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对于草原牧区实施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不仅是建设草原的基本政策,更是促进草原保护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生态补奖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草原生态补奖机制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就怎样处理好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青海地区的草原生态保护不容乐观,虽然国家建立了相关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的面积有限,牧民建设积极性不高,草原生态补奖范围小,补助标准偏低。针对这种情况,相关政府部门一定要引起重视,要加强人工饲草料的基地建设,建立长效完善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以来,四川省聚焦"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目标,在保护好草原生态的前提下,按照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的思路,以补奖政策为载体,创新机制体制,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推进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有力促进了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提质增效。一是发展家庭牧场,推进标准化养殖。阿坝州小金县冯大荣依托补奖政策发展家庭牧场,流转草场333.33hm2,建暖棚  相似文献   

4.
澄江县草原生态奖补机制政策的实施,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民族团结大发展,有利于增加民众经济收入。分析澄江县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机制政策的情况,阐释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机制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牛肉供需呈紧平衡格局,与此同时,2011年以来国家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将对我国肉牛生产产生一定影响。基于局部均衡理论,以2003-2012年数据为依据,构建了综合牛肉生产、消费、贸易环节的我国牛肉局部均衡模型,进一步设计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情景,进行政策冲击模拟,分析此项政策对未来我国牛肉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在实施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推进牧区牧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同时,对于增加我国牛肉生产供给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对于缓解牛肉供求紧平衡格局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实施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7,(6):64-67
新疆草原面积辽阔,生态群落丰富,而近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因素,草原退化较严重,自2011年起,国家和自治区都在不断地加大对草原生态的奖补。本文从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方面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新疆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评价草原奖补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的一项基本政策,标志着我国草原工作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通过对云南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成效进行总结,进一步分析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配套政策,建立奖补机制;建立健全草原执法监督体系;加大牧区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方式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赤峰市草原为例,分析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草地植被盖度和生产力、土壤肥力的促进作用,对补奖标准偏低、牧民就业空间狭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补奖额度、加强草原管护和科学研究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阶段我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已经连续执行了多年时间,通过对过去几年补奖政策的实践以及具体实施措施的整理和总结,可以得出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存在的不足以及欠缺,旨在为后续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指明发展方向,推进我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就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2000-2019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估计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以牲畜规模为中介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对草原植被恢复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导致草地NPP(net primary product)降低了2.28%,且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牲畜总规模和舍饲规模在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对草原植被恢复的作用机制中都存在中介效应,通过牲畜总规模的增加抑制了草原植被的恢复,但通过舍饲规模的增加能够促进草原植被的恢复,舍饲饲养模式是更符合草原生态保护要求的路径。因此,提出加强对偷牧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惩罚力度,优化牲畜饲养技术,加大对舍饲饲养方式的奖补力度和方式,提高人工草场的建设数量和质量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白城市草原面积为全省最大。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该市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以"草原增绿、农牧民增收、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依法治草,科技兴草,全市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草原奖补政策得到认真落实。2012年,国家将白城市纳入草原补奖市份以来,全市累计落实草原生态补奖面积3807.67万亩,落实草原补奖资金3.8亿元,取得国家草原生态补奖工作  相似文献   

12.
第1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以来,天然草原生态状况持续好转,草原植被加快恢复,生态效益显著。如何对生态效益进行科学评估,文章以炉霍县草原监测实践为例,从草原生产力、草原物候环境、政策因素、草原生态综合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信息,评价补奖机制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是建国以来国家投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新策,预期也将是长期实施的一项保护草原生态最重要的政策措施.本研究从宏观视角,分析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实施对草原生产力和生态保护、牧业产出、牧民收入的作用效应.结果显示,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后,天然草原产草量、草原理论载畜量有所增加,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明显下降,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牛出栏及牛肉产量呈波动态势,羊存栏、羊出栏、羊肉产量、奶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牧业收入、牧业收入比重均高于政策实施前水平.  相似文献   

14.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是建国以来国家投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新策,预期也将是长期实施的一项保护草原生态最重要的政策措施。本研究从宏观视角,分析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实施对草原生产力和生态保护、牧业产出、牧民收入的作用效应。结果显示,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后,天然草原产草量、草原理论载畜量有所增加,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明显下降,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牛出栏及牛肉产量呈波动态势,羊存栏、羊出栏、羊肉产量、奶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牧业收入、牧业收入比重均高于政策实施前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国家在全国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为科学评估草原生态补奖实施效益,并在九师设置多个草原生产力动态监测样点,进一步掌握了草原生产力变化情况,为科学保护草原,合理利用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掌握湟中县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成效,该县草原站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政策实施成效的评估工作。评估工作从草原监测网点建设,定期开展监测工作,示范点建设,深入到农户的调查研究,对涉及15 个乡镇牧民收益、生态恢复、草畜平衡实施效果进行实地调查和监测,为实施补奖机制的生态状况及效益做出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7.
热点扫描     
正财政部农业部部署新一轮草原补奖工作2月23日上午,财政部、农业部在京召开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视频会。"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73.6亿元,实施了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牧区生态恢复、牧业生产发展和牧民生活改善,基本扭转了过去草原利用无序、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实施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实施效果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适当探索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补奖政策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将对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牧业生产、牧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关注的热点。本文从补奖对象与标准、落实情况及问题、实施成效等方面对政策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显示,各地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补奖标准的测算方法在地区间差异明显,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相对较好,牧民参与政策意愿主要受政策实施对生活水平影响、对草原保护的认知、牧业收入占比等因素影响。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天然草原生态恢复,促进了牧业生产转型;多数研究认为,牧民政策转移性收入和占比均增加,也有研究认为,禁牧区牧户收入下降。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分区研究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的实施情况;剥离其他因素的纯政策效应研究有待完善;牧业生产方式转型、牧业总体生产效率等牧业生产效应及牧民就业、消费行为变化等研究有待深入;补奖标准测算、草原监管机制、政策绩效考核评价等需要加强;需要开展融合乡村振兴、牧区扶贫的政策合力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2010年10月12日,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开始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截至2020年,国家已实施两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政策重点针对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的草原地区农牧民进行补助补偿。自实施此政策项目以来,木里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补奖政策在木里县得以顺利实施。本文针对自2011年以来木里县开展实施两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政策的措施方法,以及该政策项目实施后为木里县牧区及半牧区农牧民带来的效益进行分析,同时也分析此项目在木里县草补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