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2022年的夏、秋季节高温干旱为例,利用安吉国家气象观测站、49个加密自动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及安吉白茶气象指数保险数据,分析了安吉县此次干旱过程气象特征和安吉白茶干旱气象指数保险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2022年6月底至11月底,安吉县大部地区最高气温超40℃且高温日数超45 d,雨量较常年偏少三至七成,中旱以上日数达85 d,受灾面积817.3 hm2,保险承保面积734.46 hm2,总赔付440.68万元;自从应用安吉白茶干旱气象指数保险以来,累计赔付金额543.81万元,简单赔付率高达166.19%,极大地提高了白茶产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迁西县板栗气象干旱指数保险产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种补充形式,开发板栗干旱气象指数保险产品,为开展迁西板栗农业保险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唐山市迁西站1965—2015年逐年8月(果实膨大期)降水资料、1998—2015年逐年板栗产量资料,分析板栗减产率与8月降水量的关系,建立了降雨量干旱天气指数模型。通过盈亏测算确定了板栗干旱气象理赔的标准,设定了理赔触发值,即当迁西地区8月的累积降雨量120 mm,保险公司启动赔付。利用保证率方法对设计的理赔标准进行了风险评估,为保险公司客观、合理制定保险相关条款及快捷支付经济补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利用廊坊市霸州市农业气象观测站点1980—2018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和1993—2018年夏玉米产量资料,基于水分亏缺率构建夏玉米干旱气象指数,通过分析夏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与相对气象产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夏玉米灾损模型,提出夏玉米干旱保险赔付标准,厘定干旱保险纯费率,设计夏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至乳熟期内发生干旱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最大,选取拔节期至乳熟期和全生育期的干旱气象指数进行灾损分析,构建减产率模型,将夏玉米分为轻旱、中旱、重旱和严重干旱4个等级。设计夏玉米干旱保险赔付标准,起赔标准为干旱气象指数40%,在拔节期至乳熟期保险费率为5.6%,保费357.6元/hm~2,全生育期保险费率6.5%,保费395.7元/hm~2。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19年油菜生育期内逐日气象资料、油菜产量和低温冻害数据,确定由最低气温构成的低温冻害天气指数指标,分析减产率和天气指数的关系,建立天气指数模型,使用燃烧定价法厘定了天气指数保险的纯保费率,并根据相关政策和实际情况,确定不同触发条件下的差异保费率、赔付标准,设计油菜低温冻害天气指数保险合同.低温冻害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依托于相关国标、文献和实际情况,指标客观、操作方便,设计思路可为相似区域油菜低温冻害天气指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连云港市近30年水稻单产以及近30年来的气象要素,利用5年直线滑动均值法,分离出气象产量,并将气象产量与各种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检验,根据相关性结果选取日照时数作为农业气象保险指数因子,投保时间选取水稻对日照最敏感的抽穗开花期与灌浆成熟期,同时建立水稻减产率与寡照时数的关系模型。再依据连云港市各区县日照气象数据,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模拟不同地区发生寡照气象灾害的概率,结合减产率模型确定不同灾害触发等级下保险纯费率。结果表明,连云港市各区县水稻减产率与寡照时数呈三次函数关系;其中灌云灌南发生寡照灾害概率较高,而赣榆最低;连云港市各区县寡照气象灾害指数保险纯费率呈南高北低的趋势,灌南地区的纯费率最高,在轻度灾害赔付触发等级下,纯费率高达8.32%,而赣榆地区的纯费率最低,仅为2.98%。研究认为在中度或中重度灾害触发等级下纯费率较适宜,研究结果可为连云港市各区县水稻开展政策性气象指数保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09-212
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天气风险,天气指数保险成为转移农业天气风险的有效路径。通过对传统农业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天气指数保险的多项优势。以河南省干旱灾害为例,分析干旱灾害与农业损失之间的关系,并简单设计了河南省玉米干旱灾害天气指数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利用天气指数保险应对农业天气风险、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运用1971—2017 降水资料及同期麦积区马铃薯产量资料,分析近47 年不同类型干旱 概率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建立干旱气象保险指数及马铃薯干旱气象理赔值计算模式,对 各种干旱组合对马铃薯种植风险理赔额度计算分析得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支付意愿反映的保险需求对农业保险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湖北省实地调研的229份农户问卷,建立Logistic模型,探讨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因素,并运用条件估值法测算农户的平均支付意愿。结果表明,纯农户对天气指数保险的支付意愿强于兼业户,支付意愿与其受教育年限、种养规模、气象灾害发生频率、气象灾害影响程度、是否买过保险、农业保险保障能力有关。在1 500元/667 m~2的保额下,农户的平均支付意愿为37.72元/667 m~2,远低于90元/667 m~2的无补贴厘定保费。  相似文献   

