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更好地了解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与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合理的检测方法,浦口区兽医站在某猪场进行了此次试验。试验猪分3组,分别注射不同厂家生产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猪口蹄疫O型(OZK/93株+OS/99株)灭活疫苗,并采用猪O型口蹄疫VPI抗体检测试剂盒、口蹄疫O型液相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HI)分别对使用上述口蹄疫苗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猪注射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后,用猪O型口蹄疫VPI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阳性率达到100%;用正向间接血凝和液相阻断ELISA方法检测不到注射合成肽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效价。免疫猪口蹄疫O型(OZK/93株+OS/99株)灭活疫苗后,用VPI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阳性率只有40%;用HI方法进行检测,抗体阳性率为75%;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进行检测,抗体阳性率为70%。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试验,进而对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以及合成肽疫苗的免疫效果以及科学的检测方法形成深入了解,此次试验在某猪场进行.采用了以下方法:将试验猪划分为3组,每组所注射的疫苗,由不同厂家生产.主要采用了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以及合成肽疫苗.其中,前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OZK/93株、OS/99株疫苗,并采用HI、口蹄疫O型液相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以及猪O型口蹄疫VPI抗体检测试剂盒来检测以上口蹄疫苗免疫效果.得出以下结果:在注射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后,采用猪O型口蹄疫VPI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抗体阳性率达到100%;采用HI以及液相阻断ELISA方法之后,未能检测出抗体效价.探究结果表明,在注射免疫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之后,分别采用VPI抗体检测试剂盒、HI方法以及液相阻断ELISA方法进行检测,所得抗体阳性率相应为40%、75%、70%.  相似文献   

3.
使用国产的4种猪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VP1-ELISA)、猪口蹄疫O型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LB-ELISA)、猪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剂盒、猪O型口蹄疫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O-ELISA)同时检测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后的50份血清样品,阳性率分别为98.0%、94.0%、54.0%、90.0%。同时使用农业部规定的3种试剂盒分别检测20份血清样品的抗体滴度发现,VP1-ELISA试剂盒和LB-ELISA试剂盒阳性符合率为95%,平均抗体滴度相差0.7,与IHA试剂盒符合率为55%,平均抗体滴度相差3.8,故LB-ELISA试剂盒可以用来评价合成肽疫苗免疫的抗体,而IHA试剂盒不能用来检测合成肽疫苗免疫的抗体。  相似文献   

4.
不同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及检测方法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了解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与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合理的检测方法,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在某肥育场进行了此次试验。试验猪分3组,分别注射不同厂家生产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OS/99株灭活疫苗,并采用猪O型口蹄疫VP1抗体检测试剂盒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HI)分别对使用上述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猪注射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后,用猪0型口蹄疫VP1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阳性率达到100%;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检测不到注射合成肽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效价。免疫猪口蹄疫O型OS/99株灭活疫苗后,用VP1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阳性率只有30%;用HI方法进行检测,抗体阳性率为60%。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猪场的疫苗免疫效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对四川省、重庆市6个规模化养猪场的409份血清,分别进行猪瘟、猪伪狂犬病和口蹄疫的抗体检测。结果显示,A、B、C、D、E和F等6个猪场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85.71%、92.5%、79.8%、75%和97.33%,猪伪狂犬病g 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80.2%、100%、93%、75%和96%,猪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76.7%、79.59%、80.8%、0和82.67%,场间差异显著。统计学分析显示,母猪中的这3种疫病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仔猪。其中,母猪、仔猪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21%、27.27%,猪伪狂犬病g 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21%、42.5%,猪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41%、42.5%。本研究结果可为川渝地区规模化猪场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口蹄疫O型、A型二价3B蛋白表位缺失灭活疫苗免疫安全性和抗体消长规律,对试验猪群进行免疫,观察其健康状况,采用口蹄疫非结构蛋白ELISA检测非结构蛋白抗体,采用液相阻断ELISA检测O型和A型口蹄疫抗体。结果显示,疫苗免疫后,猪群健康状况良好,各时间点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均为阴性;免疫前、一免后29 d、61 d、95 d、123 d,二免后30 d、64 d、92 d,A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14%、100%、100%、100%、100%、100%、100%和100%,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00%、100%、100%、100%、100%、100%和100%。表明该疫苗免疫猪只后,安全性好,不会诱导动物机体产生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诱导产生的高水平A型、O型口蹄疫抗体可以维持较长时间,实施一免可维持至少4个月,实施二免可维持至少3个月。  相似文献   

7.
