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该文以天津开发区为例,针对"三率"指标达不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现状,提出今后城区绿化建设要在增加城市绿量,发挥绿地生态效益,提高城区环境质量方面着手。文中列举了一些可以增加城市绿量的可行途径。同时指出,合理的栽植密度,树木才能枝繁叶茂,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而重视"规划建绿",则是提高城区生态效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自治区城市(城镇)绿化美化建设工作通过深入开展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市(城区、县城)"活动,已建成国家园林城市7个、国家园林县城5个、国家森林城市2个、自治区级园林城市14个、园林城区6个、园林县城27个、自治区园林城镇1个.通过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的创建,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城镇)生态建设,提高了城市(城镇)整体形象和品位.其中石河子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阿克苏市等7各市(县)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根据2007年建设部发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宜居城市必需的基本指标被确定为城市(城镇)绿化建成区覆盖率达到45%以上,而目前自治区城市(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仅为33.92%,表明自治区城市(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总体水平普遍偏低,人均绿地面积还不足.  相似文献   

3.
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将城市园林绿化同整个城市环境建设、城市地位提高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园林绿化的引导,并将其纳入科学管理轨道,1992年国家建设部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并先后命名了北京、合肥、珠海、杭州、深圳市为国家园林城市.这些城市全面达到规定的标准,具有较高的维护管理水平,自然山川地貌也很好地被利用,城市绿地系统完整,生态环境质量较高,园林艺术和技术水平突出,园林绿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它的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经验值得国内许多城市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自1992年建设部开始在全国评选“国家园林城市”,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56个城市(区)先后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区)”。作为春城的云南省昆明市,虽然早在1996年就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可十年之后的今天仍未如愿。究其原因,昆明受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影响,干湿两季分明,长达半年的干旱环境制约了许多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随着城市范围的迅速扩大和城区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使得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重要指标提高的难度大大增加等因素。除此之外,政府独办园林绿化、城市园林部门单打独斗而缺乏广大市民…  相似文献   

5.
唐山市在1976年7月28日的大地震后,随着城市建设的恢复发展园林绿化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5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以改造城市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动力,努力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水平,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力度,各项绿化指标稳步增长,到2001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85%,绿地率达到32.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05平方米。这三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在河北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检查中唐山市名列总分第一,获河北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燕赵杯”金奖。道路绿化唐山市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生态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省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的通知》精神,将创建园林城市同整个城市环境建设、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位提升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省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创建园林城市是推动城市园林绿化…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园林绿化的角度,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对南京市如何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扬  周鸿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3):153-157
总结了昆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的差距,在借鉴欧美大都市城市绿化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新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结合昆明市实际,从公园、广场、道路、居住区绿化以及苗圃建设、立体绿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昆明市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园林绿化的角度,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对南京市如何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创建园林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园林城市”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把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作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投资环境、发展经济的基础工程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1997年省政府正式批准我市为省级园林城市。目前市区绿地率32.7%,绿化覆盖总面积1618公顷,绿化覆盖率35.1%,人均公共绿地813平方米,单位绿化达标率71%。我们在建设园林城市的实践中,具体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高起点、高标准,狠抓规划设计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基础。早在八十年代初制定的《扬州市城市…  相似文献   

11.
以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理论为指导,根据廊坊城市的人口密度、经济条件和绿化现状对廊坊城市绿地从公园体系、绿地廊道、和楔形绿地3个方面进行了绿地生态规划,使廊坊城市形成“三楔三环十带十园”的绿地布局形态,为廊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杭州几个代表性滨水绿地景观规划为例,对城市滨水绿地中休闲健身空间的组织原则、规划模式特点,以及如何统筹安排好其内部空间和外部联系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为实现城市滨水绿地的综合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系统采集0~20 cm土壤样本,分析朔州市市区林业土壤土壤容重和速效养分现状。结果表明,朔州市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和附属绿地土壤容重适宜,基本不会影响绿化植物的生长,但道路绿地土壤容重偏大,不利于绿化植物的生长;土壤速效氮含量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林业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丰富。    相似文献   

