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地黑土区玉米高效调亏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筒测试验,研究了玉米最佳的水分调亏阶段以及各调亏阶段亏水程度的最佳上、下限阈值。结果表明,抽穗开花期水分亏缺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拔节期,苗期水分亏缺对产量影响最小。苗期、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水分亏缺程度分别为50%FC~60%FC、65%FC~75%FC和65%FC~75%FC的灌溉处理是最佳调亏灌溉方案,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比正常灌溉处理提高了8%、12.6%。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寒地黑土区水稻耗水特性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7年在黑龙江省水稻灌溉试验站的蒸渗仪内进行了水稻耗水试验。采用U_7(7~6)均匀试验设计,分析了各生育期水稻生育阶段、昼夜间及逐时耗水量的变化特征,明确了各生育阶段耗水量对产量及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期各处理耗水量及耗水模系数均值最高,分别为77. 25 mm、23. 09%;水稻各处理昼间、夜间耗水量总体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抽穗开花期昼、夜间耗水量均值达到最大,为6. 32、0. 76 mm/d;分蘖前期、分蘖中期水稻昼间耗水特征呈倒V形曲线,耗水量高峰出现在12:00—13:00;分蘖后期至乳熟期呈M形曲线,耗水量高峰分别出现在11:00—12:00、13:00—14:00,乳熟期首个耗水量峰值相对提前,为10:00—11:00;阶段耗水量对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直接作用和对R~2总贡献排列一致,由大到小依次为抽穗开花期耗水量(ET_5)、分蘖中期耗水量(ET_2)、拔节孕穗期耗水量(ET_4)、分蘖后期耗水量(ET_3)、乳熟期耗水量(ET_6)、分蘖前期耗水量(ET_1);分蘖后期、乳熟期耗水量对WUE存在直接负作用,阶段耗水量对WUE影响决定系数较大的变量由大到小依次为ET_5、ET_4×ET_5、ET_2×ET_5、ET_2、ET_4;抽穗开花期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SWUE5)与水稻产量及WUE均呈显著正相关,分蘖前期至抽穗开花期耗水量对SWUE5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ET_5、ET_4、ET_3、ET_1、ET_2。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黑土区水稻耗水特性、水分利用规律及水稻节水高效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立国 《中国沼气》1991,9(4):43-44
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一样,也是一个物质和能量的转移过程。能源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能源问题不解决,农业发展将十分困难。发展沼气事业,可以使生物质资源得以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建设好生态农业系统,须把沼气作为中心环节来抓。宜昌县从70年代中期开始,大力推广利用沼气,已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特别是近十年来,积极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收到了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其综合利用的内容如图所示。近年来,宜昌县沼气建设已逐步由原来的单一解决锅下愁转变为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利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示范村、组、场、户不断呈现。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在寒地黑土区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玉米生物性状指标及耗水规律的影响,于2014年在北安市红星农场通过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CK-0g/kg、C1-20g/kg、C2-40g/kg、C3-60g/kg、C4-80g/kg、C5-100g/kg)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加生物炭(处理C1、C2)可以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玉米的产量,也有效增加了玉米的日耗水量、全生育期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处理C1、C2分别比对照CK增产20.95%、26.0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4.62%和18.01%。而过量施加生物炭(处理C4、C5)则会抑制玉米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同时也降低了玉米的日耗水量、全生育期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生物炭量与玉米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之间成二次抛物线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 2和0.772 1,当生物炭施加量为36.13和39.25g/kg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值150.95g/株和3.92g/kg。  相似文献   

5.
以沼气为纽带的西单生态农业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锋  王新华 《中国沼气》1993,11(4):45-46
山东省临淄区西单村于1990年8月建成全省第一家农村大型沼左供气工程。这不仅是能源建设,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灶争柴、牛争草、地争肥”的矛盾。它以沼气为纽带,把种植业、养殖业、农副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将原半封闭式的农业系统,改变成完整的全封闭的良性循环体系。被市命名为“西单生态农业模式”,成为省级文明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保护性耕作对东北寒地黑土土壤水热状况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基于秸秆全量还田和免耕播种为核心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方式,设置宽窄行秸秆全覆盖还田(FM)、均匀行秸秆全覆盖还田(LM)、秸秆旋耕全量还田(LX)和常规垄作秸秆离田(LN)4种模式,探究保护性耕作对寒地黑土土壤水热效应、玉米干物质量、产量构成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期内,保护性耕作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调节土壤温度,针对不同的气温变化,进行“增降温”。保护性耕作处理较LN处理0~60cm土层平均土壤体积含水率增加27.28%~63.86%,气温最高时使平均土壤温度降低3.20%~7.63%,成熟期气温低时使平均土壤温度增加2.32%~5.37%。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其中WUE较LN处理提高7.26%~12.90%,同时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分别提高14.29%~42.86%、4.00%~12.00%。保护性耕作能够提高玉米产量,促进玉米干物质积累,玉米产量、干物质量分别较LN处理提高37.7~431.0kg/hm2和2322.3~5451.7kg/hm2,LM处理产量变异系数最小,产量最稳定。  相似文献   

