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鲜枣冷藏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以 5个鲜枣品种为试材 ,研究枣果实采后成熟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0℃下 5种枣果呼吸变化幅度较小 ,均无明显呼吸高峰出现 ,呼吸强度与枣果耐藏性呈负相关 (r=- 0 .671 ) ;不同枣果间乙烯释放量存在显著差异 ,大荔圆枣、襄汾圆枣、婆婆枣的乙烯释放量显著高于大白枣、金丝小枣 ,乙烯释放量与枣果衰老软化及耐藏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试验还发现 ,随着枣果的衰老软化 ,PPO、PG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 ;V- C含量下降 ,且品种间差异显著 ,其中襄汾圆枣耐藏性最好 ,V- C保存率最大为 83.3% (0℃下贮藏 70 d) ;V- C含量的变化与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 0 .791 )。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卵圆型栀子为试材,对其不同类型、果型和叶型的栀子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呈显著差异,阔叶大果型含量最高,狭叶小果型含量最低;大果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中果、小果型;阔叶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狭叶型.群体栀子苷含量高于国家药典标准,但部分狭叶中果和狭叶小果型低于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3.
镉污染严重着威胁农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有效抗镉减毒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缺乏高效的抗镉药物及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本实验借助Lorke法为基础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析方法,检测了油酸、化香树果序、黄连素等不同潜在的抗镉化合物的减毒作用。通过改良后的Lorke法测定不同抗镉药物对小鼠的径口镉LD50的影响。结果显示,与200mg/kg维生素C相比,在灌胃200mg/kg油酸、化香树果序、黄连素能够减轻镉的毒性,提高镉的LD50。对照的LD50由140-160mg/kg分别上升至300-320mg/kg(油酸组),280-300mg/kg(化香树果序组)和320-340mg/kg(黄连素组)。以上结果表明,以Lorke法为基础的LD50分析方法,能够评价出油酸、化香树果序、黄连素的减镉毒作用,及其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同时证明了相同剂量下黄连素效果要优于油酸、优于化香树果序。  相似文献   

4.
镉污染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有效抗镉减毒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缺乏高效的抗镉药物及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本试验借助Lorke法为基础的半致死剂量(LD_(50))分析方法 ,检测了油酸、化香树果序、黄连素等不同潜在的抗镉化合物的减毒作用。通过改良后的Lorke法测定不同抗镉药物对小鼠的经口镉LD_(50)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00 mg/kg V_C相比,灌胃200 mg/kg油酸、化香树果序、黄连素能够减轻镉的毒性,提高镉的LD_(50)。LD_(50)由140~160 mg/kg分别上升至300~320 mg/kg(油酸组)、280~300 mg/kg(化香树果序组)和320~340 mg/kg(黄连素组)。以上结果表明,以Lorke法为基础的LD_(50)分析方法,能够评价出油酸、化香树果序、黄连素的减镉毒作用及其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同时证明了相同剂量下黄连素效果要优于油酸、优于化香树果序。  相似文献   

5.
果蔬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2,6-二氯靛酚钠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果蔬中抗坏血酸的含量,通过对比研究,优选出测定果蔬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为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6.
以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在同一采收期下,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在低温贮藏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灵武长枣在不同采收期中,全红果的果肉硬度小于大半红果,头蓬果高于三蓬果;全红果的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可溶性果胶含量均高于大半红果;三蓬果的葡萄糖、果糖含量高于头蓬果,头蓬全红果的蔗糖、总糖含量高于三蓬全红果;抗坏血酸含量在各个采收期变化不明显.同一采收期的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在贮藏95天后,3个品种的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蔗糖、总糖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梨枣的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含量下降均最多;灵武长枣采收时抗坏血酸含量最高且降解最少;冬枣蔗糖含量下降了88.5个百分点;灵武长枣、冬枣可滴定酸含量有所增加,而梨枣出现下降;冬枣的果糖上升了113.6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是贮藏后风味更为浓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淑玲  石欣  王黎明 《农技服务》2012,29(4):475+492
为了测定紫皮葡萄中的抗坏血酸含量,采用分子荧光法对紫皮葡萄中抗坏血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试剂易得,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3.15%。  相似文献   

