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农林废弃物果树枝条木屑、棉籽壳、玉米芯及麦草为基质材料,采用混料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对不同培养料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和投入产出比的统计分析,优化农林废弃物栽培平菇的高效配方。结果表明:玉米芯34.8%、棉籽壳52.2%、麸皮10%、石灰2%、石膏1%的配方栽培平菇的平均单菇质量最大,为293.8g;麦草52.2%,棉籽壳34.8%,麸皮10%、石灰2%、石膏1%的配方栽培平菇的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48.32%;玉米芯52.2%、棉籽壳34.8%、麸皮10%、石灰2%、石膏1%和玉米芯52.2%,棉籽壳17.4%,果树枝条木屑17.4%、麸皮10%、石灰2%、石膏1%的配方栽培平菇的投产比最高,为1∶2.2。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木屑栽培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速生阔叶树种木麻黄作为原料 ,以其它相混杂的阔叶树种 (称之为杂木 )为对照 ,进行栽培平菇的研究。结果表明 :以木屑和棉籽壳各半为原料的配方适合于平菇的栽培。以木麻黄为主要原料栽培平菇的平均产量是每袋 1 3 65kg,比以杂木为主要原料栽培平菇的平均产量每袋 1 0 3 2kg高出 0 3 3 3kg,感染率也高出8 72 % ,而生物效率相差不多 ,分别是 1 0 6 0 61 %和 1 0 3 82 3 % ;用木麻黄木屑栽培出的平菇与用杂木木屑栽培出的平菇在蛋白质、糖类、脂肪、纤维素、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种类方面极为相近 ,这充分说明了木麻黄和其它阔叶树一样 ,可作为平菇等食用菌栽培的原料。以木麻黄为原料在沿海地区栽培平菇等食用菌取得成功 ,是利用沿海防护林速生树种木麻黄作为食用菌林上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3.
以平菇(PB4、PB5)为供试菌株,采用木糖渣为试验材料,研究木糖渣提取液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探索利用木糖渣栽培平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木糖渣提取液对平菇的菌丝生长速率影响差异显著,但在栽培试验中,木糖渣基质对菌丝生长速率影响不明显,木糖渣栽培平菇的第一潮菇平均产量为179.76 g/袋和169.17 g/袋,略低于对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生物学效率为35.95%和33.83%。  相似文献   

4.
白永莉  李军 《热带林业》2011,39(4):39-41
简要阐述了水葫芦的形态生理特征,其在海南的危害成因及现状,分析目前水葫芦用于食用菌栽培研究现状,通过以水葫芦为栽培原料进行红平菇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红平菇在50%、100%的水葫芦培养基质中均能生长,其子实体中铅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符合食用菌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5.
在雷州半岛地区进行林下平菇栽培试验,栽培料中用不同量的桉树木屑代替棉籽壳,以获得适宜林下栽培平菇的栽培料配方.结果表明:桉树木屑可以替代部分棉籽壳进行林下栽培平菇,桉树木屑52%、棉籽壳26%、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是较适宜的配方,应用该配方可以明显提高平菇的菌丝生长速度和鲜菇产量,其生物转化率为102.5%,比对照高出10.3%.  相似文献   

6.
平菇生料栽培高产技术王忠利,陈国君(吉林省白河林业局)吉林省白河林业局,通过两年平菇栽培实践,总结摸索出一套生产平菇的高产技术。主要经验有二条:①给平菇生长创造最佳条件。②要防止杂菌的污染。具体做法:首先在适合平菇生长的培养基中,加入0.1%的多菌灵...  相似文献   

7.
红平菇在东北地区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平菇原属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食用菌,其适应性极强,能在粗放的条件下栽培,经济效益高,已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总结了适合在东北地区栽培红平菇的技术,包括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二级种和栽培种的制作与培养、栽培季节的选择以及出菇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应用远红外辐射及辐射水提高平菇产量的试验是一项新技术。1990~1991年吉林省林科院与吉大物理系、辉南森林经营所协作,应用远红外辐射平菇栽培块和辐射水喷洒栽培块。经多次反复试验证明平菇产量明显增加。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供试菌株:广温型平菇(吉林林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从1982年以来,开展以松锯末为主要原料的平菇生产研究工作,经过十多个配比方案的试验,初步摸索出利用松锯末培育平菇的新方法。据初步试验,每百斤松锯末可生产50多斤鲜菇。具体作法是: 1.选材:松锯末及配料(玉米杆、麦草等)要新鲜、干净,无霉变,无杂菌。 2.去松脂:(1)在PH值12-14的石  相似文献   