14.
园林绿化树种灰色综合评价与分级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确定了生态适应性、观赏性、生态效益、保健功能、抗病虫能力、抗污染能力和经济效益7个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园林绿化树种灰色综合评价与分级模型.对衡阳市常见的84种绿化树种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级,评价结果为:Ⅰ级树种有20种;Ⅱ级树种有22种;Ⅲ级树种有23种;Ⅳ级树种有19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历史文化名城的宣城再得一张靓丽的名片,2012年12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并结合山水人文特色,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形成了“山峦叠翠皖东南,水墨诗韵新宣城”的创森主题。本文从规划引领、增绿提质;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城市品质;生态民生、齐抓共进等方面对宣城市的创森工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态园林"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园林绿化的概念、内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在各植物元素的和谐统一上。实现绿化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要根据绿地周围的城市景观元素,更多地把绿地景观融入到整个城市环境中,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更加自然地交融在一起,优化植物配置,张扬城市园林个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用可持续发展观建设生态人居城市,构建和谐园林。  相似文献   

17.
岳阳市园林绿地系统景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相关指标对岳阳市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岳阳市岳阳楼区园林绿地景观类型齐全,面积分布均匀,云溪区和君山区受某一种类型园林绿地景观的支配,分布较不均匀;岳阳市城市园林绿地景观斑块密度大小依次为居住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公园绿地;廊道密度指数较小,城市绿地景观之间的连接性较差。根据研究结果,对岳阳市城市园林绿地景观建设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建设功能完善、生态效益明显、景观优美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城市绿化具有的降温增湿、碳氧平衡、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生态环境效应.分析我国城市绿化目前存在着的城市规划不科学、不全面,园林绿地数量少,质量差,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藉此提出了制定绿地空间布局规划与城市生物保护规划,奠定以林为底色的城市环境,大力推进城郊绿化,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城市绿地率等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城市鸟类及蜂蝶类群落结构多样性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了解城市园林绿地食源树种的应用,探讨食源树种的生态特性及其景观特征。【方法】调查了广州市12处城市绿地食源树种的应用,观察鸟类及蜂蝶类的取食情况,记录绿地中食源树种的种类、应用频次、配置方式及生长状况,归纳分析食源树种群落构成、观赏特性、生态性等。【结果】广州园林绿地常见食源树种有23科33属45种,其中鸟类食源树种25种,蜂蝶类食源树种20种,以桃金娘科、桑科、大戟科为主,并以乡土种为主、外来驯化种为辅;食源树种的观赏与被取食时间主要集中于春夏季(31种),秋冬季的相对较少(16种)。【结论】广州市绿地的食源树种资源丰富,约300种,但常见鸟类及蜂蝶类食源树种仅占18%,结合良好适应性、抗逆性、取食性、观赏性,归纳出20种优势乡土食源树种;同时对食源树种群落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在兼顾食源树种的观赏性与生态性的基础上,设计出6组可在广州城市园林绿地推广应用的生态配置群落,采用树种混交与立体复合栽植的形式,乔、灌、草结合,形成丰富的水平与垂直植物群落结构,提高绿地生境异质性,增加食源树种的数量及丰富度,提供丰富稳定的食物来源,为鸟类及蜂蝶类提供多样的稳定栖息地。研究结果将对城市园林绿地食源树种的合理选择与科学配置应用,以及营造鸟类及蜂蝶类昆虫生态景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同植物配置与住宅绿地类型的降温增湿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杭州城市住宅小区不同绿地类型和植物配置对温湿度变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量乔灌草结合的绿地类型,绿量高,林下光照强度低,夏季降温增湿效益非常显著;多种乔木,营造湿地水景,将是住宅区夏季降温效益明显的环境绿化绿地类型;城市各种住宅绿地在夏季均有明显的增湿、蔽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