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通辽西拉木伦公园1986年饲养2只雌雄东方白鹳,1996年第1次产卵,经孵化成活1只小鹳,后因多种原因夭折.1998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雌鹳产卵2枚,孵化出雏2只,在饲养员的精心照料下,现在2只幼鹳生长发育正常.据了解,白鹳在笼养的环境里繁殖成功尚不多见,对研究东方白鹳在人工饲养繁殖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东方白鹳是鹳形目,鹳科,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大型濒危涉禽,CITES附录Ⅰ物种,IUCN红色物种名录中的濒危物种,全球野生数量仅为2500只左右。主要繁殖地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山东黄河三角洲、长江中下游也已形成繁殖亚群。由于东方白鹳配偶选择性较强,对饲养环境要求较高,因而进行笼养繁殖难度较大。在国内,上海动物园于1984年首次人工繁殖东方白鹳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正>东方白鹳属鹳形目(Cieoniiformes)鹳科(Ciconiidae)鹳属(Ciconia)的大型涉禽[1]。我国是东方白鹳繁殖和迁徙的主要活动地点,因此我国是世界上东方白鹳人工圈养最多的国家,在这方面做的研究也最多。截至2013年底,我国学者发表的关于东方白鹳的论文共有100余篇,发表的研究报告大多集中在种群数量及分布、种群恢复、生理生化、繁殖生态、圈养行为方面。有人对笼养东方白鹳的春季行为和时间  相似文献   

4.
位于乌苏里江畔的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对野生动物日常监测中,惊喜地发现了—处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鸟巢,并且2只成鸟成功繁殖了4只幼雏.东方白鹳这一珍惜鸟类在这一地区出现并成功繁育,尚属首次. 东方白鹳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数量稀少,目前中国野生数量不足3000只.东方白鹳属大型涉禽,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螺、昆虫等为食.东方白鹳繁殖地主要在俄罗斯以及中国的东北地区,越冬地主要在中国的华东、华南以及西南等地区,少数在朝鲜、日本和琉球群岛,偶尔也飘泊到俄罗斯的雅库次克、萨哈林岛以及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地.  相似文献   

5.
东方白鹳迁地保护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东方白鹳迁地保护研究的最新成果的总结和归纳,对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上海动物园于1984年人工繁殖成功东方白鹳尚属首次。据统计目前世界共有88家动物园饲养繁育约552只东方白鹳,其中,中国就有58家动物园饲养东方白鹳342只。我国对东方白鹳的研究偏重于生态、生理、繁殖三方面,并在笼养繁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东方白鹳的繁殖生态与幼雏的驯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发  赵和生 《野生动物》1990,(2):16-17,27
东方白鹳(Ciconia ciconia boyciana)属鹳形目鹳科,涉禽,晚成鸟。是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春季在我国东北和苏联境内繁殖,冬季在我国长江中下游越冬。近年来在北戴河对其迁徙数量调查中发现,总数仅三千多只,实为珍稀鸟类。为了解其繁殖生态与幼雏的生长发育规律,我们于1987、1988年春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内的东方白鹳作了观察研究,现整理如下: 一、自然概况兴凯湖自然保护区位于兴凯湖东北,从太阳岗至龙王庙区间的湖岗以及东侧大片芦苇沼泽地,平均海拔67米。属寒温带,年平均气温为3℃,年降雨量为503mm。冬季多为西北风,夏季则多为西南风。保护区内有松阿察河、瞿麻子河、地河等,大小湖泡达14个,主要有莲花池、南大泡、东大泡子  相似文献   

7.
康国文 《野生动物》2004,25(6):47-49
鹳,属大型涉禽,泛指鹳形目鹤科中的诸种鹳鸟。全世界共有5属19种鹳,我国产有彩鹳、黑鹳、白鹳、东方白鹳、秃鹳等5种。在所有的鹳种中,黑鹳和白鹳以其超群拨俗、雍容典雅、仪态万方的天生丽质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黑鹳和白鹤较为常见,属候鸟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同时又都属于世界濒危鸟类,因此被人们誉为鹳鸟家族中的“黑白双姝”。1992年2月20  相似文献   

8.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属鹳形目鹳科,原为白鹳(C.ciconia)的东北亚种(C.ciconiaboyciana)。在吉林省,东方白鹳最早的分布记录见于1981年(傅桐生先生等)。其后,陈鹏(1983年)、杨世和等(1983年)、高玮等(1984年)、赵正阶等(1984年、1985年)先后都有报导。但所有这些,东方白鹳只是作为区域性鸟类资源的一部分而有所涉及,至于在全省范围内,比较深入的专项研究报导尚未见到。为此,笔者于1981年—1987年,分别在全省各地区、尤其是1984年后,在莫莫格、向海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本文即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吉林省东方白鹳的初步研究及保护对策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2019年3月—5月,南宁市动物园圈养的东方白鹳有两只出现体表寄生虫感染,经形态学检查初步鉴定为虱子。使用大宠爱赛拉菌素对该两只白鹳进行驱虫治疗,结果两只白鹳休表寄生虫均被有效驱除,一只在治疗后出现了肝肾功能损害,经保肝护肾治疗患鹳康复。未能明确该次肝肾功能损害与驱虫用药是否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黑鹳、白鹳作为世界濒危的大型涉禽,在我国东北各地均有分布,由于数量稀少,1980年被列入世界鸟类红皮书。尽管在形体和毛色上有明显区别,白鹳习惯筑巢于孤树上,而黑鹳喜筑巢于岩壁凹陷中,但他们的生活习惯,食物结构相当接近。野生环境的鹳以新鲜的活鱼、蛙、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它们抵御不了东北缺少食物的漫长冬季和严寒,是冬去春来的夏候鸟。人工养殖的鹳,食料鱼往往单一和质量不佳,易造成肌胃病的发生。我国近10年来人工饲养的鹳先后发生7起(白鹳4只,黑鹳3只)肌胃糜烂病造成6例死亡,仅1例黑鹳治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希国 《野生动物》2011,32(3):164-166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总面积45.40万km~2,生境多样,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两大平原分布,也是全国湿地面积较大的省份。是我国东方白鹳的主要繁殖区,但由于湿地开发,人为不同程度地干扰使得东方白鹳的繁殖地不断缩小,繁殖种群数量明显减少。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全省繁殖数量仅有10余个巢。从1990年在全省开始了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200多个人工巢,有80余个巢被利用。东方白鹳的繁殖数量由10余只上升到现在的150多只。东方白鹳的繁殖种群已经明显回升。今后应该加强对该物种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扩大东方白鹳在三江平原的繁殖种群。  相似文献   

