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农业科技》2006,(3):F0003-F0003
王恒炜,男,汉族,1962年3月生,陕西省西安人,研究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86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瓜类及蔬菜教学、育种工作。现任《甘肃农业科技》主编,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  相似文献   

2.
《农村科学实验》2007,(3):41-41
为了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三农”.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对资源进行重新合理配置.组建成立科技企业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授权对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出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进行独家生产、经营、开发;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业科研成果开发推广的唯一合法单位。  相似文献   

3.
正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一直专门致力于蔬菜新品种选育与蔬菜栽培技术研发,多年来蔬菜所针对我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高水平优良蔬菜品种、生物技术育种手段相对落后、成果转化效率较低等问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采用科企合作等方式开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科学实验》2007,(4):42-42
为了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三农”,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对资源进行重新合理配置.组建成立科技企业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授权对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出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进行独家生产、经营、开发;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业科研成果开发推广的唯一合法单位。  相似文献   

5.
<正>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前身为园艺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0月。设置机构有所办公室、资源利用、辣椒新品种选育、番茄新品种选育、西瓜与甜瓜、食用菌、设施栽培研究室等。主要开展蔬菜、瓜类、食用菌等资源创新与利用、优良品种选育;高产优质蔬菜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设施园艺生产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蔬菜生产新技术推广、咨询与培训等工作。目前试验地120亩,建设有日光温室3座,钢架大棚20座。全所现有职工56人,其中技术人员50人,研究员9名,副高级人员15人,中级人员22人,初级4人;博士7名,  相似文献   

6.
<正>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是专门从事果树、蔬菜、瓜类研究的科研单位,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研究手段先进。本所科技开发服务部是对外经营服务联系的窗口,为充分发挥所内技术优势,开发省内外果蔬优良品种,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在不断完善良种繁育  相似文献   

7.
《辽宁农业科学》2005,(2):F002-F003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原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是辽宁省农业重点科研院所。现任所长王永成研究员。蔬菜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51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4人、科技人员29名。科技人员中从事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的20名。从事蔬菜种子繁育销售工作的9名。科技人员中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16名,  相似文献   

8.
《江苏农业学报》2006,22(3):F0003-F000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瓜类作物项目组主要从事优质、早熟、抗枯萎病西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优质、早熟、耐湿厚皮甜瓜(网纹甜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优质、早熟、抗病水果型黄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优质、高产、抗病冬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瓜类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成果转化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农村科学实验》2007,(6):47-47
为了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三农”,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对资源进行重新合理配置.组建成立科技企业——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授权对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出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进行独家生产、经营、开发: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业科研成果开发推广的唯一合法单位。  相似文献   

10.
《辽宁农业科学》2006,(2):F0003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在省农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先后承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省财政推广、省农业综合开发推广项目20余项.通过采取科技培训、技术指导、新品种试验示范等方式.加大育成新品种的推广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五年来,新品种推广应用面积超过300O万亩.创造社会效益22.8亿元.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永城市与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合作,积极研发、推广、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大力繁育、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通过举办农作物新品种展示交流会的形式,走出了一条"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目前,全市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蔬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基地、河南省科普示范基地。具体措施如下:一、加强科普活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永城市在农业农村部门的联合倡导下连续数年在科普示范基地成功举办农作物新品种展示交流会,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全钢架结构塑料大棚建造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通过生产实践、现场查看、走访农户、座谈交流、跟踪调查等形式,总结出了适宜甘肃省示范推广的全钢架结构塑料大棚建造技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以马铃薯三级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为核心,力争在良种繁育机制、优化种植模式、落实配套技术,以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为重点,开展马铃薯高新技术研究和试验示范及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并与科研院校进行合作,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等不同的地方引进了8个马铃薯新品种,在西吉县马莲乡巴都沟村进行新品种比较试验,通过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在当地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为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浙江农业学报》2006,18(6):F0004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是从事蔬菜瓜果新品种选育与引进,蔬菜高效设施栽培技术研究,蔬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集育种,引种,繁种,推广于一体的公益性科学研究机构,现有职工40余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13人。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通讯》2006,(8):64-64
甘肃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为专事蔬菜、瓜类、食用菌研究与推广的科研单位。在节能日光温室建造、瓜菜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研究与示范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几十项科研成果,解决了生产中的许多技术难点,获得《温室保温被》、《温室复合保温被》、《温室轻质复合保温墙板》国家专利三项,现向社会隆重推出: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支撑甘肃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总结了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十一五"以来在新品种培育与应用、重大农业技术突破、特色农产品高效安全生产、农业新产品研发等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从完善体制机制、解放思想等方面阐明了确保科技创新顺利进行、推动创新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甘肃农业科技》2014,(3):74-74
王志伟,男,汉族,1973年2月生,廿肃甘谷人,研究员。1995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获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十学位。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蔬菜栽培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8.
《甘肃农业科技》2011,(9):F0002-F0002
《高原夏菜高效安全生产及保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是科技部2007年立项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方课题,课题编号2007BAD52801。该课题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主持,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研究所、甘肃民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甘绿脱水蔬菜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协作实施。  相似文献   

19.
《甘肃农业科技》2005,(8):F0004-F0004
颉敏华,女,汉族,1970年4月生,甘肃省甘谷县人,硕士,在读博士,副研究员。1993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西北农业大学,攻读植物生理学果实采后生理研究硕士学位。1996年从西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从事蔬菜的贮藏保鲜研究工作,1999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2000年调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加工研究室,从事果品蔬菜的贮运保鲜研究工作,2001年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中心贮藏保鲜研究室主任,从事果品、蔬菜的贮运保鲜及果蜡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是河北省唯一的马铃薯专业性研究机构,现有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6人,助理农艺师2人,是集新品种选育、组织培养、质量检测、良种繁育推广、栽培技术创新、产供销系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单位,是冀西北脱毒马铃薯产业研发的龙头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