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棚室薄皮甜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地栽培甜瓜属高效集约型农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达市大棚栽培薄皮甜瓜的面积逐渐增多,其栽培技术受到广大瓜农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多年的栽培研究实践,特别是通过对棚室薄皮甜瓜的品种、育苗、定植密度,整枝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和收获时间的研究,总结出适合安达市薄皮甜瓜棚室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1997年,辽宁省丹东地区瓜农把薄皮甜瓜引进大棚栽培,创造了保护地栽培果菜产值的最高记录,这一成绩的取得极大地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农民,在辽东刮起一场大棚种植薄皮甜瓜风.近两年,东港大部分菜田基本都种过甜瓜,部分瓜农被迫到周边地区租地或技术承包种植薄皮甜瓜,使辽宁的棚室薄皮甜瓜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辽宁省也因此成为棚室栽培薄皮甜瓜的大省,凤城市仅红旗镇栽培面积就已超0.6万hm2(公顷).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原来有限的邻近市场一度处于饱和状态,售价一路下跌,瓜农无力自己走出去开发市场,经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故引发了2001年7月的西丰县"绿皮甜瓜"事件.  相似文献   

3.
我国甜瓜栽培历史已有3000多年,栽培总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全国甜瓜栽培总面积已超过16万hm2,占世界生产面积的16%,总产量占世界的18%左右;我国甜瓜生产中薄皮甜瓜占的比例较大,为甜瓜总面积的60%以上,其中70%分布在东北3省。薄皮甜瓜棚室栽培试种成功后,面积逐年上升。1东北3省薄皮甜瓜产销形势1.1黑龙江省薄皮甜瓜年生产总面积3.5万hm2以上,由于无霜期短,早春晚霜较辽宁、吉林晚,抢早栽培没有明显优势。栽培方式多采用露地直播和少部分育苗移栽,主要产区西部以齐齐哈尔市的梅里斯区、龙江…  相似文献   

4.
《中国瓜菜》2019,(8):153-154
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冬春茬薄皮甜瓜种植基地,生产的薄皮甜瓜经济效益较高,栽培面积逐年增加。笔者总结介绍了华北地区冬春茬薄皮甜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栽培设施选择、品种选择、播种育苗、适期定植、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以期为薄皮甜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陕西延安地区,利用日光温室进行薄皮甜瓜秋延后栽培,并采用嫁接早育苗、搭架多次换头技术,产品可在8月中旬上市,10月中下旬拉秧,有效利用了温室秋季相对空闲时间,延长了薄皮甜瓜的市场供应期,大大提高了栽培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乐亭早春棚室薄皮甜瓜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达7 333.3 hm2(11万亩),当地农民通过系列实用生产技术,采收两茬瓜,获得高产高效,其中日光温室冬春茬薄皮甜瓜每667 m2产值可达5.5万元。薄皮甜瓜在河北省乐亭县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引入青羊角甜瓜,1991年全县甜瓜种植面积300 hm2(4 500亩),2000年开始先后引进红城系列等薄皮甜瓜品种近20个。近年来乐亭县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日光温室冬春茬香瓜的几个代表品种,通过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1 品种选择 宜选择早熟、耐低温弱光、抗病性强、坐瓜容易、耐运输、糖度高、品质佳的品种,目前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有永甜十一、富尔六号、香玉、翠宝、甜帝等. 2 育苗 2.1 时间 法库地区11月下旬在日光温室内播种育苗. 2.2 方法 2.2.1 场地准备:在温度高、光照好的温室中部,距温室后墙1.5~3米处,东西向做育苗畦,底部搂平后铺地热线,以满足苗期的温度条件,然后将营养钵整齐地摆人畦内,选用7厘米×7厘米塑料营养钵.  相似文献   

8.
常规方法栽培大棚薄皮甜瓜,植株易出现早衰现象,植株病害发生也较重,将棚菜种植技术应用到大棚薄皮甜瓜的种植上,采用“立架两收”栽培技术栽培大棚薄皮甜瓜,能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中病害发生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嫁接是克服薄皮甜瓜种植生产过程中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在国内外甜瓜生产中得以广泛应用。在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CARS-26-16)和本体系设施栽培岗位《嫁接影响西甜瓜品质机理研究和优化调控技术集成与示范(CARS-26-07B)》专项研究的支持下,我们初步撰写了薄皮甜瓜嫁接育苗安全生产技术手册,供吉林省甜瓜育苗专业户参考,以期能进一步促进我省薄皮甜瓜嫁接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根据薄皮甜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介绍薄皮甜瓜的育苗、选地、施肥、整地、定植、肥水管理、整枝、病虫防治等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薄皮甜瓜不同品种喷施不同叶面肥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薄皮甜瓜的种植面积逐年大幅度增加,并且栽培方式已多样化.由于薄皮甜瓜在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很多,大部分瓜农在甜瓜生长期都要喷施不同品种的叶面肥,以求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忻州地区薄皮甜瓜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在介绍移动大棚结构、优势、经济效益等的基础上,总结了1套适合忻州地区薄皮甜瓜种植的栽培模式,主要内容包括选地、整地、施基肥、播种育苗、苗床管理、定植、植株调整、坐果期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等.移动大棚的推广应用克服了设施栽培中的土壤连作障碍;加之适宜栽培技术的应用,实现...  相似文献   