8.
氯化钙和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苹果品质和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巍  刘晶  吕春晶  王杰  张素敏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6):3402-3410
【目的】明确苹果鲜切后品质和褐变的变化规律;探讨外源抗坏血酸(AsA)与氯化钙(CaCl2)处理的生理作用,筛选理想的保鲜剂。【方法】取成熟期富士苹果果实为试材,经去皮、去核后,切分成厚度约为1mm的果片,分别于蒸馏水、1.0%AsA、1.0%CaCl2水溶液中浸泡5min,吸干水分后,用培养皿盛装,置于室温(25℃)条件下于0、0.25、0.5、1、2、4、6、8、10、12h后进行褐变指数、失重率调查和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总酸、抗坏血酸(AsA)、总酚、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结果】苹果切分后,蒸馏水浸泡的果片褐化迅速、褐变严重,水分及其它易挥发性物质大量散失,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总酸、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下降,糖酸比值上升,PPO、POD活性迅速升高,MD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1.0%AsA和1.0%CaCl2处理均能有效延迟果肉褐化进程,降低褐变程度,抑制水分及其它易挥发性物质、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总酸、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的下降,延迟糖酸比值上升以及PPO、POD活性高峰的到来,MDA含量升高。两者相比,1.0%CaCl2的处理效果更好。初步建立了鲜切苹果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总酸、酚类物质含量高,易挥发性物质散失速率低,不易褐变的品种属于良好的鲜切苹果加工品种。【结论】1.0%CaCl2是鲜切苹果理想的保鲜剂及褐变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苑乃香  宣亚文  谢东坡  武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53-11854
[目的]为2,6-二氯靛酚钠法在测定蔬菜中抗坏血酸含量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2,6-二氯靛酚钠作氧化剂测定蔬菜中抗坏血酸的含量,进而研究用该法测定蔬菜中抗坏血酸的含量的独特优点。[结果]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浓度与所消耗的2,6-二氯靛酚钠溶液的体积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0.3784X-0.27773(n=9),其线性范围为5~100mg。用2,6-二氯靛酚钠法测定的萝卜、白菜、尖椒、西红柿和黄瓜的抗坏血酸含量分别为150.8、172.0、69.6、71.1和84.7mg/kg。用该方法测定蔬菜中的抗坏血酸含量的平均回收率为104.98%.相对标准偏差为2.10%。[结论]采用2,6-二氯靛酚钠滴定法测定蔬菜中抗坏血酸的含量,操作简便、快速、准确、不需要特殊仪器。该方法适用于测定无色和浅色样液或提取液。  相似文献   

10.
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4.3%的灵武长枣为试材,研究了冷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变化及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保鲜剂浸果极显著降低了霉烂果率,显著减缓了贮藏中后期果肉硬度下降和维生素C氧化分解,明显抑制了果肉蔗糖水解,显著提高了贮藏中后期脆好果率。但保鲜剂浸果对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糖和果胶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脆好果率与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含量和蔗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拟合曲线为二次多项式,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6、0.9937和0.9971。果肉抗坏血酸含量和果肉硬度均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4和0.9343。  相似文献   

