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颡鱼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供不应求,已成为许多渔农增收的养殖品种.不少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因片面追求高产,不断向养殖水体中麻木加大放养密度、投放过多的饵料、肥料等,这样使养殖成本日益上升,且会使水质恶化,影响黄颡鱼的生长,导致养殖效益降低.笔者认为要提高黄颡鱼养殖效益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基塘氮磷的含量分布及与水质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珠江三角洲顺德基塘水和底泥样,测定NH4+-N、NO3-N、NO2——N以及水体中的TOC、DO、BOD,研究基塘水体中氮的形态分布及其水化学影响因素.测定结果表明,氮几种形态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变化不明显,但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分布差别很大.水体中的硝酸盐氮含量比亚硝酸盐氮含量高,底泥中硝酸盐氮含量大幅度降低,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含量升高,表明底泥对硝酸盐氮释放通量较大.氮和水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DO与硝酸盐氮呈负相关;TOC与总氮呈负相关,与亚硝酸盐氮呈正相关,总有机碳与氮相关性显著;回归方程显示水体环境中的氮主要和BOD关系密切.总氮与硝酸盐氮呈正相关,与亚硝酸盐氮呈负相关;基塘水体有效态无机氮的变化主要是由硝酸盐氮决定.磷和水化学因子之间的关系:DO与正磷酸盐呈正相关,BOD与正磷酸盐呈负相关;COD与总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放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养殖池塘生物操纵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鲢的放养可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量,通过对大型浮游植物的控制,减少了蓝藻和绿藻的生物量,水体中TN、TP等营养物质得到一定程度的转化和去除,化学耗氧量(COD)、叶绿素(Chl-a)含量明显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同时,黄颡鱼生长性能得到提高.可见,鲢对养殖池塘水质具有调节和净化作用,能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全雄黄颡鱼和普通黄颡鱼的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设计了15.00、18.75、22.50万尾·hm-23个放养密度,在6口面积均为0.733 hm2的池塘中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提高,黄颡鱼的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养殖成本和利润相应增加,而出塘规格、产出投入比相应下降。在同一养殖密度下,全雄黄颡鱼的养殖产量、平均规格和养殖效益均大幅高于普通黄颡鱼,养殖成本和饲料系数较普通黄颡鱼略低;而在养成的商品鱼中,规格小于50 g的个体,普通黄颡鱼占7.92%~13.53%,全雄黄颡鱼占0.97%~2.14%。  相似文献   

5.
正6-8月水温高,黄颡鱼长势快速,是决定黄颡鱼养殖产量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投饲量大,鱼存塘量不断上升,水体内代谢产物、饲料残饵、微生物尸体积累速度快,水体承载量大易导致水质、底质恶化、水体理化指标超标、蓝藻暴发,严重的会引起黄颡鱼大面积死亡。现总结几点水质调控措施,供大家参考。一、氨氮、亚硝酸盐调控养殖池塘的氨氮、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饲料的残饵、鱼类排泄物、死亡微生物及藻类。  相似文献   