13.
甜瓜为喜光喜温作物,适宜沙壤土地种植,营养价值高种植效益可观,一般棚室栽培每亩产量3500千克,如果在露地栽培每亩产量约为3000千克,经济效益都非常好.利用设施棚室进行甜瓜种植经济效果良好,因此对棚室甜瓜种植技术加强科学管理是提高甜瓜总值综合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薄皮甜瓜博洋9号早春茬双蔓整枝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郎德山  肖万里 《中国蔬菜》2018,1(11):98-100
正博洋9号甜瓜口感好、风味佳,坐果性好,近几年来在山东省的种植面积呈现逐年扩大趋势。生产上采用双蔓整枝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每667 m~2产量可达7 000~8 000 kg。薄皮甜瓜博洋9号口感好、风味佳,深受市场欢迎,销售价格高于一般薄皮甜瓜,近几年来在山东省的种植面积呈现逐年扩大趋势。在栽培上,为了提高博洋9号甜瓜的抗性,采用嫁接方式育苗;  相似文献   

15.
李文海 《长江蔬菜》2018,(15):43-45
正导读:皖北江淮地区突破传统甜瓜种植模式,利用早春设施进行厚皮甜瓜的简约化栽培,提高了经济效益。该技术的关键环节为嫁接育苗及蜜蜂辅助授粉,嫁接栽培提高了植株的抗性,蜜蜂辅助授粉提高了果实品质。甜瓜是世界十大水果之一,分为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两大生态类型,其中厚皮甜瓜果实品质优、耐贮运,早春设施栽培厚皮甜瓜效益相对较高[1]。蚌埠市年种植甜瓜面积1 000 hm~2以上,但因为缺少  相似文献   

16.
薄皮甜瓜因具有香、脆、甜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薄皮甜瓜属雌雄同株同花,制种技术要求严格,近年随着来露地、棚室的种植面积在不断的扩大,现有的甜瓜杂交种的制种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一套有关薄皮甜瓜杂交制种的经验,现向大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生产要获得高产高效益,必须采取新的栽培模式,极大地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求得较高的收入,使得乡村致富目标早日实现。早春棚室甜瓜经济效益好,甜瓜早春棚室生产采取嫁接育苗,收获后及时整地施肥,种植秋白菜,精细管理,一年两季栽培,可以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较好的高效种植模式,农民朋友可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孙亚男 《吉林蔬菜》2018,(10):27-28
近年来,辽西北地区秋冬茬薄皮甜瓜种植面积增加,栽培效益提高,形成广泛的市场。本文对阜新地区薄皮甜瓜秋冬茬栽培技术要点进行详细总结,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及采收方面对生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浅谈薄皮甜瓜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薄皮甜瓜生产现状 随着农产品供应的日益丰富,基本农产品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市场空间越来越大,就全国种植业而言,露地栽培面积呈下降趋势,保护地栽培面积呈上升趋势,就瓜菜而言,大宗蔬菜栽培面积呈下降趋势,特色瓜菜栽培面积呈上升趋势,就西甜瓜而言,甜瓜面积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薄皮甜瓜生产正经历着重要的历史转变时期.第一,薄皮甜瓜的种植区域由东北向西北、东部、东南沿海厚皮甜瓜产区发展.第二,随着薄皮甜瓜品种改良和包装贮藏技术的发展,由过去零星种植粗放管理向保护地种植精细管理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薄皮甜瓜高产高效栽培方式,以温州地方特色薄皮甜瓜品种白啄瓜为材料,以爬地栽培(A)为对照,设置立架栽培(B)和拱架栽培(C)2个处理,其667 m2种植密度分别为280、635、635株,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薄皮甜瓜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品质无显著影响,但对甜瓜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对照A的单瓜质量显著高于B、C处理,单株产量最高,但因其种植密度低,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低于B、C处理,B、C处理的667 m2产量分别为3 688、3 706 kg,约比对照A高900 kg;B、C处理的667 m2纯收益较高,分别为2.08万、1.99万元.综上所述,为实现甜瓜高产高效栽培,应选择立架或拱架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