猪O型口蹄疫是政府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之一,而A型口蹄疫也明确规定根据各省的评估结果进行自行免疫。对猪场进行科学免疫是防控猪口蹄疫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为确定猪场口蹄疫疫苗的首免时间,以及掌握猪口蹄疫O/A二价灭活苗(O/HB/HK/99株+AF/72株)的免疫效果及应用,试验采用口蹄疫病毒O型/A型特异性抗体固相竞争ELISA(SPCE)检测试剂盒对不同日龄阶段仔猪母源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猪O型口蹄疫在7日龄后抗体水平可达到有效保护,21日龄左右达到最高水平,持续到50日龄左右抗体阳性率下降到50%;猪A型口蹄疫的母源抗体变化规律同O型,但同一日龄抗体水平均低于O型,在43日龄左右抗体阳性率便下降到了50%。结合两种母源抗体检测情况,在45日龄左右进行首免比较合适。同时通过对免疫后抗体水平的检测显示,90日龄后两种抗体阳性率均持续在77.8%以上,但口蹄疫O型在58~70日龄抗体阳性率只有66.7%,可能是该场首免时间太早,因此建议将该场首免时间调整到45日龄,同时3次免疫可确保猪对猪口蹄疫O型和A型野毒的抵抗力,能较好防止口蹄疫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2018年在临沧地区沧源、镇康、耿马3个边境县采集入境牛血清440份、本地猪血清300份,应用O、A、Asia-1型口蹄疫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和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场牛口蹄疫O、A、Asia-1型及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7.43%、83.43%、31.43%、45.14%,散养户分别为43.40%、36.60%、18.11%、31.70%,规模场疫苗免疫效果优势明显,但口蹄疫带毒风险较大。猪血清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0%~24.00%、0~15.00%、0~15.00%,阳性率偏低。建议提高临沧市边境地区牛、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强度和抗体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6,(4)
为了解某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的免疫效果或感染情况,实时监测猪群免疫状态,及时发现目前存在问题及潜在风险,从猪群中采集血样93份,分离血清,应用MEDIAN公司生产的猪瘟、猪蓝耳病、猪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试剂盒,以及IDEXX公司生产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 B与g E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该场主要疫病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g B、猪O型口蹄疫抗体总体阳性率分别为79.57%、79.57%、98.92%、79.57%;种公猪、后备母猪、经产母猪及哺乳仔猪4种疫病抗体阳性率较高,保育猪除蓝耳病及伪狂犬病g B抗体阳性率较高外,猪瘟及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较低,分别为62.5%及66.67%;该场猪伪狂犬病g E抗体阳性率高达83.87%,且各类猪群中阳性猪所占比例均较高。在综合分析检测结果和猪场免疫程序的基础上,对该猪场主要疫病的免疫提出了一些调整意见,以化解疫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猪伪狂犬病疫苗是防控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猪伪狂犬病的发生,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为了解不同疫苗国产SA215毒株(A疫苗)、国产Bartha毒株(B疫苗)、进口Bartha毒株(C疫苗)的免疫效果,在病毒感染的阴性猪场和阳性猪场分别选择60头35日龄健康仔猪进行试验,分别于免疫前1 d、二免前1 d、二免后28 d采集血清做g E、g B抗体检测。结果显示,3种疫苗在阳性猪场和阴性猪场中二免后均能产生有效抗体,但二免前A疫苗和C疫苗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比B疫苗效果要快,由此表明,A、C疫苗是生产中的首选疫苗。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正向间接血凝检测猪瘟抗体水平,采用ELISA测定猪口蹄疫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抗体水平。试验结果表明,A、B、C三个规模化养猪场,仔猪在21日龄时猪瘟母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50%、100%、100%;蓝耳病母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5.00%、28.21%、23.33%;口蹄疫母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7.50%、51.28%、13.33%。因此,建议农六师垦区规模化猪场21日龄免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和猪口蹄疫,1周以后免疫猪瘟疫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郴州地区猪口蹄疫的疫苗免疫状况,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通过采用意大利IZSLER猪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湖南郴州市8个县市59个不同猪场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猪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平均为83.33%,7月份是抗体阳性率最低的时期,保育猪抗体阳性率最低,为该地区的O型口蹄疫防控提供重要的指导性信息。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依然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我国目前主要采用以免疫控制为主的策略防控猪的口蹄疫。口蹄疫临床免疫效果主要通过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进行评价,检测方法和试剂盒种类繁多。为了解猪口蹄疫0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及不同抗体检测方法(试剂盒)的差异,本试验选用临床常用的5个品牌的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液相阻断法、固相竞争法和间接法)及病毒中和试验共4种检测方法,检测猪场免疫的口蹄疫0型和A型疫苗的抗体,结果显示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不同检测方法抗体阳性率变化趋势相似,说明目前各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同时,本文也分析了不同试剂盒检测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为生产一线评估口蹄疫免疫效果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不同厂家疫苗对猪O型口蹄疫流行毒株的保护情况,选用当前政府采购的A、B灭活疫苗厂家和C合成肽疫苗厂家生产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按照农业部推荐免疫程序对试验猪分别进行二次免疫后90天,用OZK/93和O/(XJ/10-11/MYA/98)进行攻毒,观察其各自保护率。结果显示,A、B两个厂家的灭活疫苗对OZK/93株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60%、80%,对O/(XJ/10-11/MYA/98)株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100%;合成肽疫苗对OZK/93株的保护率为100%,对O/(XJ/10-11/MYA/98)株保护率为60%。