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脂肪源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肝胰腺消化酶及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源,为红螯螯虾幼虾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鱼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菜籽油作为脂肪源配制5种等氮等脂等能饲料,喂养红螯螯虾幼虾8周后,取样测定其生长性能(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肌肉组成(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肝胰腺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及免疫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相关指标.[结果]不同饲料脂肪源对红螯螯虾幼虾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菜籽油组红螯螯虾幼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鱼油组(P<0.05,下同),而豆油组、花生油组和玉米油组与鱼油组间无显著差异.不同饲料脂肪源对红螯螯虾幼虾肌肉成分和肝胰腺消化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但以豆油作为脂肪源时更有利于提高肝胰腺的消化酶活力.不同饲料脂肪源对红螯螯虾幼虾肝胰腺的SOD、ACP和AKP活力均无显著影响,但在T-AOC方面,豆油组和花生油组显著高于菜籽油组.[结论]菜籽油作为单一脂肪源时红螯螯虾幼虾生长性能受到抑制,肝胰腺T-AOC相对较低,因此不宜选用菜籽油作为红螯螯虾幼虾饲料的单一脂肪源;以玉米油、豆油和花生油替代鱼油对红螯螯虾幼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功能均无显著影响,且使用豆油和花生油时肝胰腺T-AOC相对较高,即豆油和花生油可作为替代鱼油的植物脂肪源.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温度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摄食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克氏原螯虾幼虾(3.11±0.04 g)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个温度处理组(23、26、29、31℃),通过加热棒调节养殖水体温度,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幼虾的体长与体重在26℃条件下增长最快,显著高于另外3个温度条件(P<0.05),在29℃和31℃条件下体长与体重增长较快,均显著高于23℃(P<0.05)。温度差异对克氏原螯虾肥满度并未产生显著变化(P>0.05)。在温度为23℃条件下,克氏原螯虾幼虾成活率最高,可达100%,显著高于另外3个温度条件(P<0.05),其中31℃条件下幼虾的成活率最低,仅为89%。在4个温度条件下,23℃饲料系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温度条件(P<0.05),而26℃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23℃(P<0.05)。克氏原螯虾摄食率在4个温度条件下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体质量为(21.55±1.62)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投喂壳聚糖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0.5%、1.0%、1.5%、2.0%、3.0%的饲料,研究壳聚糖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血清相关免疫因子、肌肉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进行60 d。结果表明:1.0%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5%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的死亡率和蜕壳死亡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和2.0%壳聚糖添加组试验虾血清中的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1.0%、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各添加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试验虾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均低;除2.0%壳聚糖添加组外,其他添加组粗脂肪含量较对照组均高,其中1.0%、1.5%和3.0%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仅1.0%添加组肌肉灰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仅2.0%添加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添加组试验虾肝胰腺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以及肠道中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添加组试验虾肝胰腺和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成虾饲料中壳聚糖的添加量为0.5%~1.5%,壳聚糖对克氏原螯虾起到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并能增强其消化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近年来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严重威胁着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健康养殖,本研究旨在确定一例克氏原螯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因。【方法】对患病虾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取其鳃、心脏、肝胰腺、肠道、肌肉、眼睛等组织分别进行套氏PCR检测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患病虾临床剖解特征表现为肠段中空无食物,肠壁透明,肠管较细;套氏PCR结果显示患病虾体内WSSV呈阳性;PCR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基因序列与WSSV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进一步证实本次患病克氏原螯虾体内携带WSSV。病理组织切片显示,该病靶器官主要为肝胰腺、心脏、鳃、肠道,患病虾均表现为中度至重度坏死性肝胰腺炎、中度充血性鳃炎、中度坏死性心肌炎、以及轻度肠炎,肌肉组织未发现明显病变。【结论】推断造成本次克氏原螯虾大量死亡的原因为WSSV感染。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腹部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棕榈油、鱼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以不同的比值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挑选252尾初始体重为(5.26±0.10)g的幼虾进行120 d的养殖,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4尾虾),试验结果显示:随饲料中棕榈油添加水平的增加,幼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均呈现降低趋势。饲料3和饲料 4组幼虾SGR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饲料4、5和6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1和饲料3组,饲料 4组、饲料5组和饲料 6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一脂肪酸的组别(饲料1、5、6组)肝胰腺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混合脂肪源的组别(饲料2、3、4组)(P<0.05)。各饲料组中,饲料4组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低(P<0.05),饲料 5组丙二醛(MDA)含量最高(P<0.05)。各饲料组幼虾肌肉中∑SFA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肌肉中均检出18种脂肪酸,∑PUFA>∑SFA>∑MUFA,n-3/n-6系∑PUFA值范围为1.44~1.84。研究表明,仅以棕榈油、鱼油和豆油作为饲料脂肪源时,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以混合的鱼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时,对克氏原螯虾幼体的SR、SGR和增重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红螯螯虾幼虾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配制6种不同蛋白质水平(24%、27%、30%、33%、36%和39%)的等脂等能饲料,饲喂体质量为(0.30±0.02) g的红螯螯虾幼虾8周,测定其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及肝胰腺酶活性。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红螯螯虾幼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有升高的趋势,30%~39%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24%饲料蛋白质组。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肝胰腺中的胰蛋白酶活性呈现上升的趋势,30%~36%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饲料蛋白质组;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肝胰腺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红螯螯虾肝胰腺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0%~36%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T-AOC活性较高,30%、33%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SOD活性较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由红螯螯虾的生长、胰蛋白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可知,红螯螯虾幼虾饲料中的适宜蛋白质水平为30%。  相似文献   

7.
