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营养水平对不同品种杂交肉牛育肥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杂交肉牛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并比较西门塔尔、安格斯和夏洛来杂交肉牛的育肥效果。选购后躯发育良好、体质量相近且肉用体型明显的10月龄西杂牛20头、安杂牛12头、夏杂牛20头。随机分为高能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26头,各组平均始质量差异不显著。分别喂以高和中2种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进行240d的肥育试验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肥育前期,与对照组相比,高能组西杂牛、安杂牛和夏杂牛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提高13.6%、7.8%和7.5%,高能组均优于对照组;肥育后期,与对照组相比,高能组安杂牛的平均日增质量提高21.9%,西杂牛和夏杂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2)高能组试验牛的宰前活质量、胴体质量、屠宰率和优质肉块分割率均高于对照组,但组内不同品种杂交牛之间差异不显著。3)在肥育前期,与对照组相比,高能组中安杂牛日增质量最高,其次是西杂牛和夏杂牛;肥育后期,与对照组相比,高能组中的安杂牛日增质量依然最高,其次是夏杂牛和西杂牛,但组间差异不显著。4)通过屠宰试验,并对试验牛的胴体和肉品质量测定发现,安杂牛的日增质量、胴体质量、屠宰率数值最高,夏杂牛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较高。但高能组与对照组间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在试验条件下,日粮营养水平对不同品种杂交肉牛的育肥效果只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一致放牧条件对不同肉牛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草原随机选择健康、体重和体况相近的成年西门塔尔牛、蒙古牛和夏洛莱牛各20头作为试验牛,于试验期最后1 d清晨进行血液采样,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以及免疫功能的指标含量。结果显示:(1)相同放牧饲养条件下西门塔尔牛和蒙古牛的血清IgA、IgG和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0.05);(2)蒙古牛较其他两种肉牛具有更好的抗氧化能力。蒙古牛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另两个品种(P<0.05),西门塔尔牛和蒙古牛血清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0.01),蒙古牛血清CAT活性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0.05);(3)蒙古牛在放牧条件下代谢平稳。蒙古牛血清中HDL-C含量和ALB含量相较于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均处于较高水平,但LDL-C含量处于较低水平(P<0.05)。综上所述,一致放牧条件下不同肉牛品种血液生化、抗氧化及免疫功能指标含量存在差异,并且蒙古牛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及抗逆性能,可以为当地品系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发展当地肉牛产业,寻求适合当地肉牛品种改良的父本品种,设立专项试验,以研究夏杂和秦杂肉牛的生长性能。方法是随机将体况相同的200头肉牛分为两组,互为对照,两组分别用夏洛莱和秦川肉牛细管冻精作为父本进行人工输配,对所产犊牛出生、3月龄、6月龄体尺体重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夏杂牛出生、6月龄平均体重分别为36.25 kg、190.75 kg。较秦杂牛出生重提高30.30%(P0.01)、6月龄重提高96.14%(P0.01),差异显著;其他各项体尺数据夏杂牛均显著高于秦杂牛。从而得出夏杂牛与秦杂牛相比具有初生重大,生长快,耐粗饲,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夏杂牛较秦杂牛更适宜于在当地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杂交肉牛的产肉性能及遗传因素和营养水平在产肉性能上的互作效应,试验将3个杂交牛品种(利杂26头、西杂35头、夏杂24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低、中和高营养水平的日粮。结果表明:利杂在3品种中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高档肉产率最高,剪切力值最低;夏杂在3品种中胴体优质肉产率最高。此外在3个营养水平组中,高营养水平组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优质肉产率最高,背膘厚最大,大理石花纹最丰富,剪切力最低;遗传和营养在眼肌面积上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在背膘厚、胴体高档肉产率、大理石花纹上存在一定互作效应。说明遗传因素和营养水平及其互作效应对肉牛的产量和质量指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Realtime PCR研究能量负平衡时小尾寒羊体内AMPKα亚基表达量的变化,并研究了肝脏相关酶的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AMPK对反刍动物能量平衡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能量负平衡时,AMPKα1 mRNA表达量在下丘脑、肝脏、心脏、骨骼肌、脂肪中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但均不显著(P>0.05);AMPKα2 mRNA表达量在下丘脑、肝脏、心脏中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骨骼肌、脂肪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除肝脏外其他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能量缺乏时,血清中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降低;肝脏AMPK活性增强,甘油磷酸基转移酶(GPAT)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活性下降。说明能量摄入水平对小尾寒羊体内AMPKα亚基表达丰度有影响,并且AMPKα亚基表达水平具有组织特异性。能量缺乏时激活了AMPK,通过磷酸化脂类代谢的关键酶GPAT和ACC使其活性降低,从而抑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选购约10月龄、体质量接近和健康状况良好的85头利木赞、西门塔尔、夏洛莱与本地黄牛杂交的后代作为试验对象,设计以玉米秸秆为唯一粗饲料的低、中和高3个营养水平的日粮,采用3×3全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分成9组进行试验。通过消化试验对3种含不同营养水平日粮的粗蛋白质、干物质、有机物、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测定,比较各品种肉牛在不同营养水平下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差异及日增质量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肉牛日增质量均随营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利杂和西杂牛高营养水平日粮组日增质量显著高于低和中营养水平组,夏杂牛只有微弱的提高,差异不显著。3个品种肉牛在相同营养水平下,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在不同营养水平下,各品种肉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差异,利杂和西杂牛在中营养水平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同时高营养水平组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最低;夏杂牛对干物质、粗蛋白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与利杂和西杂牛相同,但夏杂牛对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有别于利杂和西杂牛,低营养水平与中营养水平组差异不显著,二者显著高于高营养水平组。  相似文献   

7.
