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典型抽样法在镇雄县珙桐分布区设置11个样地,其中8个样地采用20 m×20 m样方法,3个样地采用实测法,样地总面积计1.6 hm~2,对珙桐群落进行野外调查,重点分析该地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区系特征及珙桐更新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珙桐群落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有蕨类植物6科7属8种,被子植物54科102属123种,且古老性、特有性强;群落被子植物的区系构成中以温带分布型为主,约占分布区类型的60.95%;珙桐群落中生活型以小型叶、高位芽植物为主,表明其生境较温暖湿润;珙桐群落径级结构呈现明显的倒金字塔形,表明种群更新较差,处于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2.
滇东北珙桐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滇东北9个样地总面积4500m^2珙桐群落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该地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区系成分、结构特征、群落相似性及珙桐更新状况.结果表明:①该地区珙桐群落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有蕨类植物7科10属16种,被子植物63科110属171种,且古老性、特有性强;②群落被子植物的区系构成中以温带分布型属为主,约占57.27%,缺乏温带亚洲分布,中亚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3种类型;③与四川省都江堰、卧龙和甘肃省文县等地珙桐群落植物区系构成基本相似,但温带成分略为减少,热带成分相对较多;④群落垂直结构明显,珙桐与各散生竹类构成独特的乔、竹、草结构,依群落中灌木层优势竹种不同而划分为3个群丛;⑤珙桐径级分布呈现出稳定增长的金字塔型,表明该地区珙桐种群能保持较长时期稳定,但珙桐更新种群以萌枝为主,极少见实生苗,表现出种群衰退迹象,而且群落更新层中有大量其他树种幼苗,若珙桐遭到破坏,它们将有可能取代珙桐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为给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保护植物水青树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采用样线和样地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保护区水青树群落植物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水青树更新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为该保护区水青树群落乔木层优势树种为珙桐、五裂槭、灯台树和木瓜红等,灌木层主要物种为筇竹、玉山竹及西南红山茶,水青树群落的稳定性高;植物区系以北温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占优势;保护区水青树群落的更新趋于正态分布,更新良好。  相似文献   

4.
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的珙桐种群分布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位于滇东北地区的云南大关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森林植被地带,通过对有珙桐种群分布的代表性地段设样地调查的方式,对该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的分布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在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多呈散生状,而在局部地段聚集成小片纯林.其种群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自然更新.通过调查明晰了该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所处森林植被的植物物种组成特征及其垂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四川什邡林区天然珙桐分布情况,于2016年7月,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珙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什邡市野生珙桐资源的海拔分布主要在海拔1 200 m~1 800 m;野生珙桐通常分布在坡度20°~60°区间范围内的山坡沟谷地带,且在较为陡峭的36°~45°之间分布最为集中;从坡向分布来看,珙桐主要分布在阴坡湿润地区;坡位分布特征上,珙桐天然分布主要以中下坡位为主;在海拔1 600 m~1 800 m区间范围内,样地平均珙桐天然更新幼苗数达到最大值,更新株数平均为193.75株·hm~(-2),天然更新区主要分布在阴坡地带和中下坡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南岭保护区主要树种的群落空间格局特征。本研究基于固定样地,通过对样地中植物的调查分析,进而对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地中共有39科58属104种木本植物,根据重要值排序,华润楠、马尾松、甜槠、广西紫荆、虎皮楠、密花山矾、尖叶杨桐等7种为优势种。华润楠在0~2.5 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2.5~4.0 m为随机分布,4.0~6.0 m为均匀分布。马尾松0~25.0 m表现为随机分布。其余物种呈现为小尺度聚集分布,大尺度随机分布。群落内部种间竞争不明显,仍有较大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7.
巨柏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巨柏是西藏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天然群落稀少.选择巨柏群落分布较集中的地段设置样地,并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性.对不同地段的7块样地材料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共有维管植物90种,分别隶属于41科77属,其中只含一种的属占84.42%.巨柏群落区系组成、群落植物生活型、叶的性质等特征,总体都反映了群落的温带性质.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也有部分层间植物,乔木层郁闭度为0.3~0.5,巨柏为乔木层的单一优势种,而群落植物的水平分布不均匀.与林芝云杉林比较,巨柏群落物种多样性偏低.  相似文献   

8.
2013年8月,在云南巧家县药山自然保护区,设置两块乔木样地,进行调查,在2×2列联表基础上,应用χ2检验、联结系数(AC)、Jaccard(JI)指数以及点相关系数(φ)检验巧家药山珙桐群落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珙桐群落中种间联结程度不高,有17种对呈现显著正联结性。大多数种对间的联结度低,存在极大排斥性的种对较少。珙桐与白楠、野茉莉之间存在显著正联结性;珙桐与川冬青、领春木之间存在显著负联结性。八角枫与8种植物之间存在正联结性,说明八角枫对群落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川冬青与野八角、野茉莉、云南枫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联结性,表明川冬青可能是群落的关键种。珙桐与常绿树种成正联结性的较多而与落叶树种成负联结性的较多。  相似文献   