用4种等能不同质量分数的蛋白质饲料(30%、35%、40%和45%)饲喂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Girard)幼虾(5.46 g±0.51 g )28 d后,分析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饲料蛋白质浓度对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并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两酶活性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肠道蛋白酶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在饲料蛋白质浓度为40%和35%时最高;肠道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均在饲料蛋白质浓度为40%时最高,且各饲料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而35%组和40%组之间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克氏原螯虾幼体的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均呈波浪式变化;35%组与45%组之间的肠道淀粉酶活性和30%与45%组之间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只有45%组显著升高(P<0.05),其他饲料组肌肉蛋白含量虽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浓度的增加,肌肉中脂肪含量反而下降,除30%组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克氏原螯虾肌肉灰分的测定表明,饲料蛋白浓度对肌肉中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空运过程中影响克氏原螯虾存活率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有针对性地进行空运前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模拟克氏原螯虾空运条件,将克氏原螯虾放入泡沫箱中,加入冰瓶后进行完全密封(密封组)或打孔通气(打孔组)。模拟空运过程实时监测泡沫箱内的含氧量、温度和相对湿度;模拟空运18 h后采集克氏原螯虾的血清、肝胰腺、鳃丝及中肠等组织样品,分别测定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肝胰腺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MDA含量及蛋白质羰基含量,以及鳃丝Na+K+-ATP活性;并制作克氏原螯虾肝胰腺、鳃丝及中肠组织石蜡切片,统计模拟空运结束后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结果】在模拟空运过程中,相对湿度变化不明显,温度和含氧量的变化引起克氏原螯虾应激反应,是影响空运的主要环境因子。经模拟空运后,密封组克氏原螯虾血清LZM活性、PPO活性及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下同),SOD活性显著降低;肝胰腺蛋白质羰基含量、MDA含量和T-AOC水平均显著高于打孔组及模拟空运前,而SOD活性变化不显著;密封组和打孔组克氏原螯虾经模拟空运18 h后,其鳃丝Na+K+-ATP活性均显著高于模拟空运前。克氏原螯虾经模拟空运18 h后其存活率较高,但模拟空运后暂养1周发现密封组和打孔组的克氏原螯虾存活率均从第4 d开始显著下降,至暂养第7 d密封组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仅为59.33%;且其鳃丝有大量附着物,微血管腔结构已完全消失,大部分呼吸上皮细胞脱落、坏死,鳃膜结构遭到破坏。【结论】温度和含氧量是影响克氏原螯虾空运存活率的主要环境因子。模拟空运对克氏原螯虾造成严重损伤且不可逆,在模拟空运结束后克氏原螯虾因自身缺乏修复能力而大量死亡。因此,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在运输前投喂免疫增强剂,或在运输后优化其暂养环境等方式以提高克氏原螯虾空运存活率,进而确得其引种成功。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饲料中高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肝胰腺的影响,在水温为(28.06±0.09)℃的条件下,给体质量为(0.30±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投喂每千克饲料中含黄曲霉毒素B1(AFB1)为1600μg的饲料,对照组饲喂正常配合饲料,每组设3个平行,饲喂8周后取样,测定AFB1及其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M1(AFM1)在幼虾肝胰腺、肠道、肌肉中的残留量,以及肝胰腺和血淋巴中的生化指标,并观察肝小管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幼虾持续8周摄入含高浓度AFB1的饲料时,肝胰腺中AFB1的残留量(2.11μg/kg)高于肠道残留量(0.11μg/kg),肌肉中未检测到残留量;同样,肝胰腺中AFM1的残留量(0.32μg/kg)高于肠道残留量(0.05μg/kg),肌肉中未检测到残留量;试验组幼虾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62.60 nmol/mg)显著高于对照组(21.38 nmol/mg)(P0.05),但两组血淋巴中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幼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26.25 U/mg)显著低于对照组(36.70 U/mg)(P0.05),但两组血淋巴中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幼虾肝胰腺中活性氧(ROS)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幼虾血淋巴中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切片显微结构观察可见,幼虾肝胰腺细胞受到损伤,损伤规律为近消化道损伤严重,逐渐向肝胰腺边缘扩散,表现为肝胰腺细胞紧缩,出现空泡区,食道周围肝细胞消失,严重的仅残留肝小管,甚至肝小管消失。研究表明,长时间投喂含有高浓度AFB1的饲料,凡纳滨对虾幼虾的肝胰腺受损且某些代谢生化指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在肝胰腺和肠道有黄曲霉毒素残留。  相似文献   

10.
