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SPF鸡胚从疑似鸽新城疫的信鸽饲养场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分离株利用电镜负染技术观察到典型的新城疫病毒粒子。生物学试验表明,该株病毒具有较强的毒力,最小致死量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为68.4小时,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375,6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1.34,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能引起细胞病变。动物回归试验证明,分离株能致2月龄鸽死亡。  相似文献   

2.
从病死的越南斗鸡脑组织中分离到l株病毒,能凝集鸡的红细胞,而且这种凝集能被新城疫阳性血清特异性抑制。通过对分离株进行RT—PCR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MDT与ICPI值测定,证实为中等偏强毒力新城疫病毒。动物感染试验表明,20日龄非免疫鸡感染分离毒后24~120h可用RT—PCR方法从喉头和泄殖腔检出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京地区两个猪场的两起怀孕的母猪的7例流产胎儿及木乃伊胎儿进行病毒分离,得到7株病毒,通过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免疫电镜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对分离的病毒鉴定,结果,7株病毒均为猪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4.
旋转试管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病毒分离技术,但此法的病毒分离过程十分缓慢,通常需5—6天。为有效地控制病毒病的发生,需一种快速可靠的病毒分离方法。离心增强病毒感染的分离技术,不仅能使试管法所需的时间缩短到16小时,而且特异性强,是一种实用价值很高的病毒分离技术。本文介绍了应用离心增强技术(离心法—下同)  相似文献   

5.
通过鸡胚接种盲传,从重庆某地疑似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能导致鸡胚出现侏儒胚。用本病毒对10日龄雏鸡做回归实验,可使试验鸡出现典型的花斑肾。试验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出了该病毒的特异性基因M和N,从分子学角度进一步证实了引起鸡群死亡的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当前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基因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细小病毒阳性患犬粪便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过病毒的形态学观察、血凝试验、动物回归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的病毒确实为犬细小病毒,并命名为CPV-YH。病毒分离结果显示,病料接种A-72细胞能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能凝集猪红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圆形或六边形,无囊膜,直径约为20nm。动物回归试验复制出了犬细小病毒病典型症状:出血性肠炎、肝水肿、肺淤血。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显示,其基因组全长为4 921nt,与2011年兰州分离的CPV-LZ2分离株基因组相似性最高,为99%;VP2氨基酸进化树显示,CPV-YH分离株与2013-BJ-P27(中国)分离株和UY306(乌拉圭)分离株在同一个小的分支上。与GenBank上收录的CPV代表株的VP2基因比对,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是98%~99.4%和97.1%~99.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成功分离一株CPV变异株,这些数据将为CPV的流行情况和防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鸽Ⅰ型副粘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SPF鸡胚,从病死鸽的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能使鸡红细胞发生凝集,而且这种凝集能被鸡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通过进一步对该病毒进行回归试验、MDT、ICPI、IVPI及其他生物学特性试验,证实该分离株为鸽Ⅰ型副粘病毒(PMV-Ⅰ)中等毒力毒株.  相似文献   

8.
鸽Ⅰ型融粘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F鸡胚,从病死鸽的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能使鸡红细胞发生凝集,而且这种凝集能被鸡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通过进一步对该病毒进行回归试验。MDT,ICPI,IVPI及其他生物学特性试验,证实该分离株为鸽Ⅰ型副粘病毒(PMV-Ⅰ)中等毒力毒株。  相似文献   

9.
鸭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北京郊区某鸭场的病鸭肝脏制备病料,接种9~11日龄SPF鸡胚尿囊腔,结果显示所分离的毒株能使鸡胚发育迟缓,胚爪发育畸形,肝脏变绿。分离病毒接种2日龄健康雏鸭进行动物试验,能使雏鸭在2~3 d内100%发生死亡,其发病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的小鸭一致。分离毒对氯仿不敏感。病毒接种于鸭胚成纤维细胞后没有观察到明显的CPE。血清中和试验表明分离病毒能被I型鸭瘟病毒(DHV)标准血清所中和。应用RT-PCR方法对病鸭的肝脏悬液及鸭胚尿囊液进行检测并测序,证明所分离病毒为I型DHV。  相似文献   

10.
从江苏徐州地区分离到的以引起樱桃谷鸭产蛋下降和死亡为特征的1株病毒,命名为XZ株。对该病毒进行电镜观察、血凝试验、ELD50测定、RT-PCR扩增特异性目的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毒株能致死鸭胚和鸡胚,电镜下观察到球形病毒粒子,不具有血凝性,对病料和接毒鸭胚尿囊液进行RT-PCR,均可扩增出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与坦布苏病毒奉贤株的相似性最高,为98.7%,与其他坦布苏病毒的毒株也具较高同源性,为86%~98%。用鸭胚分离毒株接种健康产蛋鸭,能复制出同样的疾病。结果表明分离病毒为鸭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  相似文献   

