸组分数据,气相色谱仪分析法在油菜品质育种中应用非常广泛。此方法是油菜品质育种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本文就利用气相色谱仪快速,准确测定油菜籽脂肪酸组分和含量的操作方法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精量播种技术是针对一穴多粒、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方式提出的新的耕种栽培措施。玉米精量播种是指根据已确定的种植密度,进行每穴单粒播种或半距单粒播种的播种方式。包含单粒播种、半距单粒播种两种方式。精量播种具有提高玉米产量、降低成本、省工省时、促进种子质量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等优点。结合北方环境条件,玉米机械精播技术要点主要有一下几点:(1)整地细致,(2)选用优质种子,(3)播种时间适宜,(4)播种质量好,(5)播种机械完善,(6)播后及时覆土镇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番茄样品内种子脂肪酸的组成含量差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6个番茄种子样品中的粗脂肪,用 KOH‐甲醇溶液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以37种脂肪酸组分标品为对照,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其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番茄种子干物质平均含量为52.48%,粗脂肪平均含量为32.82%;番茄种子样品间脂肪酸总量有一定差异;番茄种子脂肪酸组分相对百分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为棕榈酸11.16%~12.54%、硬脂酸3.82%~5.12%、油酸17.32%~29.85%、亚油酸52.63%~64.12%、α‐亚麻酸1.45%~2.17%.  相似文献   

10.
NlRS定量分析油菜种子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数学模型的创建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用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油菜品质。采用残余法测试了近2116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种子的含油量,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选择1288份代表性样品,建立了数学模型。用该模型测试96份待测样品,其NIRS的测试值与残余法测试的油菜种子含油量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503.相对误差小于3.5%.用凯氏定氮法测试了637份油菜籽饼粕的蛋白质含量,选择168份代表性样品,建立数学模型。30份样品检测模型,NIRS测试值与凯氏定氮法测试的油菜籽饼柏蛋白质含量的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515.相对误差小于6%。结果表明,这2个数学模型已经可用来准确、快速、无污染、低消耗的测试油菜种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1.
对成熟过程中不同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的含油率、芥酸、硫苷以及多种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测试期间供试品种的油菜籽中含油率和部分种类脂肪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硫苷和芥酸含量变化较小,所以可根据品种不同脂肪酸的变化情况,选择双低油菜不同品种的最佳收获时间,从而获取双低及高含油率、高油酸、低亚麻酸的油菜籽。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探明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的抗性差异,提供筛选抗耐病性的材料的新来源;【方法】选用1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方法和病圃自然发病鉴定,研究了其青角期茎秆接种后病斑的扩展情况和成熟期自然发病情况以及在大田生产中的侵染发病;[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抗病性存在有明显差异,自然鉴定冬油菜材料Wany-ou14的抗耐病要优于其他材料,抗病指数为0.36(对照Zhongyou821抗病指数为0),人工接种春油菜材料Ranger具有较好的病害抗扩展性,抗病指数为0.64,中晚熟的材料抗耐病强于早熟材料;【结论】冬油菜材料的抗耐病要优于春油菜材料,春油菜类型也具有较好的抗耐病性,抗性资源通过转育可提高冬油菜的抗病性;生产中油菜类型的选择以中晚熟的冬油菜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13.
血液和组织标本中脂肪酸组成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氯仿甲醇抽提、三氟化硼-乙醚甲醇酯化,然后利用毛细管柱和程序升温的方法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建立了血浆和红细胞膜总脂以及组织磷脂和中性脂脂肪酸组成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法。图谱表明各峰间分离效果良好、峰形尖锐、干扰少。各种脂肪酸的最小检测限均可达10-(-11)g/s,FID对各脂肪酸的响应均呈线性。实验重复性好,回收率达定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提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方法]以中双5号甘蓝型油菜籽为材料,用碱溶解-酸沉淀法提取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提取剂NaOH浓度(1%、2%、3%、4%)、提取温度(40、60、80、100℃)、提取时间(1、2、3、4h)、提取次数(1、2、3、4次)、沉淀pH值(1、2、3、4)对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5种因素对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提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是:NaOH浓度为3%,提取温度为80qC,提取时间为1h,提取次数为2次,沉淀pH值为4,其提取率为13.07%。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转基因油菜籽粕充分利用的方式,利用RT73转基因油菜籽粕为栽培原料,设计不同含量的培养基进行栽培试验,观察RT73转基因油菜籽粕培养料(A组)对侧耳生长的影响,且选用非转基因油菜籽粕(B组)作对照,分析产菇外观形态等特性的差异。在产量上,选择生产上常用的棉籽壳培养料配方(C1)作对照,分析转基因油菜籽粕配方是否利于侧耳生长。试验结果表明:A组配方中A1和A2适合侧耳生长,菇质好;A组与B组配方上的栽培结果相似,外观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但生长于不同配方中的侧耳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不同,A2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B2次之,但产量均高于配方C(CK)。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施用油菜子饼肥后,增加了土壤蔗糖酶、尿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促进了烟株的生长发育,增加了烤烟的经济效益;水稻田土壤中的酶活性高于山地土壤,且烟株长势较强,经济指标也高于山地烟;田烟氮化合物含量高,化学成分协调性稍差;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以施用油菜子饼肥的山地烟最高,未施用油枯的山地烟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模拟不同烹饪温度处理后的红松籽油为材料,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烹饪温度预处理后的红松籽油通过气相质谱(GC-MS)联用测定脂肪酸组分。根据国标测定热处理前后的红松籽油理化性质。利用SPSS 19.0软件对不同温度处理后红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红松籽油的羰基价和酸值显著上升(P < 0.05),过氧化值先升高后降低,180 ℃达到最大值9.79 mmol/kg,碘值和皂化值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31.78%、22.86%。高温加热后红松籽油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出现显著变化,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亚油酸和皮诺敛酸含量下降,而反式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随烹饪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加热过程中共生成5种新的脂肪酸(9t-C18∶1(反式油酸)、(9c,11t)-C18∶2、(10t,12c)-C18∶2、14-甲基-C16∶0、10c-C17∶1)。对不同温度处理后红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2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3.80%、10.43%。结论升高温度会降低红松籽油品质和改变脂肪酸组成。低温热处理时,红松籽油的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不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红松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反式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法测定花生脂肪酸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固定液为FFAP的石英玻璃毛细管柱,设置合适的载气柱前压、分流比及程序升温,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花生主要脂肪酸,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7%~2.11%,而且主要脂肪酸出峰时间不到10min,只需13min即可完成一次分析。  相似文献   

19.
晋南南部油菜晚播覆盖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表明,9月30日覆膜播种与常规9月10日播种油菜各性状差异不显著。覆膜播种日期最晚可在10月10日,过晚播种,不利越冬。两种覆盖方式中,膜侧比膜内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了 6种作物幼苗线粒体极性脂和磷脂酰甘油 (PG)的热致相变。结果发现 ,抗冷性作物小麦发生相变的温度比其他冷敏感作物的低得多 ;小麦和花生线粒体 PG混合后 ,显著改变了各自的相变温度。线粒体 PG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 ,脂肪酸饱和度决定其相变温度。线粒体 PG的脂肪酸饱和度与作物幼苗的冷敏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