亚硝酸盐对越冬红螯螯虾生理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越冬红螯螯虾为对象,探讨其在不同亚硝酸盐浓度下的生理指标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得到亚硝酸盐胁迫下红螯螯虾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22.0 mg/L,安全浓度为2.2 mg/L。设置4个实验组,分别为A组(0 mg/L)、B组(0.5 mg/L)、C组(2.3 mg/L)和D组(5.0 mg/L),胁迫6周后取样检测。结果表明:各组成活率、肥满度、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组成活率、体质量增加率、体长增加率最低。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肝小管排列趋于混乱且大小出现差异,肝小管间结缔组织随之减少,产生空泡化,在D组中变化尤为明显。SOD活性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在肝胰腺中,A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在肌肉中,A组显著高于C、D组(P<0.05),D组显著低于A、B组(P<0.05)。MDA活性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升高,在肝胰腺中,4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肌肉中,A组显著低于C、D组(P<0.05)。免疫相关指标均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在肝胰腺中,4组ACP、AKP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最高,D组最低;在肌肉中,A组AC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4组AKP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最高,D组最低;各组UL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能量代谢指标TG活性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A组显著高于D组(P<0.05)。亚硝酸盐胁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比例,且菌群多样性D组最低,A组最高,亚硝酸盐导致了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和成虾的胃及肠道内的食物组成和食物充塞度的昼夜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在水族箱(60 cm×40 cm×40 cm)中先后进行了两试验期克氏原螯虾(规格为3~5 g/尾)对几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小浮萍Lemna minor、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摄食与生长试验,每个水族箱中投放克氏原螯虾20尾;另外,在稻田的环沟内对不同投饲模式(分别投喂粗蛋白质量分数为30%的克氏原螯虾专用颗粒饲料及水草和小杂鱼)下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幼虾肠道内的食物组成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主,成虾对食物的选择性降低,水域中所能得到的水生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人工饲料均可成为其维持生存的食物,而分布广、生物量大且最易摄取的水草是其主要食物;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的摄食节律有着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在8:00—10:00和19:00—22:00分别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要摄食时段,其它时段摄食强度较弱;投喂伊乐藻、小浮萍和苦草饲养克氏原螯虾的效果优于水花生和水葫芦,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小浮萍的饲养效果略好于伊乐藻和苦草,但3种水草间的饲养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不同规格的虾苗投喂小浮萍、伊乐藻、苦草、水花生和水葫芦的平均日增重率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在稻田环沟内不同投饲模式下,投喂小杂鱼的克氏原螯虾生长情况优于投喂颗粒饲料组和颗粒饲料+水草组。  相似文献   

12.
在(25±1)℃水温条件下,设定5种养殖密度(50、75、100、125、150尾/m2),以专用养殖颗粒饲料为饵料饲养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探讨了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摄食节律的影响。通过连续24h随机取样,测定肠道饱满指数,结果显示:125尾/m2密度组摄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软、硬底质网箱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质量(8.02±1.65)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探讨软、硬两种不同底质网箱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效果的影响。试验分为两组,软底网箱作为对照组,硬底网箱为试验组,每组设3次重复,每个网箱随机放养60尾螯虾。养殖6周后,测定克氏原螯虾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和酶活力,分析了软、硬底质网箱中克氏原螯虾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试验组克氏原螯虾的终末体重、存活率、饲料效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残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各项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力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采用硬底网箱进行克氏原螯虾养殖的效果较软底网箱更好。  相似文献   

14.
以体质量(8.02±1.65)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探讨软、硬两种不同底质网箱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效果的影响。试验分为两组,软底网箱作为对照组,硬底网箱为试验组,每组设3次重复,每个网箱随机放养60尾螯虾。养殖6周后,测定克氏原螯虾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和酶活力,分析了软、硬底质网箱中克氏原螯虾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试验组克氏原螯虾的终末体重、存活率、饲料效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残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各项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力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采用硬底网箱进行克氏原螯虾养殖的效果较软底网箱更好。  相似文献   

15.