10.
平菇的栽培     
目前,在黑龙江省人工栽培的平菇主要是美味侧耳[P·sapidus(SchIz.apud.Kalchbr.)Sacc.]也叫紫孢侧耳、青蘑,是一种高等担子菌。生于针阔叶树的干上及倒木上,分布于全国各地。子实体可食,味美,可口。盐渍后出口很受国外欢迎。目前,人工栽培平菇的主要方法有: 母种的分离与培养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克,水1000毫升,煮沸后取汁1000毫升,加糖20克,琼脂17克,用1.2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灭菌30分钟。取鲜的平菇子实体,在消毒过的无菌箱或接种室内,将子实体表面用70%酒精消毒或采用火焰消毒(将酒精棉涂于子实体表面,然后在火焰上将酒精烧去),用消毒的小刀剥去子实体表皮,从中间切取1—2毫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浓度的CrCl3.6H2O于平菇栽培期间进行拌料处理,研究铬对平菇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01~100mg/L的CrCl3.6H2O拌料能够有效地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及产量的提高,当浓度达500mg/L时则会抑制平菇的菌丝生长和降低子实体的产量。同时,各处理组随着培养料中CrCl3.6H2O量的增加,平菇子实体内富铬量也随之增大。从CrCl3.6H2O拌料对平菇的菌丝生长、子实体的产量以及富铬量的安全性综合考虑,采用CrCl3.6H2O于平菇栽培期间进行拌料处理的浓度以1~10mg/L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浓度的CrCl3.6H2O于平菇栽培期间进行拌料处理,研究铬对平菇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01~100mg/L的CrCl3.6H2O拌料能够有效地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及产量的提高,当浓度达500mg/L时则会抑制平菇的菌丝生长和降低子实体的产量。同时,各处理组随着培养料中CrCl3.6H2O量的增加,平菇子实体内富铬量也随之增大。从CrCl3.6H2O拌料对平菇的菌丝生长、子实体的产量以及富铬量的安全性综合考虑,采用CrCl3.6H2O于平菇栽培期间进行拌料处理的浓度以1~10mg/L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苗圃地栽培凤尾菇 ,不但能提高土壤肥力 ,有利于苗木生长 ,而且可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为此 ,笔者于 1999年至 2 0 0 0年进行了苗圃地栽培凤尾菇的试验研究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供试材料及试验方法1.1 品种和培养料凤尾菇是平菇的近缘种 ,具有生产方法简单、生物效率高 ( 80 %~ 10 0 % )、生产周期短等特点 ,且比平菇耐高温 ,易于推广 ,故选用了凤尾菇作为栽培种。母种引自中国农科院菌保所 ,培养料为棉籽壳 ,辅料为石膏粉、过磷酸钙、生石灰、高锰酸钾。总投料为 :棉子壳30 0 kg、石膏粉 3kg、过磷酸钙 3kg。1.2 菌种制备1.2 .…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引进福建临川虎奶菇0121、江西东华虎奶菇1号、江西虎奶菇dh-5,共3个虎奶菇种源菌株进行筛选,得出临川虎奶菇0121为最适种源,并对临川虎奶菇0121进行最适栽培培养基筛选。结果表明:临川虎奶菇0121栽培培养基以配方1:棉籽壳75%、麸皮23%、石膏1%、石灰1%的培养料最适宜,其次为配方2,在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林下种菇,实行立体栽培,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菇场选择及整地 选择近水源、可供露地栽培的常绿或落叶林地,郁闭度60%~90%。平菇以常绿松树林地为佳,草菇在针叶或阔叶林地均可。林地地面刨成半坑式带状栽培畦;平菇畦宽2米,草菇畦宽1.5米,并对菇床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6.
吸水保水剂在平菇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量的吸水保水剂于平菇栽培期间进行拌料处理,在试验范围内,添加吸水保水剂的各栽培配方在菌丝生长及产量上的作用有所不同,其中以含量为1%吸水保水剂的配方表现最好,显著地促进了平菇的菌丝生长及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6个栽培料配方试验,筛选出以稻草与棉子壳为3:7的比例栽培平菇生物转化率最高,为1:2.95,纯稻草栽培平菇的经济效益最大,为1:17。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组氨酸成分对平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设计不同浓度的组氨酸-PDA培养基进行平菇菌丝体长的对比试验,用以确定最适合平菇菌丝生长的组氨酸浓度。结果表明,最适合平菇菌丝生长的组氨酸浓度为120μg/mL,此项研究为平菇的规范化生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用整麦秸袋装培育平菇,其生物学效率达200%,且品质和口感优于棉子壳栽培的平菇,接近于野生菇的品质.其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玉米芯栽培平菇、金针菇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玉米芯栽培平菇、金针菇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以玉米芯为主料,原料不经高温堆积发酵、石灰水浸泡和加热灭菌,形成一整套玉米芯栽培平菇、金针菇高产高效技术。它包括:1.优选出适宜玉米芯栽培的高产菌株,平菇为“CCEF89亚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