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度对龙青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密度下专用型青贮玉米龙青1号的生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各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秃尖的长短,其次是千粒重和茎秆粗细,而对株高、行粒数、穗长及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密度是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关键因素。通过试验证明:在一般肥力条件下哈尔滨地区龙青1号青贮玉米密度不宜超过7.4万株.hm^-2,最佳经济生产密度为6.2万-7.4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生产实践表明,合理密植可以使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由于玉米种植的最适密度会因地力水平、生态条件、品种、栽培措施以及耕种方式等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研究某玉米品种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下的最适密度尤其重要。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竖叶型中早熟高淀粉玉米新品种中科4号在不同产量水平和密度对产量结构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中科4号玉米的推广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品种、密度、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云南省审红单系列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受品种、密度、氮素水平、施肥时期及比例的影响,差异显著。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高密度处理较低密度处理拥有更大的增产潜力,本试验以红单4号玉米品种,密度5.76万株/hm2,硝铵用量800kg/hm2,种肥、拔节肥、攻穗肥比例为1:2.50:1.50的处理交互效应的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同一生态条件下,密度如何影响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而影响产量,获知不同玉米品种在同一生态条件下良好生长并达到高产优质效果的密度,为今后关岭玉米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种植密度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玉米种植的最适密度会因生态条件、品种、栽培措施以及耕种方式等不同而有差异。因此,研究某个类型品种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下的最适密度有其实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贵州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性状与气候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贵州省东部地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高温逼熟现象,继而影响到这些地区玉米的高产栽培的问题,以2003-2007年国家级西南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材料,分析了玉米产量性状在贵州5个生态条件下的反应.结果表明,各生态区经济性状的表现差异不大,空秆率在铜仁和遵义占一定比例,秃尖长的变异系数表现最大;百粒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通径系数为1.35827,秃尖长与空秆率对产量起间接作用.产量的形成与花后日平均最高温的关系最密切,表现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7116.分析表明,通过品种、播期的调控措施可以做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实现玉米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7.
通过四年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产培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四年平均增产6.1%。在吉林中部地区,积温和日照不构成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障碍因素,降雨量差异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2008年降雨量充足,且分配较为合理,不同处理下玉米平均产量较比四年平均值增产22.0%。  相似文献   

8.
播期、密度及品种对旱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贵州省中海拔地区生态条件下,不同播期、密度和品种对旱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了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对产量影响的F值为2.27,表现为不显著;密度对产量影响的F值为3.97*,表现为显著;品种对产量影响的F值为55.64**,表现为极显著.因而得到影响产量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品种>密度>播期,并得到最优高产处理组合为A2B2C3,即在贵州省中海拔地区生态条件下,种植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要获得高产,应选择中晚熟品种中甸红,播期为2月12日,密度为4500株· 667m-2.  相似文献   

9.
蓝田县夏播玉米常年种植面积38万亩,主要种植郑单958,搭配种植蠡玉16、先玉335等品种,但种植密度较低,一直是影响当地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研究当地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情况、探索蓝田县玉米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从而提高当地玉米产量是一项投资小、收益明显的增产措施.为了研究蓝田县夏播玉米最适密度,以当地主栽品种郑单958作为参试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58的作为参试品种在当地夏播种植密度一般以4350株/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耗水和产量的影响,梳理和总结了近些年学界对玉米密植增产研究的主要结果,分析了种植密度对玉米耗水量的影响,归纳了现代玉米高密度种植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总体而言玉米高密种植减少了土壤蒸发,增加了植株蒸腾,但对于提高玉米种植密度是否增加了玉米耗水量,学界仍存在不同意见;玉米密植在提高群体产量同时,也增加了由于高密度导致产量降低的风险。为应对高密度种植下玉米产量的不稳定性,现代学者开始将种植密度与其他农艺措施结合。与此同时,现代研究从传统的特定环境下田间试验研究转向使用作物模型模拟不同环境下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旨在根据特定环境选择最适宜种植密度,在提高种植密度的同时,提高玉米单株产量,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综上,将玉米密植种植与其他增产措施相结合和借助作物模型研究不同环境下玉米的最优种植密度是构建未来玉米增产稳产技术模式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