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鮰,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美国于6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商业化养殖,70年代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养殖,其产量占全美淡水养殖总产的一半以上。80年代中期,美国鮰鱼被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试养,由于其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病能力强,很快就获得引种成功,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的池塘养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逐步成为水产养殖的主要形式和市场水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但由于生产方式粗放、养殖设施简陋,其养殖效率、资源利用率等普遍较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病害的不断发生,人们开始重视池塘养殖的环境生态问题,一些池塘养殖新模式不断出现,尤其是近十年来,如池塘封闭式综合养殖、多池循环水养殖、渔农综合种养、池塘生态工程化循环水养  相似文献   

3.
正发展池塘循环水"跑道"养殖是浙江省"十三五"渔业转型升级重点工作之一,湖州市自2016年起引进池塘循环水"跑道"养殖模式,并不断试验推广、总结优化和创新。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并运行池塘循环水"跑道"245条,占全省33.3%。其中位于长兴县泗安镇禧祉村的长兴乔子周家庭农场池塘循环水"跑道"基地,建设标准高、养殖理念新,生态绿色循环,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池塘循环水"跑道"建设和养殖的示范点。现就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具有产量高、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小、周期短、节约土地和水资源等特点。为此,2017年在天津建立三个试验基地,开展以草鱼、鲤鱼、鲫鱼、鮰鱼、鲈鱼为主的池塘工程化生态养殖试验,平均单产达100 kg/m2以上。  相似文献   

5.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于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种至我国推广养殖.截至目前,我国斑点叉尾(鮰)养殖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主养区集中在广东、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等地.由于江苏地区传统养殖品种病害频发,斑点叉尾(鮰)逐渐成为主养品种,目前池塘成鱼养殖面积约1.04x 105 hm2,工业化水槽...  相似文献   

6.
正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是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产生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南通自2014年开始进行池塘工业化养殖以来,已建设养殖流水槽159条,系统养殖面积29 303.486米~2,常规系统建设多为淡水池塘,流水槽养殖品种为草鱼。为试验海水池塘进行流水槽养殖建设的可行性,2016-2018年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在启东市近海镇黄海村的海水养殖池塘内建设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水槽养殖罗非鱼、净化区养殖三疣梭子蟹、脊尾白虾试验,现将2018年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董学鹏  李彤  于洁  孙万胜 《河北渔业》2019,(5):13-15,48
经济效益是每家生产企业追求的目标,池塘养殖业因为追求高效益,采取了高密度养殖,这样势必会造成病害传播及养殖水域的污染。现在渔业发展对养殖水体环境及排放的要求非常重视,我国在2018年制定了水产养殖水排放标准,养殖者必须遵守。近年来我中心对天津市的62家水产生产企业进行了尾水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池塘富营养化、COD超标,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池塘。多年来水产工作者摸索了各种养殖模式,不断探索池塘养殖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破坏养殖水域环境的养殖模式。2016年,通过参观学习交流,摸索出了适于天津的池塘养殖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集成”。它是将一片池塘分成生态净化区、水质净化区、养殖水槽3个区域,水体在池塘中循环流动,养殖水除蒸发和渗漏需适当补水外,养殖水达到零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此养殖模式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提升的空间,对池塘养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2017年开始进行了3个养殖企业的试点建设,2018年开始向全市推广。本文详细介绍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以期为这一养殖模式的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一、我国循环水养殖发展现状我国循环水养殖模式(RAS)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型逐步发展起来。2013年,苏州引进美国大豆出口协会80∶20模式技术转型和升级示范试验,即是RAS的一种形式,它将池塘"开放式散养"变成"生态式  相似文献   

