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全球变暖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越发显著。本文以2007年、2013年Landsat5 TM影像和2017年Landsat8 TIRS影像为数据,利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对西安市核心区地表温度进行反演,进而对热岛区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西安市核心区地表温度呈升高趋势,热岛区的空间分布范围由城市中心区向郊区县城和农村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于遥感影像的森林扰动信息定量提取及其对树高估算的影响,为遥感反演森林参数(树高、生物量)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以1984—2006年33期Landsat TM/ETM+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其进行缨帽变换提取缨帽角(TCA)和缨帽距离(TCD)2个扰动监测指数,采用时间轨迹分析方法(LandTrendr)对TCA与TCD指数进行时间序列重构,分别提取扰动发生的前一年(DBYEA)、扰动发生前的光谱值(DBVAL)、扰动持续时间(DDUR)、扰动量级(DMAG)、扰动后开始修复的时间(RBYEAR)、扰动后开始修复的光谱值(RBVAL)、修复量级(RMAG)和修复持续时间(RDUR)8个时间序列扰动参数。基于单时相Landsat影像光谱信息与单时相Landsat影像光谱信息+森林扰动参数2组变量分别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估算树高。【结果】采用单时相Landsat影像光谱信息结合基于TCA和TCD提取的16个时间序列扰动参数建立的树高反演模型预估精度比采用单时相Landsat影像光谱信息建立的树高反演模型预估精度提高6.34%,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0.50 m。树高反演模型中基于TCA提取的时间序列扰动参数变量重要性高于基于TCD提取的时间序列扰动参数变量重要性。【结论】基于LandTrendr提取的森林时间序列扰动参数能够增强反射率与树高之间的相关性,提高遥感树高模型的反演精度,基于TCA提取的森林时间序列扰动参数对树高的解释能力高于基于TCD提取的森林时间序列扰动参数。  相似文献   

3.
ALOS、TM影像在土地利用中的最佳波段组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凉城县2009年7月20日获取的ALOS多光谱数据和2009年7月9日获取的Landsat 5 TM数据,进行影像预处理(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直方图匹配、图像裁剪等),对凉城县ALOS、TM两幅影像土地利用分类中的最佳波段组合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显示:ALOS影像的最佳组合波段为432,TM影像的最佳波段组合为145、345、245、147、347与247波段组合,并结合实际应用进一步确定最佳组合波段.  相似文献   

4.
对Landsat 8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解译,获得长沙市2015年和2018年的城市森林分布状况,对该时间段内长沙市城市森林面积、覆盖率以及固碳释氧量的变化特征进行探讨,评估其经济效益,期望为促进长沙市对城市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IHS变换、Brovey变换、PCA变换、Gram-Schmidt变换、CN变换和小波变换等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对松花坝水源区2002年Landsat 7 ETM+多光谱数据与全色波段进行融合,并结合影像的光谱统计参数选取相应评价指标,对这些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种融合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影像质量,源于同一传感器的不同分辨率影像融合能够有效避免异源传感器影像融合所常见的实相及校正误差,PCA变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林业资源管理》2015,(4):45-51
采用若尔盖高寒沼泽2011—2012年TM5遥感数据和同期野外调查获得的32个样地湿地植被生物量数据,分析了遥感影像光谱特征、纹理特征以及地形特征与实测样点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进而计算生物量,结果表明:草本沼泽植被生物量与地形因子和纹理特征的相关性不强,与遥感影像及其植被指数等自变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若尔盖高寒沼泽的植被地上、地下、总生物量分别为367.05,3 680.36,4 048.01g/m2。随着地表水分的减少,生物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Landsat7ETM 是陆地卫星系列的最新数据,其突出优势在于提高了多光谱波段的空间分辨率,增加了一个分辨率为15m的全色波段,丰富了数据的信息量。本文阐述了Landsat7ETM 数据的基本特征。通过对Landsat7ETM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增强处理、彩色合成、主成分分析、彩色空间变换、几何精校正、配准与镶嵌等,对有效的利用Landsat7ETM 影像数据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对评价全球碳平衡和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以安徽省霍山县为研究区,Landsat OLI和TIRS影像为基础数据,研究地表温度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效应.[方法]以Landsat OLI为遥感数据源,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支持下,提取覆盖研究区的遥感影像的纹理特征,并结合原始多光谱遥感影像和研究区的地形...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选取福州市2000,2005,2010,2015,2020年5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运用ENVI5??3与ArcGIS10??2,在对影像预处理后得出其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并与像元二分模型相结合得出植被覆盖度,结合差值法、均值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福州各地区植被状况进行分析,研究2000至2...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作为研究对象,获取的2015年6月12日的Landsat8OLI影像作为数据源,对影像数据进行了辐射定标、几何校正等预处理,对影像作了图像增强处理,利用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运算以及建筑用地指数运算,突出建设用地专题信息,提高了影像的视觉效果,以便更容易地识别图像内容;采用监督分类中的不同的分类器对其进行了建筑用地信息的提取,比较了不同分类器的分类精度,从而提取了最佳的建筑用地信息。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白河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所知的四川岷山山系川金丝猴种群最大、密度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保护区,对该地区在地震前后的生态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有利于物种资源的保护。本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与2017年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关键时间节点,从2003—2018年每隔5年,选取了Landsat5 TM和Landsat8 OLI的遥感影像,利用生态景观格局类型及景观生态指数来分析两次地震前后15年间白河自然保护区在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尺度上的生态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白河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由裸岩、草地/灌木、温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5种类型组成。在Fragstats4.2中选取8个景观指数,分别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对保护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初步分析发现,斑块类型水平上,2003—2018年白河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景观类型为针阔混交林,其次为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且两次地震均导致主要景观类型所占面积下降,各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增多,景观类型平均面积减小,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水平上,两次地震导致景观多样性降低,景观整体形状趋于复杂,景观空...  相似文献   

