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是全面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由传统四季游牧生产方式向冷季舍饲,暖季放牧转变,经营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畜牧业转型的根本途径。自治区1986年在北疆牧区经济_T--作会议上提出的“改变畜牧业经营方式,逐步实现定居、半定居,走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发展思路”是改变千百年来追水草而居、随季节而迁的传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对牧区各族人民的兴旺发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牧民定居工程是实现畜牧业转型的系统工程、富民_T-程、民生工程。通过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截至2012年底,我区共18.69万户牧民实现了定居,定居率达67.77%,现游牧民定居工程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阐述了游牧民定居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
游牧民定居推动甘南牧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甘肃省甘南州近40多年来游牧民定居过程的研究,论述了实现游牧民定居的重大意义,指出实现游牧民定居是牧区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是牧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推动草原畜牧业产业升级和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深层原因。同时指出了实现游牧民定居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草原生态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环境、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等一批草原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在主要草原牧区全面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得益于这些措施,草原生态明显恢复,草原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草原畜牧业向生态型现代畜牧业转型,牧民收入有了较大增加,草原保护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但是受自然、地理、历史和人为活动等多因素影响,草原生态保  相似文献   

4.
正变"草原上放羊"为"舍饲圈养",养殖业数量适度增长。一、游牧民定居工作概况目前,新疆新源县牧民定居分布于该县七大片区、57个小片区8246户42707牧民。已累计配套游牧民3538户,配套定居达42.9%;未配套定居4708户(其中原建设标准低的危房户2661户),占57.1%。牧民定居点建成砖木结构住房5427幢,牲畜棚圈9186座,其中暖圈1812座。累计实现牧民定居点道路硬化200余千米,牧道建设1212千米。  相似文献   

5.
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加快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做好牧区动物防疫工作,是提升草原畜牧业转型跨越发展和促进牧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酒泉市肃北、阿克塞两个牧业县依靠资源优势和国家草原奖补政策,牧民收入成倍增加,多数牧民实现城市定居,草原实施平衡放牧,城郊开展设施育肥,现代草原畜牧业已见雏形。但牧区动物防疫意识、方式与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极不协调,爆发重大动物疫病的潜在风险在不断增大,必须提升防疫意识、转变防疫方式、消除发病风险,为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牧区因自然条件、社会因素(传统生产习俗、旧观念)等原因,牧区经济还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游牧生产经营方式使牧区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牧区牧民贫困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也给游牧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改善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也是牧民的个人需求。定居是为解决游牧民在牧区因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资源等矛盾而选择的一种新型生产生活方式,从游牧到定居就是牧区游牧民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是提高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定居在牧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我国生态保护和牧区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牧民定居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入户调查方式选择沙湾县博尔通古乡哈拉干德村及东湾镇傢什窑村抽取100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并在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牧民定居后生产、生活方式现状分析,找出牧民定居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疆是畜牧业大区,是全国重点畜牧省(区)之一,过去的牧民大都是以游牧为主,劳动生产率和生活质量极其低下。国家推行的"牧民定居"工程,将我区牧民群众引上了崭新的发展道路,这将彻底改变游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启了现代牧区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新疆近30年推行游牧民定居兴牧工程以来,在各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牧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和畜牧业生产方式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牧区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来看,仍有一部分牧民尚未完全适应牧民定居生活,在该政策的实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此次对托里县牧民定居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对牧民定居政策有深层次的了解和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正>四季游牧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是比较传统的,它具有放牧的流动性、分散性,因此在牧民的生活中,多方面都产生了不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牧民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导致牧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基于此,如何改变牧区生产生活状态,提高牧民们的生活水平,并且在推动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达到新疆游牧民区的飞跃式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在此过程中,"三牧"问题是核心,推动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则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北塔山牧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得到了较好的推进与发展,在西部大开发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引导下,通过围栏封育、改良补播、牧民定居等措施,草原生态明显改善,草场植被有效恢复。本文对北塔山牧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效果进行了总体评价,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牧民定居政策的实施,牧民从游牧到农牧业兼营,其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本研究以新疆和硕县乃仁克尔乡乌勒泽特村、艾勒斯特村牧民定居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牧民定居以来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性研究,并提出提高定居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实施游牧民的定居工程,既是青海省农牧民尽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青海省长治久安的重要决策。青海省是中国西北的农牧业大省,对北方游牧民业的起源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北方游牧业与农业的分离及其起源问题入手,阐述了建设青海省游牧民定居工程的深远意义,并提出了实施青海省游牧民定居工程的一些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关注新牧区的发展现状,研究牧民的定居、生产、生活状况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塔城地区托里县"十二五"畜牧业规划为依据,分析当地游牧民定居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疆是畜牧业大区,也是几个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牧民长期以游牧方式为主,实施牧民定居工程以来,传统游牧方式也开始向现代定居畜牧开始转变,牧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本文通过对和静县定居牧民收入状况和生产方式对比研究,找出不同生产方式对定居牧民收入的影响,从而分析探讨提高定居牧民收入的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以便为政策完善及后续跟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畜牧业》2013,(15):68-70
近期,为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和完善中心进村入户联系制度,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组织调研组赴青海省贵德县、尖扎县等地就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落实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拉德村走访农牧民,实地察看了草原生态恢复情况、考察了牧民专业合作社及在建的游牧民定居房,查阅了档案资料,并召开了与青海省、贵德县以及拉德村干部和牧民的3次座  相似文献   

16.
牧民定居是涉及牧区生产方式变革,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变,文化观念更新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是促进传统草地畜牧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一项根本措施,是牧区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桥梁,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也是喀什地区广大未定居游牧民的最热切的期盼。但因受历史、自然等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定居游牧民过着四季放牧、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自然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制约着喀什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本文阐述喀什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疆畜牧业》2014,(5):21-22
为推进新疆草原畜牧业转型,推动牧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提升牧区(民)经济合作组织经营水平,增强牧区(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管理能力,在当地畜牧业发展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2014年4月14~30日,自治区畜牧厅委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全区草原畜牧业转型示范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培训班。来自伊犁州直、博州、昌吉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乌鲁木齐市等地州(市)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100余人参加了培训。开班仪式上,畜牧厅总畜牧师冯东河做了重要讲话:一是要求学员们发挥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努力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学以致用:二是规范使用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扩大再生产;三是发挥资金效益,扩大资产,带动更多农牧民享受党和国家惠民政策;四是结合这次学习和观摩,联系自身认真思考,拿出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合作社经营方案,从而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勒泰地区定居牧民后续产业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新疆l阿勒泰地区定居牧民后。续产业发展,提出切实落实好各项惠及牧民的补贴政策、重点扶持定居牧民发展设施畜牧业、定居点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人工饲草地生产力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树立“富民兴牧”牧民定居的样板工程6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甘南牧区是青藏高原“中华水塔”的重要涵养地,但由于人口生态压力严重超载、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公共产品覆盖率低,致使牧区难以持续发展,亟需以生态移民、牧民定居为基点改变发展路径,建设人地和谐的新牧区。但在实地调查中却发现,甘南牧区生态移民、牧民定居面临着牧民响应程度不高、项目设计缺乏理性思考、资金筹措及项目选址困难、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及健全的社会服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甘南牧区生态移民、牧民定居应与草原保护、产业转型、社会服务网络建设及城镇化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草原保护模式、多元化的择业模式、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及多元化的定居模式。  相似文献   

20.
巴彦淖尔市多年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方面,稳步推行草原保护建设等方面相关政策,为进一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实施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带动牧民稳步增收。为了维护牧民利益、缓解牧民及草牧场压力,推动草原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型,结合生态保护建设经验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