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进一步加强生猪检疫和调运监管工作,严防非洲猪瘟疫情扩散蔓延,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检疫和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充分认识做好生猪检疫和调运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规范实施生猪检疫和调运监管是从源头防控非洲猪瘟、有效防范疫  相似文献   

2.
5月1日起全国执行五大区分区防控农业农村部印发《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要求,将全国划分为5个大区开展分区防控工作,提出自2021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优先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生猪调运监管,不向大区外调运除种猪、仔猪、无疫小区生猪外的其他生猪;推动优化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我国发生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张掖市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动物防检疫工作有序推进,生猪调运监管不断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逐步形成,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源头治理,非洲猪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就目前疫情形势来看非洲猪瘟疫病防控工作决不能松懈。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根据农业农村部工作要求,有力推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六省(区)先行先试,为全国非洲猪瘟分区防控探索经验,中南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联席会议特在广州召开,率先启动非洲猪瘟联防联控机制。会上,六省(区)人民政府签订了《中南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框架合作协议》,明确了“防疫情、保供给、谋发展、促转型”的工作思路,确定了短期内通过调运监管等风险管理措施,降低疫病跨区域传播风险,长期推动逐步实现区域内消灭非洲猪瘟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实施区域联防联控、规范生猪和生猪产品调运及推动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等主要任务,实现大区内非洲猪瘟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5.
2018 年8 月3 日,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后,国家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及时出台防控非洲猪瘟系列政策,强化生猪调运监管,消除生猪调运给非洲猪瘟疫情传播带来的潜在风险,有效防范因生猪调运引发的非洲猪瘟疫情.山东省也相继出台了生猪调运监管新措施、新规定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边境区域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决定能否阻断境外动物疫病传入的关键。本文对图们江区域的生猪养殖生物安全水平、防疫主体意识、生猪管理、流通调运和屠宰环节的情况及防控措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条件差、流通环节疫病传播风险高、屠宰环节消毒自检水平低以及人员力量不足等防控难点。这提示应着力提升养猪场户生物安全水平,严格监管生猪调运、强化运输车辆管控,加强屠宰环节监管,强化防疫队伍建设、健全防疫设施,以期为边境地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生猪调运车辆和贩运人员是引起疫情扩散的最主要传播途径,对生猪运输车辆进行备案,加强生猪运输车辆监管,是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重要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甘谷县生猪运输车辆备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9月11日,农业农村部发《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跨省调运监管的通知》明电,为切断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链条、降低疫情跨区域传播风险,就非洲猪瘟疫区解除封锁前生猪及其产品跨省调运监管发布补充通知。要求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省相  相似文献   

9.
自2018年8月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其传播途径和方式错综复杂,为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的扩散和蔓延,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不断加强生猪调运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严格落实生猪调运检疫监管、运输车辆备案和非洲猪瘟PCR检测报告等要求,有效阻止的了非洲猪瘟疫情进一步传播,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给生猪调运造成了较大的困难,生猪价格差距较大,部分地区猪肉供需失衡,跨省调运生猪逃避检疫的行为时有发生。本文就当前生猪调运中逃避检疫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动物指定通道在防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21年12月15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在动物指定通道处外省调运生猪中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并对调运猪只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阻断了疫情的传播。本文对京津冀及邻省动物指定通道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为跨省运输动物寻找正确路径提供便利,提出检验检疫人员应通过动物指定通道在切断传播途径、搜集运输动物信息、规范动物运输监管等方面再下力度,为今后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8年8月初我国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其后有多个省份相继爆发疫情。虽然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处于总体可控状态,但也对生猪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限制生猪长途调运是防止非洲猪瘟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对于以往大规模的活猪运输,猪肉的调运很大程度上需要重塑供应链。供应链中的生猪屠宰、冷库储藏、运输等关键环节都必须做出调整。为此,本文梳理了非洲猪瘟背景下从调猪到调肉供应链重塑的关键节点,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非洲猪瘟(ASF)的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疫情依然严峻,生猪稳产保供仍面临较大压力。文章通过了解非洲猪瘟防控现状和兽医队伍体系现状以及机构改革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重点加强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疫情防控工作;2)加强生猪调运监管;3)加强生猪屠宰监管。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0月12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辽宁省鞍山市再次排查出生猪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10月12日,进一步加强生猪检疫和调运监管工作,严防非洲猪瘟疫情扩散蔓延。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检疫和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2018年10月12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天津市蓟州区发生生猪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10月14日,农业农村部新  相似文献   

14.
常态化非洲猪瘟防控新形势下,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特点和流行规律,结合相关防控实践经验,构建新型非洲猪瘟防疫体系,对生猪生产恢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宁夏中卫市通过培育发展生猪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监管服务体系,构建生猪“产、加、销一条龙”经营、“防、管、服一体化”服务的新型非洲猪瘟防疫体系,加强生猪生产、销售运输、屠宰管理、疫病监测、检疫监管、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闭环管理,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夯实非洲猪瘟防控基础,强有力地保障新形势下生猪复产复养。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当前,正值非洲猪瘟易发时期,动物交易及远距离调运频繁,生猪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生猪流通环节存在的传播扩散风险点,并针对性提出了严把生猪产地检疫、严把生猪运输车辆监管、严把生猪屠宰监管、严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等。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防疫情传入传播。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基层非洲猪瘟防控面临的动物防疫体系作用发挥不充分、生猪养殖水平传统低下、餐厨剩余物处理和生猪流通调运监管难度大等难题,提出了稳定基层机构队伍,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加强养殖场管理,提升生物安全水平、严格调运监管,切断疫情传播路径等非洲猪瘟防控对策建议,以期为基层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切实做好非洲猪瘟区域性防控工作,荣成市畜牧业发展中心从强化产地检疫、加强屠宰场驻场兽医监管、严格生猪运输备案车辆定期检测及控制外来生猪产品调运等方面多措并举,确保辖区内不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但实际工作中也暴露了防控涉及面太广、监管力量薄弱、政策执行难度高等问题,需要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决落实。  相似文献   

18.
正9月1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特急明电——《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跨省调运监管的通知》(下称通知),就非洲猪瘟疫区解除封锁前生猪及其产品跨省调运监管有关事项作了补充。通知要求,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省相邻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下称"省")暂停生猪跨  相似文献   

19.
为找准云南省内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掌握非洲猪瘟疫情对云南省生猪养殖生产造成的影响,采取实地走访和座谈方式,在生猪养殖主产区和猪肉冻品主要流入地,针对相关养殖生产、经营运输从业人员和相关监管部门,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生产情况调研。调研发现:云南全省生猪及产品调运和泔水监管机制仍不健全,省外生猪产品鱼目混杂,大量进入云南,受省外来源复杂冻品影响,省内非洲猪瘟病毒污染面有进一步扩大的风险;同时生猪销售价格受非洲猪瘟冲击严重,养殖农户补栏动力和信心不足,生猪生产形势严峻。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省外生猪及产品监管,提高餐厨剩余物收集运输处置能力,全面开展猪肉冻品和泔水喂猪专项整治,加强生猪屠宰行业监督管理,同时采取激励和补贴政策,稳定种猪场和规模养殖场生产。  相似文献   

20.
正步加大对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进行分区防控的工作力度,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表示,实施分区防控是有效控制和消灭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将围绕重点目标任务,尤其是针对生猪调运环节监管存在的短板弱项,加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推进信息互通共享,提升联防联控效能。据介绍,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影响,前两年国内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明显减少,助推国内猪肉价格不断走高。目前,生猪生产已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