6.
<正>黄颡鱼是我国淡水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病害逐渐增多。随着夏季水温逐渐上升,水体中各种病原体开始大量滋生,黄颡鱼比较容易被感染,引发大面积死亡,使养殖户蒙受经济损失。经过几年的调查与检测,笔者对黄颡鱼养殖中出现的病害进行梳理,对其发病症状、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系统整理,现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7.
伊乐藻对黄颡鱼池塘养殖水体净化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种植伊乐藻)与对照组相比,水体中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黄颡鱼单产、成活率和成鱼规格分别提高17.21%、5.38%、14.27%.可见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伊乐藻对黄颡鱼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颡鱼养殖池塘水体主要水质因子周年变化的测定与比较,探讨黄颡鱼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研究主要测定了水体总磷(TP)、磷酸盐(PO4-P)、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和氨氮(NH4-N)含量。结果表明:养殖水体TP全年变化范围为0.08~1.17mg/L,5月份TP含量最低。PO4-P全年变化范围为0.02~0.27mg/L,10-12月份PO4-P含量较高为0.24~0.27mg/L。NO3-N全年变化范围为0.02~11.67mg/L,8月和11月份形成2个峰值;NO2-N全年变化范围为0.02~0.48mg/L,10月份呈现最高值0.48±0.01mg/L。NH4-N全年变化范围为0.06~2.02mg/L,5月份呈现峰值。溶解态无机氮(DIN)全年含量为0.43~11.76mg/L,且从全年氮平均含量进行考察,NO3-N、NH4-N和NO2-N分别占DIN的78.16%、16.72%和5.12%,N/P比值在5月和11月份出现2个峰值。黄颡鱼养殖池塘的水体氮和磷营养含量受光照、水温和鱼体活动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强,在自然水域中,一般不易发生疾病。但在池塘精养黄颡鱼,增加放养密度和人工大量投放饲料,如投喂饵料营养不全、饲料变质、水质变差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黄颡鱼会产生疾病。因此,做好黄颡鱼池塘养殖病害防治工作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下面就防治黄颡鱼池塘养殖疾病发生的主要技术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两种杂交黄颡鱼的生长与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两种杂交黄颡鱼生长和形态差异,以黄颡鱼♀与乌苏里拟鲿♂、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为实验组,全雄黄颡鱼群体为对照组,进行同塘生长对比和形态学测量试验。结果显示,在3个杂交后代群体中,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在5月龄和8月龄的体质量均显著大于其他两个杂交后代(P0.05),分别为(15.72±7.19)g和(78.09±25.37)g,并且绝对增重率也高于其他两个杂交后代,分别为0.23 g/d和0.70 g/d。对形态特征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计算差异系数,其值为0.01~0.65,表明3个杂交后代群体的形态学差异处于种群间水平;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28.52%、17.57%、11.83%、11.29%,累计贡献率为69.23%;同时,利用第一、第二主成分得分绘制散点图,显示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群体和全雄黄颡鱼群体基本重叠,而黄颡鱼♀与乌苏里拟鲿♂的杂交后代群体偏离了全雄黄颡鱼群体,这一结果在聚类分析中更直观反映出来。由此可见,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群体生长速度表现最优,且体形更接近黄颡鱼。  相似文献   