AICAR和二甲双胍对产蛋鸡肝细胞AMPK活性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蛋鸡肝细胞为材料,研究添加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AICAR和治疗二型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对产蛋鸡肝细胞AMPK、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分4个处理:基础培养液组(对照组)、基础培养液组中分别加入0.5mmol/L AICAR、0.5mmol/L二甲双胍、1mmol/L二甲双胍。结果表明,肝细胞培养100min时,AICAR和二甲双胍均可激活AMPK(P〈0.05),且二甲双胍激活AMPK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AICAR和二甲双胍均可不同程度抑制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ACC和HMGR的活性,AMPK活性与HMGR、ACC活性呈一定的负相关;添加AICAR和二甲双胍抑制产蛋鸡肝细胞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合成,AMPK活性与肝细胞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也呈一定的负相关。因此,可通过调控产蛋鸡肝脏AMPK活性变化从而调节产蛋鸡脂肪和胆固醇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选择西杂、利杂、利草杂交肉牛共42头为研究对象,以品种为单位,随机分为3组,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在饲养的第90、180、270天按比例屠宰,研究不同杂交品种肉牛背最长肌和半腱肌IMF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不同杂交品种肉牛背最长肌LPL mRNA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IMF含量品种间存在差异,利杂牛含量最高;屠宰部位间存在差异,背最长肌IMF含量高于半腱含量。背最长肌LPL表达量对肌内脂肪沉积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存在品种的特异性,利杂牛和利草杂牛LPL表达量和IMF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舍饲和放牧BMY牛血液生化指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不同饲养管理条件下,BMY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到达补充BMY牛的基础性资料,为BMY牛的人工饲养、疫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的目的。[方法]采用试剂盒对20头不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BMY年母牛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舍饲牛的STB、A/G、LDL、GLU、Crea和P等指标显著高于放牧组,放牧牛的GLO、ALT、AST/ALT、GGT和TG等指标显著高于舍饲牛(P<0.05),TP、HGB、ALP、BUN、URIC、T-CHOL、Ca、HDL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牛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异系数要明显小于放牧牛。[结论]舍饲BMY牛的血液生化指标明显要优于全放牧条件下的BMY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乌头碱对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及脏器系数的影响,120只小鼠被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0.14μmol/L)、中剂量组(0.28μmol/L)、高剂量组(0.56μmol/L),连续灌胃30 d。分别于第10、20、30天每次每组随机采集10只小鼠血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乌头碱对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及BUN、CRE、TC、TG、TP、ALB、GLU含量的影响,并于第30天时采集小鼠大脑、小脑、心、肝、脾、肺、肾。结果显示,各攻毒组小鼠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且平均体重增长趋势均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小鼠肝、脾、肺、大脑的脏器系数明显改变(P0.05或P0.01)。随攻毒浓度的增加,各染毒组BUN、TC、GLU含量及ALT、AST活性呈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除低剂量组外,差异显著(P0.05或P0.01),CRE、TG含量先降低后升高,TP、ALB含量持续降低,部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不同剂量乌头碱对小鼠脏器系数和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明显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取日龄、体重、产蛋率相近的新罗曼蛋鸡50只,分为5个处理,即对照组(不含盐酸二甲双胍),0.6%、0.8%和1%的盐酸二甲双胍的试验组和采食量按0.8%盐酸二甲双胍给予的配对组,试验期21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蛋鸡日粮中添加0.6%、0.8%、1.0%盐酸二甲双胍,使蛋鸡肝脏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的活性分别提高了24.3(%P>0.05)、52.6(%P<0.01)、57.6(%P<0.01),0.8%盐酸二甲双胍配对组AMPK活性升高幅度远不及0.8%盐酸二甲双胍组,活性仅提高14.0(%P>0.05);同时降低了-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活性;降低了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降低了肝脏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了鸡蛋中胆固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豫北黄牛及其杂交改良牛的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测定分析了西利本杂交牛、利本F1杂交牛和豫北黄牛的初生-24月龄体尺、体重指标,结果表明,西利本三元杂交牛生产发育快,各月龄体尺、体重显著大于豫北黄,比利本F1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验证优良品种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方法]运用三个杂交组合在民和县用引进的良种肉牛西门塔尔、利木赞和皮尔蒙特牛改良当地黄牛。[结果]表明F1不同年龄的生长速度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于本地黄牛(P〈0.01),说明良种肉牛改良本地黄牛效果明显;在不同杂交后代的比较中,皮×黄F1各年龄段体重均高于西×黄F1、利×黄F1,杂交组合最为理想。