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研究灌水量、施氮量和缩节胺用量对棉花籽棉产量、纤维品质和水肥利用效率的交互影响,于2020年和2021年在南疆库尔勒地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W1:60%ETc,W2:80% ETc,W3:100% ETc,ET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4个施氮量(N0:0 kg/hm2,N200:200 kg/hm2,N300:300 kg/hm2,N400:400 kg/hm2)和2个缩节胺用量(D1:120 g/hm2,D2:240 g/hm2)。结果表明:灌水量、施氮量和缩节胺用量对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肥料偏生产力和部分纤维品质指标影响显著(P<0.05)。灌水量、施氮量和缩节胺用量三者交互作用对肥料偏生产力和纤维品质影响显著(P<0.05)。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也受灌水量、施氮量和缩节胺用量三者交互作用影响。W3N300D2处理籽棉产量最高(2020年为7 578 kg/hm2,2021年为7 173 kg/hm2),W1N400D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W3N0D2处理肥料偏生产力最高,W3N400D1处理的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马克隆值均获得较大值,纤维品质最佳。基于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对棉花产量品质和水肥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100%ETc灌水量、300 kg/hm2施氮量和240 g/hm2缩节胺用量组合最优,可作为南疆棉花适宜的水氮和化控管理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南疆棉花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籼型黑米萌芽积累γ-氨基丁酸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对稻米进行萌芽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其营养成分和γ-氨基丁酸等活性物质含量,为了分析影响籼型黑米萌芽积累γ-氨基丁酸的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籼型黑米的浸泡温度、时间、浸泡液中Ca2+浓度及其萌芽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籼型黑米的吸水率和萌芽率受浸泡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在萌芽过程中其对γ-氨基丁酸的积累受浸泡液中Ca2+浓度以及萌芽培养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在28℃温度下用0.50 mmol/L CaCl2溶液浸泡24 h后,再在29℃温度下萌芽培养30 h,其γ-氨基丁酸含量可达到55.36 mg/(100 g),为萌芽前的3.9倍。  相似文献   

3.
苦菜中单宁提取工艺及其抗便秘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单宁的提取工艺做了研究,对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分别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并且对单宁的抗便秘防腹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60、温度45℃、提取时间6 h,提取率(相对于被提取的苦菜质量)为3.60%。经动物试验显示:苦菜单宁能够较强地促进小鼠小肠的蠕动,明显减少排便次数,说明苦菜单宁对便秘和腹泻有双向治疗作用,且抗便秘作用优于苦菜果胶和苦菜多糖。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 观测不同温度和不同煤粉尘用量条件下山西省电厂土和焦化厂土两种土壤的碳释放规律。结果表明, 室温(16~23 ℃)和25 ℃恒温下, 培养前期(4~9 d)土壤CO2 的释放量均为最大, 且25 ℃ 恒温培养土壤CO2 的释放量是室温条件下的2 倍左右。随煤粉尘添加量的增加, 土壤CO2 的释放量显著增加,且土壤活性有机质相应增加, 添加高量煤粉尘土壤CO2 的释放量最高达57.5 mg·kg-1·d-1, 两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增幅为0.3~3.8 g·kg-1。不同温度和不同煤粉尘用量条件下电厂土释放的CO2 均高于焦化厂土, 可能是电厂土含有较高的有机碳和较低的黏粒所致。由此可知, 温度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分解的主要因素, 其次是添加煤粉尘的量, 土壤理化性质也是原因之一。本研究表明, 煤粉尘的降落一方面增加了土壤CO2 的释放, 另一方面增加了土壤碳库。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杏仁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研究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苦杏仁脂肪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24 L/h、粒径60目、萃取时间2 h。各因素影响杏仁的得率的顺序为:粒径>时间>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温度。最佳工艺验证试验的杏仁油的得率为52.98%。本研究的结果为下一步综合、无毒、高效地开发利用苦杏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甘肃省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保水型专用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和蓄水量的影响及制种玉米田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CO(NH2)2>(NH4)2HPO4>糠醛渣>保水剂>ZnSO4·7H2O;因素间最佳组合为:CO(NH2)2600kg/hm2,(NH4)2HPO4350kg/hm2,ZnSO4·7H2O 30kg/hm2,保水剂19.98kg/hm2,糠醛渣15 000kg/hm2。保水型专用肥施肥量与玉米制种田容重呈负相关关系,与孔隙度、蓄水量、玉米植物学性质和经济性状呈正相关关系。随着保水型专用肥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玉米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在增加,但边际产量、边际利润表现为递减,保水型专用肥施用量在10.00t/hm2的基础上再增加2.50t/hm2,收益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保水型专用肥施用量与玉米产量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9.99t/hm2,玉米的理论产量为6 715.33kg/hm2。  相似文献   