为获知不同养殖参数放养密度、水草覆盖率及饲料蛋白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探讨其在不同放养密度(8、12、16尾/m2)、水草覆盖率(20%、40%和60%)及饲料蛋白水平(28%、30%和32%)组合条件下的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含量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与放养密度呈负相关。放养密度为16尾/m2时,虾末体质量和增长率显著低于低密度处理组(8、12尾/m2)(P<0.05)。成活率在最大密度组显著降低(P<0.05),2个低密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水草覆盖率为40%时克氏原螯虾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高于20%和60%组(P<0.05)。40%水草覆盖率处理下克氏原螯虾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均在16尾/m2密度组显著下降,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0%、60%水草覆盖率处理下白蛋白(ALB)含量变化趋势与40%水草覆盖率处理相同,但...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克氏原螯虾LC3基因的序列及其生物信息学,分离并提取肝胰腺组织,并克隆了其LC3基因ORF全长序列.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LC3基因ORF序列片段为369 bp,编码122个氨基酸.结构分析显示,LC3基因存在2个结构域,证明了LC3基因在细胞自噬中存在多种功能.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克氏原螯虾与节肢动物进化关系最接近,其LC3基因序列具有节肢动物的典型特征,在进化过程中保守性较高.荧光定量PCR显示,克氏原螯虾LC3基因在肝胰腺中表达水平最高,与肠道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心脏和肌肉无显著差异(P>0.05);心脏和肌肉中LC3基因的表达量次之,但与肠道相比差异显著(P<0.05);肠道中LC3表达量最低.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LC3基因表达与动物营养调控提供基础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在晒田环境胁迫条件下卵巢组织学特点、卵黄蛋白原浓度及营养物质代谢水平的变化,探索其性成熟过程中体内营养物质变化相关机制,为晒田环境胁迫促进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这一生产操作的改良和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对象分为晒田组与对照组克氏原螯虾,在晒田胁迫0、3、7、10 d时分别采集30只雌性克氏原螯虾,取卵巢进行石蜡切片和HE染色,并采集试验组的卵巢、肝胰腺和血清,检测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水平和浓度及营养物质代谢水平。【结果】雌性克氏原螯虾在晒田胁迫期间共鉴定出4个卵巢发育阶段,包括卵黄发生前阶段(Ⅰ期,卵巢为黄色,卵母细胞直径150~250μm)、初级卵黄发生阶段(Ⅱ期,卵巢为橙色,卵母细胞直径250~600μm)、次级卵黄发生阶段(Ⅲ期,卵巢为棕色,卵母细胞直径高于600μm)、成熟阶段(Ⅳ期,卵巢为黑褐色,卵母细胞直径高于1000μm)。晒田胁迫0 d时,晒田组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率相似;晒田胁迫10 d时,晒田组雌性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率升至96.67%,而对照组仅升至60.00%。随着胁迫时间增加,晒田组和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的卵巢与肝胰腺的卵...  相似文献   

18.
将抱卵克氏原螯虾的离体幼虾按体质量分为大、中、小3组,进行2次选育,每次试验均设3个平行组,进行选育后代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规格幼虾培育40 d后,体质量和体长均有极显著变化(P0.01),存活率均超过50%,大规格幼虾增质量率和体长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规格幼虾(P0.01)。继续培育40 d后发现,大规格螯虾之间的大小差异在减小,而3种规格螯虾种群之间的竞争更加强烈,存活率均低于50%,尤其大规格螯虾之间尤为突出。小规格螯虾的增质量率和体长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规格螯虾(P0.01)。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分析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雌性亲本在产卵和抱卵期间肝胰腺和肌肉生化组成的变化及能量变动。结果表明:(1)克氏原螯虾产卵前后肝胰腺与肌肉指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卵巢指数由6.14%降到0.40%(P<0.01),产卵后至卵破膜阶段肝胰腺指数上升了13.29%,显著高于产卵前水平(P<0.05)。(2)克氏原螯虾产卵后肝胰腺和肌肉中3大营养物质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肝胰腺中粗脂肪含量与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下降极显著(P<0.01),至卵破膜阶段,肝胰腺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快速恢复且极显著超过产卵前水平(P<0.01)。产卵前后肝胰腺能值下降最大,抱卵期间肌肉能值下降显著。(3)产卵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显著下降,C22∶6n-3(DHA)与C20∶5n-3(EPA)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44.33%,30.80%。在这3个阶段,C20∶4n-6(AA)一直呈上升趋势,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较为稳定,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20.
以平均体质量为(6.45±0.14) g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含1%姜黄素、肝胆利康散、穿梅三黄散的配合饲料,饲养42 d后检测并比较不同中草药对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抗氧化应激指标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均显著提高了克氏原螯虾肝胰腺SOD和CAT活性,其中姜黄素对CAT活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3种中草药均明显降低了肝胰腺的MDA含量,但对GSH-Px活性无显著影响。组织学观察发现3种中草药对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未造成明显损失。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1%剂量的3种中草药可明显增强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的抗氧化能力,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