11.
为了鉴定从蓝狐粪便中分离的病毒是否为细小病毒,试验采用病毒培养、电镜观察、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分子生物学试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毒株在F81细胞中培养96 h后出现细胞病变(CPE);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20 nm左右的病毒粒子;该病毒能被水貂肠炎细小病毒(MEV)阳性血清中和;PCR检测可扩增得到大小为570 bp的特异性条带,并证明分离毒株为细小病毒,将其命名为BFPV-HeB05/16;VP2全基因遗传进化与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毒株BFPV-HeB05/16与MEV和BFPV处在同一分支上,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关键氨基酸位点(80,300,426,564,568位)与BFPV和MEV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能用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疫苗研发的流行毒株,收集PEDV阳性病料,以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试验,并对分离毒株进行外源病毒检测、病毒培养特性研究、仔猪毒力试验及免疫效力试验等。9份PEDV阳性病料共分离到3株病毒,分别命名为PEDV-SC12、PEDV-JS12、PEDV-JX12。其中PEDV-SC12株存在支原体污染;PEDV-JS12株与PEDV-JX12株均能被PEDV特异性阳性血清中和;PEDV-JS12株能在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但适应细胞45代以后病毒培养效价仍然偏低;PEDV-JX12滴度能维持在106.0 TCID50/mL以上。PEDV-JX12株毒力试验显示,该分离株能够通过人工感染复制出腹泻病例,并能从发病动物体内检测到感染的病毒。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显示,以PEDV-JX12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母猪,对所产仔猪攻毒后免疫组6.25%(1/16)发病,对照组100%(8/8)发病。说明PEDV-JX12株能够适应细胞培养,免疫接种母猪能给仔猪提供有效保护,可以用于PEDV流行毒株的疫苗研发。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从长春地区患病鸭体内分离得到1株病毒,应用胶体金检测技术、血清学试验、RT-PCR检测技术及BLAST比对分析,最终证实该病毒为H5N5亚型禽流感病毒。本试验利用Primer Premier 5.0引物设计软件,依据NCBI上禽流感病毒序列,设计血凝素(HA)基因、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引物,对分离病毒株的HA和NA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在  相似文献   

14.
免疫荧光技术快速检测鸡轮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离的轮状病毒与福氏完全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免疫家兔制备高免血清,分离球蛋白,用荧光素标记,建立荧光抗体快速诊断鸡轮状病毒技术。阴性试验、阳性试验、类症试验表明,建立的荧光抗体诊断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与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大肠杆菌不发生交叉反应。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20日龄SPF鸡感染轮状病毒后12h,肠粘膜深层涂片可出现较强荧光。自然感染检测结果表明,荧光抗体诊断结果与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一致,符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5.
通过病毒形态学观察、血凝试验、病毒干扰实验、动物回归实验等分离鉴定了1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利用RT-PCR技术对分离毒株的N基因进行了扩增,经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分离株为肾型IBV.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宁夏地区流行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疾病的特点,试验对分离株进行了病毒血凝特性试验、病毒干扰试验、鸡胚致病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随后采用RT-PCR技术对病毒的S1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并将病毒在传代Vero、BHK-21细胞系上盲传6代,同时提取细胞基因组RNA,采用RT-PCR扩增S1蛋白基因。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不能在传代细胞上进行适应培养,该地区流行的病毒株与H120同源性极高。  相似文献   

17.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北京郊区某鸭场的病鸭肝脏制备病料,通过9~11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接种,结果显示所分离的毒株能使鸡胚发育迟缓、胚爪发育畸形、肝脏变绿。分离病毒回2日龄健康雏鸭进行动物试验,能使雏鸭在2~3 d内100%发生死亡,其发病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的小鸭一致。分离毒株对氯仿不敏感。病毒接种于鸭胚成纤维细胞后没观察到明显的CPE。血清中和试验表明分离病毒能被I型DHV标准血清所中和,证明分离的野毒株血清型为I型DHV,且毒力很强。  相似文献   

18.
从临床患病鸡关节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无囊膜,有双层衣壳,外衣壳直径约75nm,内核约50nm;分离病毒株对酸、热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乙醚不敏感;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能产生以融合细胞为特征的CPE;爪垫接种1日龄雏鸡表现出明显的病毒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并伴有吸收障碍型和坏死型的病理变化;血清中和交叉试验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与国内的2株番鸭源呼肠孤病毒(YH和YB)分离株和国外S1133呈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通过对分离病毒株进行电镜观察、理化特性试验、病毒感染力测定、致病性试验、血清学试验,可以确定该分离病毒为禽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9.
为制定猪细小病毒病弱毒疫苗效力检验的标准,用3批猪细小病毒病弱毒疫苗进行接种猪与接种豚鼠的平行试验;同时进行临床免疫试验。3批疫苗接种豚鼠和猪后定期进行PPVHI抗体检测;猪于免疫后攻毒,并进行病毒分离。免疫母猪在怀孕早期进行强毒攻击,40d扑杀进行病毒分离。用3批疫苗免疫后备母猪统计产仔成绩。结果显示,豚鼠接种后21d、猪接种后7d全部产生抗体反应。免疫攻毒的猪均未从血浆和内脏中分离到病毒,而从对照猪分离到病毒;怀孕母猪强毒攻击后扑杀,胎儿病毒分离均为阴性,而对照猪胎儿病毒分离为阳性;统计数据表明免疫猪的产仔成绩比未免疫猪高,平均每窝多产活仔1.85头,少产死胎木乃伊胎0.65头。结果表明,当免疫豚鼠PPV HI≥64时,免疫猪能抵抗PPV强毒攻击,两者呈正相关;免疫母猪的攻毒试验表明免疫母猪能抵抗PPV经胎盘感染;临床免疫试验证明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1992年9月从安徽省某地黄牛体表采集的原野库蠓雌虫经细胞培养连续传代代分离到一株病毒。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无囊膜,呈球形,大小约为24-25nm。分离株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7℃,对Vero细胞系,C6/36细胞系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药物制试验结果证明该分离毒株为RNA病毒。分离病毒能引起1-2日龄乳鼠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