11.
黄建丁 《中国水产》2017,(12):86-87
<正>养殖全雄黄颡鱼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福建省漳州市鱼种场实验表明,全雄黄颡鱼苗种培育,苗种暂养放养密度在160尾/m~2~220尾/m~2,养成放养密度在24尾/m~2~28尾/m~2比较合理,会有较高的成活率。黄颡鱼别名黄腊丁、黄呀姑、黄鳍鱼。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为广泛的一种小型底层鱼类,在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体中能够形成自然种群。亚洲地区的东部及南部如朝鲜半岛、日本和印度等地也有分布。黄颡鱼具有含肉率高、无肌间刺、肉质细嫩,且肌肉中含人体必需氨基酸高,味道鲜美等优点,在国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的试验表明.池塘水面水培空心菜可以降低池塘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总氮、总磷含量,达到有效净化水质的目的。但水培数量太少时,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数量太大时。遮荫作用对池塘水温、溶解氧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增加投资成本。为确定池塘水面水培空心菜适宜比例.生产上推广较具操作性.2008年进行了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前言2018年,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与安徽六安市华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该公司水产养殖基地开展了池塘循环流水技术养殖黄颡鱼的示范试验。本试验的目的主要是评估不同放养密度对杂交黄颡鱼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现将利用美国大豆出口协会IPRS技术养殖黄颡鱼对比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淡水养殖水体中氮、磷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上海市淡水养殖水体中氮、磷分布现状,选取上海市典型的淡水养殖场进行引水和池塘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上海市淡水养殖水体中总氮、总磷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53 mg/L和0.294mg/L;引水和池塘水体中总氮平均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池塘水中总磷平均质量浓度为0.370mg/L,显著高于引水;不同养殖品种池塘中氮、磷年均质量浓度有所差异,淡水鱼塘中总氮、总磷平均质量浓度最高,凡纳滨对虾塘次之,中华绒螯蟹塘最低;养殖生产使池塘水体中有机态氮、磷在总氮和总磷中的占比以及氨氮在无机氮中的占比较引水均有所增加;引水中总氮在春、冬季含量相对较高,总磷在夏、冬季含量较高。养殖过程中淡水鱼塘中氮、磷含量因有机质的累积在秋季养殖后期较高;凡纳滨对虾塘中氮、磷含量在5月养殖初期相对较高;中华绒螯蟹塘内氮含量因水草的净化作用随养殖进程逐渐降低;70%以上的引水样品水质综合污染指数高于1.0,淡水养殖的引水质量不容乐观。整体上,淡水鱼的养殖显著增加了水体的综合污染程度(P0.05),凡纳滨对虾和中华绒螯蟹的养殖对水体综合污染程度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在黑尾近红鲌养殖池塘里利用生态浮床技术进行水质调控。试验发现,p H值和透明度等一般理化指标都适宜黑尾近红鲌的生长;营养盐类指标中除7月份饲料投喂高峰期时总氮指标超过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外,总磷、氨氮和亚硝酸盐氮都在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范围内,且亚硝酸盐氮含量均较低;高锰酸盐指数的检测结果在Ⅲ类水质标准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浮床具有调控黑尾近红鲌养殖池塘水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黄颡鱼IgM基因表达的个体发生和IgM抗体代间传递机制,实验利用Real-time PCR和ELISA等技术研究了黄颡鱼IgM重链基因在卵巢、胚胎和仔鱼的表达变化,以及黄颡鱼IgM抗体在卵巢、胚胎和仔鱼中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黄颡鱼3~7 d仔鱼中,没有检测到IgM mRNA;14 d仔鱼IgM基因开始表达。用细菌免疫亲鱼后,对仔鱼IgM mRNA表达没有影响。黄颡鱼IgM抗体在卵巢、胚胎和仔鱼中都有分布,且呈现下降趋势,至9 d仔鱼中抗体水平最低(是卵抗体含量的0.31倍)。14 d仔鱼中IgM抗体水平上升(是9 d仔鱼抗体含量的1.6倍)。用细菌免疫亲鱼后,能显著提高胚胎、仔鱼中的IgM抗体水平,在卵中抗体含量提高了2.3倍,9 d仔鱼中提高了1.8倍。研究表明,黄颡鱼IgM抗体可以在母本和后代之间传递,早期仔鱼IgM抗体主要来自于亲本;因此,免疫亲鱼能显著增加子代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黄颡鱼别名黄骨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随着夏季的即将来临,天气变热,水温逐渐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滋生、繁殖加快,这个时段是黄颡鱼鱼病的高发期。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黄颡鱼非常容易感染一些病害,引发大面积死亡,使水产养殖户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下面介绍黄颡鱼的几种病害防治方法。一、黄颡鱼"一点红"病病因:水质不良,氨氮、亚硝酸盐高的精养池塘容易  相似文献   

18.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类需氧非致病菌,能快速分解水体中的残饵及粪便等有机物,也可以促进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氧化作用,从而净化水质。硝化细菌能吸收利用水中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将其转化为硝酸盐等无害物质。我们将具有较强的亚硝酸盐降解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经发酵培养后制备成一种用于降解亚硝酸盐的微生物复合制剂-亚硝消。本文具体介绍在高邮张轩、三垛的罗氏沼虾养殖池塘及四大家鱼养殖中进行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黄颡鱼别名为黄骨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随着夏季的来临,天气变热,水温逐渐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滋生、繁殖加快,这个时段是黄颡鱼病害的高发期。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黄颡鱼非常容易发病,引发大面积死亡,使水产养殖户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下面介绍黄颡鱼几种病害的防治方法。一、黄颡鱼"一点红"病病因:水质不良,氨氮、亚硝酸盐高的精养池塘容易发病,为爱德华氏菌感染。症状: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严重的头顶穿孔,裂开。  相似文献   

20.
试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100、1 000 mg/kg的组胺,制成4种等氮饲料(分别记为C、H10、H100和H1000),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102.13±0.52)g为试验对象,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生长、皮肤显微结构、皮肤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力和脑中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微流水室内养殖系统,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量组胺对黄颡鱼生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高组胺添加量组(H1000组,组胺含量1 390 mg/kg)黄颡鱼皮肤中黑色素含量及脑组织中MC1R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添加量组(H10和H100)黄颡鱼皮肤黑色素含量和脑中MC1R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组胺添加量的增加,皮肤酪氨酸酶活力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组胺对黄颡鱼生长表现无影响,但会引起黄颡鱼体色白化,且白化程度与饲料中组胺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