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彦 《中国茶叶》2005,27(3):9-10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文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喷薄而出的"朝阳产业",中国新兴的"第五产业",未来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杭州的茶叶经济历史悠久,茶经济与茶文化的有效结合,将对杭州打造"茶都"品牌城市,促进杭州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茶的故乡,杭州是中华茶和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2005年,8家"国字号"茶业机构授予杭州"中国茶都"称号.西湖龙井茶被誉为"绿茶皇后",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中国名优绿茶中的翘楚.文章阐述西湖龙井茶在杭州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对西湖龙井茶产业新格局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巩固杭州"中国茶都"的地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卢炳根 《中国茶叶》2005,27(5):26-28
为了更好地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提升浙江茶产业品位,可持续发展浙江茶经济,我们要从深刻理解茶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着眼,从充分认识加快浙江茶文化建设重大现实意义出发,从关注茶文化建设与今天浙江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消费理念的时尚化、优秀文化旅游国际化大都市的打造等密切关系入手,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方位地思考前瞻性的发展战略,科学性、合理性、务实性、多侧面地策划渐进性的措施实施部署,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抓住机遇,创新破难,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4.
秀丽的西子湖迎来了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这是2005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一大盛事,更是倡导"茶为国饮"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5.
朱风顺 《福建茶叶》2022,(3):261-263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已经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茶、茶叶、茶文化成为人民的"喜闻乐见",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具有修身修德的积极作用.茶文化,本身也是茶、茶叶文化和教育相互融合的结果,因此茶文化也是一种文化教育即茶文化教育,挖掘茶文化思政元素对于熏陶大学生理性平和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6.
楹联(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学艺术,茶楹联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杭州西湖素有"楹联大观园"之称。本文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中有代表性的茶楹联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进一步提升茶产业、茶文化知名度,加强海内外文化交流,增进中外民间友谊,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决定在原来侧重于茶文化研讨的基础上,从2012年第六届宁波国际茶文化节开始,经济与文化并重,设立"东亚茶经济、茶文化论坛‘明州茶论'",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来宁波论茶,通过数年努力,将"明州茶论"打造成  相似文献   

8.
王永建 《福建茶叶》2016,(3):326-327
南北朝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已然萌芽,直至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茶文化才开始真正地繁衍生息。《茶经》之所以被后世尊为茶坛中的"圣经",不仅因为它是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更是因为它是当今世界中现存最早的完整记录茶学的经典,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兴起。而《茶经》被后人陆续外译,也为中国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做出了贡献。本文基于接受理论视角探析中国茶文化以《茶经》英译版为载体在西方国家的传播,通过《茶经》的英译版的广泛传播,促进了西方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9.
发展杭州茶文化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浪平 《中国茶叶》2005,27(4):19-21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而杭州作为龙井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兼古今,集中外,底蕴深厚,别具特色,有"中国茶文化之都"的美誉.将杭州茶文化作为继西湖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旅游资源,极具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李渊博 《福建茶叶》2022,(1):101-10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茶文化旅游是推动广大产茶地区"三产融合"的有效途径.文章总结了漳州市茶产业的发展基础与现状,分析了其发展茶文化旅游所存在的问题瓶颈,最后提出了推动茶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漳州市三茶统筹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易招华 《福建茶叶》2016,(12):170-171
本文重在讨论如何将茶文化与体育赛事相融合,互为宣传发展平台、相互依托。茶文化为体育赛事增添了传统民族特色气息,而体育赛事平台则可为茶文化的传承和营销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创新茶与体育联姻品牌文化,创意茶与体育联姻理念下的新产品研发,并大胆推动茶与体育联姻产业化实践步伐,以跳出单一的茶与体育消费品的生产、经营、营销思维,同步实施各类赞助活动、营销活动、服务活动,打造新经济时代的有竞争力的茶与体育联姻产业化品牌,寻求新的经济突破口,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卿婷 《福建茶叶》2016,(4):30-31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外国朋友也对中国的茶文化很感兴趣,但在了解的过程中却存在语言的障碍。中国茶文化以及茶产品的翻译中有很多的专业用语,若对这些专业用语的翻译不了解,将无法将翻译流畅的进行下去,也无法让国际友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中国的茶文化,这对中国茶文化和茶产品的宣传和推广都是非常不利的。在茶事服务的过程中,与国外的客人有很多交流,也会用到很多与茶有关的服务用语。本文就中国茶文化及茶产品的英文翻译进行了分析,为茶艺英语与从事茶文化和茶产品的对外企业以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仁 《中国茶叶》2005,27(3):7-8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的记载,充分表明了茶的悠久历史.早在三干多年前,我国巴蜀一带已将茶叶作为贡品,而且已有人工栽培的茶园了.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秘藏中有整套茶具,其样式之多,工艺之精美,都是世所仅有的,这不仅为说明我国是茶的发源地提供了实物见证,而且更有力地表明了我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兴盛.  相似文献   

14.
蔡远 《中国茶叶》2020,(3):58-61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茶叶生产历史源远流长,地理环境和气候独特。蕉城茶文化与蕉城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畲族文化、海洋文化、旅游文化等交相辉映,形成了具有蕉城特色的茶文化内涵。探讨利用蕉城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地方茶文化发展历史,打造以旅带茶、以茶促旅、茶旅互动的"茶旅融合"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罗晓彤 《福建茶叶》2016,(1):180-181
茶产业近年来的不断推进,催生了创意"茶经济"业态的产生和发展。茶文化旅游就是茶产业和旅游产业成功嫁接的典范之一。茶文化旅游较之其他的旅游形式不仅能将自然和人文融入旅游的过程,还把更多的体感经历带给游客。本文首先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四川地区采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渊源,探讨了茶文化旅游中将游客体验与制茶工艺结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为茶文化旅游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方法,打开了创意"茶经济"发展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京  贾文静 《福建茶叶》2016,(6):374-375
我国的茶文化在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和体现。茶文化的构成体系具有系统化和层次化的特点,其中茶诗就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体现,它是古代文人墨客从文学层面对茶文化的另一种研究,从中表达出了古代文人的清高而又自适的人格和气质,并且也兼有价值取向和哲学思想的内涵,可以说是古代人们生活的另一种显现。那么从现代茶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讲,它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于饮茶文化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这都与茶诗和茶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武莹  张巧 《福建茶叶》2016,(10):340-341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随着全球文化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快,中国茶文化逐步演变成为世界文化,但各个国家与地区因为风俗习惯、人文地貌的不同,导致茶文化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茶是世界发展的见证,茶文化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西方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茶在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生活中不可或缺。本文通过对西方茶文化的叙述,深入了解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并透过对英语"茶"的认识,了解茶文化是如何融入到西方习俗的。  相似文献   

18.
韩星海 《茶叶通讯》2010,37(4):50-51,53
<正>春天茶会多,茶事不相同。因而每年的"清明"节过后,全国茶叶产地的茶乡大都要举办形式多样的茶文化节,结合实际做好了亮点颇多,对当地的茶文化、茶经济、茶产业、茶品牌都有较强的推进作用,若做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语"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是茶文化的重要形式。古代文学作品中便有众多的茶文化,而这些茶文化正是通过"茶语"建立起来的。从先秦时代《诗经》简单的"茶语"形式,到明清小说繁荣的"茶语"艺术,既是茶文化演变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李力 《茶叶》2017,(4):234-237
茶叶,在中国源远流长;茶文化,在中华文脉中汩汩流传。中国的茶和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理念紧密相连。一方面,它对中国士人修身养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的茶和茶文化在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融合和友好交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