11.
黔中喀斯特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空间序列替代时间序列的方法,对贵州省黔中地区共23块样地进行常规群落学调查,分析了黔中喀斯特退化森林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在草本阶段,占优势的物种是芒、地瓜藤、密毛蕨等先锋物种,灌木阶段主要物种有圆果化香、野扇花、异叶鼠李等,而乔木层主要的树种有猴樟、云南鼠刺、椤木石楠等.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趋势是向组成物种增多,多样性指数上升而生态优势度降低的方向发展,与同是喀斯特地貌的茂兰喀斯特森林植被相比,不同之处是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没有随着群落演替而增加,而是呈减小的趋势,这与黔中地区的乔灌过渡阶段、乔林阶段优势种的优势地位突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蜡莲绣球Hydrangea strigosa和莼兰绣球Hydrangea longipes组培苗的耐铝能力,为抗铝植物的应用和酸性土壤特殊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  方法  以蜡莲绣球和莼兰绣球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基中不同氯化铝质量浓度(0、25、50、100、200 mg·L?1)对绣球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结果  较低质量浓度铝胁迫下(25、50 mg·L?1),蜡莲绣球生长正常,长势与对照组相当,莼兰绣球长势不及对照组;中高质量浓度铝胁迫下(100、200 mg·L?1),组培苗长势明显减弱,平均根长和根体积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铝胁迫对绣球的地上与地下部分均产生了抑制作用。随着铝胁迫质量浓度的增加,蜡莲绣球叶绿素质量分数在50 mg·L?1时有所增加,莼兰绣球叶绿素质量分数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表明蜡莲绣球在低质量浓度铝胁迫时促进了叶绿素合成,莼兰绣球在铝胁迫下叶绿素受损。蜡莲绣球与莼兰绣球叶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先下降后上升,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不断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蜡莲绣球脯氨酸质量分数在氯化铝质量浓度25 mg·L?1处理下低于对照组,其余质量浓度处理下高于对照组,莼兰绣球铝胁迫处理组脯氨酸质量分数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绣球在铝胁迫下能作出积极的生长与生理响应,且不同种绣球的耐铝程度有差异。综合各指标分析,蜡莲绣球和莼兰绣球对低质量浓度的铝胁迫有一定的抗性。图2表3参24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植被对石漠化地区土壤品质变化的影响,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13种不同植被典型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纤维素分解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及无机磷转化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植被土壤的生化作用强度有明显的差异,以乡土树种为优势种的样地,其土壤生化作用强度通常高于外来树种为优势种的样地,青檀、鞍叶羊蹄甲、圆果化香、侧柏、青冈、任豆、阴香、吊丝竹等乡土树种可作为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除植被覆盖度低的类芦样地外,以湿地松、小叶桉为优势种的样地土壤生化作用强度较低。从生态恢复效果及经济社会效益角度考虑,在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应重视不同树种的优化配置及生态恢复技术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4.
余甘果汁贮藏中Vc含量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测定了在不同条件下贮藏6个月的余甘果汁中Vc的含量,以掌握余甘果汁在贮藏期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余甘果汁在贮藏期内,Vc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其中大量接触空气是Vc减少的主要原因。另外,蔗糖加入余甘果汁,对Vc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志明  伍国仪  缪绅裕  刘嘉俊  李晓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414-11416,11420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应用改进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和更新生态住重叠计算公式研究了南岭大东山潘家洞长柄双花木群落乔木层、灌木层主要种的更新生态位。结果表明,乔木层重要值以黄山松和马尾松的最大,灌木层以长柄双花木的最大。更新生态位宽度以长柄双花木的0.26最大。长柄双花木与其他树种的更新生态位重叠值为0.09~0.66,表明它们存在资源共用,其中与毛棉杜鹃和睫毛杨桐的更新重叠值较大,分别为0.66和0.53,与这2个物种可能存在竞争排斥作用。建议采用人工抚育措施以促进长柄双花木的幼苗更新,维持群落稳定。  相似文献   

16.
百脉根总RNA提取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百脉根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百脉根叶片为材料,比较异硫氰酸胍法、SDS-LiCl法及SDS-LiCl改进法提取总RNA的效果并探讨活性炭、抗坏血酸对RNA提取质量的影响。[结果]异硫氰酸胍法所提取的百脉根总RNA降解严重,盐类去除不充分,该方法不适合百脉根总RNA的提取;SDS-LiCl法提取的总RNA有一定程度降解,加入液体抗坏血酸会降低百脉根RNA的提取质量;SDS-LiCl改进法提取的总RNA较为完整,有较高的纯度,在研磨过程中加入固体抗坏血酸能够提高百脉根总RNA的提取质量。活性炭对百脉根总RNA的提取无影响。[结论]研磨时加入固体抗坏血酸的SDS-LiCl改进法能提取出高质量的百脉根总RNA。  相似文献   

17.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是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植物的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树种。在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南岭4个样地30个样方(10m×10m)的资料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长柄双花木种群的空间分布、密度、年龄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种群个体分布不均匀,呈集群分布格局;在自然条件或植被保护较好的林分中存活率高;长柄双花木种群在年龄级分布上显示增长型格局,具有明显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从室内饲养和10000m2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Geitler)培养池内调查结果表明:长足萎脉水蝇(BrachydeuteralongipesHendel)以成虫在茭白丛及杂草丛内越冬。翌年螺旋藻开始培养时,首次迁入培养池内繁殖危害。该虫一年发生八个世代,其中第三世代为高温代,第四世代为迁飞代,第八世代为不完全世代。螺旋藻培养液pH不同(pH9、pH10)对其发生规律无影响,而气象条件是造成该成虫迁飞降落的主要因素。温度是影响其各世代发生时间长短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赵素芬  刘晓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97-6198
[目的]为客观评价龙井茶的劣变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了几种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包装材料进行了茶叶贮藏试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主要生化成分(含水量、茶多酚、氨基酸、水溶性浸出物、抗坏血酸和咖啡碱)与感官品质的相关性。[结果]抗坏血酸的氧化程度与龙井茶的感官品质劣变程度关系最为密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性(0.997,P〈0.01),并且两者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即y(感官品质)=70.255+93.776x(抗坏血酸含量)。[结论]可以由抗坏血酸的含量表征龙井茶品质劣变程度,相比带有主观因素的感官评价更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