12.
东方白鹳人工招引方法及在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属鹳形目,鹳科的大型涉禽,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同时也被列为国际重点保护鸟类。世界上东方白鹳繁殖地仅存中国东北内蒙古及俄罗斯远东地区。50年代至80年代东方白鹳在我国黑龙江省分布的数量还较多,近年来,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活动越来越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天津动物园东方白鹳人工孵化与育雏及自然孵化与育雏均同时获得成功。通过对笼养东方白鹳自然育雏与人工育雏过程中的孵化、育雏等行为的观察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1日龄到70日龄,人工育雏与自然育雏在东方白鹳雏鸟生长发育方面的差异较小;自然育雏与人工育雏日饲喂量都增多,但日饲喂次数及饲喂间隔正好相反'行为表现方面自然育雏的东方白鹳比人工育雏的东方白鹳更早学会啄食、扇动翅膀、站立和行走。  相似文献   

14.
1993年8月28日,伊春市西林区两位青年在汤旺河边获得一只白鹳。9月23日,这只白鹳因体质衰弱饲养条件不好,死于伊春市林科院资源馆。经鉴定,为东方白鹳(Ciconiaciconia)从毛色上看为雏鸟,度量如下单位,gmm)体重体长:嘴峰翼长尾长附跖,性别22201050225480275265雄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极其稀少,l987年7月伊春市南叉区曾发现一只,由伊春小林。Ik科‘判状资源论制成林议和本现什m春小林仆从?;许资源状)1小X5年1O川一X汽十一叩{V旧一十米尼卜_yi]]--J为草甸内山v现H广1%f3幻I’】州卜卜如1)P数川;,九二哈丁…  相似文献   

15.
上海动物园近年来重视珍稀鸟类繁殖的研究,1987年繁殖了一批珍禽有东方白鹳5只、鹈鹕15只、白琵鹭19只、白鹮8只、鸸鹋20只、美洲驼5只、白腹锦鸡15只、疣鼻天鹅及黑天鹅等,这些鸟类都属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或为进口鸟类。繁殖季节饲养人员为鸟类繁殖创造条件,为亲鸟调整饲料、选择配偶,设置人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行为描述和记录的方法,对笼养条件下白鹳雏鸟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对白鹳雏鸟生长期行为变化作了充分的描述和记录,对白鹳种群数量的增加和笼养条件下的繁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欧洲白鹳     
象我国人民宠爱大熊猫,金丝猴那样,欧洲人特别喜爱白鹳。白鹳(Ciconia ciconia)属鹳形目,鹳科,是世界濒危鸟类。欧洲白鹳(C·c·ciconia)为白鹳指名亚种。身体为白色,初级、次级飞羽为黑色,喙和跗蹠为红色。而东方白鹳仅跗蹠为红色,而喙为黑色。眼灰色,眼周有黑色裸区。体形象鹤,但喙较粗壮。雌雄差异较小,难于辨认。飞行时头、颈前  相似文献   

18.
<正>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为大型湿地水鸟,2021年2月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东方白鹳主要繁殖地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交界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2.3]。近年来,在东方白鹳的迁徙停歇地,如吉林向海、莫莫格和山东黄河三角洲等,陆续发现东方白鹳繁殖巢;在越冬地,如安徽安庆和江西鄱阳湖区域等,繁殖记录也逐渐增加[4]。最早在2004年夏季,俞长好等[5]发现东方白鹳在鄱阳湖区域的高压电塔上营巢、  相似文献   

19.
袁东芹 《当代畜牧》2013,(24):27-29
曹妃甸区的湿地是众多鸟类繁殖、迁徙、生活地之一,近年来,经常有野生鸟类中毒死亡的报告。本文介绍了对东方白鹳的救治过程,通过分析病例临床症状,初步判断为呋喃丹中毒。通过注射阿托品和维生素C,病例症状逐渐消失,最后痊愈,确定判断正确。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东方白鹳呋喃丹中毒的救治程序和救治技术,说明了农药对野生鸟类种群的危害性,并提出一些预防野生鸟类农药中毒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型大,形态优美,易饲养,易繁殖,是动物园重要的观赏珍禽之一。野生东方白鹳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性情宁静且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属候鸟,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蚌埠市地处我国南北气候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