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麻业发展中的原料生产与初加工方面存在着的优异种质缺乏、收获技术和原料脱胶技术落后等三大关键问题,提出我国麻业必须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条件设施建设,重视人才团队的培育,针对麻业发展中原料生产和脱胶技术问题进行联合攻关.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科技创新目标,推动麻业向高效、环保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刊词     
熊和平 《中国麻业》2006,28(5):221-221
为满足麻类科技不断发展的需要,顺应行业对刊物的更高需求,作为麻业知识和技术的传播载体,理应顺民意,顾大局,与时俱进,确保反映麻业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中国麻业科学》的问世,是我国麻类行业的大事,也是该行业日益兴旺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全面地回顾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科研成就:苎麻、亚麻、黄/红麻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麻类及同类纤维种质资源研究;麻类种植技术研究;麻类加工技术与加工机具的研究与推广;麻类生物脱胶与产品加工研究,特别是纤维质生产乙醇及环保型麻地膜的研究。本文还分析了未来该所麻业发展的走向;从麻类作物拓展到纤维植物;加工手段从农业微生物拓展到酶制剂;产品从传统的纺织原料拓展到生物能源与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较全面地回顾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科研成就:苎麻、亚麻、黄/红麻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麻类及同类纤维种质资源研究;麻类种植技术研究;麻类加工技术与加工机具的研究与推广;麻类生物脱胶与产品加工研究,特别是纤维质生产乙醇及环保型麻地膜的研究。本文还分析了未来该所麻业发展的走向:从麻类作物拓展到纤维植物;加工手段从农业微生物拓展到酶制剂;产品从传统的纺织原料拓展到生物能源与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5.
发刊词     
为满足麻类科技不断发展的需要,顺应行业对刊物的更高需求,作为麻业知识和技术的传播载体,理应顺民意,顾大局,与时俱进,确保反映麻业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中国麻业科学>的问世,是我国麻类行业的大事,也是该行业日益兴旺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协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苎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知识等。辟有"综述""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原料生产·生态环保""纤维特性·纺织加工""新拓展·新用途""调查研究""麻业论坛""研究简报""供求信息"等栏目。面向科研、面向社会,为麻类科研、纺织、生产、教学服务。《中国麻业科学》将以全新的面貌奉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麻业》2015,(2):105
<正>《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协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苎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知识等。辟有"综述"、"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原料生产·生态环保"、"纤维特性·纺织加工"、"新拓展·新用途"、"调查研究"、"麻业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麻业科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的专业科技刊物,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麻类作物的遗传育种、原料生产、纤维特性、纺织加工、新拓展、新用途、麻业论坛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技成果、科技动态、经验总结、生产调查、科普知识、商品信息等。读者对象是麻类科技工作者、农业院校师生、农业、商业、纺织等行业的有关业务人员以及科技专业户等。二、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数据可靠。每篇论文附上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以及3~5个关键词。研究简报不要超过2000字,科普性文章一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亚麻和大麻脱胶技术的生产状况和发展趋势,并针对亚麻、大麻化学组成特点和现有脱胶技术存在的环境污染严重、脱胶时间长、质量不稳定、产量低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亚麻和大麻快速生物脱胶是亚麻、大麻脱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协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苎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知识等。辟有"综述""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原料生产·生态环保""纤维特性·纺织加工""新拓展·新用途""调查研究""麻业论坛""研究简报""供求信息"等栏目。面向科研、面向社会,为麻类科研、纺织、生产、教学  相似文献   

11.
刘飞虎 《中国麻业》2008,30(1):44-47,57
麻类纤维的绿色环保生态功能日益受到重视,麻类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为麻类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前景。本文就发展云南麻类产业、打造云南绿色纺织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分析了在云南发展麻类产业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麻类生产质量安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爱平  冷鹃 《中国麻业》2004,26(5):255-258
我国是世界上庥类生产、贸易大国。目前我国庥类生产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质量监控检测体系不健全,原料市场较乱,良种区域化程度低,初加工技术落后,庥纺织加工水平低。所以加强麻类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提高类庥检测手段,规范市场行为,加强优质育种,实行良种区域化,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加强横向联合等是提高我国麻类生产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麻地膜、无纺布在大棚反季节番茄覆盖栽培的增温除湿效果观察,番茄上市期、产量、产值、生产成本及效益的记载核算,麻地膜、无纺布生产有机无土草坪的成坪效果及应用前景考查和分析,认为麻地膜、无纺布可作为农用塑料薄膜和化纤园艺基布的替代材料,用于设施园艺生产。可减轻“白色污染”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危害,促进园艺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对麻地膜、无纺布市场认可、适销对路的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保型麻地膜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用地膜的应用以及可降解地膜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介绍了我国环保型麻地膜的研究与开发进展,分析了环保型麻地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前景及意义,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龙超海 《中国麻业》2007,29(A02):420-424
回顾了国内外麻类收获机械的研究历程和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今后我国麻类收获机械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麻类优异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种质创新是种质资源研究的核心。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研究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麻类资源大国。但是,麻类种质创新落后、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可利用资源贫乏的矛盾还十分突出,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和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报告了麻类种质创新的方法和技术,麻类优异基因源的发掘和利用,“十五”苎麻、红麻、亚麻、黄麻优异种质创新和利用的成果,对今后的麻类种质创新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麻类作物多用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全面的介绍了到目前为止麻类作物多用途的总体研究现状,并具体展示了开发麻类多用途取得的成果,提出了麻类作物的发展趋势,期望麻类产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学习、掌握日本农用地膜生产及使用现状,作者一行赴日本东京都、爱知县、群马县、茨城县等地的日本中央农协、农庄、农业试验场以及地膜生产企业,对日本农用地膜的生产和应用,农用麻地膜的开发现状,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环保型麻地膜在日本的试验应用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和调研。考察发现,日本很多作物栽培普遍使用塑料地膜覆盖,使用后的废弃地膜由专门的回收公司进行处理,不污染环境。由于成本较高,机械强度较差等原因,日本纸地膜等可降解地膜的生产和使用量很少。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生产的环保型麻地膜在夏季覆盖蔬菜有较好的防虫和增产效果,因其效果较好、价格适中受到日本农户喜爱,希望能尽快在日本试用。  相似文献   

19.
Fiber fineness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for yarn production and quality. In this paper, degummed bast fibers such as hemp, flax and ramie have been examined with the Optical Fiber Diameter Analyzer (OFDA100 and OFDA2000) systems for fiber finenes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image analysis and the Wira airflow test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ults from these measurements was analy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linear co-relation between the fiber fineness measurement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ose different systems. In addition, the mean fiber width and its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btained from the OFDA100 system are smaller than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OFDA2000 system,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s. The OFDA2000 system can also measure the fiber fineness profile along the bast fiber plants, which can be useful for plant bree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