12.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Landsat ETM和2010年Landsat TM两个时期的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信息源,获取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的转化数据,确定相应的转移概率矩阵,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景观的动态演变情况和未来演变的趋势。结果表明,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结构和功能正在发生着迅速的转变,森林和永久性河流面积有明显的减少趋势,而草本沼泽和森林沼泽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森林群落逐渐退化。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正在向沼泽化和荒漠化演变。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0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并结合地面资料对南瓮河保护区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没有明显变化,主要以森林和草本沼泽为主;森林沼泽和道路呈增加趋势,而沼泽化草甸、灌丛沼泽、永久性河流变化较小,呈现缓慢的减少趋势,森林群落呈现退化的趋势;景观异质性在增大,破碎化程度在提高;森林采伐和道路修建等人为干扰是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驱动力之一,火灾引发的森林及沼泽湿地大面积过火是湿地干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云南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资源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景观可划分为1个景观类、9个景观系、18个景观型,景观多样性指数为2.315,丰富度较高;保护区景观破碎度为0.009,景观总体上较为完整;保护区的中海拔区域(2 500~4 000 m)的斑块多度较高,破碎度和分离度较小,是保护区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990年、2000年和2009年三期TM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3S技术对若尔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探寻了近20年来若尔盖县湿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来,若尔盖高寒湿地景观斑块数总体减少,湿地景观面积呈不断萎缩的态势,湿地景观多样性呈均衡化发展,各斑块类型面积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若尔盖湿地的保护,控制景观格局变化,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16.
扎龙湿地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景观格局角度对扎龙湿地区域生态进行分析。通过对遥感照片判读,将各种景观镶嵌体类型加以分类,并勾绘出轮廓界限,然后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监测信息系统(LMIS),将图表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区域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维值等景观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特大城市城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成效,以深圳市大鹏半岛和 田头山 2 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 Landsat 影像分类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分析 1995-2015 年 2 个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个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 均以林地为主,且林地都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近20 a 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均呈现景观破碎化指 数和景观分割指数增大,而香农多样性指数降低的趋势。快速城市化进程使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破碎化程 度不断提高 , 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深圳市森林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图为基本图件,在GIS技术支持下对保护区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揭示其景观生态现状;并提出景观生态规划先行,完善功能区区划、分区保护与开发,开发生态旅游、促进持续发展的开发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神农架林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外近20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信息,结合不同时期的森林经营活动和治理手段,进行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与评价。 方法 以神农架林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外为研究区,应用1999年、2007年和2019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基于像元二分法模型估测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采用差值分析的方法,分别估算各区域植被覆盖变化量,并结合不同时期的治理政策和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 1999年到2019年,神农架林区总体植被覆盖度均值提高了8.25%,其中高植被覆盖度占97.50%;前期保护区内的植被覆盖度一直优于保护区外,到后期保护区内、外的植被覆盖度差异变小。 结论 近20年来,神农架林区的植被覆盖度总体处于增长的趋势,生态环境逐渐趋于平衡,说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人为干扰对珠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按照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森林景观格局、景观多样性、景观功能等方面分析了社区人为干扰活动对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影响。表明长期以来强烈的人为干扰活动导致保护区森林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降低,并延缓了森林植被恢复演替的进程,景观生物量积累少,抗干扰能力弱,生态功能较差,尚难以满足作为我国第3大河流珠江的源头地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需要,景观生态建设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