说明试验用的3个厂家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对毒株的保护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鉴别免疫猪群3ABC抗体阳性猪是免疫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引起的,还是疫苗中残留的非结构蛋白引起的,通过检测免疫动物体内的3ABC抗体和病毒感染情况,探讨3ABC抗体的出现与免疫剂量的关系。选取60日龄保育猪20头,分成A、B、C、D 4个组,分别注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S/99株)1、2、4、6m L/头。每组猪分别在免疫前1 d以及免疫后3、7、14、30和60 d,采集血清和鼻咽拭子,使用口蹄疫3ABC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口蹄疫多重RT-PCR检测试剂盒以及病毒分离试验,检测3ABC抗体和病毒感染情况,发现保育猪在低剂量(1 m L/头或2 m L/头)免疫后没有检测到非结构蛋白抗体,而高剂量(4 m L/头或6m L/头)免疫后出现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升高,而且出现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的动物中没有检出病毒感染或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提示这些免疫猪群非结构蛋白抗体的形成与免疫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安徽省猪口蹄疫感染状况和免疫情况,使用荧光RT-PCR和ELISA检测方法,对安徽省12个生猪固定监测点采集的578份扁桃体样品和578份血清样品分别开展口蹄疫(通用型)病毒核酸、猪A型口蹄疫抗体和猪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口蹄疫(通用型)病毒核酸阳性率为0,A型抗体阳性率为25.95%,O型抗体合格率为32.87%。结果表明,安徽省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口蹄疫防控情况较好;部分猪场使用了A型口蹄疫疫苗免疫,但效果并不理想;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不高,除免疫时间短的因素外,说明仍有部分猪场不重视口蹄疫免疫。  相似文献   

17.
使用三种猪口蹄疫O型抗体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接种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抗体,以探讨三种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猪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试剂盒和猪口蹄疫O型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都可检测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两种试剂盒的相关性达90.8%,而间接血凝试剂盒不能用来检测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猪口蹄疫O型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和间接血凝试剂盒可用来检测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两种试剂盒的相关性达93.7%,而猪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试剂盒不能用来检测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8.
应用口蹄疫O、A、Asia-1型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和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对采集自云南省10个边境县的牛和猪血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牛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分别在9.23%~37.75%、3.00%~23.57%、9.75%~48.67%之间,阳性率偏低,并且地区间差异较大。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在14.16%~51.00%之间,其中勐海为51.00%、芒市为48.96%,动物带毒风险较大。境内牛与境外入境牛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基本相当,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略高于境内牛。由于入境牛免疫率较低,须加大对入境牛的监控。黄牛和水牛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基本一致,但黄牛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36.47%,水牛为26.86%,黄牛阳性率显著高于水牛,这可能是因为云南省边境地区的黄牛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经缅甸进入我国。猪口蹄疫血清抗体阳性率较低,除芒市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达到81.00%外,其余均在0~6.00%之间,这可能与云南省近年来大量免疫合成肽疫苗有关。建议加强云南省边境地区的口蹄疫防控工作,提高口蹄疫免疫密度和抗体水平,严控边境地区口蹄疫易感动物的无序流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地区牛羊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牛羊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2012年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牛羊口蹄疫O—AsiaI型双价灭活疫苗和牛羊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进行了监测。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共检测了8个旗县23018份免疫牛羊口蹄疫O—AsiaI型双价灭活疫苗和牛羊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15日、30日、60日的血清中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牛羊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总体良好,免疫抗体合格率超过了70%。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免疫效果稳定,散养地区免疫效果稳定性差,且不同厂家的疫苗免疫效果不同,加强免疫后A、B、D三个厂家抗体合格率能达到100%,C厂家的免疫效果较差,抗体合格率为93-3%。采用3ABC—ELISA检测试剂盒对部分地区牛羊进行感染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选用A、B、C、D 4种商品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免疫SPF鸡,进行攻毒试验以评估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10日龄SPF鸡分组后分别用A、B、C、D 4种商品化法氏囊病活疫苗按1羽份/只剂量接种免疫,21日龄时用1000 LD50剂量的法氏囊超强毒株(GD0104)进行攻毒,各组疫苗的保护率分别为100%、85%、100%、100%;35日龄时用1000 LD50剂量的法氏囊超强毒株(GD0104)进行攻毒,各组疫苗的保护率分别为100%、75%、95%、100%。免疫后抗体检测显示,抗体滴度水平D>A>C>B,抗体转阳速度A>D>C>B,免疫应激作用A、D>B、C。综合考虑疫苗免疫攻毒后各项指标的变化,A、D疫苗免疫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活疫苗,可以有效地为SPF鸡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