7.
影响土壤镉吸持和解吸的因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土壤的pH、离子浓度(0.01mol/L、0.05mol/L、0.1mol/L)、阴(阳)离子种类(NO3-、Cl-、OAc-、SO42-、HPO4-及Zn和Pb)及石灰和葡萄糖对土壤镉吸持及其解吸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纳米二氧化钛闪照强光光催化杀菌与保鲜技术初探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高的特性,对纳米二氧化钛闪照强光光催化杀菌与保鲜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L16(45)正交试验探讨了纳米二氧化钛浓度、强光的闪照次数、闪照距离和菌液浓度等因素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杀灭效果的影响;并对龙眼进行保鲜试验。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在闪照强光作用下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具有杀灭作用,也能延长龙眼保质期。当TiO2浓度为4.0×10-4 g/mL,闪照次数30次时,杀菌效果最好;当保鲜薄膜含纳米二氧化钛1.3×10-4~1.5×10-4 g/cm2,闪照距离为8 cm,闪照次数为10次,龙眼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0.01molL-1CaCl2作为土壤不同N素形态浸提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荷兰8种表土测试不同温度下0.01molL-1CaCl2提取液和淋滤液中N素各形态。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NO3--N提取量和淋滤量无影响,但对NH4+-N、可溶性总N和还原态N影响显著;可溶性有机态N的释放服从一级动力学方程:Nt=N0(1-e-kt),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能满意地拟合动力学实验结果。测定0.01molL-1CaCl2提取液中的可溶性有机态N对预测土壤N素矿化、合理推荐施肥及防止N素污染可能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张连弟  方建安  杨坤玺 《土壤》1991,23(2):107-109
一、方法原理氮素是植物生长三要素之首,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与植物生长直接相关,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测定土壤全氮一般用硫酸和混合催化剂消化,使N转化成NH4+,加碱蒸馏,用H3BO3吸收蒸出的NH3,然后用标准酸溶液滴定[1]。  相似文献   

11.
蔡祖聪  徐拔和 《土壤》1995,27(2):74-81
溶液中Fe与P反应并不直接生成结晶磷铁矿,中间经过无定形阶段。溶液的pH对Fe-P无定形物质的组成及由无定形Fe-P向结晶磷铁矿转化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90°下老化80天,用加入的Fe(NO3)3和NaH2PO4浓度及混合后的溶液pH计算得到的﹝Fe3+﹞﹝H2PO4-﹞值可以较好地判断溶液中是否会有结晶磷铁矿生成。本文的实验条件下,结晶磷铁矿生成的条件是-log{﹝Fe3+﹞﹝H2PO4-﹞} ≤ 6.09(加入的P/Fe比 ≥ 1)。  相似文献   

12.
升高CO2浓度能够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生物量和产量,但关于CO2与NH+4/NO-3比及其交互作用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探索番茄幼苗生长发育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是否对NH+4/NO-3配比有较强的依赖关系,本试验在营养液栽培条件下,以番茄(Lycopersicun esculentum Mill)为试材,研究正常大气CO2浓度(360 μL/L)和倍增CO2浓度(720 μL/L)与不同NH+4/NO-3配比的交互作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提高了低NH+4/NO-3比例处理中番茄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提高幅度随NH+4/NO-3比例的降低而增强,光合速率增强最大达55%。在同一CO2浓度处理下净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率均随NH+4/NO-3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这说明CO2浓度升高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随NH+4/NO-3比例的降低而提高,但并没有减弱全NH+4-N处理中番茄幼苗的受毒害作用。综上所述,CO2浓度升高能提高植物生产的节水能力和水分生产力;水培条件下,NO-3-N是最适合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氮源,其它NH+4/NO-3比例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仅以NH+4-N作氮源则番茄幼苗很难生长。  相似文献   

13.
增施CO2气肥对温室结球莴苣光合作用影响的综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探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增施CO2气肥对温室作物生长的影响,应用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测定方法,对不同CO2浓度下结球莴苣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分别建立了低温条件下和中、高温条件下增施CO2气肥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综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度提高和温度上升,增施CO2气肥对于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提高,但是超过饱和点后会有负的效应。本实验条件下,结球莴苣光合作用最佳的生态因子组合为:光照度897.3 μmol·m-2·s-1,温度28.9℃,CO2浓度2160 μL/L,此时的净光合速率(CO2)Pn为36.0 μmol·m-2·s-1。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影响土壤释放CO2 潜力的因素, 本研究采集黄土丘陵区3 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苹果园、退牧草地、辽东栎林地)的原状土壤样品, 室内进行不同温度和水分梯度的培养试验, 测定培养过程中土壤释放CO2 的速率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 并分析其对土壤释放CO2 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影响土壤释放CO2 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指数模型Ra=aebT 可以很好地预测土壤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含水率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不大, 但含水率对Q10 值的影响明显, 较高或较低的水分情况下都会降低土壤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3 种土地利用方式下, 土壤释放CO2 的速率表现为: 林地土壤>草地土壤>果园土壤。土壤理化性质中, 有机碳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最大, 其次为有机氮; 此外微生物量碳很可能是间接影响土壤CO2 释放速率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氮肥和水分利用效率,该文在甘肃河西灌区试验地点,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水平(0、225、450 kg/hm2)和灌水量(750、1125、1500 m 3/hm2)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和灌水量对小麦带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影响较小,对玉米带影响显著。随氮肥用量增加,玉米带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增加,随灌水量和氮肥用量增加,0~60 cm土壤硝态氮相对累积量增加,60~140 cm土层降低。氮肥当季利用率、氮肥生产率、氮肥产投比都是以225 kg/hm2氮水平较高,但不同灌水量差别不大。WUE(水分利用效率)以W750N225最高,W1500N0最低,随灌水量增加WUE降低。  相似文献   