9.
对滇西北光叶珙桐所处群落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谱及光叶珙桐的种群更新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光叶珙桐群落结构层次分明,乔木层盖度达40%-70%,优势种明显;(2)群落植物资源相对稀少,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60科100属114种;(3)群落种子植物区系构成中,以温带分布属为主,占总属数的52.17%;(4)光叶珙桐种群更新较差,主要由自身原因、生境原因、动物啃食及人为干扰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0.
在广西南丹县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 cyclolepis)天然林设置20 m×20 m的标准样地5个,10 m×10 m的单位样方20个,调查样地中群落物种种类组成、层次结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径级和高度级结构。结果表明:江南油杉天然林群落植物种类丰富,2 000 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41科69属74种。群落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地位,占总数的74.24%。群落层次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及层间植物,灌木层的物种种类最丰富,个体数量分布也最均匀,该层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群落均匀度(J)均大于草本层和乔木层。乔木上层的主要树种有江南油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冬青(Ilex chinensis),江南油杉的重要值、相对频度、相对多度、相对显著度均居乔木层的首位,说明江南油杉是群落中绝对的优势种,决定群落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样方法对惠州市梁化森林公园3 600 m2常绿阔叶林样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园有维管植物227种,其中蕨类植物36种,种子植物191种.其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的科、属区系成分均以热带和亚热带分布成分为主体,群落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有127种,占群落中维管植物总数的55.9%.根据植物种类统计和优势度分析,把该园的常绿阔叶林群落划分为6个群系,分别论述了各群落类型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湖南珙桐及其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珙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湖南珙桐群落包含多种珍稀保护植物,为独特的群落类型。本文初步论述了珙桐的研究历史、亲缘关系及生境条件,着重分析了湖南珙桐群落的多个特征因子,同时提出了本种珍稀濒危原因的初步看法及行为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典型选样法,在湖北省利川市天然楠木群落设置了8个20 m×30 m的样地进行调查,记录样方内的物种及其株高、胸径、数量,对楠木种群内的物种组成、群落内植物属的区系分布特征、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利川楠木群落具有四大特点:1)物种组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338种,隶属于117科261属,物种多样性较高;2)群落属稳定型群落,具备天然更新能力;3)楠木群落是以楠木为优势种群构成的单优群落;4)群落生境较适宜,群落资源十分珍稀。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毛金竹群落特征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然分布的毛金竹林分为样地,初步调查了毛金竹林分的群落特征。结果显示:毛金竹群落分布于海拔50~1 500 m,垂直分布跨度大,生长表现差异明显;海拔、降水和土壤类型是影响毛金竹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毛金竹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其中灌木层植物种类最为丰富,而乔木层与草本层物种相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珍稀濒危树种珙桐的生存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珙桐(Davidiainvolucrate)为中国一级保护植物,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的孑遗树种,属于珍稀濒危的单属单种植物。近年来,由于区域开发项目的增多,致使这种古老而珍稀树种的天然分布生境和天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此,本文通过大面积的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研究了珙桐的生物和生态特性,系统分析了珙桐在不同地质阶段的地理分布状况,探讨了促使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同年份标准样地调查表明,在没有人类干扰的区域,珙桐种群数量随年份增加;但是在有人类干扰的区域,珙桐种群数量随年份减少;随着人口密度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珙桐种群数量呈对数曲线y=-100.7ln(x)+178.09的速度下降,这表明珙桐种群已由优势种群衰退到濒临灭绝的程度。基于对珙桐的现有研究,提出了珙桐的保护措施。图3参31。  相似文献   

16.
大方县箐梁子珙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方县箐梁子珙桐的分布、所在群落及更新演替等作了初步调查研究,珙桐在管梁子以小田坝为中心,呈一圆形的集中分布,珙桐在珂楠树+西南樱+多花山矾+杉木群落中不占优势地位,重要值为12.7,排在第八位,表明其正处于一个不稳定逆行衰亡演替的群落中。  相似文献   

17.
稀果杜鹃是贵州梵净山山顶杜鹃灌丛群丛特色物种之一,是构成梵净山杜鹃长廊景点的关键物种。采用常规群落生态学调查,对梵净山稀果杜鹃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00 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植物15科25属27种,灌木层中稀果杜鹃重要值最高;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显示该群落多样性指数偏低,灌木层中优势种明显,物种分布随机性大,草本层物种较少,分布较均匀;群落垂直结构简单,高度集中在3~3.5 m,群落垂直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神农架华山松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华山松群落分布较集中的红石沟、金猴岭、金猴溪和官门山等4个地段,选取8块样地进行调查,分析了华山松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及生活型等群落的性质和特征。结果表明:该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常绿针叶林特征,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共有45种,占样地中维管束植物总数的54.2%。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科属组成较为分散,乔木层主要优势科有松科、桦木科、漆树科、杨柳科等。群落的区系成分复杂分散,以温带性分布占优势,表明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9.
昆嵛山森林群落数量分类、排序及多样性垂直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样方调查和主要立地因子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昆嵛山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和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进行排序,并分析植物分布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及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物种累积曲线分析方法显示40块标准样地抽样充分;TWINSPAN方法将昆嵛山森林群落分为9种类型;样方的DCA排序明确地揭示各群落类型境地分布范围;样地和物种CCA排序较好地揭示立地因子对森林类型和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中海拔(300 m)出现最大值,至450 m处趋于平缓.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增加趋势不十分明显;Pielou's均匀度指数在海拔500 m以下分布平缓,500 m以上随海拔升高而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年、30年和原始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内附生维管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分布和相似性关系,并探讨附生维管植物与宿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0.81 hm2的调查样地中,共发现附生维管植物3 116株(分属9科20属22种);(2)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17种)要显著高于恢复30年(7种)和15年(5种)群落;(3)原始林与不同恢复阶段群落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有显著不同,恢复15年群落中的附生植物主要由蕨类植物组成,兰科植物是原始林附生植物的主要物种组成,有些物种仅出现在原始林中,可以作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程度的指示物种;(4)原始林附生维管植物的多度要显著高于恢复阶段;(5)3个群落类型中的附生维管植物在水平方向都为聚集分布,恢复15年群落主要分布在0~5 m,原始林中分布可达到20 m;(6)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与宿主的胸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2个恢复阶段森林中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