9.
水稻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设计水稻农业气象保险指数产品,为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水稻产量灾损与气象因子、大气环流指数的密切关系,建立单季稻产量灾损模型。利用长序列的历史气象资料,基于Beta方法,计算全省各县(市)各级灾损的风险概率,设计不同诱发系数下的纯保险费率及保费,综合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优点,设计水稻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合同。【结果】依据水稻减产风险概率,确定沿海台州、温州、舟山、宁波地区中18个县(市)的诱发系数为7.5%,兰溪等16个县(市)的诱发系数为5.0%,嘉兴等34个县(市)的诱发系数为2.5%;确定了3个区域不同诱发系数下的纯保险费率及保费;依据诱发系数及灾损模型,设计了农业气象保险指数的合同。【结论】农业气象保险指数依据保险经营需求设计,充分运用气象部门水稻产量预测的成熟技术,采用客观的气象数据定损,是水稻农业保险方案的重要创新。该指数的运用,有助于降低逆选择,基本解决传统农业保险中理赔时效低、成本高以及理赔准确度低的弊病,促进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涪陵20052015年的气象资料和柑橘种植面积、产量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变化对柑橘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涪陵区近11 a的柑橘面积、总产量呈增加趋势,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出近11 a与产量显著性相关的气象因子,分析得出12月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9月日照时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8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11月降水量与之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1993-2010年河北省各市玉米单产和气象因素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推算各市气象单产数据,并运用单产分布模型厘定各市玉米气象指数保险纯费率,以期为河北省玉米气象指数保险的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研究表明:各市玉米气象指数保险的纯费率普遍偏高,介于2.40%~8.50%,且各市间纯费率差别较大,纯费率最高的张家口市高出最低的秦皇岛市3倍多,这与河北省的玉米种植风险实际情况一致,说明气象指数保险理论具有可行性,这将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油桃冻害气象指数保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油桃气象指数保险方案,为开展油桃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根据油桃减产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设计油桃冻害气象指数,利用气象资料和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分布拟合油桃减产率分布,从而确定保险费率。结合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优点,设计油桃冻害气象指数保险合同。  相似文献   

13.
柑橘气象指数保险合同费率厘定分析及设计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设计柑橘气象指数保险合同,为开展柑橘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柑橘减产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应用极值理论分析导致巨灾结果的气象风险的尾部分布,确定保险费率,综合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优点,设计柑橘气象指数保险合同。结果确定了浙江省西部地区各县的纯保险费率和气象灾害赔付金额。淳安、兰溪、金华市区、丽水市区气象灾害纯保险费率为1.8%—3.0%,建德、常山、江山、龙游、衢州市区气象灾害纯保险费率为5.5%—6.6%。结论气象指数保险合同针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需求设计,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农业保险和国外指数保险存在的问题,设计成气象衍生品进入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4.
支付意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险购买者的需求状况,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仍存在支付意愿不强的问题。首先,以CVM条件估值法获取的淡水鱼养殖户调研数据为依据,对养殖户购买气象指数保险的平均支付意愿进行测算,得出平均支付意愿为197.09元/亩,远低于实际保费。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购买气象指数保险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根据一手数据显示家庭总资产与支付意愿显著负相关,养殖淡水鱼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和养殖户对气象指数保险的认可度与支付意愿显著正相关。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得出有利于增加气象指数保险支付意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灾风险分散制度是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的重点问题,而大灾风险是否可以作为指数农业保险相对于传统农业保险的优势之一,在文献中仍存在争论。采用种植业保险定价中的大灾风险附加费率以及大灾风险安全系数为关键指标,以湖南省常德市为实证案例,依托农户级别的抽样调查历史单产数据和县级历史单产统计数据,对多灾种综合险和区域产量指数保险的大灾风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指数农业保险在大灾风险上是否也比传统农业保险具有相对的优势。结果表明,当使用大灾风险附加费率衡量大灾风险时,多数县域的区域产量指数保险高于多灾种综合险,不同重现期水平下的绝对离差可达1.36%。当使用大灾风险安全系数衡量时,所有县域的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均高于多灾种综合险,安全系数的绝对离差可达0.6。因此,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可能较多灾种综合险拥有更高的大灾风险,在指数产品创新与实践的过程中,应在大灾风险转移制度上给予更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林业经济发展与气候因素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从数理关系角度定量分析了林业经济发展与平均气温、降水量、湿度、日照时数等气候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林业生产总值与降水量、气温、湿度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林业生产总值与日照时数之间,因果关系不明显。降水量与湿度之间、湿度与气温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气温与日照时数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降水量与气温之间、降水量与日照时数之间、湿度与日照时数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吴洪军 《北京农业》2011,(33):146-147
旱涝是自然灾害中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旱涝的成因很复杂,与气候情况、地理条件、水利设施、土壤结构以及作物布局及其在不同生育期抗旱耐涝的能力等均有关系。降水的多少是形成旱涝的主要因素,而成灾与否和严重程度,则与水利设施有很大关系。利用江苏省淮安市1959-2010年降水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确定旱涝统计指标,运用分类统计、累计值等方法进行旱涝统计。  相似文献   

18.
1961-2008年塔城地区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塔城地区7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气候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和Mor-let小波等方法,对塔城地区1961-2008年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平均风速、年潜在蒸散量以及湿润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8年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呈升高(增多)趋势,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和潜在蒸散量呈减少(减小)趋势,湿润指数呈增大趋势;突变检测表明,塔城地区1961-2008年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开始发生了突变性升高;降水量在1986年开始发生了突变性增多;日照时数、平均风速也分别在1981年、1985年发生了突变性减小,受气温、降水、日照和风速的综合影响,潜在蒸散量也于1985年发生了极显著的突变性减小,湿润指数在1986年发生了突变性增大。综合气温、降水和湿润指数的变化可以认定,塔城地区的气候在1986-1988年出现了"暖湿化"趋势;自然正交分解表明,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平均风速、潜在蒸散量以及湿润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均是同向性,其中年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湿润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同向性强于日照时数、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各气候要素分别存在3~23a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