16.
塿土剖面CO2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万宏  王益权  黄耀  刘军  赵磊 《土壤学报》2004,41(5):827-831
CO2是土壤空气的重要组成,土壤空气CO2浓度一般高于大气几倍到数十倍,甚至上百倍[1]。土壤空气中CO2主要来源于土壤呼吸,其浓度主要决定于生物因素(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活性等)和环境因素(土壤温度、含水量等)[2~4]。土壤空气CO2浓度可以反映和影响土壤向大气释放CO2的通量[4,5],同时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各种养料物质转化也有很大影响[1]。研究了解土壤空气CO2浓度剖面分布、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人们认识土壤中CO2产生、累积、输运以及向大气排放的生物和物理过程,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农作措施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和减少土壤向大气排放的CO2。国外已在森林、草地和农田土壤上开展了较长时间的土壤空气CO2浓度观测研究[4~7],但我国的研究和报道很少[8,9]。本文通过土壤剖面不同深度CO2浓度的定位观测,初步揭示了土剖面CO2浓度的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及其受水热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玉米淀粉黏结剂的黏结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水量、糊化温度、糊化剂及交联剂4个因素设计了正交试验L9(34)方案,制备糊化玉米淀粉黏结剂,以木材黏结压缩剪切强度评价黏结剂的黏结性能。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极差分析,得出了影响淀粉黏结剂因素的优水平、主次因素及最优组合,最优组合即当普通玉米淀粉为10 g时,水量125 g,糊化温度B2=75℃,糊化剂NaOH为0.10 g,交联剂Na2B4O7·10H2O为0.03 g。对最优组合进行了试验验证,得到木材黏结压缩剪切强度为1.425 MPa,其结果符合极差分析结果。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各因素对黏结剂黏结性能影响的显著程度。研究表明:水量因素和糊化温度因素对黏结性能影响显著,而糊化剂和交联剂因素对黏结性能影响不显著。该论文为进一步研究玉米淀粉黏结剂的特性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傅赵聪  王翀  吴春发  骆永明  刘东 《土壤》2023,55(4):829-837
以甘肃白银某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影响高精度便携式X荧光光谱(HDXRF)法总镉(CdT)测定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筛选,分别研究了土壤水分、有机质类型与含量、土壤类型对HDXRF法CdT测定的影响,并采用相对误差(RE)、相对标准偏差(RSD)和决定系数(R2)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HDXRF法CdT测定的RE≤10%、RSD≤10%、R2>0.99,符合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和美国环境保护署标准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规定。HDXRF法CdT测定结果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指数衰减趋势,衰减方程为y=0.803e–1.3284x,衰减系数(μω)为–1.328 4,R2为0.984 5。HDXRF法CdT测定结果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55),且腐殖酸(HA)比泥炭(Peat)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更大,HA与测定结果的校正方程为y=–1.555x +0.780,R2为0.934 4。土壤类型对HDXRF法CdT测定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相对于红壤和水稻土,灰钙土的测定结果与传统实验室分析方法测定结果更接近。总之,虽然HDXRF法CdT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但通过校正模型校正,其校正结果的可靠性能够满足Cd污染农田土壤精准调查需求。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选用二种可变电荷土壤粘粒(<2μ),分别含有0.35×10-4-1.3×10-4mol/L的不同电解质,在不同含水量下,在5—50℃范围内测量其直流电导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电导热散法是研究土壤粘粒与离子相互作用的有用手段;电导率-温度曲线上的折点温度是随含水量、电解质种类和土壤类型而不同。在相同含水量下,含有不同电解质的红壤体系的折点温度具有如下的变化顺序:CaCl2>Na2SO4>KCl>Ca(NO3)2>NaNO3;砖红壤体系的折点温度明显高于红壤体系。折点温度的高低是土壤粘粒与离子相互作用强度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沈壬水 《土壤》1974,6(4):164-168
众所周知,对于富含NO3--N、NO2--N的土壤、肥料、污水以及其他样品,用K氏法测得的全氮值不能反映出NO3--N、NO2--N的含量,因此不能代表总氮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