7.
水炭运筹对寒地黑土区稻田土壤肥料氮素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水炭运筹下肥料氮素在稻田土壤中的残留情况,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应用15N示踪技术,以传统淹水灌溉作为对比,研究水分管理模式和生物炭施用量二因素全面试验构成的不同水炭运筹模式下水稻收获后基肥、蘖肥、穗肥和肥料整体在稻田土壤中的残留情况,以及各阶段施用的肥料氮素残留在不同深度土层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稻作浅湿干灌溉模式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下施用的氮肥在稻田土壤中的总残留率为28.16%~34.42%,其中基肥、蘖肥和穗肥氮素的残留率分别为27.53%~41.35%、34.32%~43.50%和11.58%~25.67%。当生物炭施加量在0~12.5 t/hm^2时,水稻收获后两种灌溉模式下基肥和蘖肥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均随着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穗肥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而减小,相同生物炭施用水平下稻作浅湿干灌溉模式各阶段肥料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率显著高于传统淹水灌溉(P<0.05),且两种灌溉模式肥料氮素在相同土层深度中的残留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下稻作浅湿干灌溉模式各阶段施用的氮肥在稻田0~20 cm土层中的残留量均高于传统淹水灌溉,而在40~60 cm土层的残留量均低于传统淹水灌溉;施加25 t/hm^2生物炭时,对稻作浅湿干灌溉模式的基肥、蘖肥和穗肥氮素在稻田土壤中的残留产生负效应。合理的水炭运筹模式能够增加耕层土壤(0~20 cm)肥料氮素残留量,减少肥料氮素损失,抑制肥料氮素向深层土壤运移,降低残留在土壤中的肥料氮素对稻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利用测坑精确控水的优势,2009年对寒地黑土区水稻进行了非充分灌溉试验研究.运用解释变量个数多、样本量少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非充分灌溉水稻产量的预测模型,消除了因子间多重相关性的影响,很好地解释因变量.研究分析表明:结果比较合理,并与实际相符,这为水稻非充分灌溉分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寒地黑土区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对耗水过程的响应规律,于2017年在黑龙江省水稻灌溉试验站的蒸渗仪内进行了水稻耗水试验。采用U7(76)均匀试验设计,深入解析了各生育阶段耗水量对水稻干物质量及干物质积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阶段耗水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决定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抽穗开花期、拔节孕穗期与抽穗开花期的耦合效应、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与乳熟期的耦合效应、分蘖中期与抽穗开花期的耦合效应、分蘖中期与拔节孕穗期的耦合效应、分蘖中期。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各阶段耗水量通过影响干物质积累进入快速增长的时间和最快增长速率,进而间接影响干物质积累量,分蘖中期耗水量每增加1 mm,将提前0.459 d进入干物质积累快速增长阶段;拔节孕穗期耗水量每增加1 mm,干物质积累的最快增长速率提高0.011 3 g/d。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各阶段耗水量对干物质积累量的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各生育阶段耗水量对水稻产量和干物质量的影响排序相同,由大到小依次为:抽穗开花期、拔节孕穗期、分蘖中期、乳熟期、分蘖前期、分蘖后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耗水量与水稻经济系数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寒地黑土区水稻合理制定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合阳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侠 《中国沼气》1999,17(1):47-48
陕西省合阳县在生态农业建设试点中,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结合实际,进行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并对生态农业技术进行不断的总结,提高和推广,形成了适合当地生态特征的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果园“沼气五配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河南省伊川县路庙村为例,以户为单位,评价分析该地区发展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的优势潜力,在该地区发展沼气农业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外,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作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毛羽  张无敌 《中国沼气》2005,23(3):36-39
通过设计一个符合云南省澂江县坝区的生态农业模式,以此模式为案例,讨论了以沼气为纽带生态农业模式,对农村地区用能结构的优化以及在种植、养殖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了项目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李南文 《湖南农机》2006,(Z2):46-49
生态农业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之目的,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农业综合体系.在农业经济比较落后的湘西自治州,只有充分利用其地域优势,大力开发生态农业,才能有效地实现湘西自治州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农业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之目的,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农业综合体系。在农业经济比较落后的湘西自治州,只有充分利用其地域优势,大力开发生态农业,才能有效地实现湘西自治州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18.
在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05年四川省21个城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甘孜州、雅安市以及资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前3位,攀枝花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低;其次,进行了障碍因素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版图上阳曲县似乎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然而,掀开尘封的历史,这里曾是各族文化碰撞震荡的大熔炉,这里曾是华夏文明交汇融合的发祥地。她曾滋养了无数的志士先贤,她曾孕育了无尽的霸气雄魂。绵延不绝的猎猎旌旗曾在这里云集,战无不胜的金甲骑乘曾在这里汇聚,她曾想激荡千年风云,她曾想铸就万古伟业。然而,历史不会重演,正是这么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进入21世纪的今天,她不得不彻底摒弃了历史的遗锈,挣脱了传统的桎梏,挥手作别了昨日的辉煌,以其绰约的时代风姿昂首步人现代文明的殿堂,拉开了建设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的大序幕。  相似文献   

20.
张杰 《河北农机》2024,(2):72-74
为了完善现代化农业的种植技术,有效提高有机蔬菜种植的农业推广技术,应记录有机蔬菜种植苗期管理的生长变化,观察有机蔬菜生产的情况以及规律;勘察有机蔬菜种植周边的环境,全面提高正确种植技术的管理模式,结合实际情况改进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全面提高生态农业推广技术的种植质量。本文主要围绕如何通过无土栽培以及生态农业推广技术种植有机蔬菜展开研究,分析了有机蔬菜种植模式的发展现状、种植模式管理要点以及有机蔬菜生态农业推广技术的应用对策,以达到清洁田园的农业推广技术应用效果,解决蔬菜生长过程中存在不利因素,优化种植技术,落实绿色有机蔬菜推广政策,应用先进技术解决虫害,提高菜农生产有机蔬菜的农业推广技术,促进科学合理化融合农业大国种植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