9.
正池塘工程化养殖又称池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是近年创新应用的新型池塘养殖模式。相比于传统养殖模式,池塘工程化养殖模式在工艺理念、技术装备及养殖方式等方面具有重大革新,通过利用气提式推水设施创造流水环境,配置吸污装置及水质净化生物区,种养结合,实现水体的原位修复,达到高效、生态、低碳、循环的效果。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不同品种的池塘工程化养鱼模式探索,现将几种常见池塘工程化养鱼模式及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发展现状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自2012年开始在我国推广,至2018年底已在全国10多个省(区、市)建成流水养殖槽2000多条,覆盖池塘近4万亩。笔者介绍了该模式的技术原理及要点、推广示范概况,总结出该模式推广过程仍存在吸污率偏低,净化生态养水区面积太小、配备不足,养殖品种需要进一步筛选的问题,继而提出研究制定粪污收集率测算标准方法,力争将粪污收集率提升至70%以上,严格防止过高密度养殖,推水养殖区占池塘面积不得超过5%,养殖名优品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娟  肖霞 《河南水产》2006,(2):17-17
美国鮰鱼又称斑点叉尾鮰,尾鲇形目,鮰科,是一种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的淡水鱼类,美国于6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产量约占美国淡水鱼产量的一半以上。1984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从美国引进试养.由于其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病力强,获得引种成功.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又称"跑道鱼"养殖模式)示范推广项目实施以来,各示范单位积极开展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新进展,截止目前已在全国10多个省(区、市)示范应用流水养殖槽2000多条,覆盖池塘3万多亩。但是在示范应用中也暴露一些技术问题。为严格落实绿色发展和新时代渔业"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的目标要求,8月8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印发通知,就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规范示范推广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池塘“跑道式”养殖的全称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这一模式自2012年引进我国以后快速在全国各地推广发展,至2018年已有2 000多条流水槽,覆盖池塘近4万亩。该模式技术框架日趋清晰,标准设计要点是高密度养殖跑道占整个养殖的面积不大于5%,95%以上的水面为净化区(张振东等,2019)。净化区只引入滤食性鱼与大型软体动物、水生植物,搭配虾类与少量肉食性鱼,  相似文献   

14.
陈建 《科学养鱼》2020,(9):81-82
正池塘工业化养殖是近年来江苏省主推养殖模式,具有节水、环保、生态、高效等特点,符合新时代农业发展要求。此模式通过曝气推动水体流动,使鱼类始终处于高溶氧、微流水的环境中,同时,由于流水刺激,鱼类运动量大,对于提高鱼类体质和免疫力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所以有介绍说池塘工业化养殖出来的是"运动鱼",鱼肉品质较高。2017年宿豫区华源稻虾家庭农场承担此类模式建设推广的省高效设施项目,在两个池塘内建立15条水槽开始从事池塘工业化养殖。  相似文献   

15.
<正>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技术在全国各地已开展了好几年,主要有系统模块建设、水槽集排污效果、不同养殖品种、人工湿地、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但是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加州鲈水质净化效果分析的鲜见报道。2018年在如皋市富明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开展了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加州鲈水质净化效果分析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位于如皋市富明水产养殖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9月16日,唐山市农牧局组织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有关专家对唐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实施的"河北省水产重点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的"海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项目"课题进行现场验收。该"海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项目"试验示范面积4hm2,设养殖水槽8条880m2,在中国海洋大学技术支撑下,构建了适合北方地区的海水池塘工程化循  相似文献   

17.
<正>漏斗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产量较高、结构简单、建设方便、生态环保等诸多优点,是目前最适合中原地区养殖推广的养殖模式。但是该模式也有缺点被大家忽视。为了高质量推广漏斗池塘养殖技术,使渔民朋友在养殖中少走弯路,现将推广中发现的缺点和问题总结给大家,供参考。一、漏斗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八大缺点任何一种先进的养殖模式都有它的地域性和局限性,要弄懂这种模式的基本原理,因地制宜进行建设,不可照搬硬套。漏斗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缺点要记住“五高三低”。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校辉 《水产养殖》2009,30(9):17-18
黄颡鱼俗称黄蜡丁、昂弓、昂刺、黄姑子等,隶属鲇形目,鳞科,黄颡鱼属,是常见的底栖性偏肉食的杂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因其对环境适应力强、养殖经济效益高而深受养殖者欢迎。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行黄颡鱼的人工繁育及成鱼养殖,经过近10年的攻关、研究,目前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笔者自2000年开始进行黄颡鱼的苗种繁育和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现根据研究、推广和生产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将黄颡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是近几年在江苏省全面推广的一种新的渔业养殖模式,它具有不污染外部环境、节约水资源、降低养殖成本、精准投饵和用药方便管理等优点。苏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从2014年开始自主开展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该文以苏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2018年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为例,梳理其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为养殖户、生产企业开展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斑点叉尾鮰1984年从美国引进,通过20多年的推广养殖,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淡水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品种,养殖方式主要是池塘和网箱养殖,在稻田里养殖还不多,特别是培育鱼种更少。为了解决山区池塘水面少,缺乏鱼苗鱼种的问题,探索稻田养鱼的新途径。2007年永顺县畜牧水产局开展了稻田培育斑点叉尾鮰鱼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