[结论]说明不同的杂交组合具有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选取18月龄湘西黄牛、西本(西门塔尔牛×湘西黄牛)、利本(利木赞牛×湘西黄牛)、西西本(西门塔尔牛×西本)、利西本(利木赞牛×西本)共24头,于舍饲条件下补饲精料,进行70d的育肥试验。结果表明:利西本三元杂交牛的增重水平和育肥效益明显优于其他组合和湘西黄牛,利西本三元杂交牛的日增重1.21 kg;屠宰率58.44%,净肉率47.68%;胴体质量与产量等级评定表明:利西本三元杂交牛牛肉指标达到了特级标准;产量达到了国内优质高档牛肉的重量标准。肉质特性测定表明:利本杂交牛肉品大理石纹较为丰富,利西本杂交牛肉品较细嫩、柔软;各组合间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利西本和湘西黄牛臀肌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背肌(P〈0.05),其他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AMPK等酶对机体代谢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分别测定正常饲养和饥饿48 h后藏羊各组织的AMPK、ACC和GS的活性.结果表明:AMPK、ACC和GS分布于藏系绵羊各组织中,且各组织器官中3种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饥饿应激导致骨骼肌、肝脏、肾脏和小肠组织中AMPK活性升高,骨骼肌、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小肠组织中ACC活性下降,骨骼肌、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小肠组织中GS活性下降.因此,AMPK、ACC和GS在藏系绵羊的各组织器官中分布广泛;饥饿应激可能通过激活AMPK表达,下调ACC和GS表达而调节藏羊的应激代谢.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选取18~20月龄,体重280±15.8 kg的西本杂、安本杂及利本杂F1代公牛各20头,按品种分为3组;以青贮玉米和白酒糟为基础粗料,经过6个月的集中肥育,研究杂交肉牛肥育效果与品种的关系,进而分析各项屠宰指标.结果表明:西本杂的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最高,利本杂的日增重和料肉比最低;西本杂、安本杂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高档肉重与利本杂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净肉率和骨肉比值差异显著(P<0.05);3组试验牛的大理石纹等级和背膘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利木赞和西门塔尔改良当地黄牛的效果,测量了62头繁殖母牛的体尺,利用肉用指数研究了牛群的经济类型。结果表明:利黄Fl和西黄Fl的繁殖母牛平均肉用指标分别达到3.40和3.42,比当地黄牛提高了12.21%和12.87%,改良效果显著(P〈0.05),利黄F1,和西黄Fl改良效果无明显区别(P〉0.05)。  相似文献   

18.
选取12月龄的安西F1(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利西F1(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进行为期90d的育肥屠宰试验,以期为草原肉牛新品系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利西F1的增重水平和育肥效果明显优于安西F1,安西F1、利西F1杂交牛头均日增重分别为1.30和1.80kg,利西F1头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安西F1(P〈0.01);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均为利西F1极显著高于安西F1(P〈0.01),而屠宰率、净肉率二者相当。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牛肌肉的抗氧化特性,为优质牛肉的生产提供试验数据。选用5个品种牛(利木赞牛、中国西门塔尔牛、鲁西牛、秦川牛、晋南牛)的背最长肌,测定肌内脂肪含量、24小时的滴水损失以及在0~4℃下肉色、过氧化物值(PV)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在72h内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与24小时滴水损失率在不同品种牛肌肉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整个储存时期(0~72h),5个品种牛肌肉的a*、b*值均呈下降趋势;4~72h内,利木赞牛肌肉的a*值均是最高的,且在冷藏8、12h时,利木赞牛肌肉的a*值显著大于鲁西牛肉和秦川牛(P<0.05),24h后利木赞牛的a*值显著大于西门塔尔牛(P<0.05);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5个品种牛背最长肌的PV和TBARS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利木赞牛肌肉的PV和TBARS值增加最慢,秦川牛和鲁西牛肌肉的PV和TBARS值增加较快。结果表明,5个品种牛的肌内脂肪含量和滴水损失差异不显著,利木赞牛肌肉能够较长时间保持肉色和抗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20.
4个肉牛品种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探讨了引进牛种(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和山东地方黄牛(鲁西黄牛、利鲁牛)在20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多态性。试验从不同地区的种公牛站采集鲁西黄牛、利鲁牛、利木赞牛和西门塔尔牛的血液或精液样本,分别为56、27、31和30个,共计144个样本,血液样本采用Lab-Aid基因组DNA分离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精液样本采用高盐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方法,对4个肉牛品种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每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指标(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F-统计量和基因流)。结果表明,肉牛基因组DNA条带整齐,无拖尾现象,质量较好,可用于本试验。20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211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6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6147~0.7176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6735~0.7862之间。在所有群体中各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4853~0.8714之间,平均为0.7284,但在各个群体内的差异较大。近交系数及基因流分析结果表明,4个肉牛品种近交系数较低,群体间平均近交系数为0.085,每个微卫星位点的基因流均>1。总体来看,所选用的20个微卫星座位多态信息含量高,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肉牛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